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作文:“吃货鼻祖”苏东坡
描写苏东坡作文

描写苏东坡作文说起苏东坡啊,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厉害得不得了的人物。
这家伙首先在吃的方面就很有一套。
你看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穷得叮当响,可他愣是能把别人瞧不上的猪肉做出花样来。
什么东坡肉,那简直就是猪肉界的明星菜啊。
他就像一个神奇的美食发明家,把普通的食材变得超级美味。
感觉他在做饭的时候肯定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琢磨着怎么把有限的材料变得好吃到爆。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你听听,这心态多好,猪肉便宜咋啦,在他手里就是人间至味。
苏东坡这个人啊,性格也是超级乐观豁达。
他的仕途那叫一个坎坷,一路被贬来被贬去,就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但是他可没有整天愁眉苦脸的。
被贬到岭南那种当时被认为是偏远又艰苦的地方,他还能乐呵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是好吃,可换做别人,在那种被贬的境遇下,哪有心思去享受荔枝啊。
他就不一样,不管到哪儿,都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
就像个超级乐观的冒险家,在每一个艰苦的地方都能发现宝藏。
他交朋友也是很有意思的。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他都能玩到一块儿去。
他可以和和尚谈禅,也可以和渔夫唠家常。
感觉他就像一块磁铁,不管什么人都能被他吸引过来。
大家都喜欢跟他聊天,听他讲那些奇奇怪怪又很有道理的故事。
在我看来,苏东坡就像一个超级巨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他的美食、他的才华、他的乐观豁达,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苏东坡。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人,而是一个充满烟火气、充满生活热情的大才子。
他就像我们身边那个最有趣、最有才华、最乐观的朋友,虽然他生活在遥远的宋朝,但感觉他就活在我们的身边,一直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启发。
我眼中的苏东坡400字作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大家对他应该也很了解吧!苏轼说得上是一位大诗人啦!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啦,都是他的作品。
可是,你知道吗?苏轼也是一个大吃货呢!有一次,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因为俸禄很少,他以为只能“吃土”了。
但到了黄州以后,他发现黄州的猪肉很便宜,可是,当地人不会做,做出来的猪肉很腥,所以他就买了猪肉自己回家做,还教当地百姓做,为此还写了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还有一次,苏轼被贬到海南,那里的海鲜美味极了。
苏轼一看高兴坏了,还特地给家中写了一封信,说:“无令朝中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意思是:千万不要让朝中的大人们知道这件事,我怕他们争着来这里,把好吃的分走。
这就是苏东坡,可爱又才华横溢的苏东坡!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当春日晴朗,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漫步苏堤,了解到苏轼被贬杭州时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为民谋福的堤。
我不禁感慨万千,苏东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只有读了他的诗,读了他的词,读了他的文,读了他的故事,我们才会知道苏东坡的才能与多情,豪放与达观。
进入他的世界,我发现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达观;他的达观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人生。
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因此他的诗,他的词成了我的最爱。
请跟着我在子瞻的诗词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达观……你最柔情!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
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
兄妹互相取笑嘻戏。
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
我心中的苏轼的高考作文

我心中的苏轼的高考作文要说这苏轼啊,那在我心中可就像一颗超级闪耀的星星,横跨了千年的时光,依旧璀璨得不得了。
苏轼首先是个超级“吃货”。
你看他写的那些诗词,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乖乖,一天吃三百颗荔枝,这得是多爱荔枝啊!感觉他就像咱们现代那些美食博主,到了一个地方,发现了好吃的,就开心得不行。
他被贬到黄州,那也没闲着,猪肉在当时不是什么高级食材,他倒好,鼓捣出个“东坡肉”来。
这就像是个魔法大厨,把普通的食材变得人见人爱。
他这一路被贬,一路吃,一路写美食,感觉像是一场美食的文化之旅。
这哪是被贬啊,简直是“舌尖上的大宋行”。
他还是个特豁达的人。
人生起起落落,他可算是体验了个够。
一会儿在朝廷当官,一会儿又被贬到偏远之地。
但他就像个打不倒的不倒翁。
被贬黄州的时候,穷得叮当响,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的,可他还能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瞧这心态,下着雨,没伞,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还能慢悠悠地走,还说不怕风雨。
这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可苏轼不,他就这么潇洒地面对人生的风雨,就像个超级英雄,只不过他的超能力是乐观豁达。
而且啊,苏轼这人还特别有情趣。
他在月圆之夜,想念弟弟苏辙,就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
你想啊,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时代,对着月亮,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还能把这种思念写得这么美,这么充满希望。
他看到庐山,就能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不仅仅是在写景,感觉就像是在跟大自然玩猜谜游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就像我们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奥秘一样,充满了乐趣和哲理。
在我心里,苏轼就像是一个宝藏大叔。
他的诗词是宝藏,他的故事是宝藏,他的精神更是宝藏。
他能在困苦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能在逆境里保持乐观,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意盎然。
他就像一个老朋友,隔着千年的时光,用他的诗词和经历来安慰我、鼓励我。
关于苏轼的随笔:苏轼,资深吃货者也

关于苏轼的随笔:苏轼,资深吃货者也店铺:伟大的灵魂需要载体,苏轼的载体正是一道道的美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苏轼,资深吃货者也》。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笔下,无处不是无价瑰宝。
他的一生是那么伟大!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都未能击倒他。
他是那么乐观,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显而易见,而此刻我想说,吃是其中一个清奇的话题。
苏子一生奔波,诗词所现皆可见得他是一位资深美食家。
苏轼的仕途就像一个大企业的销售主管,满世界出差,处处把握人生的机会,体现人生非凡的价值。
阅读苏轼,我们总是知道他某某年被“派”去了这里,某某年又“调”回了京城。
他所有关于美食的诗文,都是在这一次次的“出差”中创作的。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宋朝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可怜的苏轼因此事牵扯于次年被贬“出差”到第一站:黄州。
在古时候,被皇帝派出去“出差”可不是一件好事,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
可苏轼就像个奇葩:“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洗锅,打水,下锅,点火。
不用催时间,到了自有香气出,这么好的猪肉,价钱却不高。
富人看不起,穷人不会做,这简直是为我苏轼量身打造的,岂不美哉?这猪肉一吃吃了四年。
直到元丰末年,他又辗转了不少地界。
本以为老皇帝驾崩后自己能“回总部上班”,可小皇帝也不怎么喜欢他。
绍圣元年(1094年),他被派去了南蛮之地——惠州。
到了惠州,他还是管不住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到了罗浮山下,看见成山的杨梅,荔枝,也不管身份,大快朵颐毕竟苏轼乃蜀地之人,没见识过这些——岭南俗语曰“一颗荔枝三把火”,荔枝确实好吃,但不可多吃——只是不知这瓜娃子写这诗时鼻血止住了没。
长路漫漫,辗转风霜,苏轼也没少生病:“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不就生了个眼病吗?这医生却让我少吃,吃与眼何干?行不通,行不通,我偏要吃。
五年级作文:我看苏东坡作文350字

不一样的苏东坡
人人都知道苏轼是一位大文豪,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个大大的吃货?
我们平常在饭店会吃到东坡肘子、东坡肉、龙井虾仁、竹笋焖肉、梅菜扣肉、东坡酥……这些名菜都和苏东坡有关。
苏轼不光爱吃,还非常懂吃的,他还把这些食物的做法写到了诗中,不信你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这首诗就介绍了黄州猪肉的吃法。
另外,苏东坡也非常喜欢吃鱼,这是我从他的另一首诗里体会出来的:姜芽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这样的诗写得多了,就有人说苏轼所有的诗里面都有吃的。
比如读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人就会说:“苏轼是不是想吃竹笋炖鸭子了呀?你瞧,都写到诗里去了!”
从以上几个小故事中,我发现苏东坡果然是个吃货。
但是仔细想一想,除了苏轼,又有谁能在遭遇数次贬官后,仍然如此热爱生活呢?。
吃货苏东坡

苏轼,四十三岁身陷囹圄,二十年谪贬生涯, 如此悲苦的仕途,并没有击垮他生活的乐趣。 如果穿越北宋,与苏轼为友,就会发现其实 他是一位集才华、智慧、幽默、豁达、食量 于一身,把日子过成段子的大吃货。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心大的苏轼,不管被贬到哪,总有一双发现美食 的眼睛,可以化悲酸为笑谈,化霉运作食欲,用惊人 的食量和豁达的人生观泰然面对多舛命途,把别人眼 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
除了对美食的执念,苏轼还广泛涉猎医学、建筑、 服装、茶道、唱曲、琴艺、下棋等各个领域,收藏奇 珍异石,自己设计衣冠,真真是名副其实闻名中外的 大才子。
千年过去,苏轼已死,他留下的不仅有课文必背 的篇篇诗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
走近诗人苏轼作文

走近诗人苏轼作文作文一。
苏轼是谁呢?他呀,就像是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发着耀眼的光。
我知道苏轼是个大吃货呢。
他特别喜欢吃猪肉,还写了一首关于猪肉的诗。
他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你看,那时候黄州的猪肉又便宜又好,可是那些富贵的人看不上,穷人家又不知道怎么煮。
苏轼就不一样啦,他知道怎么把猪肉煮得香喷喷的。
他把猪肉切成大块,小火慢炖,炖得肉变得红红的,软软的,那味道肯定超级棒。
因为他,现在还有一道名菜叫东坡肉呢。
每次我吃到东坡肉,就会想到苏轼这个有趣的大诗人。
我真的很喜欢苏轼,他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虽然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是他的故事和他的诗,一直都在我身边。
作文二。
今天咱们来走近苏轼这个大诗人。
苏轼可有趣啦。
他呀,特别爱交朋友。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都能和人家聊得热火朝天。
他在岭南的时候,那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他还写了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在岭南能吃到好多好多荔枝,甜滋滋的荔枝让他都不想走啦。
他把自己在岭南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就像我们去了一个好玩的地方,然后和小伙伴们分享那里的快乐一样。
他的诗也很好玩。
比如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淡的妆,还是浓浓的妆,都特别好看。
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会说这个地方像童话里的世界一样。
他看西湖,就像看到了一个大美女,这种想象真的很奇妙。
而且苏轼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他写文章可快啦,就像有神助一样。
有一次,他要写一篇文章,别人都觉得很难,可是他一会儿就写好了,而且写得超级棒。
他的字也写得很好看,就像画一样。
我想,如果我能像他一样有才华就好了,写作文不用愁,字也写得漂漂亮亮的。
苏轼就像一个宝藏,每次我去了解他一点,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我觉得他是一个超级棒的诗人。
作文三。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苏轼吗?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哦。
苏轼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喜欢在大自然里玩。
我最喜爱的诗人作文

我最喜爱的诗人作文(精选5篇)我最喜爱的诗人作文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大家对他应该也很了解吧!苏轼说得上是一位大诗人啦!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啦,都是他的作品。
可是,你知道吗?苏轼也是一个大吃货呢!有一次,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因为俸禄很少,他以为只能“吃土”了。
但到了黄州以后,他发现黄州的猪肉很便宜,可是,当地人不会做,做出来的猪肉很腥,所以他就买了猪肉自己回家做,还教当地百姓做,为此还写了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还有一次,苏轼被贬到海南,那里的海鲜美味极了。
苏轼一看高兴坏了,还特地给家中写了一封信,说:“无令朝中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意思是:千万不要让朝中的大人们知道这件事,我怕他们争着来这里,把好吃的分走。
这就是苏东坡,可爱又才华横溢的苏东坡!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我最喜爱的诗人作文2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在那个恢弘壮阔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大诗人:有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有善写边塞诗的王昌龄,有善写田园诗的王维……在这些大诗人当中,我最喜欢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充满着天马行空似的瑰丽想象。
他一生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观尽世间美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
我喜欢李白,还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李白于极度苦闷之时,又踏上了云游祖国壮丽山河的旅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轼的作文:“吃货鼻祖”苏东坡
细数历代文学巨匠,苏东坡可以说是胃口最好的一个。
他走到哪吃到哪,典型现代社会的“吃货”。
也许正因为他的胃口好,身体棒,才能挺住那无数次的贬谪。
从汴梁到杭州,从密州到徐州,从湖州到黄州,从广东到海南……东坡兄似乎吃尽了川、淮、鲁、粤四大菜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苏东坡为何能何时何地都处于乐观豁达的状态—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吃中,以美食的享受忘却贬谪的郁闷,所以留心于吃,沉浸于食,不仅可以感受到美食的别样风味,更可以驱除内心不快,这所谓是“寄情美食,避世避俗”。
老苏喜欢吃肉《猪肉颂》里的“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便是他喜爱东坡肉的流露。
当时佛印在镇江当主持,老苏在外地做官,听闻可以一尝猪肉之鲜美,立马赶来。
要知道古时交通不便,能做到为了一顿猪肉而不辞千里赶来相聚,真可谓是古之少有。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东坡兄对我大扬中的美食—河豚也有品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中有美景,有哲理,还有令人垂诞欲滴的美味,看来老苏已经把文学与美食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用细腻笔触将一道香喷喷河豚佳肴化为流传
千古的名句。
吃过菜,喝过酒,老苏还得上个果盘。
普通水果还不行,得要有一盘荔枝才算过关。
无数文人墨客向往首都的繁荣昌盛,佳肴遍地,而东坡兄不屑与之为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情愿在一个偏远的地区待下去其重要原因竟是因为荔枝,可见其痴迷程度之深。
东坡的心境与东坡美食的爱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心境好,才造就了他对美食的热衷,也可以说对美食的痴迷,使他忘却烦恼乐观豁达。
没有人可以理解一个吃货的想法,一个别样的吃货,但是我们可以猜测老苏放下笔杆,无聊漫步时,或许会东看看,西望望,今儿到哪蹭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