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及指标说明
江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际测评

125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为农产品市场交易提供 ..
基础服务设施, 提供 良好 的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服务 , 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的能力。 126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主要体 现在农 产品品 ..
牌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等方面。 127 农业公共物品供给和管理协调能力 .. 重点是基
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它包含以下 3个方 面的含义 : 一
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定地域、 一定时期范围内, 经过 各方面的努力能够达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是正常年 景下的生产能力 , 既包括现实存在 的生产能力 , 也包括潜 在的生产能力。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穿于农业种养 加、 产供销等各个环节 , 是包括农林牧渔和农产品加工各 个产业 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的大 小, 既取决于土地、 生产资料、 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 , 也
摘
要 : 高农业综合 生产 能力是我 国解决当前农 业发展 突出矛盾 的迫切 需要和增 强农 业发展后 劲的战略选择 。阐述 提
了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的内涵 、 主要 内容 , 出了农 业综合生产能 力评 价指标设 置方法 , 提 构建 了评 价指标体 系, 并运 用综合评分
法对江 苏省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进行 了测评 。
代要求 , 体现现代农业 的本质和核心 , 体现科学发展观 ,
遵循以下原则 。
前瞻性与指导性。指标体系应具前瞻性和指导性 ,
121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能 力 包括农 业 自然资源及 ..
持续利用能力 ; 农业劳动力素质能力和资金 、 物资等农业
既能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符合农业发展方向。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陈柳钦(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 0 1 91)一、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及其意义1、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
现代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一种概念, 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得过程,以及这种发展过程得结果。
现代化就是以创新为动力, 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标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全方位进步与提升得过程。
对于致力于摆脱落后得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则就是适应世界环境变化,追赶先进工业国家得发展过程, 其实质就是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得目标。
我国在196 4年召开得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现代化得目标,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太长得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与现代科学技术得社会主义强国”。
1 9 7 5年,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个目标,即著名得“四个现代化”。
198 7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得“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得十三大确定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得部署: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 1 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 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得十四大报告中提出: “力争经过20 年得努力,使广东及其她有条件得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地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提出:“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得发展,有条件得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2 00 0年10月召开党得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 我国已经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得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 P达到8 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得历史性跨越。
加快推进海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转 变农 业 发 展方 式 。 力 争 在 全 国率 先实 现 农 业 现 代化” 的重 要 指示 , 2 0 1 1年 省 委 、 省 政 府 出 台《 关
海安县委 、 县政 府 也迅 速行 动 . 结 合 海 安 实
际. 2 0 1 0年 1 1 月, 召 开全县 推 进农 业基 本 现代化
品质量 安 全监 管 服务 机构 , 县 编 委正 式批 复 成 立 镇 农 产 品质量 安 全监 管 服务 所 , 在镇 农 业 服务 中 心增挂 牌子 . 明确专 门监 管 服务 _ T 作人 员 。 1 0个 市 级农 产 品质 量 全 程 控 制试 点 和 2个 国家 级 园
标、 发展 举 措 、 明确 牵 头 部 门 、 落实责任主体 、 确 立 建设 项 目 , 逐项 进行 推进 落 实 。经 过两 年 多 的 努 力 ,全 县 农 业 现 代 化 推 进 有 了 进 一 步 发 展 , 2 0 1 1 年 农业 基 本现 化化 指 标监 测 得 分 7 9 . 2 7分 ,
列全 省第 四 , 继续 保 持江 北第 一 。县农 委 作 为 全
县农 业行 政 主管 部 门 , 更 是农 业 现代 化建 设 的主 力 军 ,在省 农业 基 本现 代化 2 l项指 标 中由县 农 委牵 头 的有 8项 。到 2 0 1 2年 底 各指 标基 本 达 到 序 时进 度 。 1 . 1 高效 设施农 业 ( 渔) 面积 比重 2 0 1 2年全县 自报新增高效农 业面积 3 9 9 5 h m , 累计 达 2 8 8 8 2 h m 2 ,其 中上 报新 增设 施 栽 培 面积 2 2 1 7 h m , 累计 达 7 4 1 7 h m 。 全县 可养殖 面积 上报 5 9 5 3 h m ,其 中淡 水 3 3 8 6 h m ,海 水 2 5 6 7 h m 。 2 0 1 2年 自报新 增 高效设 施渔 业 3 6 8 h m 。累 计 高 效设施渔业面积 1 1 6 0 h mz . 占 可 养 殖 水 面 的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农规〔2019〕10号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农规〔2019〕10号各设区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省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2019年第4号令)等有关规定,进一步提升全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9〕46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田建设是指各级政府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资金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农田建设项目是指为开展农田建设而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类型。
第三条农田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评价、上图入库。
第四条农田建设项目应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协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建设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江苏统计年鉴2018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农业现代化情况

指 标
农业机械化情况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机耕面积(千公顷)
机播面积(千公顷)
#机播小麦面积
机械植保面积(千公顷)
机械收获面积(千公顷)
农村电气化情况
农村用电量(亿千瓦小时)
农用物资使用情况
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万吨)
每亩耕地施用化肥(折纯量)(千克)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万吨)
107.45 7.95
3890.53 2189.54 2961.97
899.66 55387 2767.32
4825.49 6066.15 4576.06 2148.19 5649.06 5142.77
1836.19
319.99 46.54 11.32
108.58 7.81
3952.50 2336.09 3017.69
1887.99
303.85 44.19 11.51
108.96 7.32
4131.88 2637.47 4014.38
918.81 56232 2945.35
农用柴油使用量(万吨)
农药使用量(万吨)
农田水利情况
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
节水灌溉面积 (千公顷)
除涝面积 (千公顷)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千公顷)
堤防长度
(公里)
堤防保护面积 (千公顷)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4405.78 5947.94 4371.78 2099.42 6732.05 5114.39
893.82 55654 2826.85
4906.55 5939.63 4663.12
2158.2 5699.61 5199.94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基于聚类和因子分析法

关键 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 系 聚 类分析 因子分析
“ 三农 ”问题 长期以来都 是党中央 、国务 院关注的重 点
和焦 点 。促进农 业现代化发 展 ,首当其冲是 要设计一套农 业
一
( )当前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 是指标数量偏 多 。现有指标体 系一 般都比较繁琐 ,二
【 农韭 发展 1
农业经济
2l 02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
基 于 聚 类和 因子 分析 法
◎沈
摘
琦
胡资骏
要 :以辛岭 、பைடு நூலகம்和平 《 国农 业现代 化发展 水平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和测算》提 出的指标体 系为例 ,将原有 1 个评 我 2
价指标精 简为9个 ,并 用 因子分 析法取代 了原有 的层 次分析 法,有效 克服 了权 重设 置主观 性较 强的不足 。最终计算结果表
一
标 ;而河北省制定 的则包括 5 2 项指标等。 类 3
三、 改进 思路 的具体 实践
※基金 项 目:重庆市科委软 科学项 目 “ 农业技 术创新过程及优 化研究— —基于重庆地 区的经验研 究”( 编号 : s 2 1c -k A 1 ) cc01 r 01 t x x
一
3 一
l 巫发展 】 农 为 了检 验改进 思 路 的可行性 ,本文 选用辛 岭 、蒋和 平 路对 这 l个指标 进行 简化 。 ( 2 本文所 有计算样 本数据 来源于 《 国农业现代化发 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一文 19 一C 9年 度 《 国农 村 统 计 年 鉴 》 和 《 国 统 计 年 我 9 0- X 22 中 中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2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b7280af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9.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省农业委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的《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贯彻实施,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是指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
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35%左右,到2020年要达到60%,每年需新增高标准农田150万亩。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这一建设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编制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由省农业委员会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等部门参加,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具体组织编制。
各地的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牵头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与编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等专项规划相结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协调推进。
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农田现状调查,掌握真实情况,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项目区域,落实推进建设措施,合理安排年度计划。
规划建设区域要坚持集中连片,突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稳定。
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内涵和标准值

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内涵和标准值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内外现代化标准的核心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根据21世纪初世界现代化前沿水平(平均值),人均GDP超过2.2万美元。
2010年,昆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469美元.标准值设定为2万美元以上.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
指服务业增加值与GDP的百分比.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9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3.8%,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1%。
2010年,昆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5%。
根据昆山产业特色,标准值设定为45%.3.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的重要指标。
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年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2010年,昆山市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1万元。
标准值设定为1万元。
4.R&D支出占GDP比重。
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标志.2007年,美国为 2.67%、德国为2.56%、日本为3.44%、韩国为3。
47%。
2010年,昆山市R&D支出占GDP比重为2。
2%。
标准值设定为3%.5.经济开放度。
是指市场经济下经济开放的程度。
由外贸依存度和外向型经济占比两个指标加权取得,权数各占50%.外贸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外向型经济占比是指地区生产总值中外资经济(含港澳台)所占的比重。
2010年,昆山市外贸依存度为269%,外向型经济占比60%.基于适用性原则,标准值设定为50%。
6.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要求,由江苏省统计局、农委、省委研究室、农工办、江苏调查总队牵头测算后公布的结果取得.具体包括,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支持保障六大类.2010年,昆山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得分为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及指标说明一、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1 ——2 ——3 —二、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说明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农户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给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
200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
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每年农业增加值增加80亿元以上的目标,确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递增3.7%(可比价),2020年达到3247亿元。
2.粮食亩产。
粮食亩产是反映粮食生产水平的指标,指按当年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计算的粮食平均每亩产量。
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35亿斤,亩产为402公斤。
根据国家粮食发展规划和我省“两个率先”要求,结合我省人口、耕地发展趋—4 —势及农业科技、粮食单产潜力等因素进行测算,确定粮食亩产年递增1%,2020年达到450公斤左右。
3.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
这是反映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土地产出率及农业效益的指标。
列入本指标体系统计的高效设施农业指年亩纯效益达5000元以上的各类设施园艺(渔业)及高效农业等。
2008年全省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6.3%(4.85%)。
综合考虑现代农业特征和我省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发展潜力,确定2020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达到20%(26%)左右。
4.农民人均纯收入。
是综合反映农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 比上年增长12.1%。
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确定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左右。
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这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贡献份额的重要指标。
2008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
农业部提出力争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率达63%,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
6.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这是反映整个农—5 —业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指标。
持证人员是指农业从业者(指各类农业企业人员和规模农业经营者及一般农民)中持有涉农专业中等及以上职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
2008年我省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为1.5%,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民培训情况,确定2020年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30%左右。
7.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
这是反映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公共服务的内涵宽广、内容较多,根据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农民群众需要,选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五个方面体系健全率共同反映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要求达到“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标准。
2008年五个体系健全率分别为30%、10%、3%、40%、11%,平均为18.8%,确定2020年分别达到100%、100%、90%、100%、95%,平均为97%。
8.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
这是反映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是指通过包括省级农业网、为农服务网、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短信系统、视频系统、电视点播系统等“三网三系统”,市县电脑网站、“12316”三农服—6 —务热线、短信等“二电一信”服务方式,镇村“信息服务站点”等服务平台和载体,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
2008年我省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50%,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97%左右。
9.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这是反映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
农户参加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重是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成员数占总农户的比重。
2008年我省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为421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28.4%。
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2020年全省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到80%左右。
10.农业(畜牧)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这是反映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是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
畜牧规模养殖比重是指畜禽规模养殖占畜禽养殖总量的比重。
2008年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1%,畜牧规模养殖比重为60%。
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确定2020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左右,畜牧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左右。
—7 —11.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这是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大多为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2008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为1:1,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潜力,确定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左右。
12.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
这是反映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是重要指标。
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是指本地农产品通过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卖、期货交易、连锁配送、超市、便利店、网络营销等新型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实现的销售额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
2008年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为60%,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左右。
13.农产品出口额。
这一指标是反映现代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8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9.8亿美元,同比增幅20.8%。
综合考虑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和对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出口的预期,确定农产品出口额年递增10%左右,到2020年达到60亿美元。
14.高标准农田比重。
这是反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指高标准农田占农田面积的比重。
高标准农田的具—8 —体标准参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
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比重为35%,按照平均每年新增150万亩的建设进度,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到2020年实现人均半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确定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左右。
1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这是反映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的指标,指粮油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园艺等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装备量、机械化作业和管理服务水平。
2008年我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2%,根据农业机械化阶段划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左右。
16.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
这是反映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
2008年我省这一指标值为56.1%,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到90%左右。
1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这是反映农业生态功能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当前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处理利用的秸秆量和畜禽粪便量占本地秸秆和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之比,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秸秆气化、粉—9 —碎还田、饲料转化、用作工业原料、编制利用、食用菌栽培基料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式包括制沼气、堆制沤肥及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用于还田等。
2008年我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60%,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情况,确定到2020年我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左右。
18.林木覆盖率。
这是反映农村生态环境和绿化水平的指标。
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林木覆盖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包括大的水面)的百分比。
林木覆盖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2008年我省林木覆盖率为18.1%,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2020年我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3%左右。
19.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之比。
这项指标主要反映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根据《预算法》和《农业法》确保“两个高于”,即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当年预算安排数高于一般预算安排数增长,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的要求而设置。
近几年来,我省财政投入达到了这个比例。
因此,设定这一指标目标值为≥1。
20.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之比。
这是反映信贷资金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度的指标。
农业贷款为整个“三农”的口径。
2008年全省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10 —之比为0.68:1,考虑农业发展需要和涉农贷款发展趋势,确定2020年全省农业贷款增长幅度与贷款总额增长幅度之比达到1:1以上。
21.高效农业保费占农业保险保费总额比重。
这是体现高效农业发展保障与支持水平的指标。
2008年我省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保险承保面为84.7%,高效设施农业保费占农业保险总保费的比例为0.9%。
根据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和我省实际情况,将高效农业品种如蔬菜、花卉、果品、生猪、家禽等逐步纳入保险范围,确定2020年我省高效农业保费占农业保险保费总额比重达60%左右。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