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论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概述 (3) (3)1.2循环流化床特点 (4)1.2.1循环流化床优点 (4)1.2.2循环流化床缺点 (5)第二章燃料与脱硫剂 (6)2.1 燃料 (6)2.2 脱硫剂 (6)第三章脱硫与排烟有害物质的形成 (7)3.1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环保上的必要性 (7)3.2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SO2的排放控制 (7)3.2 影响脱硫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 (8)3.3 无脱硫工况燃烧计算 (9)3.3.1无脱硫工况下燃烧计算 (9)3.3.2无脱硫工况下烟气体积计算 (9)第四章物料循环倍率 (10)4.1循环灰量 (10)4.2物料循环倍率的选择 (10)第五章脱硫工况计算 (12)5.1燃烧和脱硫化学反应式 (12)5.2脱硫计算 (12)第六章锅炉燃烧产物热平衡 (17)6.1脱硫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17)6.1.1脱硫对入炉可支配热量的影响 (17)6.1.2脱硫对q4的影响 (17)6.1.3脱硫对q2的影响 (18)6.1.4脱硫对q6的影响 (18)6.2锅炉热平衡计算 (18)第七章传热系数计算 (21)7.1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计算 (21)7.2炉膛汽冷屛传热系数计算 (22)第八章锅炉结构设计 (24)8.1炉膛设计 (24)8.1.1炉膛介绍 (24)8.1.2炉膛床温选择 (24)8.1.3炉膛高度的选择 (25)8.2炉膛汽冷屛设计 (25)8.3汽冷旋风分离器设计 (26)8.4回料器的设计 (27)第九章热力计算 (29)9.1炉膛热力计算 (29)9.2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31)第十章尾部受热面 (34)10.1 过热器 (34)10.2 省煤器 (34)10.3 空气预热器 (36)第十一章计算结果 (38)11.1 基本数据 (38)11.1.1 设计煤种 (39)11.1.2 石灰石 (39)11.2 燃烧脱硫计算 (39)11.2.1 无脱硫计算时的燃烧计算 (39)11.2.2 无脱硫工况时的烟气体积计算 (40)11.2.3 脱硫计算 (40)11.2.4 脱硫工况时受热面中燃烧产物的平均特性 (43)11.2.5 脱硫工况时燃烧产物焓温表 (43)11.3 240t/h CFB 锅炉热力计算 (45)11.3.1 锅炉设计参数 (45)循环硫化床燃烧 (45)11.3.2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燃烧方式和石灰石消耗量 (45)11.3.3 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 (48)11.3.4 炉膛汽冷屏传热系数计算 (50)11.4 结构计算 (52)11.4.1 炉膛膜式水冷壁计算受热面积: (52)11.4.2 炉膛汽冷屏计算受热面积 (53)11.4.3 炉膛汽冷旋风分离器计算受热面积 (54)11.5 热力计算 (55)11.5.1 炉膛热力计算 (55)11.5.2 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58)第十二章烟道计算 (61)12.1高温过热器计算 (61)12.1.2高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1)12.1.2高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2)12.2低温过热器计算 (64)12.2.1 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4)12.2.2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5)12.3省煤器设计及传热计 (67)12.3.1省煤器结构计算 (67)12.3.2 省煤器传热计算 (68)12.4空气预热器设计计算 (70)12.4.1空气预热器结构计算 (70)12.4.2空气预热器传热计算 (71)12.5 锅炉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 (75)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76)第十三章总结 (77)参考文献 (78)致谢 (79)附录 (80)附录一外文文献 (80)附录二翻译 (91)附录三毕业设计任务书 (97)附录四开题报告 (102)附录五锅炉本体结构图(CAD制图) (106)附录六工质流程图(CAD制图) (106)摘要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开发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鉴于CFB锅炉的优点和我国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极大地推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循环流化床锅炉)00000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循环流化床锅炉)00000连云港学习中心题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用及运行中的问题姓名龚亮层次高起专学号 0901730521100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 09春季班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和良好综合利用的燃煤技术,由于它在煤种适应性和变负荷能力以及污染物排放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及其脱硫工艺等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加工分析1引言 (3)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3)3循环流化床内的燃烧加工过程 (4)3.1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燃料着火 (4)3.2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破碎特性 (4)4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加工剖析 (5)4.1国内目前已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遇到的主要问题 (5)4.2锅炉调试及运行中的控制重点 (5)4.2.1流化不良的预防方法 (5)4.2.2超温结焦的预防控制方法 (5)4.2.3两床失稳预防控制 (6)4.2.4堵煤预防控制与启动调试 (6)5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业锅炉方面的应用 (6)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1 引言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的燃烧方式,是介于煤粉炉悬浮燃烧和链条炉固定燃烧之间的燃烧方式,即通常所讲的半悬浮燃烧方式。
自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出现以来,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以其燃料适应性广、脱硫效果好、NOx排放量低、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燃煤电站中方兴未艾。
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循环流化床锅炉总装机容量也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锅炉的脱硫现状还不很乐观,脱硫系统的可用率、锅炉脱硫效率不高,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加工还存在不少问题,离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由于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混合物的热容量比单相烟气的热容量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的着火、燃烧非常稳定。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论文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容量也正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
燃煤电站锅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烟尘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都来自于燃煤。
在我国,原煤占常规能源的84.7%。
循环流化床(CFB)是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采用高蒸汽参数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不仅拥有环保、调峰、燃烧劣质煤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具有大幅提高发电效率、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优点。
本课题针对CFB锅炉技术,设计240t/hCFB锅炉,通过设计,掌握CFB锅炉技术发展及特点,训练CFB锅炉的设计技能和锅炉基本计算能力。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实地考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从传热学到锅炉原理,把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进行设计运算校核的能力,合理运用工具书的能力;同时通过绘图,训练工程师的基本功。
二、毕业设计容1. 阅读和收集中英文资料,翻译英文资料(4000字以上)。
写开题报告。
2. 主要设计容:(1)电厂锅炉现状。
(2)CFB锅炉发电技术特点、研究状况、污染物排放的处理及发展前景。
(3)CFB锅炉热力计算。
(4)CFB锅炉受热面布置。
(5)热平衡计算。
(6)绘制CFB锅炉本体结构图、汽水流程图。
3. 整理论文整理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符合学校文件的规定。
毕业设计书的组成:A、封面;B、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C、中英文摘要;D、目录;E、正文;F、参考文献;G、附录。
4.答辩总结自己的设计成果,准备答辩。
学生在规定时间清楚述自己毕业设计的主要容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回答毕业设计容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提问。
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

引言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高效、低污染、调节灵活、煤种适应广、炉渣综合利用率高等特点。
特别是环保方面的实用性,使得这种锅炉近年来在电站和热电联产项目上应用广泛。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传统的煤粉炉不同,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含有燃料、燃料灰、石灰石及其反应产物的固体床料,在炉膛---返料器---炉膛这一密闭循环回路里处于不停的高温循环流化中;同时,在炉膛内床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上、下往复循环运动;因此,在循环回路的相应部分会产生一定的磨损。
磨损不仅影响锅炉安全运行,还有可能限制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势的发挥,使得锅炉运行维护费用增大,机组利用率低,给企业带来损失。
因此,调查、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问原因,针对磨损现象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安全生产、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等有重大意义。
龙达化纤热电厂三台UG—130/5.3---M6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自2009年投产以来,1#、2#锅炉受热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3#锅炉投运近半年,由于水冷壁磨损严重,水冷壁爆管频繁发生,以至于最长连续运行时间很难达到三个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从检修质量和运行工艺调整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控制磨损,以提高锅炉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1.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磨损机理与影响因素1.1磨损的概念与形式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大颗粒由于机械作用,或伴有化学或电的作用,物体工作表面材料在相对运动中不断损耗的现象称为磨损。
根据磨损机理不同,磨损一般可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腐蚀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冲蚀磨损、微动磨损等。
流体或固体颗粒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料表面进行冲击所造成的磨损称为冲蚀(或冲击磨损)。
冲蚀又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叫做冲刷磨损和撞击磨损,这两种磨损的冲刷表面流失过程的微观形貌是完全不同的。
冲刷磨损是颗粒相对固体表面冲击角较小,甚至接近平行。
颗粒垂直于固体表面的分速使得它锲入被冲击物体,而颗粒与固体表面相切的分速使得它沿固体表面滑动,两个分速合成的效果即起一种刨削的作用。
毕业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

这些技术按脱硫工艺与结合点可分为三大类:即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
燃烧前脱硫包括洗煤、煤气化、液化或者利用电磁、微波技术和生物技术对煤进行脱硫,前五种方法只能脱去煤中的无机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的污染问题。而生物脱硫技术占地太大,时间长,无法连续生产,尚在研究阶段。
燃烧中脱硫技术包括炉内喷钙,循环硫化床锅炉添加石灰石燃烧等技术(CFB),LIFAC和LIMB技术等,还有的使用先进的喷燃器或者改变燃烧状况等等。
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终合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众多成果(见表1—1);与此同时,大气污染的治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表1-1近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一些进展
大气污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工业废气治理率(%)
82.5
84.4
86.3
87.1
85.1
89.8
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数(个)
2.1
锅炉燃烧时产生大量的SO2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使燃煤锅炉烟气达标排放,需选用先进的锅炉脱硫工艺,从而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本次锅炉脱硫设计具体方案如下:
2.1.1
1、锅炉型号:SHX20─1.6─AII循环流化床锅炉共3台,除尘器为袋式除尘器。
2、每天3班,每班8小时,年连续运行时间为4320小时
在美国由于否决了高烟囱排放的环境法规,使FGD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使用湿式石灰/石灰石工艺,至今得到应用的脱硫工艺主要有:石灰/石灰石法、碳酸钠法、双碱法、石灰/碳酸钠法、氧化镁法等,其中湿法石灰石/石灰法占90%以上,其次是双碱法和碳酸钠法。80年代以来,为了降低基本投资和运行费用,积极研究及开发了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和炉内直接喷射石灰石烟气脱硫技术。例如:E-SOx和ADVACAT技术。美国应用脱硫技术特点是:优先使用脱硫率高、技术成熟的湿式工艺、抛弃法占的比重大、积极开发多种多样的脱硫工艺。
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毕业论文

AGX75-1№17.2 D 左 90
62480m3/h
17000Pa 电动机
型号 功率 转速 电压
Y400-4 450KW 1450rpm 6000V
二次风机
型号
风量 风压
AGX75-2№12.5 D 右 90
41925m3/h
9356Pa 电动机
型号 功率 转速 电压
Y315 L-4 160KW 1450rpm
7
2 峄化公司型锅炉整体情况
2.1 锅炉概况
尾部烟道的前包墙与炉膛后墙水冷壁共用,形成双面水冷壁;低温过热器布置 在尾部烟道内,采用吊管结构;一、二级省煤器支于侧包墙上,并随侧包墙一 同膨胀;空气预热器单独向外拉出,分为一次风及二次风预热器;在炉膛出口, 烟气分为两路分别进入两只旋风分离器,进旋风分离器后的烟气回到炉顶水平 烟道。
(2) 鲁奇(Lurgi)型循环流化床 (3)巴特利(Battelle)的多固体循环流化床锅炉
(4)德国Babcock公司的Cirfluid循环流化床锅炉
4
1.3 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
从节约燃料、保护大气环境及回收温室气体CO2这三观点出发, 发展流化床锅炉在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9
设备技术参数
a.锅炉技术规格
表2-1 锅炉主要技术数据
锅筒中心标高 运转层标高 左右柱距 一次风量 锅炉效率
32050mm 8000mm 7200mm 62100m3/h
87%
表2-2 锅炉重要参数表
额定蒸发量 额定蒸汽压力 额定蒸汽温度
连续排污
75t/h 3.82MPa 450℃
2%
操作层标高 烟气量 前后柱距 二次风量
针对该型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带负荷能力不足、水冷壁 管磨损严重、锅炉给煤易堵塞等),我公司结合实际运行经验,通过理论 分析和实践验证,积极采用各类技术和设备先后对一次风风道、风帽、旋 风分离器、给煤机、煤筛分机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创造了更好的燃烧条件, 提高了锅炉出力率,有效地延长了锅炉的运行时间。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设计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概述 (3)1.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 (3)1.2循环流化床特点 (3)1.2.1循环流化床优点 (3)1.2.2循环流化床缺点 (5)第二章燃料与脱硫剂 (6)2.1 燃料 (6)2.2 脱硫剂 (6)第三章脱硫与排烟有害物质的形成 (7)3.1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环保上的必要性 (7)的排放控制 (7)3.2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SO23.2 影响脱硫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 (8)3.3 无脱硫工况燃烧计算 (9)3.3.1无脱硫工况下燃烧计算 (9)3.3.2无脱硫工况下烟气体积计算 (9)第四章物料循环倍率 (10)4.1循环灰量 (10)4.2物料循环倍率的选择 (10)第五章脱硫工况计算 (12)5.1燃烧和脱硫化学反应式 (12)5.2脱硫计算 (12)第六章锅炉燃烧产物热平衡 (17)6.1脱硫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17)6.1.1脱硫对入炉可支配热量的影响 (17)的影响 (17)6.1.2脱硫对q46.1.3脱硫对q的影响 (18)2的影响 (18)6.1.4脱硫对q66.2锅炉热平衡计算 (18)第七章传热系数计算 (21)7.1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计算 (21)7.2炉膛汽冷屛传热系数计算 (22)第八章锅炉结构设计 (24)8.1炉膛设计 (24)8.1.1炉膛介绍 (24)8.1.2炉膛床温选择 (24)8.1.3炉膛高度的选择 (25)8.2炉膛汽冷屛设计 (25)8.3汽冷旋风分离器设计 (26)8.4回料器的设计 (27)第九章热力计算 (29)9.1炉膛热力计算 (29)9.2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31)第十章尾部受热面 (34)10.1 过热器 (34)10.2 省煤器 (34)10.3 空气预热器 (36)第十一章计算结果 (38)11.1 基本数据 (38)11.1.1 设计煤种 (39)11.1.2 石灰石 (39)11.2 燃烧脱硫计算 (39)11.2.1 无脱硫计算时的燃烧计算 (39)11.2.2 无脱硫工况时的烟气体积计算 (40)11.2.3 脱硫计算 (40)11.2.4 脱硫工况时受热面中燃烧产物的平均特性 (43)11.2.5 脱硫工况时燃烧产物焓温表 (43)11.3 240t/h CFB 锅炉热力计算 (45)11.3.1 锅炉设计参数 (45)循环硫化床燃烧 (45)11.3.2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燃烧方式和石灰石消耗量 (46)11.3.3 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 (48)11.3.4 炉膛汽冷屏传热系数计算 (50)11.4 结构计算 (52)11.4.1 炉膛膜式水冷壁计算受热面积: (52)11.4.2 炉膛汽冷屏计算受热面积 (54)11.4.3 炉膛汽冷旋风分离器计算受热面积 (54)11.5 热力计算 (55)11.5.1 炉膛热力计算 (55)11.5.2 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58)第十二章烟道计算 (62)12.1高温过热器计算 (62)12.1.2高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2)12.1.2高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3)12.2低温过热器计算 (65)12.2.1 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5)12.2.2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6)12.3省煤器设计及传热计 (68)12.3.1省煤器结构计算 (68)12.3.2 省煤器传热计算 (69)12.4空气预热器设计计算 (71)12.4.1空气预热器结构计算 (71)12.4.2空气预热器传热计算 (72)12.5 锅炉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 (76)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77)第十三章总结 (78)参考文献 (7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分析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变得尤为显著,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的研究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对240t/h CFB锅炉进行了热效率分析,以寻求提高CFB锅炉热力性能的途径,为CFB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分析0 引言节能降耗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过去30年里,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燃煤技术落后,致使环境污染严重。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清洁煤燃烧技术,属于低温燃烧,其NOx排放远低于煤粉炉,并可实现燃烧中直接脱硫,因此其脱硫和低NOx 排放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远低于煤粉炉的烟气净化。
在目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煤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成为发电厂和热电厂优选的技术之一。
CFB 锅炉虽具备许多优点,但仍有一些基础理论和设计制造技术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就给电厂设备改造和调试运行带来诸多困难,更对最佳经济运行提出了挑战。
1 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1.1 CFB锅炉概述本文是以三友热电公司240t/hCFB锅炉为研究对象,该锅炉是中温分离,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具有高效、低磨损,运行可靠性高,启动迅速等特点。
锅炉为室外布置,由前部及尾部两个竖井烟道组成。
前部竖井是炉膛,为悬吊结构,炉膛四周由膜式水冷壁组成。
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次风室,浓相床,悬浮段,一级蒸发管,三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一级过热器,二级蒸发管及高温省煤器。
尾部是尾部受热面烟道竖井,采用支承结构,布置有一级省煤器及管式空预器。
两个竖井之间由两个并列的旋风分离器柔性连通,分离器下部接回送装置及螺旋除灰器。
经旋风筒分离下的回送灰(控制床温)经回送装置从炉后随煤一起送入炉膛。
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多余灰经螺旋除灰器排走。
锅炉采用床下点火,分级燃烧。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分析2.1 热平衡法分析锅炉热效率2.2 改善锅炉热力性能措施对该锅炉进行分析后,锅炉效率低于90%,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要提高锅炉热效率和燃烧效率,降低各项热损失指标,提高其热力性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1)尽量降低排烟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容量也正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
燃煤电站锅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烟尘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都来自于燃煤。
在我国,原煤占常规能源的84.7%。
循环流化床(CFB)是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采用高蒸汽参数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不仅拥有环保、调峰、燃烧劣质煤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具有大幅提高发电效率、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优点。
本课题针对CFB锅炉技术,设计240t/hCFB锅炉,通过设计,掌握CFB锅炉技术发展及特点,训练CFB锅炉的设计技能和锅炉基本计算能力。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实地考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从传热学到锅炉原理,把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进行设计运算校核的能力,合理运用工具书的能力;同时通过绘图,训练工程师的基本功。
二、毕业设计容1. 阅读和收集中英文资料,翻译英文资料(4000字以上)。
写开题报告。
2. 主要设计容:(1)电厂锅炉现状。
(2)CFB锅炉发电技术特点、研究状况、污染物排放的处理及发展前景。
(3)CFB锅炉热力计算。
(4)CFB锅炉受热面布置。
(5)热平衡计算。
(6)绘制CFB锅炉本体结构图、汽水流程图。
3. 整理论文整理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符合学校文件的规定。
毕业设计书的组成:A、封面;B、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C、中英文摘要;D、目录;E、正文;F、参考文献;G、附录。
4.答辩总结自己的设计成果,准备答辩。
学生在规定时间清楚述自己毕业设计的主要容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回答毕业设计容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提问。
三、重点研究问题1.CFB锅炉发电技术特点、研究状况、污染物排放的处理。
2.CFB锅炉热力计算原理、程序、方法及受热面布置。
四、主要技术指标或主要设计参数1.燃煤特性2.锅炉主要参数锅炉主要参数:3.性能要求(1)最大蒸发量240 t/h;(2)锅炉燃烧效率95%;锅炉热效率85%。
4.石灰石石灰石五、设计成果要求(一)提交的成果:1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
2 CAD图纸一套。
3刻录光盘一。
(二)要求:1. 论文或说明书的电子版和打印文档各一份,要求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排版规。
①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2万字。
②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热力计算过程,结果汇总。
③结论:对所做的设计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2. 绘图要求计算机绘图,要提交一份所使用工具本身要求的格式的文件一份、保存成jpeg或gif格式的文件一份,打印图一套。
3. 提交的电子文档命名要求:每人的电子文档要求存在以个人的“名字+学号”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应包含word文档、“相关设计图”文件夹和转换成jpeg或Gif 格式后的文件夹和相关说明。
Word文档的命名采用设计的题目。
“相关设计图”文件夹每图的命名要反映图的具体容,用具体的系统名称或设备名称命名。
转换格式后的文件夹命名为“转换后图形”。
相关说明可用记事本填写,容应包含所提交的设计结果容说明。
4.提交电子文档,发送六、设计进度1. 1~2周,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2. 5~9周,热力计算;3. 10~11周,绘图;4. 12~13周,编写设计说明书;5. 14周,打印说明书及图纸,制作幻灯片,答辩。
七、主要参考书目[1]焕彩.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设计.:华中理工大学,1988.[2]德昌,阎维平合编.流化床燃烧技术.水利电力,1995.[3]加护.锅炉课程设计.中国电力,2007.[4]柏谦. 国产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现状与发展[J]. 锅炉技术,2000.[5]蒋敏华,肖平.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中国电力,2009.[6]芩可法,倪明江等. 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 北京:中国电力,1997.[7]车得福,庄正宁,军,王栋. 锅炉. :交通大学,2010.[8]朱国桢,徐洋.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与计算. 北京:清华大学,2004.[9]周强泰,周克毅,冷伟,钟辉. 锅炉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2009.[10]冯俊凯,岳光溪,吕俊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北京:中国电力,2005.[11]翔,任有中. 锅炉课程设计. 北京:水利电力,1996.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录五锅炉本体结构图(CAD制图)附录六工质流程图(CAD制图)目录目录 (1)Abstract (2)第一章概述 (3) (3)1.2循环流化床特点 (4)1.2.1循环流化床优点 (4)1.2.2循环流化床缺点 (5)第二章燃料与脱硫剂 (6)2.1 燃料 (6)2.2 脱硫剂 (6)第三章脱硫与排烟有害物质的形成 (7)3.1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环保上的必要性 (7)3.2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SO2的排放控制 (7)3.2 影响脱硫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 (8)3.3 无脱硫工况燃烧计算 (9)3.3.1无脱硫工况下燃烧计算 (9)3.3.2无脱硫工况下烟气体积计算 (9)第四章物料循环倍率 (10)4.1循环灰量 (10)4.2物料循环倍率的选择 (10)第五章脱硫工况计算 (12)5.1燃烧和脱硫化学反应式 (12)第六章锅炉燃烧产物热平衡 (17)6.1脱硫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17)6.1.1脱硫对入炉可支配热量的影响 (17)6.1.2脱硫对q4的影响 (17)6.1.3脱硫对q2的影响 (18)6.1.4脱硫对q6的影响 (18)6.2锅炉热平衡计算 (18)第七章传热系数计算 (21)7.1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计算 (21)7.2炉膛汽冷屛传热系数计算 (22)第八章锅炉结构设计 (24)8.1炉膛设计 (24)8.1.1炉膛介绍 (24)8.1.2炉膛床温选择 (24)8.1.3炉膛高度的选择 (25)8.2炉膛汽冷屛设计 (25)8.3汽冷旋风分离器设计 (26)8.4回料器的设计 (27)第九章热力计算 (29)9.1炉膛热力计算 (29)9.2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31)第十章尾部受热面 (34)10.1 过热器 (34)10.2 省煤器 (34)10.3 空气预热器 (36)第十一章计算结果 (38)11.1 基本数据 (38)11.1.1 设计煤种 (39)11.1.2 石灰石 (39)11.2 燃烧脱硫计算 (39)11.2.1 无脱硫计算时的燃烧计算 (39)11.2.2 无脱硫工况时的烟气体积计算 (40)11.2.3 脱硫计算 (40)11.2.4 脱硫工况时受热面中燃烧产物的平均特性 (43)11.2.5 脱硫工况时燃烧产物焓温表 (43)11.3 240t/h CFB 锅炉热力计算 (45)11.3.1 锅炉设计参数 (45)循环硫化床燃烧 (45)11.3.2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燃烧方式和石灰石消耗量 (45)11.3.3 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 (48)11.3.4 炉膛汽冷屏传热系数计算 (50)11.4 结构计算 (52)11.4.1 炉膛膜式水冷壁计算受热面积: (52)11.4.2 炉膛汽冷屏计算受热面积 (53)11.4.3 炉膛汽冷旋风分离器计算受热面积 (54)11.5 热力计算 (55)11.5.1 炉膛热力计算 (55)11.5.2 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 (58)第十二章烟道计算 (61)12.1高温过热器计算 (61)12.1.2高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1)12.1.2高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2)12.2低温过热器计算 (64)12.2.1 低温过热器结构计算 (64)12.2.2低温过热器传热计算 (65)12.3省煤器设计及传热计 (67)12.3.1省煤器结构计算 (67)12.3.2 省煤器传热计算 (68)12.4空气预热器设计计算 (70)12.4.1空气预热器结构计算 (70)12.4.2空气预热器传热计算 (71)12.5 锅炉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 (75)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76)第十三章总结 (77)参考文献 (78)致谢 (79)附录 (80)附录一外文文献 (80)附录二翻译 (91)附录三毕业设计任务书 (97)附录四开题报告 (102)附录五锅炉本体结构图(CAD制图) (106)附录六工质流程图(CAD制图) (106)摘要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开发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鉴于CFB锅炉的优点和我国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极大地推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本文主要对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述。
本设计进行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脱硫计算、锅炉热平衡及燃料和石灰石消耗量计算、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计算、炉膛汽冷屏传热系数计算、炉膛结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汽冷旋风分离器热力计算、回料器的结构计算、对流受热面 (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的设计计算、锅炉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
本锅炉采用热风送粉系统,一次风部分直接进入炉膛风室,部分携带、输送、干燥、加热煤粉。
创新的利用了燃尽风技术:在主燃烧区供入一部分燃烧空气量,进行低氧富燃料燃烧;其余的空气从炉主燃烧区上方加入,以便于完全燃烧。
本次设计的锅炉效率为91.82%,脱硫效率为76.71%。
从计算结果知,该锅炉的设计合理,效率较高,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本论文附锅炉本体图,工质流程图各一。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设计;热力计算AbstractIn the early 1980s, China began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 combustion technology. Given the advantages of CFB boilers as well as our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standards increasingly strict year by year, great impetus has to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technology.This essay elaborat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240T/H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In this design, I made a calculatio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condition, the balance of heat and fuel and limestone mode of the cold water,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calculating,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calculating,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the cyclone heat and the drag the smoke the chamber pressure to calculate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convection design calculations (high fever, at a heat exchanger, save coal, the warm air of heat and hot) the calculations. The boiler adopts hot air feeding system, primary air directly into the furnace chamber, some carrying, conveying, drying, heating coal. Innovative use of over-fire Technology: feeding part of the combustion air volume in the main combustion zone, hypoxic fuel rich combustion; the rest of the air from the furnace main combustion zone above to join, in order to complete combustion.The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 is 91.82 %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is 76.71%.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alculating result that the entire design is rational and effici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sign can be provided as reference of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 Drawings of the boiler ,cyclone and theflow process of refrigerant are attached in the end of the essay.Key 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design of boile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概述现代社会离不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