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

合集下载

磁州窑

磁州窑

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

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

觀臺磁州窯址第一期
五代末至北宋前期 約十世紀中葉到十一世紀中葉
產品特徵
1、 器形以碗、盤、罐、燈、缽、盆、注壺、 唾盂等小型器物占絕大多數,並未發現有陳設用途 的大型瓷器。
2、這一時期胎色一般較深,呈灰色、灰褐色 或灰黑色,胎質細膩,但胎體上有肉眼可見的小氣 孔。
3、器物釉色:白釉器約占90%,白釉器白中泛青 灰色,釉色晶瑩光亮,有的白中泛綠黃,積釉處呈青 綠色。
磁州窯
(一)窯址地點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以化妝 白瓷、珍珠地劃花、剔花等為特色,是著名的民間瓷窯。 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這一地區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 窯。磁縣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煤、石灰石、耐火粘土、 陶土等大量礦藏,且臨近漳河。
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中心分 佈在磁縣觀臺鎮艾口村和冶子村一帶的漳河兩岸。
1987年觀臺鎮窯址發掘——北京大學考古學系、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鄲地區文物保管所:《觀臺 磁州窯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1987年發掘將出土器物分為四期七段, 第一 期至第二期前段為五代末至北宋哲宗時期。
石碾槽
Y8
長8.35, 寬6.5米, 馬蹄形饅頭窯 由通風口、火膛、 窯青釉器
4、裝飾技法有劃花、剔花、刻花、印花、珍 珠地、點繪等。這一階段磁州窯典型的裝飾藝術 “白地黑繪”尚未形成 。
珍珠地劃花——是第一期白釉的最主要裝飾品種,裝飾 工藝水準最高。釉色光亮,色彩鮮豔。
白釉剔花——在施過白化妝土的器物上以尖狀物劃出紋 飾,然後以鏟狀平刃刀剔掉紋飾以外的白化妝土,露出較深
3、釉色以白釉為主,黑釉、醬釉次之,開始燒造 不施化妝土的仿定窯精細白瓷,呈粉白,光潤潔淨。這 一時期黑釉器製作精良,很像定窯的黑定或紫定。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白釉黑剔花瓷器 简称黑剔花,是继白釉剔花而起的一种装饰工艺,它以更强烈的黑白对比、更明快的色调和精巧的制作而著称。其制法是在白色化妆土之上,在局部或全部加施一层黑色彩料,然后划刻花纹,将花纹以外部分的黑色彩料剔去,又不伤及白色化妆土。其工艺要求很严格,因而都制作精致,形成比白釉剔花更强的反差效果。同时又与白地黑花装饰有不同的韵味,朴拙中带着华贵,是磁州窑最精美的装饰技法。
宋代磁州窑:大众化的艺术
磁州窑是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场,是中国制瓷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窑口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和深远的影响,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而著称,在陶瓷手工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磁州窑器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
磁州窑是指从晚唐、五代起,直到近代,在古代磁州范围内存在的一批制瓷窑场生产的产品。这些窑场的产品以供应周围地区的民间日用为主,在其生产的主要阶段并不以供御用而著称。这些窑场使用当地出产的品质不高的瓷土为原料,因而成品的胎质较粗,颜色不纯,为此,磁州窑的产品在胎釉之间加施白色化妆土,制造出洁白的瓷器,达到了粗料细作的目的。同时,以这层化妆土为基础,磁州窑开创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特点是黑白反差强烈,色彩鲜艳。由于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供民间使用,因而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代表了宋代形成的庶民艺术层面。其特点可以归纳为:就地取材,经济生产,装饰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民间艺术特色。
白地黑花加棕彩瓷器 在黑彩绘画的某些部分,如树木的枝干、动物的身体等部分,填绘出棕褐色彩,也有时表现纹饰的晕染,在黑彩的图案上加饰棕彩,故名。这种装饰来源于山西、河南某些窑口的棕黄釉瓷器,出现于金代后期,元代流行,明清时则极为兴盛,是磁州窑的主流装饰。
白釉模制器物和模印花瓷器 模制器物是制作复杂器形器物的成型方法,由于磁州窑器物形制丰富多彩,从北宋后期始模制成型十分流行。同时,在器物成形的模范上刻出花纹,在用模范塑造器物的同时,在器表也形成很深的花纹。这种成形与印花同步完成的工艺特别适合于器形复杂、纹样繁密的器物,。从以上所列瓷器种类看,磁州窑有如下特点: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1引言---------------------------------------------------------------------3正文第一章宋代磁州窑概述第一节宋代磁州窑的历史背景------------------------------4二二二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发展演变---------------------5第二章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审美情趣第一节人物个性之美------------------------------------------第二节画面构图之美------------------------------------------第三节黑白线性之美------------------------------------------第四节民间文化对宋代磁州窑的审美体现----------------第三章婴戏图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第一节婴戏图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表现-------------------第二节婴戏图在当代陶塑中的表现-------------------------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

宋代民间窑场不断涌现,装饰手法不断革新。

婴戏图中,通过儿童形象的真实描绘,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我们了解宋人生活状态以及审美心理,对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04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 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在 继承唐代瓷枕风格的基础上, 融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体现 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民俗与地域特色
磁州窑瓷枕纹饰反映了当时民间 信仰、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为 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资料。
寓意与象征
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承
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 们将这些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众多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和发扬,我 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菊花是宋代的“四雅”之一,磁州窑瓷枕上的菊花纹多采用写实手法 ,线条流畅、色彩和谐,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03
莲花纹
莲花具有高雅圣洁的象征意义,在佛教艺术中也有重要地位。磁州窑
瓷枕上的莲花纹多与佛教题材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动物图案纹
龙凤纹
龙和凤分别代表了阳刚和阴柔 的力量,是宋代宫廷艺术的重 要题材。磁州窑瓷枕上的龙凤 纹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具有
浓厚的皇家气息。
虎豹纹
虎和豹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猛 兽,具有辟邪驱恶的象征意义 。磁州窑瓷枕上的虎豹纹多采 用夸张手法,形象威猛生动,
寓意勇猛有力。
鱼鸟纹
鱼和鸟分别代表了水中和空中 的生物,具有生殖和富贵的象 征意义。磁州窑瓷枕上的鱼鸟 纹多采用寓意手法,形象优美

宋磁州窑牡丹纹饰艺术风格

宋磁州窑牡丹纹饰艺术风格

对比强烈
纹饰色彩对比强烈,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
搭配和谐
各种颜色搭配和谐,给人 以美的视觉效果,让人感 到舒适自然。
文化内涵
寓意富贵
牡丹花是富贵之花,宋磁州窑牡 丹纹饰寓意着富贵、荣华和幸福

象征意义
牡丹花象征着生命、繁荣和希望,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体现人文精神
宋磁州窑牡丹纹饰体现了当时的人 文精神和文化追求,反映了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壶嘴牡丹纹饰
壶嘴部分常以精细的线条勾勒出牡丹花的轮廓, 使整体效果更加精致。
壶柄牡丹纹饰
壶柄上常装饰有与壶身主体相呼应的牡丹花图案 ,形成统一而协调的艺术风格。
宋磁州窑牡丹纹饰的影响与
04
传承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经济繁荣的反映
宋磁州窑牡丹纹饰的精美程度和独特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富足的现 状。这些瓷器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当时的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所喜爱。
发展历程
01 初期阶段
在北宋初期,磁州窑的陶瓷技艺还相对简单,牡 丹纹饰比较粗糙,数量较少。
02 发展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州窑的陶瓷技艺得到了提高 ,牡丹纹饰逐渐变得精美,数量也逐渐增多。
03 成熟阶段
到了北宋末期,磁州窑的陶瓷技艺达到了巅峰, 牡丹纹饰更加精美,形式更加多样,数量也更加 丰富。
盘心是牡丹花图案的主要展示区 ,通常以盛开的牡丹花为主题, 呈现出华丽而庄重的艺术风格。
盘边牡丹纹饰
盘边通常装饰有与盘心主题相呼 应的牡丹花图案,形成统一而协
调的艺术风格。
盘底牡丹纹饰
盘底常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牡丹 花的轮廓,与盘面主题纹饰形成

磁州窑

磁州窑

造型
•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 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 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 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 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 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 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 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 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 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 从而开始把它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 的理想夏令寝具。磁州窑即有长方形、 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 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 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 重实用性。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Modelling
The common types of utensils are: various plates, bowls, dishes, lamps, lamp holders, slag hoppers, bottles ( jade pot spring bottles, plum bottles, flower bottles, curling bottles, melon arris bottles, multi-tube bottles), pots, pots, washings, pots, jars, water jars, pen washes, ink drops, paperweights, stoves, aromatherapy, spittoons, lamps, lid boxes, antique copper bottles, caskets, etc., with various porcelain pillows be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rcelain pillows were first seen in the Sui Dynasty and were only used for burial. Most of them were medical pulse pillow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y were light in shape and small in shape. They were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after ente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became larger in shape.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porcelain pillows hav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ling and removing heat, and began to use them as ideal summer bedding for dispelling fire, improving eyesight and prolonging life. Cizhou kiln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porcelain pillows, such as rectangular, waist-round, ruyi head-shaped, petalshaped, chicken heart-shaped, hexagonal, octagonal, silver ingotshaped, tiger-shaped, human-shaped and so on, with novel and unique forms and emphasis on practicality.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瓷绘艺术风格的演变及文化的变迁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瓷绘艺术风格的演变及文化的变迁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绘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融合
民间传说与故事
磁州窑瓷绘艺术中融入了许多民 间传说和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赵匡胤射箭定江山”等, 反映了民俗文化对瓷绘艺术的影
响。
吉祥图案与寓意
磁州窑瓷绘艺术中出现了许多吉 祥图案和寓意,如龙、凤、牡丹 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地域特色
磁州窑瓷绘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 特色,如“黑釉铁锈花”、“白 地黑花”等,反映了当地独特的
相关文献综述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磁州窑瓷枕的历史沿革、工艺技术、造 型特点等方面,对于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尚有待深 入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开展,有关磁州窑瓷枕的 研究逐渐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争议问题,需要 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02
CATALOGUE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概述
VS
实用价值
通过对磁州窑瓷绘艺术的研究,可以为现 代陶瓷产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现代陶 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 瓷绘艺术风格的演 变及文化的变迁
目 录
• 引言 •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概述 • 宋金元磁州窑瓷绘艺术的演变 • 宋金元磁州窑瓷绘艺术与文化的变迁 • 结论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磁州窑瓷枕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 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价值。
宋金元时期是磁州窑瓷枕发展的 关键阶段,其瓷绘艺术风格经历
神话传说与信仰
磁州窑瓷绘艺术中还有许多神话传说的元素,如“龙王行雨”、“ 天宫赐福”等,反映了人们对神话传说的信仰和崇拜。
05
CATALOG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台磁州窑址第一期
五代末至北宋前期 约十世纪中叶到十一世纪中叶
产品特征
1、 器形以碗、盘、罐、灯、钵、盆、注壶、 唾盂等小型器物占绝大多数,并未发现有陈设用途 的大型瓷器。
2、这一时期胎色一般较深,呈灰色、灰褐色 或灰黑色,胎质细腻,但胎体上有肉眼可见的小气 孔。
3、器物釉色:白釉器约占90%,白釉器白中泛青 灰色,釉色晶莹光亮,有的白中泛绿黄,积釉处呈青 绿色。
3、釉色以白釉为主,黑釉、酱釉次之,开始烧造 不施化妆土的仿定窑精细白瓷,呈粉白,光润洁净。这 一时期黑釉器制作精良,很像定窑的黑定或紫定。
4、这一时期珍珠地划花仍然是主要装 饰,珍珠地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流行 以楷书文字书写吉祥语。
珍珠地吉祥语——福德
珍珠地吉祥语——福德枕一只
新出现了带有人物形象的图案和具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珍珠地人物故事枕
黑釉器约占9.5%,釉色光亮漆黑。
少量青釉器
4、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珍 珠地、点绘等。这一阶段磁州窑典型的装饰艺术 “白地黑绘”尚未形成 。
珍珠地划花——是第一期白釉的最主要装饰品种,装饰 工艺水平最高。釉色光亮,色彩鲜艳。
白釉剔花——在施过白化妆土的器物上以尖状物划出纹 饰,然后以铲状平刃刀剔掉纹饰以外的白化妆土,露出较深
磁州窑
(一)窑址地点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以化妆 白瓷、珍珠地划花、剔花等为特色,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这一地区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 窑。磁县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石灰石、耐火粘土、 陶土等大量矿藏,且临近漳河。
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中心分 布在磁县观台镇艾口村和冶子村一带的漳河两岸。
1987年观台镇窑址发掘——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观台 磁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1987年发掘将出土器物分为四期七段, 第一 期至第二期前段为五代末至北宋哲宗时期。
石碾槽
Y8
长8.35, 宽6.5米, 马蹄形馒头窑 由通风口、火膛、 窑室、出烟孔、 烟囱组成。
新出现了篦纹做地的划花装饰
的胎色笔为工具绘叶纹、涡纹、麦穗纹、圆点 纹等,多为釉上彩。
第二期前段
北宋中后期 约十一世纪后半叶
器型特征
1、产品仍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包括 碗、盘、钵、注壶、盒、炉、瓶、灌、盆、 枕等,出现了少量的围棋子、花盆等娱乐、 陈设用瓷。
2、这一时期胎色变浅,灰白、灰或浅 褐色,胎质细腻,致密坚硬,肉眼一般看 不见气孔,是观台窑胎质最好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