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隔离法)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受力分析(整体法求外力.隔离法求内力)一 平衡问题的受力分析1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
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A .F 不变,f 变大B .F 不变,f 变小C .F 变大,f 变大D .F 变大,f 变小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 的小球A 、B 用轻杆连接后斜放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
已知竖直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将A 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球再次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地面对B 球的支持力N 和轻杆上的压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N 不变,F 变大B.N 不变,F 变小C.N 变大,F 变大D.N 变大,F 变小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 的粗糙斜面上,用水平恒力力F 推木块,木块和斜面都保持静止。
求: (1)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1N(2)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1f (3)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2N (4)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2f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1m 和2m 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1m >2m ,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二 非平衡问题的受力分析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 、b 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
高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分析专题讲解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则:把相连结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要分析的是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就要把跟该力有关的某物体隔离出来。
当然,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而言,它受到的各个力就应视为外力了。
2.整体法:把相互连结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分析整体外的物体对整体中各个物体的作用力(外力),称为整体法。
整体法的基本原则:(1)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加速度不相同的问题,中学阶段不建议采用整体法)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a =0)时,命题要研究的是外力,而非内力时,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2)整体法要分析的是外力,而不是分析整体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3)整体法的运用原则是先避开次要矛盾(未知的内力)突出主要矛盾(要研究的外力)这样一种辨证的思想。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对于连结体问题,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先整体(解决外力)后隔离(解决内力)的交叉运用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可先隔离(由已知内力解决未知外力)再整体的相反运用顺序。
考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0F =合。
3.平衡条件的推论(1)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2)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

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场力、浮力等)2、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①灵活选择研究对象②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③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④根据上述分析,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把各力的方向、作用点(线)准确地表示出来.3、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根据地,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注意:实际问题中整体法与隔离法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通常先整体后隔离三、例题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的斜面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m m12如图1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右;B.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C. 有摩擦力作用,但方向不确定;图1D. 以上结论都不对。
受力分析中的整体和隔离法教学文稿

受力分析中的整体和隔离法教学文稿受力分析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
在受力分析中,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分别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下面是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教学文稿。
一、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将一个物体作为整体来考虑,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将整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考虑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以及物体受力的不平衡条件。
使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并绘制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使用平衡条件,即物体的合力为零,将所有的外力合成。
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合力不为零,则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3.对于不平衡状态的物体,使用不平衡条件,即物体受力的和力矩为零,解析出物体所受的其他未知力。
4.根据计算所得的未知力,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使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较好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但是,对于复杂的受力情况,整体法可能会比较繁琐,不易分析。
二、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将物体切割成多个部分,将部分物体看作单独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原理,将所得到的结果合成为整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使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1.根据物体的形状、结构和受力情况,将物体切割成多个部分,并绘制每个部分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针对每个部分物体,使用整体法分析其受力情况,得到每个部分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利用作用和反作用原理,将各个部分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合成为整个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4.根据计算所得的整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使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将复杂的受力情况简化为多个简单的受力情况,易于分析。
但是,使用隔离法需要较为熟练地掌握物体切割和合成的方法,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总结: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整体法将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适用于简单的受力情况;而隔离法将物体切割成多个部分,单独分析各部分物体的受力情况后再进行合成,适用于复杂的受力情况。
隔离法画受力分析注意事项

隔离法画受力分析注意事项隔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力情况。
在进行隔离法画受力分析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明确的物体隔离: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首先需要选择明确的物体进行隔离。
物体的选择要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已知的受力情况,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在进行受力分析前,需要明确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其他施加于物体的力等。
这样可以全面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向。
3. 绘制受力图:根据所确定的外力,绘制出精确的受力图。
在受力图中,需要正确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力的方向要根据物体所受的具体情况确定,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所受的具体情况和已知条件来估算或求解。
4.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系。
通常情况下,选择基于物体约束或受力情况的坐标系为最佳选择。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可以简化受力分析的过程,更好地解释和计算力的作用。
5. 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来计算力的大小和作用。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计算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同时,还要考虑物体受力的平衡和失衡情况,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注意约束力和非约束力: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注意约束力和非约束力的区分。
约束力是由其他物体对所分析物体的限制或支持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是根据约束关系决定的;非约束力是直接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根据物体所受的具体情况和已知条件确定的。
7. 综合考虑力的平衡和失衡:针对所分析的物体,需要综合考虑力的平衡和失衡情况。
当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失衡状态。
通过分析力的平衡和失衡情况,可以进一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8. 注意力的合成和分解: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注意力的合成和分解。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总结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总结一、口诀:“ 一定对象,二查力,三看状态,四分析” 即:1、确定研究对象;2、查看物体受到的力:先重力,后弹力,最后按物体运动状态找摩擦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合力为零);3、看清物体所处的状态;4、分析各力之间的关系(一般根据受力平衡)。
二、受力分析方法1、隔离法(1)明确研究对象(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并将其隔离出来(不改变形状、大小及放置方位而将对象单独画出,尤其对有多个物体的情况更是必须)。
(2)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各种性质的力(即周围物体对该物体所使的各种性质的力),并按力的示意图将力逐一画出,这就是物体的受力图。
(注意:只画对象受的力,而不画它对其它物体使的力)这里可能还要用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巧解。
例:分析下图中物体B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物体A静止,其受到向右的拉力,所以其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f b,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B也受到A对它的一个反作用力f a,并且方向与f b相反;B也静止,要在水平方向上平衡这个力只有是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了f(地),且这个力与f a方向相反。
故有下图:2、整体法若上题只要求物体B是否受到地面的摩擦,可采用整体法:由于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也受力平衡,向右的拉力只有桌面的摩擦力与之平衡。
练习:1、画出图中A物体的所受力的示意图,已知A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2、放在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并说明各力的施力物体。
3、如图所示:物体A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4.如右上图,一物体m被传送带从A点匀速送到B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m受到的力*5.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静止重力为G,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在如有大小是多少AA。
受力分析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一、受力分析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只涉及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或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该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二、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的方法1、合理选择研究对象。
这是解答平衡问题成败的关键。
研究对象的选取关系到能否得到解答或能否顺利得到解答,当选取所求力的物体,不能做出解答时,应选取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为对象,即转移对象,或把它与周围的物体当做一整体来考虑,即部分的看一看,整体的看一看。
但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在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把这两种方法对立起来,而应该灵活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为使解答简便,选取对象时,一般先整体考虑,尤其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不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
但是,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力时(即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
2、如需隔离,原则上选择受力情况少,且又能求解未知量的物体分析,这一思想在以后牛顿定律中会大量体现,要注意熟练掌握。
3、有时解答一题目时需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使解题简捷明了。
所以,注意灵活、交替地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不仅可以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与步骤变得极为简捷,而且对于培养宏观的统摄力和微观的洞察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三、分析方法
1、隔离法: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单独分析。
例1: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冲上粗糙的斜面,分 析物体在向上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V f G
FN
例2:用力F作用在物体B上,AB以相同的速度, 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各接触面均粗糙,分 析物体AB的受力情况,分别画出A、B的受力 示意图。 V
A
B
F
例3:用F=10N的力作用在物体A上,A、B两 物体均静止不动,求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A B F
拓展
练习
A B C D
F
2、整体法: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作为 一个整体来分析,只分析整体所受外力,而不 分析内部受力。 例4:上一题中,分析B所受的地面对它的静摩 擦力。 A B F
例5:A、B两物体均静止,判断地面对B物体 的摩擦力的方向。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A B C、没有摩擦力 D、无法判断 分析:将A、B两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水平方向 不受力,则地面对B物体无摩擦力。
拓展练习: A C B
例6:若A、B、C均静止 于水平地面,分析地面对 C物体的摩擦力。
例7:如图所示,A物体静止,B在外力F的作 用下匀速拉出,分别画出A、B的受力示意图, 各个接触面均粗糙。
A B F
1、画出图AB各物体所受的力(球面和竖直墙 面光滑,其它粗糙)
2、分析下列各图中A、B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分析图 F
B A
A B
B
A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知识中的基础内容,也 是重要内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 究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 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的方法1(隔离法)
一、要点提示
受力分析是我们学习力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隔离法
二、知识回顾
1、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三要素
2、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
3、弹力的产生条件○1○2
4、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2○3
三、认知探究
(一)认知性问题
1、受力分析
(1)定义:把研究对象(选定的、进行受力分析的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收受到
的力找出来,并画出所受力的示意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在受力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处于何种运动情况。
(2)方法
隔离法:根据需要,单独分析某一物体受力情况的方法。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将它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
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
物体、结点或者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按顺序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一般是先非接触力再接触力,就目前
所学习的力来说,应该先重力后弹力和摩擦力。
○3在受力分析时,可根据需要,运用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牛
顿第三定律等力学规律进行分析
○4检查所画的受力分析示意图,要做到不重不漏。
(二) 探究性问题
1、A 、B 两个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试分别画出它们的受力情况
四、 效果检测
1、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
在力F 作用下静止水平面上的物体球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运
动的物体 F>G
V
A
在竖直墙面上的匀速
上升的物体A v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