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吞鸡蛋的秘密
四年级科学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及反思四年级科学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及反思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上册《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情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亲眼看到大气压力的存在,让学生关心生活的科技产品,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广口瓶、鸡蛋、纸条、课件。
小组准备:集气瓶、塑料片、吸盘、注射器、水槽。
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很高兴今天又和大家一起上课,自我介绍。
2、请大家看桌上的实验器材,都认识吗?这些器材都是玻璃制成的,使用是应该注意什么?3、问大家一个问题:称过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吗?估计一下!4、其实,这些感觉是由于书包作用在肩膀上产生了一种力的结果,知道这种力是什么力吗?5、如果20吨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力压在身上,会怎么样?6、还在那感受到过压力?水中有没有压力?同学们知识真丰富,而且善于思考。
先谈到这,我们开始上课好吗?7、(出示广口瓶)看,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出示煮熟的鸡蛋)这是什么?8、谁有办法再不弄碎的情况下,把鸡蛋装进瓶子里?9、想看看老师有什么办法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表演“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
)10、(展示广口瓶)里面有什么?(介绍做法)你才会发生什么?11、咱们验证一下。
(演示)看完后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看来“瓶吞鸡蛋”的背后有着很大的秘密!(板书:的秘密)想不想研究一下?。
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案

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案《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猜测;能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集气瓶、白纸、火柴、镊子2、一块有机玻璃、两个橡胶吸盘3、两个水杯、两块纸板、凉水4、热水、脸盆、能垫高的物体(便于学生观察)分组材料:钢笔、滴管、注射器、水杯、纸板等学习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学习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导学案: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如果表演成功,你觉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师:谁上来用手按一按鸡蛋,看能不能把它按进瓶里,但不能把鸡蛋弄碎。
生:瓶口太小,鸡蛋根本进不去。
师:老师不用手按,就有办法能让鸡蛋掉进瓶子,你信吗?生:不信。
师:请大家注意看老师表演的魔术(点燃一张纸放进瓶子,迅速把鸡蛋小口朝下放在瓶口,鸡蛋很快进入瓶子)生:哇!太神奇了!(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
这个魔术有趣吗?生:太有趣了!师: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师: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跟了鸡蛋一个力呢,是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认识大气压力1、以吸盘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出示:橡胶吸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生:这是吸盘,能吸在玻璃或是墙上,在上面挂东西。
瓶吞鸡蛋的秘密优秀教学反思

瓶吞鸡蛋的秘密优秀教学反思1、瓶吞鸡蛋的秘密优秀教学反思今天,当我拿着两个马桶抽子和很多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马上静了下来,纷纷猜测这节课学什么,有的同学开始翻课本。
吊足学生的胃口,开始上课。
一开始,我让两个学生像拔河一样,把两个吸在一起的马桶抽子分开,结果,两个学生用了很大劲也没分开,我接着告诉学生这是模拟了历史上有名马德堡半球实验,在此基础上,做瓶“吞”鸡蛋的实验,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其中的秘密。
接下来又做了两个实验:1、把杯子装满水,用硬纸板盖住,松开手后,把杯子倒立,水会不会流出来。
2、两个吸盘紧紧吸在一起。
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探究,进一步感知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之后,通过教材告诉学生秘密,又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整节课学生很兴奋,观察实验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带着问题思考,效果很好。
一节课上完,学生意犹未尽,纷纷问我瓶子怎么把鸡蛋吐出来?通过这节课,使我意识到,科学课的实验一定要给学生上好,其实科学课学不到很多知识,但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培养积极探究与思考的好习惯,孩子长大后,学到的很多知识可能会遗忘,但做过的'有趣的实验可能会记一辈子。
做一个好老师,不该急功近利,要关注孩子的终生发展,让孩子爱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是老师最该关注的事情,是做老师本职所在。
2、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瓶“吞”鸡蛋的秘密》

空气变少
瓶“吞”鸡蛋的秘密
瓶子能够“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
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现在你知道钢笔为什么会吸墨水了吗?
瓶“吞”鸡蛋的秘密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
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 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 自四面八方。
瓶“吞”鸡蛋的秘密
瓶“吞”鸡蛋的秘密 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瓶“吞”鸡蛋的秘密
点燃的 纸条 想一想:瓶子为什么能“吞”下鸡蛋?
瓶“吞”鸡蛋的秘密
猜一猜:水会不会流出来?
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水
也不会流出来。
瓶“吞”鸡蛋的秘密
做一做:怎样才能使两个吸盘牢牢地吸在一起?
将吸盘里的空气排出,两 个吸盘就能牢牢地吸在一起了。 这是为什么呢? 将两个吸盘合在一起后,两 个吸盘之间的空气变少,而外部 的空气不变,使吸盘受到向里的 力。
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力有关?
水泵抽水
吸盘挂钩
滴管吸取溶液。
我要设计 一个蜘蛛侠玩 偶。 我设计的喷 泉也是利用大气 压力……
拓展延伸
在保证瓶子和鸡
蛋完整无损的前提下,
想办法让瓶子把鸡蛋 再“吐”出来。
谢
谢
瓶子吞鸡蛋的原理

瓶子吞鸡蛋的原理
瓶子吞鸡蛋,听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魔
术背后却隐藏着简单而又科学的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瓶子吞鸡蛋的神秘面纱,探究其中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饮料瓶和一个鸡蛋。
将鸡蛋放在桌子上,用手轻轻
地向鸡蛋两端施加压力,使其两端的壳变得坚硬。
接着,拿起瓶子,将鸡蛋轻轻地放在瓶口上,然后迅速将瓶子倒立过来。
奇迹就发生了,鸡蛋竟然被完整地吞进了瓶子里!
那么,瓶子吞鸡蛋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现象可以用气压的原理来
解释。
当我们将鸡蛋放在瓶口上并倒立瓶子时,瓶内的空气被迅速排出,形成了低压区域。
而在鸡蛋上方的空气压力却比瓶内的空气压力大,于是鸡蛋被推进了瓶子里。
当鸡蛋完全进入瓶子后,我们可以轻轻地用手拍打瓶子的底部,这样可以增加
瓶内的空气压力,使得鸡蛋更容易被挤进去。
当我们再次将瓶子竖立起来时,鸡蛋就会被困在瓶子里,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魔术。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气压的原理,还可以体会到科学知识
的神奇和乐趣。
这也是科学实验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所在,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瓶子吞鸡蛋的原理并不神秘,只要我们了解了气压的原理,就能轻松地
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魔术。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大家能对瓶子吞鸡蛋的原理有所了解,也能对科学实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吧!。
瓶子吞蛋实验原理

瓶子吞蛋实验原理
《瓶子吞蛋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瓶子吞蛋”实验是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也称之为气压实验。
它的实验原理是:当瓶子中有空气,瓶口被封闭时,空气受到压力而达到扩散状态;而当瓶口打开时,由于压强不一致,瓶子内的空气就会向高压区流出,使瓶中的气体出口处达到负压状态,这时,把一只干净的蛋放到瓶口内,空气的负压会使蛋不断向瓶子内部深处推进,而不会再掉回外面。
实验具体方法:
准备工具:①一只有盖子的空瓶②一个干净的蛋
步骤:
1、将空瓶倒置,先把它打开,把里面的空气倒出来,保留它里面一部分空气;
2、尽快把盖子封上,使瓶子内部达到比外部高压的状态;
3、把干净蛋块放入瓶口,慢慢地将蛋放入瓶子内;
4、实验结束,将蛋从瓶子里取出来,实验结果出来了!
- 1 -。
瓶子吃鸡蛋的原理

瓶子吃鸡蛋的原理
瓶子吃鸡蛋,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其实这是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看到一个空鸡蛋被一个瓶子“吸”进去,而不需要任何外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有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鸡蛋和一个玻璃瓶。
将鸡蛋放在桌子上,然后点燃一根火柴,将火柴放入瓶子里,迅速将瓶口对准鸡蛋。
这时,我们会看到鸡蛋被“吸”进了瓶子里,而且并没有破裂。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非常简单。
当我们点燃火柴后,瓶子内部的空气被加热,从而膨胀。
当我们将瓶口对准鸡蛋时,瓶子内部的空气开始冷却,收缩,导致内部的压力下降。
而外部大气压力却没有改变,于是外部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了瓶子里。
当瓶子内部完全冷却后,鸡蛋就被“吸”进了瓶子里。
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其实是关于气体的热力学原理。
当气体受热时,分子会加速运动,从而膨胀;而当气体冷却时,分子会减慢运动,导致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实验中看到了瓶子内部的空气膨胀和收缩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热力学原理,还可以了解到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这个实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总之,瓶子吃鸡蛋的原理其实是关于热力学和大气压力的科学原理。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瓶吞鸡蛋的秘密-高新收课件

实验2
要求
1.玻璃杯内要装满水。 2.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 慢慢松开手,观察现象。说明什么? 4.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各个方向, 观察现象。说明什么?
结论: 大气压力来自
四面八方
拓展延伸:
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泵抽水
注射器吸药液 吸盘挂衣钩挂衣服
7、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板、水 实验过程: A、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 B、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C、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现 象。 D、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 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杯不会掉下来,水也 不会流出来。把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不会掉下来, 水也不会流出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再见
瓶“吞”鸡蛋的秘 密 韩吉学校
高新收
自主学习
把一个熟鸡蛋放进瓶里分几步?
课内探究:
实验1
1.实验名称:瓶“吞”鸡蛋 2.实验器材:广口瓶、鸡蛋、火柴 3.实验过程:点燃火柴后投进瓶内,稍 后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瓶口。 鸡蛋一点点被瓶子吞进去了, 4.实验现象: 最后落到瓶底。
重点难点: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 气,大约有 2000—3000 千米厚,人 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 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 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
吸盘挂钩
钢笔吸墨水
吸饮料
10
课后提升:
让瓶内的鸡 蛋吐出来
精讲点拨:
瓶“吞”鸡蛋的秘密: 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 鸡蛋推进瓶子里。 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泵抽水。吸盘挂衣钩。 滴管吸药水。钢笔吸墨水 。瓶吞鸡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⑴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大集气瓶1个、白纸、火柴、粗细试管各一个、热水、水槽6个、能垫高的物体(如板凳,便于学生观察)、橡胶吸盘6个、自制喷泉、塑料片6块、小塑料杯6个、纸板(或薄塑料片)6张、抹布6块。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2个、注射器2个等。
三、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激发兴趣通过课前交流,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大家都知道了老师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爱思考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还有一个特点你们不知道,那就是喜欢魔术表演。
刘谦大家熟悉吗?老师刚从他那学了两手,大家想看吗?(表演手指贴图,变位小游戏)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总结,你们真棒。
在接下来的这节课中,我们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推测得最精彩好不好?(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引入压力这一概念,在研究大气的压力前使学生对压力这一概念能够建构在直接感受的基础上。
同时也是对压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力。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有一个重量级的魔术,老师想表演给大家,你们愿意看吗?如果你觉得表演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鸡蛋被卡住了。
师:鸡蛋被卡住了,谁愿意上来按一下,在不弄碎的情况下,看能按下去吗?师:能按下去了吗?(不能)师:(师指着瓶子说)我有办法让这个瓶子自己把鸡蛋吞下去,你信不信?(不信)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师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计思路:空气虽然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忽视了它的存在,而且在实验中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变化,因此学生在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时往往考虑不到这方面的原因。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
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生:我看到鸡蛋“嗖”地一下子进去了,真神奇!师: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鸡蛋会“嗖”地一下子进去?是谁给鸡蛋了力量?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为什么点火之后鸡蛋能进到瓶子里?师:是呀,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
(板书课题)(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目睹这一实验现象后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亲自观察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成为其研究的动力。
)师: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你们能大胆猜测一下是谁给了鸡蛋力量呢?生:火。
师:这是你的看法,你们有没有其它看法?(再指生回答)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入到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哦,连这个都知道。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给了鸡蛋一个力呢,要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生:做实验。
(设计思路:“推理原因”是重要的智慧成长环节。
学生个性的、充分的表达观点,积极、民主的参与讨论,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1、师:来,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这是什么,这些礼物的顶部都有一个什么东西?师:你会玩吗?(出示一块塑料板和吸盘,让生演示)师:这么神奇,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设计思路: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界限的,还不能完全脱离于教师。
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有效进行调控,避免因为教师介入过晚,以致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错误的思考之中。
但是,教师的引导要“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
)2、小组实验探究,你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表(一)结论:吸盘内__没有____(有/没有)空气,吸盘能吸在玻璃上。
3、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指导4、学生汇报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认为吸盘为什么能紧紧吸在玻璃表面呢?(设计思路: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去思考,避免盲目性去玩。
学习科学,思考比实验更重要。
)5.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下你认为吸盘为什么能紧紧吸在玻璃上呢?生:是空气给的一种力量师:他认为是空气给的一种力量,谁能具体说一说,1生::里面的空气给的一种力,就使吸盘紧紧吸在上面了2生:是外面的空气给的师:根据刚才玩的发现,具体说说空气是怎样给它的力量呢?生:里面没有空气了,外面的大气压过来。
师:你认为里面没有空气了,外面还有一个力量压着它,对不对?师:大家推理总结得非常好。
通过玩一玩,想一想,现在我们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吸在玻璃表面?生:空气给它的力师:看来空气还真是有力量。
科学上,我们把空气的这种力量叫做——大气压力(板书)课件展示:大气压的资料。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
②课件展示:吸盘吸在玻璃上。
(三)大气压力的大小1、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知道有大气压力存在了,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到底有多大。
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
(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或很费力)师:感觉怎么样?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
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生:能!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交流试验结果: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
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被外面的大气压力给“压”进来的。
生2:滴管吸水。
生3:注射器吸水。
生4:堵住注射器的前端,拉活塞拉不动,因为活塞前面没有空气,后面有空气产生的压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玩中感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真是玩得有水平。
老师还有一个方法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演示:粗细试管。
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般深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压力存在。
3、师:那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结合平时的经验猜测一下。
生:向上。
生:向下.。
生:向四面八方。
师:以上只是你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生:通过实验验证。
师:看老师提供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利用提供的材料不让塑料片掉下来吗?(小组讨论方案)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而且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先在杯子里装上水,再盖上塑料片把杯子倒过来。
生:应该是倒满水,不然里面会有空气。
师: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要使实验顺利进行,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做实验的时候,要接着水槽,这样水不会撒到桌上。
师:你想得很周到。
师:老师这里为你们准备了温馨提示,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生读温馨提示)师:实验中注意这几个问题,快动手实验吧!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生小组实验)师:实验基本完成,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们先把杯子倒满水,再按住塑料片,杯口朝下,塑料片没有掉下来。
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再试着向前后左右转一转,看会不会掉下来。
(生向四周转动)师:你有什么新发现?生:都没有掉下来,大气压力应该是向四面八方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师:原来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板书:四面八方)刚才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验,进一步感知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又知道了它的方向,真像个小小科学家。
师:现在,同学们对大气压力有一定了解,瓶“吞”鸡蛋的秘密也该揭穿了?谁来解释一下?生: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条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
(四)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说说?生:压水井抽水。
生:水泵抽水。
生:吸管挂钩。
生:打气筒生:吸尘器、生:宇航服、生:高压锅生:真空包装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播放课件)(设计思路: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有效拓展。
)(六)拓展创新、学以致用师:(出示瓶”吞”鸡蛋装置)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集气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集气瓶再把鸡蛋吐出来呢?生:捣碎后取出来师:(笑)。
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想看。
生:一要让瓶口朝下,二得想办法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不过我还没想出好的办法师:其实你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那怎么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器材,看什么能派上用场。
生:用热水往瓶子上浇,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大气压力就会变大。
不知道行不行?师:那你来试试,老师来帮你。
(师帮学生往瓶子底部倒热水,鸡蛋从瓶口掉出来)师:只要你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师:为了感谢大家在这节课的精彩表现,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特好玩的玩具(出示)这是我利用大气压力的知识制作的喷泉。
(演示)师:你也可以试着制作一个或是其他的玩具,看谁的创意好,下节课的时候进行交流,评出最佳创意奖。
教师小结:课的开始通过“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