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趣一作:曲)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 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 写的,叫“他序”,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 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 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一致,总是 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悲叹感伤,心里却又不明白为 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 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 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 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 本诗集也将有所感悟吧!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不信

1、列坐其次 旁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行军途中驻地 驻扎 3、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4、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 下一等 次之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得到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处交往,俯仰之间就度过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省内心感悟,(与朋友)在一 室之内促膝倾谈;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 爱好的事物上,无受拘束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 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 事物感到高兴,一时自得,就会快乐而满足,竟不觉 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已获得的或喜爱的事物感 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间,已成为陈迹,尚且不能不 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 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王羲之与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王羲之与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

.
专业. 王羲之与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
《晋书·王羲之传》云:王羲之“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

姥如其言,人况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题扇桥由此得名。

此后老姥便屡屡纠缠右军,请再题字。

王右军出门只好躲开老姥,于是就有了躲婆弄。

躲婆弄附近又有笔飞弄。

因为王羲之墨宝从不肯轻易予人,而求书者不绝于门,那位老姥更是纠缠不绝,王羲之不胜其烦,将笔向空中一掷,飞到了附近的一条弄内,以后此弄便叫笔飞弄。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素材2 精品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素材2 精品

《兰亭集序》课文精讲指津王羲之在这篇序文里把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于兰亭聚会的盛况作了生动的叙述,并抒发了个人的感情。

文章虽对人寿几何.老之将至发表了无限感慨,流露了惆怅万端的情绪,但他也对庄周宣扬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作了批判。

这种高远旷达之言在东晋玄谈之风正炽.消极思想流行的时候,颇起了不同的反响。

全文基本上分两部分:前部分从“永和九年……”到“……信可乐也”是叙集会之事;之后是就此事抒发感情。

第一句是总叙,点出时间.地点以及集会的原因。

接着分句来叙人.叙地.叙事.叙乐,用语既简洁又周到,而且做到虚实相间.叙义结合。

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时,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和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其后的一句也同样是叙议结合,其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短句,形象简括地定尽良辰美景。

议论部分第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承“仰观……俯察……”句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这里写了倦于涉猎游玩的和寄情山水旷达不拘的两种人,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总是一样怡然自得,又总是情过兴尽。

时间无情的推移,实在令人感慨!于是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笔意顺势成章而又轻灵迅疾,并用“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文章的起承转合之处,正是进入作序的正旨。

接着便洋洋洒洒,从古今“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起,纯写感慨。

虽说作者自己也不完全领悟这大道理,但也不同怅惘无穷的悲观情绪;但若用批判的眼光来汲取其积极因素,这句话不也透露了“生生不已”的辩证法的思想吗?文章最后说到写序的目的,是要记叙这次盛会,引起后人的感怀。

文章结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邈不绝。

整篇文章触景兴怀.意在言外,把一股清新隽永的文风.文调,引进了当时枯寂的文坛,起了振颓拔俗的革新作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王羲之文中有一句“丝竹管弦”,因丝竹即管弦,有重复之嫌,后人常有訾议。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3自然段
一俯一仰之间
夫助文人词,之引相起与下,俯仰一世。或取之诸于怀抱,通“悟晤言”一室之 内;或取性因消寄句所子独托立,放浪形骸有之的人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通得得“于取己”,取快然自足不,一不样知老 之将对情至…;事及其所之既倦高子一,兴时的情样随事满迁足,感慨系之矣。等到向 之到达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附着迹,犹过去不能不以之兴怀,
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1 、癸丑
会稽 修禊
2 、激湍
流觞 形骸
3、 趣舍
嗟悼 彭殇
多音字:癸丑(guǐ) 会稽(kuài 修禊事也(xì) 感慨系之(xì)
jī)
通假字: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茂林
修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繁盛 映衬、围绕
作诗
高高的竹子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信可乐也。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实值 在得
序 与 跋
①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文章,有如现在的 “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列于书后 的叫“后序”、“跋”;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清拔超迈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偕名士好友在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边以曲水流觞,修禊宴集,得诗37首。

他乘兴作《兰亭集序》,此序不仅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不落窠臼,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精美的文章,绝妙的书法已让后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他在《兰亭集》里留下的篇章也是诗中的上品。

“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站在兰亭之畔举目仰望,只见天空碧蓝碧蓝,一下子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天地交际线;再俯下身子看到的就是兰亭边那一池澄澈的碧水。

天碧蓝,水碧绿,两碧相映,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表里俱澄的美妙世界。

同时也为后面情怀的抒发开辟出可令人无限暇想的时空。

人们也仿佛看到诗人正和墨持笔面对着桌上平展的大纸构思他的文章,运筹他的笔法。

另外,在诗人的书法艺法已臻于极致、整体艺术素养已跃上那个时代巅峰的情况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好季节的赏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优雅环境的悦目,酒兴对创造力的激发,众人的鼓励和期盼,诗人的创造力在此间找到了最好的迸发点,于是先有了这佳好的诗篇,接下来便有了精美绝仑的《兰亭集序》。

没有这种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就没有后来《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后人评说王维诗的意境是画与诗的有机统一,若寻根求源王羲之的序和诗一定给他很大启发。

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篇中同样也可以看到本诗艺术手法的影子。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寥远明朗的蓝天碧水,人们虽无法具体地度量它们的大小,但这大千世界运行的规律和变化的道理,则可通过人们的观察和感悟来把握和运用。

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有这个本领。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各不相同,可这些都是天地的自然造化,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书圣王羲之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

书法又出现了一顶峰。

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根本结构消解,只保存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

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

在章草的根底上,又出现了今草。

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

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

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

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

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

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

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比照。

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课件)

盛况 喝酒。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乐器,代指音乐
幽情。
作诗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盛的树 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 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 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 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爽快地表达各自 幽雅的情怀。
誉为“ 书圣 ”。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兰亭集序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是说明 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 文章。
❖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 “跋”或“后序”。其作用在于推举介绍某人 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 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兰亭集序》意 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

举行Hale Waihona Puke 做都都咸集。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 有名誉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 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高
旁边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映衬、环绕
酒杯 排列
2、掌握实词的意义以及文中的重点文言基 础知识及名句。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作者的思 想感情的转变。
王羲之
王羲之, 东晋 书
法家。出身贵族,官至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人称“ 王右军
”。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
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
早年苦练书法,有“临
池学书,池水尽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材新人教版必
修2
提起了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令我格外惊喜。

自小修习书法,《兰亭序》可谓是我顶礼膜拜十数年的范本!此文文意通达,行文流畅,蕴涵了丰富的人世哲理,是一篇传世之作,而它更是中国书法的魁宝。

所谓“天下第一行书”指的便是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

千百年来它也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

记得家中一直挂着一副竹制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也就是著名的神龙本。

按照真迹(先藏于故宫博物院)1:1的尺寸制作,系景德镇雕刻家之手。

这副竹挂一直是我最珍视的艺术品,可惜由于尺寸太大,不能带到美国来。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现已失传,坊间流传,《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从民间赚进御府,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书“尽善尽美”,“置于座侧,朝夕观览”,遂遗命以《兰亭集序》帖殉葬。

从此真迹失传。

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不过在我读小学那个年代,书法老师就以一句遗憾美道破这些争论。

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曾让人摹拓十本以赐近臣。

一般认为在所有临摹本中,冯承素的墨迹摹本最为神似。

而后世临摹《兰亭序》的版本不下数百种。

还有各类木石镌刻本,摹本,临本。

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

而最有名的几副临本除了刚才提到的冯承素神龙本外,还有《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所临摹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摹本,记得毛泽东也曾有临本。

不过《兰亭集》与《兰亭序》是不同的,顾名思义,《兰亭序》是为《兰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兰亭集》却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躒,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了。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