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

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
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放射卫生学复习

放射卫生学 绪论 第二节几个基本概念 1.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例如1H、12C、 Au表示不同的核素。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核素。 198 2.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如1H、2H、3H均有1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故把它们互称同位素,它们是同一元素——氢元素,但它们是不同的核素。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3.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radioactive nuclear decay),或蜕变(简称核衰变)。核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是稳定的,比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第四节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和半衰期 1.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T eff):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Te)。 第五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和X射线属于电磁辐射,都是中性光子流,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相同。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γ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如K、L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的光电子

卫生统计学整理笔记

如何绘制频数表? 求组距 确定各组段的两个端点 归组计数 频数分布表与分布图作用 1.揭示变量分布形态 2.揭示变量分布趋势 3.便于发现特大的或特小的极端值 4.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分析 5.作为一种数据陈述的形式 算数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几何应用条件: 1.对数对称分布、等比资料 2.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有正值和负值;若全是负值,计算时可先把负号去掉,得出结果后再加上负号。 中位数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极差应用条件: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不足: 不能全面的反映所有值的偏离程度 不稳定、小样本小于大样本、样本小于总体 四分位数间距应用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方差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应用 1.量纲不一致

散点图作用 观察两组数据的总体趋势和明显偏离趋势的观察点 判断两组数据的关联形式、方向和密切程度 相关分类 线性相关 秩相关 分类变量相关 线性相关意义 r>0表示正相关,r=1表示完全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1表示完全负相关。 |r|→0表示相关性越弱,|r|→1表示相关性越强。 r=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不代表没有相关。 如何判断线性相关 画散点图 计算线性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如何进行秩相关 编秩次 计算秩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数量依存关系。 线性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线性数量依存关系。 决定系数:反映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即Y的变异被X解释的比例。 如何进行分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交叉表的制作,计算各种概率 计算列联系数 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的条件 线性相关系数: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 秩相关系数:非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 列联系数:无序分类变量 轶闻数据:由坊间流传或各种媒体报道的一些个案数据,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给公众留下突出和深刻的印象。 特点:缺乏代表性,常诱导人们进行简单的推论,得到一些具有倾向性的结论。 可得数据: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已收集或积累的数据。如:各类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

放射卫生学重点

1、什么与宇生放射性核素(初级、次级宇宙射线)、原生放射性核素、海拔效应、 地磁纬度效应0 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3H、7Be、14C及22Na等。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 系、232Th系、氡) 初级宇宙射线:源自银河系、太阳 次级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在百万分之一秒,产生百万个新粒子(级联反应)。 地磁纬度效应:地磁赤道处的宇宙射线强度和剂量率最小,而接近地磁两级处的宇宙射线强度和计量率最大。 海拔效应:在同纬度地区,宇宙射线的剂量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2、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 氡,食入,吸入等)、陆地内外照射致成人年有效剂量,我们关注的氡主要是哪个?新建房屋和旧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字体的浓度标准是多少及其他们在呼吸道的沉积规律?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什么? 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包括宇生放射性核素照射、陆地辐射(原生放射 性核素)。 2)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总计)2.4 mSv 宇宙射线年有效剂量:0.39 mSv;宇生放射性核素--14C是12μSv; 陆地辐射外照射(总计):0.48 mSv;其中室内:0.41 mSv室外: 0.07mSv 食入照射:0.29 mSv吸入照射:1.26 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 mSv(室内:1.0 mSv,室外0.095 mSv) ?关注的是222Rn,年平均值400Bq/立方米 ?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呼吸道的沉积规律:氡的短寿命子体:指氡的放射性子体核素中半衰期比222Rn的子体。 一、呼吸道中的沉降 n 氡气极易被肺泡吸收,迅速均匀散布全身,脱离含氡环境后,很快经肺排空。 n 氡子体是金属,结合态氡子体吸入后不断沉积在呼吸道表面,不易排出,也难以被机体吸收,对呼吸道产生集中剂量贡献。 n 未结合态氡子体呼吸道沉积率为20~50%,与呼吸量成正比。大多数未结合态氡子体附着在20-500nm的气溶胶粒子上形成结合态氡子体。直径小于200nm的在呼吸道内靠扩散沉积,更大的粒子靠惯性碰撞沉积。 n 氡子体的易沉积在气管和大的支气管,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沉积较少。 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除了国家法规或标准中豁免的实践源产生的照射以外,职业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辐射照射。 3、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包括宇宙射线、陆地辐射。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4、重要的宇生放射性核素有哪些3H、7Be、14C、22Na 5、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多选题参考答案

1.控制医疗照射的剂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A.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性 B.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值 D.剂量约束 2.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下列哪些物品? BD A.剂量监测系统 B.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C.个人剂量报警仪 D.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3.对医疗机构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行为,有下列哪些情节严重的,行政机关可对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AC A.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B.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的 C.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D.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4.《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内哪些相关材料ABC A.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的检测报告 B.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 C.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D.放射诊疗经济收入情况报告. 5.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BCD A.年满18周岁 B.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C.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D.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并在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6.危害严重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包括ACD A.医用加速器 B.DSA诊疗 C.PET影像诊断 D.放射性药物治疗 7.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的情形有 BCD A.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的 B.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C.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D.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

第一章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 主要有宇宙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辐射(陆地辐射)(源自百度百科)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致成人年有效剂量:(数据源自课件,与往年数据有异) 1)天然辐射(总计):2.4mSv 宇宙射线:0.38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mSv (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除外)0.23 mSv 氡及其子体: 1.2 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吸入照射:1.26 mSv,食入照射0.29mSv 2)人工辐射源:医学照射(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0.0002m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3、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 磷酸盐加工(对居民产生的剂量贡献最大)、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4、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机组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 5、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子体的浓度限值是多少? 关注的是222Rn,年平均值为400Bq/立方米,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6、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7、理解地球辐射带、地磁纬度效应 地球辐射带指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又称为Vallen辐射带 地磁纬度效应:在赤道有最小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率,而接近地磁两极处则最大 8、何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 及22Na等。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如40K、238U系、232Th 系 9、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第二章辐射防护目的与三原则 10、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医师资格考试蓝宝书-预防医学 令狐文艳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非常重要)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某一变量值的集合。总体的指标为参数。 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样本的指标为统计量。 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抽样研究中所抽取的样本,只包含总体中一部分个体,这种由抽样引起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愈高;反之,其精确度愈低。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概率,用P表示,在0~1之间,0和1为肯定不发生和肯定发生,介于之间为偶然事件,<0.05或0.01为小概率事件。

二、变量的分类 变量:观察单位的特征,分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第二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重要考点) 一、描述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1.均数均数是算术均数的简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几何均数适用于等比资料,尤其是对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对数正态分布即原始数据呈偏态分布,经对数变换后(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值lgX代替X)服从正态分布,观察值不能为0,同时有正和负。 3.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数值。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特别是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以及分布不明或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资料的中心位置。不能求均数和几何均数,但可求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个界值,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有X%比小,剩下的比大,可用于计算正常值范围。 二、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趋势的指标 1.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 2.方差和标准差最为常用,适于正态分布,既考虑了离均差(观察值和总体均数之差),又考虑了观察值个数,方差使原来的单位变成了平方,所以开方为标准差。均为数值越 小,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小。 3.变异系数多组间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情况。变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最新资料推荐------------------------------------------------------ 1 / 3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医学影像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欧阳羽 ◎什么是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医学影像学: 影像诊断学+ 影像介入学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 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MRI, DSA, ECT 成像等。 -RAD, tele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 895年- 伦琴(Rontgen) - 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 代 超声,同位素成像 70-80年代 CT , MRI, ECT DSA, 影像诊断学 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影像诊断进入了一 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 影像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 医学影像学 ◎现 状与未来 一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 线机

TV 透视;摄片影像数字化 CR,DR 2 高档 CT, MRI ,DSA 特别是螺旋 CT 及应用软件(CTA, 重建及内窥镜等)。 二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三、影像数字化和 PACS 及远程诊断。 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四、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五、临床诊断,治疗与医学影像的关系更密切 DSA CT MRI DR 乳腺钼靶机◎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及诊断中的意义、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

(完整版)放射卫生学复习题修正版

1.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区别。 辐射:仅有能量,没有质量。 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主要有:α、β。既有能量又有质量。 2.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的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 3.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μSv,22Na是 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自然界中本来就天然存在的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和陆地辐射, 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要理解,不要去背具体有哪些!!) 5.放射防护的目的?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6.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放射防护设计和人员工 作安排的依据是什么?个人剂量限值的意义和本质。 实践的正当性: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利益>危害(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前提)。 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放射防护设计和人员工作安排的依据)。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1.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得区别。 电磁辐射就是指就是电磁波,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通过在物质与空间得穿行将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得物质。根据电磁辐射得频率与波长得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与r射线 粒子辐射实际上就是一些组成物质得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得原子核。它包括电子、质子、a粒子、中子、负π介子与带电重离子等。它们既有能量,也有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得动能把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物质。 2.重要得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得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得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得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得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得贡献者就是氡) 3.各种类型得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得年有效剂量,14C就是12μSv,22Na就是0、15μSv,3H就是0、01μSv,7Be就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得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得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包括宇宙辐射与陆地辐射,人类活动增加得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与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得矿物质存放。 5.地球辐射带得特点。 ⑴地球辐射带:被地球磁场捕俘得宇宙辐射中质子与电子流等带电粒子流所形成得区域。 ①内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内得辐射带。质子能量可达数百M eV。 ②外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以外得辐射带 ③地球辐射带得电子空间分布有两个明显得峰值。第一个峰值在内辐射带,第二个峰值在外辐射带。 6.放射防护得目得?理解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⑴目得就是防止确定性效应得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得诱发。 ⑵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得阈剂量以后,病理改变得严重程度 将随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加重。其发生概率与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得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表现主要就是:①皮肤损伤(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②眼晶体白内障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不育 ⑶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得概率(不就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增 大,意思就是“随机性质得,或统计性质得效应”,如果就是具有向后代传递信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统计学(statistics)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2.▲总体(population)用来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全体,例如一个国家的所有成年人;某地的所有小学生。可分为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若试图对某个总体下结论,这个总体便称为目标总体(target population);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中的一个部分,它称为研究总体(study population)。需要谨慎的是,就研究总体所下的结论未必适用于目标总体。 3.▲样本(sample)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获取样本的过程称为抽样(sampling)。抽样研究的目的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学的结论从来就不是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能不能成功地达到从样本推断总体的目的,关键是抽样的方法、样本的代表性和推断的技术。 4.▲同质(homogeneity)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主要性质相同。 5.▲变异(variation)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6.▲变量的类型 二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或名义变量 定性变量多分类变量 变量有序变量或等级变量 定量变量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 变量的转化: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即由信息量多的向信息量少的类型转化,如: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7.▲参数(parameter)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参数的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常数,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资料来估计,如总

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 8.▲统计量(statistic)又称样本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指标,是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如样本均数 X,样本标准差S。 统计学的任务就是依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 9.▲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是参数,频率是统计量;频率总是围绕概率上下波动。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0.05时,即P≤0.05,统计学习惯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10.▲误差:表示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或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呈现倾向性偏大或偏小现象,是可以避免的;而随机误差,是非人为偶然因素所致,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增大样本量等措施使其减小。 11.因果与联系:存在联系未必有因果关系,需排除虚假关联、间接关联。大多数观察性研究,单靠统计学分析只能考察变量之间的联系,难以证明因果关系。

放射卫生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食入,吸入等)、陆地内外照射致成人年有效剂量,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什么?答:(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 然照射。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致成人年有效剂量: 1) 天然本底照射2.4 mSv ①宇宙射线年有效剂量 0.38 mSv;宇生放射性核 素 0.01 mSv ( 3H是0.01μSv,7Be是0.03 μSv ,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 )。 ②陆地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40K 238U 232Th): 外照射 0.46 mSv,内照射(除氡)0.23 mSv。 氡222Rn:吸入:1.2 mSv(室内1.0 mSv,室外 0.095 mSv),食入:0.005 mSv;220Rn吸入:0.07 mSv。 2)人工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 医疗照射0.4 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 mSv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 mSv ,核能生产 0.0002 mSv。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产生的照 射年有效剂量0.6 mSv。

(3)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 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 业。 (4)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机组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 2、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字体的浓度限值是多少? 答: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3、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答:(1)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包括宇宙射线、 陆地辐射。 (2)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包括核技术的军事应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核能、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应用、医用辐 照、核事故)。 4、理解地球辐射带、地磁纬度效应 答:(1)地球辐射带:被地球磁场捕俘的宇宙辐射中质子和电子流等带电粒子流所形成的区域。 (2)地磁纬度效应:在赤道有最小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率,而接近地磁两极处则最大。5、何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答:(1)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有3H、7Be、14C、22Na等。 (2)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有40K、238U、232Th等。 6、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答:(1)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效应的域剂量以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呈S型,存在域剂量,表现主要是:①皮肤的损害(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②眼晶体白内障,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不育。 (2)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的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效应称为随机性效应,意思是“随机性质的,或统计性质的效应”,如果是具有向后代传递信息的细胞受到辐射危害,那么辐射危害效应将表现在受照人员的后代身上,这

影像学笔记

影像学笔记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 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 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 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 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 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 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 肺结核、肺泡癌等。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22、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 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25、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 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名词解释:天然放射源、人工辐射源、松散型污染,控制区、监督区、医疗照射、职业照射,封闭源,开放源(选三个) 1、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过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2、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3、松散型污染:既非固定性污染,污染物与表面结合差,可轻易转移的污染 4、控制区: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的任何区域,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 污染扩展和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5、监督区: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的安全手段的、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 区域。 6、医疗照射: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 7、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辐射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的照射。 8.、封闭源:永久地密封在包壳内并于某种材料紧密结合的放射性物质 9、开放源:非密封的,与环境介质接触的放射源 二:1、人类受到在照射包括哪些?天然辐射有哪些类型? 天然照射与人工照射。天然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天然本地照射致人类有效剂量)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以及新建房屋和 已建房屋氡浓度的要求。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 是12μSv,22Na 是0.15μSv,3H 是0.01μSv,7Be 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 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 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 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3、放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发展几个阶段特点 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防护发展几个阶段特点:1928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成立 ?1930 年,出现加速器,防护跟不上 ?1934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提出以每天0.2R 或每周1R 作为“耐受剂量” ?1942 年,美国建成反应堆,防护需要激增 ?1950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更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耐受剂 量”下降为每周0.3R,同时易名“容许剂量” ?1953 年,导出90 种放射性核素最大容许浓度 ?1958 年,ICRP 第1 号出版物,公布剂量限值5rem(50mSv) ?1977 年,26 号出版物,从放射生物学、剂量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方面提出许多 新建议 ?1990 年,60 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 ?

山东大学2019考研:353卫生综合参考书目及真题笔记资料汇总

山东大学2019考研:353卫生综合参考书目及真题笔记资料汇总由于山东大学部分专业课官方没有公布参考书目由此给很多考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此精都考研网整理了山东大学本专业研究生初试用书及配套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353卫生综合参考书目: ①《环境卫生学》 ②《流行病学》 ③《卫生统计学》 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⑤《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二、配套精编复习资料 山东大学353卫生综合《复习全程通》精都考研组编 三、复习全程通内容简介 《复习全程通》由精都考研工作室依托多年为各大机构编写考研专业课资料以及学员辅导的经验,由本团队组织目标院校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考点知识面覆盖全面,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专门为本届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制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通过本精编资料四大模块内容,结合考生每个阶段的复习,有助于考生深入了解目标院校以及专业考点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拓展解题思路。 NO.1历年真题汇编 通过目标院校原版真题,了解命题老师的出题思路,且分析考点重点,快速了解目标院校出题风格及命题思路,提高复习效率,拓展解题思路 NO.2教辅一本通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由目标院校本专业研究生对应其初试参考书目整理汇编章节重点考点以及对应章节历年典型考题及答案解析,通过本书的配套复习,分析专业考点侧重,通过大量典型考题让充分掌握本门科目重点,确保考场应对自如。 NO.3冲刺模拟套卷 书在遵循专业课最新参考书目,结合历年考研真题规律,制定的模拟卷,并有详细的配套答案讲解,适用于考生在冲刺模拟阶段的专业课复习。 NO.4电子版赠送内容 本部分内容为购买全套资料的同学附赠的内容,主要是初试参考书目主编老师的教学讲义以及相关的扩充习题,此部分内容对于跨考的考生相对比较重要,通过讲义了解专业课基础复习侧重,达到专业知识点不缺不漏。 四、解析备考辅导班: 专业课一对一无忧全程班 专业课一对一标准全程班 山东大学在读研究生授课 以上内容是【精都考研网】整理发布,每天及时发布最新考研资讯、考研经验、考研真题。目前很多同学已加入2019山东大学考研总群640030269,抓紧时间加入了解你所不知道的考研信息。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 no 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 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 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1.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区别。 电磁辐射是指是电磁波,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通过在物质和空间的穿行将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的物质。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和r射线 粒子辐射实际上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它包括电子、质子、a粒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它们既有能量,也有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物质。 2.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的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 3.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 量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包括宇宙辐射和陆地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5.地球辐射带的特点。 ⑴地球辐射带:被地球磁场捕俘的宇宙辐射中质子和电子流等带电粒子流所形成的区域。 ①内辐射带:距地球赤道 2.8倍地球半径范围内的辐射带。质子能量可达数百MeV。 ②外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以外的辐射带 ③地球辐射带的电子空间分布有两个明显的峰值。第一个峰值在内辐射带,第二个峰值在外辐射带。 6.放射防护的目的?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⑴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⑵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的阈剂量以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 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表现主要是:①皮肤损伤(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②眼晶体白内障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不育 ⑶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的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