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卫星比武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语文s版_四年级下_第三单元语文_导学案

9.卫星比武导学案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课题卫星比武课型课时 1 设计者教学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点难点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3、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
培训、夏令营、侦察、某地、资源、矿藏、自豪、分门别类、大显身手、各显神通、扶摇直上2.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炽烈:兴致勃勃扶摇直上大显身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显神通拔地而起我的疑惑和补充(用彩笔标注)易错字:易错音:易混字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背下来)3、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4、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5、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在书中画出来6、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7、初步交流。
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背下来讲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下来教与学的反思自我评价9.卫星比武导学案年级四学科语文学生姓名日期课题卫星比武课型课时 2 设计者教学内容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主要从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语文版小学四年级《卫星比武》教案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卫星比武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 8 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 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1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激发学生兴趣,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第三屏)。
它是嫦娥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
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大显身手,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2.板书课文题目:卫星比武3.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要求:(展示课件第四屏)培养训练学生(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2w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爬山前应准备和注意什么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野外爬山越来越火。
重阳登高是我国的风俗,我们在爬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爬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
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们的喜爱。
爬山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
因为适宜的运动强度会使机体的脑胰腺素水平升高,脑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因此吃不下是正常的。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x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 8 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 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5 鸟的天堂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大榕树有更全面的了解。
2.感悟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3b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 8 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 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世界环保日的由来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 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 月5 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同年10 月联合国大会第27 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
每年的6 月5 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 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 年人类居住1976 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 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 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 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 年新的10 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 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 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 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 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 年沙漠化1985 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 年环境与和平1987 年环境与居住1988 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 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 年儿童与环境1991 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 年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 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 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 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1996 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 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 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 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 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1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w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 8 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 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4* 米芾学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师生共同凭借教材,整合、取舍、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米芾及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有全面的了解。
2.阅读课文,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弘扬和继承书法艺术的思想。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教育学生写好字,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2.理解秀才教育米芾的一句话,体会写字的技巧。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2f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荷叶的功效与作用荷叶(《食疗本草》)【异名】蘧(《尔雅》)【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
【采集】6~9月收采,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圆形,晒干。
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
【药材】干燥的叶通常折叠成半圆形或扇形,完整或稍破碎。
叶片展开后呈圆盾形,直径30余厘米。
正面青绿色或棕绿色,有白色短粗腺毛;背面灰黄色或淡灰绿色,平滑有光泽;中心有一突起的叶柄残基;全缘;叶脉明显,粗脉21~22条,由中心向外放射,并分生多数细脉。
质脆,易碎。
微有消香气,味淡微涩。
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叶含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亚美罂粟碱、前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D-N-甲基乌药碱、番荔枝碱、鹅掌楸碱、槲皮素、异槲皮甙、莲甙、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鞣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卫星比武教案(教学设计)t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9 卫星比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卫星的科普知识。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采取以学生组合自我选择学习为主,教师引导贯穿为辅的教学策略。
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常规教学中渗透探究性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1.认识“拐、循、轨、鹏、摄、某、敏、讯”等 8 个生字,会写“培、训、营、侦、察、某、资、矿、藏、豪”等 10 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地表演。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1 爬山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卫星比武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课前探究
一、背景资料
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
有太
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最早挂在天庭的五大明星: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制造的,第二课时日本的大隅号卫星,第三颗是美国的探险者1号,第四颗是法国的试验卫星一号,第五颗是中国的东方红一号。
二、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自由读三遍,圈出生字词,补充词语花篮,标好自然段序号。
(3)我会正确认读:
轨道、拍摄、培训、侦察、矿藏、分门
别类、琳琅满目、兴致勃勃、目不暇接
(4)我能联系课文或者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自然段):总起。
第二段(第至第自然段):介绍卫星发射情况。
第三段(第至第自然段):写卫星比武,着重介绍五种卫星的特点功能。
第四段(第至自然段):总结。
我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堂探究
一、预习成果展示
对学:(1)认读生字,提示易错字或多音字。
(2)认读词语,理解意思。
群学:(1)组内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文中的人造卫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六、学习写法
1.课文在介绍这几种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
2.课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课后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陪()训()营()某()
培()圳()管()谋()二、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巨大——()隐蔽——()
近义词:贡献——()警觉——()
三、阅读。
阅读《蝙蝠和雷达》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ìjì)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ēng m éng )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
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
sèsāi)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苍蝇似(s ìshì)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它是用和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我能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知道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词语,使文章完整。
3.我读懂了文章,我会填写合适的词语。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
4.我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
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读了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四、小练笔。
学习本课介绍事物的方法,试着介绍你熟悉的一种事物写一个片段,写写它的外形功能,然后自述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