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周三多编写复旦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P4-5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根据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三、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P35 概论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P35 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c528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8.png)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 l )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 2 )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 3 )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管理学原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周三多、陈佳明、鲁明泓编著(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说明:参考答案大部分来自教材。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以上三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李兴山:管理活动并不等同于人类的一般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也非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基本特征:(李兴山: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3、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之间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的角色。
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需具备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明法”:制定法规公之于众,使全国皆知;“一法”: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有三个益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重复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认为,可以减少支付工资;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
周三多 第五版 管理学习题答案

《管理学》同步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组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1、C;2、E;3、D;4、A;5、C;6、B;7、A;8、C;9、B;10、A;11、B;12、C;13C;14、B;15、B;16、D;17、B三、简答题1、答: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其基本涵义包括:(1)管理必须涉及其他人;(2)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
2、答:(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情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
3、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四、论述题1、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内涵包括:(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答:(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txt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txt.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白马啊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 P35 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 l )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 2 )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 3 )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