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

合集下载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ICD-10编码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ICD-10编码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ICD-10编码分析梁雪平 【摘 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本文根据最新版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及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结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不同解剖部位和病理分型进行解析,并对应给出正确编码。

对肿瘤病例进行编码工作应通篇阅读整份病例,特别是影像学检查、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等检查报告,关注WHO肿瘤组织学分类的最新进展,了解每种组织学形态的分级分类,每个类别中哪个更具有特异性,遇到疑难问题积极向病理科和临床医生沟通,才能做到准确分类,提高肿瘤病例首页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ICD-10;编码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1.01.031AnalysisofICD-10codingof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LIANGXueping 【Abstract】 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isoneofmalignanttumorswiththehighestincidenceanddeathrateinChinaaswellasintherestoftheworld.BasedonthelatestversionoftheWHOtumor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standardseries,andthelatestversionoflungcancer s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guidelinesb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togetherwiththein 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andrelatedhealthproblems(ICD-10),thisarticleanalyzesdifferentanatomicsitesand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andprovidecorrespondingcorrectcodes.Readinginpatientrecords,especiallyfrozenandconventionalpathologyreport,isoneoftheimportantstepstocorrectcoding.Throughfollowingthelatesttumorhistologyclassifi cationbyWHOandcommunicatingwithPathologydepartmentandattendingphysiciansofeachcase,codingstaffcouldimprovethedataqualityofthefirstsheetofthepatientrecord. 【Keywords】 Malignantneoplasmofbronchusandlung;ICD-10;Codinganalysis 【Author′saddress】 JiangmenCentralHospital,Jiangmen529000,China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1]。

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子分析

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子分析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因子CHIN C-H, HUANG C-C, LIN M-C, CHAO T-Y, LIU S-F. Respirology 2008; 13: 275–280背景和目的:支气管粘液表皮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性和侵袭性。

患者预后与肿瘤组织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还不确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这种癌症的预后。

方法:对1991~2006年的支气管粘液腺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研究分析了15例患者。

组织学分级越高的患者,鳞状细胞的比例越高(P=0.019);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鳞状细胞的比例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P=0.015)。

IA期、IB期、IIB 期患者预后(10年生存率为87.5%)明显好于IIIB期、IV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28.6%;2年生存率为0,P=0.001)。

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组织学分级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低级别的肿瘤患者预后(1年生存率80%;5年生存率57.1%)优于高级别的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20%)(P = 0.035)。

结论:肿瘤组织学鳞状细胞的比例可能是肿瘤恶性水平的一个标志。

TNM分期是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

引言:支气管粘液表皮癌是一个罕见的癌肿,发生于支气管粘液下层,占原发性肺癌的0.1~0.2%,1952年,被Smetana等人描述为支气管腺癌。

目前,支气管粘液表皮癌被定义为一种恶性上皮肿瘤,由粘液细胞、中间和鳞状细胞以固态、腺状、囊状排列。

方法:回顾研究了长庚医院1991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的病历。

共研究15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对以下因素进行了分析:肿瘤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射线、支气管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确定肿瘤是中央型或外围型。

采用TNM分期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肺病理学家进行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审查,组织学分级和细胞组成也进行了评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2)ppt课件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2)ppt课件

(2)咯血:持续性痰中带血,不易控制 (3)喘鸣:支本气病管早部期分最阻重塞要的体征!
(4)胸闷、气短:气管受压、胸水、心包 积液
2.肿瘤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胸痛:咳嗽、深呼吸加重 (2)呼吸困难:压迫大气道 (3)咽下困难:压迫食管 (4)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 (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压迫上腔 静脉 (6)霍纳综合征:压迫颈交感神经节
为: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小细胞未分化癌 C.大
练习题
4.与吸烟有密切关系,且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
种,应是:
B
A.鳞状上皮癌 B.小细胞未分化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腺癌 E.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5.肺癌病人出现吞咽困难是由于 B
A.侵犯肋骨所致 B.侵犯或压迫食管所致
C.压迫邻近的大支气管所致 D.压迫上腕静脉所致

(四)皮肤护理 皮肤评估:红斑、瘙痒
化疗后皮肤的护理:脱发、色素沉着、甲 床变形
放疗皮肤护理:
1. 保持照射部位干燥 2. 照射部位只能用清水洗,不可用肥皂刺激 3. 治疗中、后不可热敷 4. 病人穿松软衣服
5. 除放射科医师医嘱,否则不可在放射部放 任何药物
(五)用药护理
1.化疗药物护理 • -评估有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 -监测血象,注意骨髓抑制程度,预防感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
【概 述】
概念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源于支气管黏膜 和腺体的恶性肿瘤,常伴有区域性淋巴结 和血行转移,简称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 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很多国家都 呈上升趋势。世界肺癌占肿瘤死亡的19%, 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
和家属意见,决定是否告知真实病情 • 争取家庭、社会支持 • 疼痛病人护理:转移注意力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献进 行 复 习讨论 ,以加深 对 该肿 瘤 的认 识 。
低分 化 ) 。免疫标记 :C K( + ) 、P 6 3( + ) 、C K 5 / 6( + ) 、
C D 5 6( ~ ) 、S y n( ~ ) 、C g A( ~ ) 、k i 一 6 7( + ,约 2 0 % ) ,
织 ,气管 、支气 管成形术现 已较 多应用 [ 5 ] 。对 早 期病 变 者 还 可行 纤 支镜 下手 术 切 除 , 与 开胸 手术 效 果 等 同。 对 有淋 巴结转 移 的患者 ,有 必 要行淋 巴结清扫 , 其 预后相对 较差 。部分 晚期无手 术机会 的患者 ,可行 放化疗 、分子靶 向治疗 、微 波激 光治疗 等 I ,但 效果不 明显 。高度恶性 者完全 切除后也 易复发 ,甚至
【文 献 标识 码 】D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3 2 5 7 . 2 O 1 3 . O 4 . O 1 7
支气 管粘液 表 皮样癌 罕见 ,本 文报告 2 O 1 3年 3 月我 科收 治 的 1 例 支 气管粘 液 表皮 样癌 ,并结 合文
罕 少疾 病 杂志 2 O l 3年 O 8月 第 2 0卷
第 4期 总 第 9 9期
数 也 可 呈浸 润 性 生长 ,但 病 变 局 限 。③ 分化 差 的粘 液 表 皮 样癌 还 需 与 腺鳞 癌 鉴 别 : 腺鳞 癌 多位 于 外 周 部 , 无 粘 液 细 胞 ,并 常 有 角 化 现 象 ; 而 本 病 因 角
化 不 全 , 无 角化 珠 形 成 [ ] 。 治疗 与 预 后 :手 术是 目前 首选 的治疗 方 法 ,尤
[ J ] . P e d i a t r S u r g I n t , 1 9 9 8 , 1 3 :5 2 4 — 5 2 5 .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吴凯;卢慧宇;段德军【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点,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

方法:分析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2例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例患者经气管镜及胸外科术后病理均明确为腺样囊腺癌,1例气管镜活检病理为粘膜慢性炎,后经胸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粘液表皮样癌。

结论: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多为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大气道,CT扫描和支气管镜活检有重要诊断价值。

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气管腺样囊腺癌;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免疫组织化学法;支气管镜活检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作者】吴凯;卢慧宇;段德军【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1原发性气道肿瘤比较少见,占原发性呼吸道肿瘤的1%~2%[1],而其中主要发生于气管及支气管的粘膜下浆液及粘液腺的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 salivarygland-like neoplasmas,SGN)则更为少见,仅为0.1%~0.2%[2]。

因气管支气管树原发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且X线胸片检查不易发现气道内病变,临床上易早期漏诊、误诊。

2012年我院收治SGN患者2例,本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1 女性,48岁,自诉既往有“左肺结核”史约5年。

在当地医院诊治,自服抗结核治疗5个月,期间未正规随访及定期复查胸片。

因“咳嗽、咳痰7天,咯血8小时,总量约100mL”入院。

入院前1周受凉后始有阵发性咳嗽,干咳为主,少量白粘痰,活动后轻度气喘。

无胸痛、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盗汗。

在社区医院间断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刘待见; 高崴崴【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9(032)004【总页数】4页(P319-322)【关键词】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作者】刘待见; 高崴崴【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南郑州4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1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是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度恶性,生长缓慢,但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

该病临床发病率低,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总结2001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1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均有组织病理证实为腺样囊性癌,并排除原发于唾液腺、宫颈、消化道、皮肤等组织器官的腺样囊性癌。

1.2 临床特点1.2.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47.3岁;其中有抽烟史者6例。

发病至确诊时间5 a~3 a不等,中位确诊时间为7.1个月。

1.2.2 症状咳嗽、咳痰10例,气短、呼吸困难8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胸痛1例,发热4例。

1.2.3 病变部位及范围气管上段1例,右主支气管2例,右上叶支气管1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3例,左上叶支气管1例,左下叶支气管1例;左上肺1例。

1.2.4 影像学表现1例为气管上段沿管壁横径环形阴影,气管腔环形狭窄;2例右主支气管狭窄,1例右上叶肺炎,1例右中间段占位并管腔狭窄;1例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左肺不张,1例左主上段占位、管腔狭窄并左肺肺气肿,1例左上不张,1例左下叶肺炎,1例左上肺分叶状结节影,边界较清楚,累及胸膜;3例纵隔明显肿大淋巴结。

1.2.5 气管镜检查10例均于管腔内见新生物,均经气管镜下活检组织病理确诊;1例正常支气管树,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确诊。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是由不同比例的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主要发生在涎腺,其中约一半(53%)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占45%,颌下腺为7%,舌下腺为1%。

口腔内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腭和颊黏膜。

在肺内也可以发生与涎腺肿瘤相似的上皮性肿瘤,原发于肺部的较为少见,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如图1)。

由smetana等人1952年首次报道,一般认为起源于气管及支气管浆液腺和黏液腺的Kulchitsky细胞。

PMEC占支气管肿瘤的1%-5%,全部肺肿瘤0.1%-0.2%。

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唾液腺和 PMEC中的致病性遗传事件。

有研究发现88%的PMEC与MECT1-MAML2融合转录相关,并且MAML2基因重排的存在可以支持PMEC的诊断。

t(11;19) (12;P13)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涎腺和支气管肺黏液表皮样癌的驱动基因事件。

也可发生在皮肤、乳腺和宫颈等部位。

大约6%的病例存在CRTC3-MAML2基因融合,而非MECT1-MAML2基因融合。

有研究表明,存在基因融合的黏液表皮样癌预后更好。

图1:肿瘤位于支气管粘膜下,肿瘤细胞巢状分布,部分细胞内有粘液,可见片状肿瘤性坏死。

临床特征:PMEC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患者总体发病年龄较轻,国内文献报道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青少年患者也屡见不鲜。

通常认为发病无性别差异,有研究显示大于40岁男性以低级别多见,而高级别多见于年轻女性。

PEMC大体可分为四型: 腔内息肉型、腔内外肿块型、管壁全层浸润型、外周型,而腔内息肉型最多见。

CT检查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

Kim等人总结以下征象:①肿瘤长径与所属肺叶或肺段气道平行;②常伴远端肺叶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③“空气新月征”,即病灶部分阻塞气道所形成周围含气的空腔。

口腔外科学测试题+答案

口腔外科学测试题+答案

口腔外科学测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腮腺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不宜A、疑有血行转移可辅以化疗B、一般不做颈淋巴清扫术C、术后辅助治疗D、面神经保留不能勉强E、涉及下颌骨时,应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正确答案:B2.颞肌前份触诊位置在A、下颌升支外侧B、上颌结节后上方C、下颌磨牙舌侧后下方和下颌支内侧面D、乙状切迹中点与颧弓中点之间E、下颌升支前缘向上正确答案:E3.慢性边缘性骨髓炎如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多长时可施行病灶清除术A、6周后B、10周后C、8周后D、4周后E、1周以后正确答案:D4.颌面部软组织外伤(包括手术损伤)后的水肿,一般在何时表现最为明显?A、6 小时~ 12 小时B、48 小时~ 72 小时C、24 小时~ 48 小时D、4 小时~ 6 小时E、12 小时~ 24 小时正确答案:C5.创口创缘不齐,裂口较大A、挫裂伤C、砍伤D、撕裂伤E、切割伤正确答案:A6.患者男,29岁。

三天前因“右上唇痈”入院治疗,今晨起体温急剧上升达39.5℃,相继出现头痛伴恶心,右球结膜淤血,右眼球前突及眼球运动受限。

应考虑并发了A、脑脓肿B、海绵窦血栓性静C、脓毒血症D、败血症E、脑膜炎正确答案:B7.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时,踝状突的位置在关节结节的A、前方B、后方C、下方D、前下方E、前上方正确答案:E8.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入A、咬肌间隙B、咽旁间隙C、翼下颌间隙D、颊间隙E、翼腭间隙正确答案:C9.男,60岁。

行上颌结节注射麻醉后,突然感到心悸、头晕、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血压升至150/100 mmHg,口唇苍白,应考虑A、癔症B、晕厥C、过敏D、肾上腺素反应正确答案:D10.符合颌面部闭合性损伤特点的是A、因组织缺损导致面部畸形B、深层组织易发生感染C、出血量较多D、常有瘀斑和血肿形成E、可能有较多的异物存留正确答案:D11.女性,35岁,肿块位于右侧颊侧部皮下缓慢生长4年,检查见肿块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见1个小色素点,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移动,无自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
王波;张竞;周乃康;张连斌;刘颖
【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8)10
【摘要】目的分析黏液表皮样肺癌的外科治疗及效果。

方法回顾总结本科17年间19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效果。

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占同期手术切除肺癌的0.68%。

肺叶切除术13例,全肺切除5例,开胸探查1例。

15例为低恶性,4例高恶性。

术后平均随访68.26个月,无失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17/18)、80.00%(12/15)和70.00%(7/10)。

其中低恶性占78.95%(15/19),均无淋巴结转移,1、3、5年生存率均为100%;高恶性4例,淋巴结转移率75%(3/4),1年生存率为33.33%,无3年生存率。

结论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发病率低。

病理以低恶性为主。

低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经彻底手术切除可获治愈,高恶性病人术后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

【总页数】2页(P1104-1105)
【关键词】外科治疗;预后;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王波;张竞;周乃康;张连斌;刘颖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1;R730.56
【相关文献】
1.23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外科诊疗及预后分析 [J], 王辉;初向阳;张连斌;马克峰;
2.23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外科诊疗及预后分析 [J], 王辉;初向阳;张连斌;马克峰
3.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 [J], 林锋;肖家荣;冉鹏
4.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外科治疗的探讨 [J], 林锋;肖家荣;冉鹏
5.Warthin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瘤合并黏液表皮样癌及伴黏液化生3例 [J], 赵好为;韩琪;孙小钦;王韵;陈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