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复习阅读指导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江苏省句容市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系列散文阅读练习(无答案)

江苏省句容市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系列散文阅读练习(无答案)《中考复习指导系列——散文阅读》一、概括要点1.概括特征,思路回顾:2.阅读散文《爬根草》,从全文看,爬根草有哪些特点?你的概括:修改:3.理清文脉,概括情节,思路回顾:4.阅读散文《回家的敲门声》,理清文脉,以“父母”或“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相关情节。
→→→父亲坐等为“我”开门修改:5.通读《观秦兵马俑》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3分)游踪所见(所想)所感⑴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秦兵马俑馆小厅⑵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秦兵马俑馆大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⑶二、品味语言1.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含义,答题模式:2. 阅读散文《翠湖》,理解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
你的理解:修改:3. 阅读散文《翠湖》,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你的理解:修改:4. 赏析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答题角度、答题模式:答题角度:答题模式:5. 阅读汪曾祺散文《翠湖》,赏析划线句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你的赏析:修改:三、本课总结,你的收获:四、落实方法,拓展训练最大的事情刘亮程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
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
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
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
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
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
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中考,下面介绍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小说阅读1.形象描写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环境的形象描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要想做好这种题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仔细读题,掌握关键词汇。
读完小说后,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提示词语,来确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偏离题目。
(2)注重细节把握。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还需对文章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
只有对文章的各个细节做到了深入阅读和理解,才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答题思路。
例题:下列句子中,对“窗玻璃上写着敝公司的名字”进行了形象描写的是:A.窗户经历了漫长岁月而显得黯淡无光。
B.窗子上不时有粘着的广告宣传单。
C.店铺墙上写满了许多荒诞的“口号”。
D.夏天显得普通而冷淡,但冬天铭刻着一些不可忘记的名字。
【答案】D2.作者观点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来正确判断作者的观点,掌握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1)认真审题,掌握关键信息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比如:作者观点、文章主旨等,确定题目所要求的答题思路和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旨表达作加强分析和思考。
挖掘文章的隐含含义,领会内容的精神内涵。
例题:由题意可知,作者所对立的社会现象是:A.历史文化丧失,道德价值缺失;B.缩短贫富差距,推进社会进步;C.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待应多元开放;D.社会资源分配合理,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A3.情节分析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掌握程度。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认真扫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与情节关系,理解短文中的内容和线索等。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与精练(一)

感。
5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有 : . 欲扬先 抑 、 比衬托 、 对 象征 、 借景抒情 等。欲扬先 抑 ,
就是先否 定或贬低要 表现 的对象 ,然 后深入 挖 掘其 内在 品质 , 对其 进行 肯定 、 扬 , 再 褒 突 出强调对 象 的特征 。对 比衬 托就是使 文章 的 相关 部分在 内容 上形成对 照关 系 ,从 而使 文 章 的主题 更为突 出。象征就 是通过某 一特定 的具体 形象来表 现抽象事 物 。此外 ,托物 言 志 、借景抒情 的表现 手法在散 文 中也 比较 常
常 变的四时。 在快 乐中我们要感谢 生命 , 在痛苦 中我们也要感谢 生命 。 乐固然兴奋 , 快 苦痛又何
尝不 美丽? 曾读到一个警 句, 愿你 生命 中有够 多的云 翳, 我 是“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 昏” 世界 、 。 国
2 0 年 1 2月 08 —
维普资讯
滴一 叶的活动 生长合成 了整个 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 :
不是每一道 江流都 能入海 , 不流动 的便 成 了死湖 ; 不是每
一
粒种子都 能成树 . 不生长 的便成 了空壳 ! 生命 中不是永
远 快 乐, 不是永远痛苦 , 乐和痛苦是相 生相成的 。好 比水道要 经过不 同的两岸 , 也 快 树木要经过
见 ,它是 作者对生活 中的某 些事 物有所感 触
而借助记叙 、 写 、 描 议论来 抒发思 想感情 的一
7 阅读 感受 一般是对某一 描写对 象 、 . 某 个人 物 、 富有 表现力 的语 言 、 章的某些 内容 文 或形式提 出 自己 的看法 和疑 问等 。答题 时要
能准 确把 握原文 的含义 和作 者 的思想 感情 ,
中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五、语言表达
(1)参考示例写一句(段)话:相当于语 言运用中的仿写题。要从句式、修辞、风 格、内容等方面参考示例,当然有具体要 求的按照要求写。
(2)根据上下文补写: 第一,结合上下文,根据情节发展确定补写 内容。 第二,结合上下文找出其中角色的心理、语 言、动作等描写内容,以保证内容的连贯性。 第三,表达方式应该是以角色为主语的具体 叙述或描写,不能是介绍。
首先理解关键词(成语)的本义,结合具 体语境,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尤其关 注词语的引申义和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3.文中人物行为发生的原因、作者感 情产生的原因
原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根本原因是其本质的、内在的原因。要抓 住题干中关键词。
写作手法包括;
(2)叙事类文章是以所塑造的角色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的,所以主题也是通过主要角 色的塑造体现的。要把握特征产生的社会 原因,把握作者态度。
四、语言分析
1.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 答题思路:这里是环境描写,写了……的 环境,有……的作用。 规律总结:环境描写作用 内容上有:交 代了……,提供……背景,渲染……气氛, 形成对比或暗示 ,表现环境……特点,烘托 人物心理,或表现人物处境。 结构上有:照应前文 为后文作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
六、拓展迁移
答题思路:一定要以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 题为依据。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 还要开启下文,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 文总说。
(3)所给答题范围内容要找全。可以借助 标志时间的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析及方法指导

中考散文考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破茧成蝶>>完成22—27题。(20分) 22.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 (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3分)内容
23、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品词 (1)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2)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
2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④段画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3分) 品句 25、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结构
26.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不能引用原文)(3分)思想内涵 主旨
示 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你的精彩:破茧成蝶—— 27.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所说的心灵之“茧”的? 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4分) 主观表达(联想想像、个人观点态度等)
词语品析主要考点
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理解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近义词、多义词、关联词的选用
4、赏析好词的表达效果的干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 机制?
品析词语
答题策略
●答题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自“宁慢3分,不抢1秒!”
(不急于答题,先把文章弄懂)
“整体”与“局部”相关,
思想内涵
26、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4分)
思想内涵
27、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 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3分)
最新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指导第三部分考点攻略——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之整体把握写景抒情文章的结构

《春风过处》
梳理感情变化,整体把握文章:文章开篇抒情点题, 引出下文,描写了春风到来时的自然之景和乡村之景, 突出春天的生机和村庄的安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抓住景物特点,整体把握文章:文章描写了五种落日 《家园落日》 的特点,重在描写家乡田野间落日的景、物、人温暖
亲切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家乡的强烈热爱。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 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 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 一.寸. 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 衣,然后一. 点. 一. 点. 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返回目录
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 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 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 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 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返回目录
2. 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梳理感情变化。 (1)关注描写人物感情、态度的语句,做上标记,看看有没有可以 利用的原词原句。 (2)注意读题,用表示“感情”“态度”的词语进行概括。 (3)概括文章感情变化的语句要有连接词,要能表现出“梯度感”, 体现出“变化”,如在梳理文章的感情变化时,可以用上 “先”“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⑫春风过处,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探原返本法
探究句子中重点词的本来意思,再结合语境意。
文中重要的句子往往借助修辞加以表达,理解这样的句子时要针 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找出本来的意思,努力探求其本义。 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 意义。只有探原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实质性的内容。如 问“一个姑娘像花一样”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我们都知道, 这就是说一个姑娘漂亮。其实也就是将一个比喻句还原为一般平 实表达的句子,而不再是原来生动形象的说法了。
【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 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 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 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
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3、过渡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4、段尾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
抒情。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 结构严谨。同时这些句子很有可能就是“主旨句”或 “点睛句。” 实战演练:中指《桂花巷里桂花香》p93.1 5+3《别踩疼了雪》2、中指89.1、中指p92.5、中指 93.1
5+3p111.1《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5+3p108. 《天窗》 )
二、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
(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 什么含义”“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这 类题目考卷中屡见不鲜。所谓理解含义,是指 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 义。句子的表层意思也就是本义,中考中一般 不会直接考查。往往是考查与本义紧密相联的 深层含义。
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实战演练: 中指p87.4、p88.4 5+3 2009连云港《母亲》2. P198 2. 2008南通《抽打心中的樱桃花》4. P199 3. 2007淮安《无法不对你残酷》1. P200 4. 2011重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2. P201
中考散文复习阅读指导
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p94《江南小 镇·退思园)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蝌蚪》)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p94.
《桂花巷里桂花香》) 以主要人物为题。(《藤野先生》) 以特定环境为题(《那时虫鸣》)
方法三、从“写作手法”入手,整体感知, 结合语境,内勾外联。
1、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 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 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 别是非。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 术效果和感染力。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 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 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 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 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 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实战演练5+3《寂寞的月亮》5 、
2.饱含深情的抒情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 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 的感染力。
3.形象生动的描写句:文学作品中那些刻画 人物、表现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 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方法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把握句子在文中 的位置规律,按图索骥。
1、段首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2、总起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起下文、设置
3、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 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 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 特点。
实战演练:中指90.4、中指91.1
三、人物形象分析
【常见题型】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技法点拨】:
1.主旨牵引法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
观点、态度和看法。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 写”。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站在作者的角 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实战演练:中指p90.3、p97.4
2.情感类推法
类推就是取相似的事物来推论或衡量。找出不 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形似或神似。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一定隐含着 作者的情感。从作者在文章中的感情基调可以 类推出一切景语的情感。
实战演练中指p87.3(2)、p84.3、p88.3
p87.3(1) 5+3《天窗》197p2(2)
(二)、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
方法一、从“表达方式”入手,把握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顺藤 摸瓜。
1.启人心智的议论句: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 概括。②.如果散文标题就揭示了中,那就结合散 文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中指p91.5,p93.4)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 体现主要内容 贯穿全文线索 揭示情感主旨 引起读者兴趣或者思考 (p97.1、5+3p109.4《抽打心中的樱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