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缪晓玲

合集下载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陈须文 赵瑞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薯课题组) 甘薯又名白薯、红薯、地瓜、山芋、红芋、番薯、红苕,是我省的主要旱粮作物,已有260年栽培历史,常年栽培面积约240万亩。

各地种植的甘薯都是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由于栽培年限长和栽培措施不当,导致产量低、品质差,不能满足加工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只有选用高产良种并采用合理栽培措施,才能提高甘薯的产量与品质。

下面着重介绍甘薯的栽培技术。

1 育苗技术1.1 育苗前准备 育苗前必须制订育苗计划,备足种薯、用具、各种物料(塑料薄膜、牛栏粪等酿热物)和确定苗床床址等。

1.2 育苗方式 根据我省春季气候特点,目前甘薯育苗方式有大棚育苗和露地塑料薄膜覆盖育苗。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的优点,一是提高苗床温度。

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土表层温度比露地高15℃以上,5~10厘米土层比露地平均高5~7℃。

二是保持水分。

土壤里的水分经过高温和光照不断蒸发,产生露珠回滴在苗床表面,使水分迥流。

三是发芽快,出苗多。

提高床温,保持湿度,有利于薯块萌发和薯苗生长。

1.3 苗床规格 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2~3年未种过甘薯或未做过苗床的较疏松土壤做苗床。

土壤在育苗前进行耕翻,耙平整细。

苗床畦面规格为长300~400厘米,宽120厘米。

 育苗时间 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

5 育苗方法 排种前将苗床表土堆放在一边,在床底上垫一层牛栏粪或猪栏粪作为酿热物。

再铺上一层20~25厘米厚表土。

选择表皮光滑,大小适中(100~150克),无病虫、无伤、无冷害的薯种进行排种,排种时种薯背面朝上,将第二块种薯的头部压在第一块种薯1/3的尾部,使其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平方米排种量为22.5~25公斤。

排完种后,立即覆盖2~3厘米厚的表土,使种薯不外露,最后用拱架塑料薄膜加平铺薄膜,双膜覆盖保温。

1.6 苗床管理 待薯芽出土后,抽去平铺薄膜,如温度过高,上午10点钟至下午3点钟将苗床塑料薄膜两端揭开通风,傍晚封闭。

甘薯覆膜栽培技术

甘薯覆膜栽培技术

甘薯覆膜栽培技术地膜覆盖甘薯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配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适期早播等措施的甘薯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

一般增产40~50%,并且提前15~20天成熟。

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概述如下:一、适宜范围我省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不足,因此,甘薯盖膜后能有效提高地温,增加积温,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我省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低洼易涝地区、重盐碱地块不适宜甘薯覆膜栽培。

二、精选地块,深耕整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通气性良好、保水保肥的疏松沙质壤土为宜。

耕地深度一般以33厘米左右为宜,注意不要打乱土层。

播种前清除前茬作物的残茬、秸秆和其它杂物,做到土地平整疏松。

三、合理施肥一般的底肥施用标准是: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800~4200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草木灰150公斤/亩。

甘薯需要钾很多.高产田应该再施用硫酸钾7~12公斤/亩。

施用方法:应采用深层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

甘薯根系多集中分布在25~30厘米土层内。

底肥应施在24~28厘米土层内,集中条施在垄底,并与起垄结合进行。

四、起垄覆膜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比平栽一般增产11~14.7%。

采取高垄双行密植,垄高20~25厘米,垄宽60~80厘米,垄距15~20厘米。

要求垄面平整细致。

为避免土壤水分蒸发,一次完成整地、起垄、覆膜、盖土等多项作业。

覆膜时力求达到“紧、平、严”的标准。

甘薯覆膜栽培必须掌握好“一增、三早、四盖四不盖”原则。

1.“一增”即增加密度。

地膜甘薯宜密不宜稀,根据不同地力,不同品种确定适宜的密度,一般甘薯的密度保证在3600株/亩以上。

2.“三早”即早育苗,采用火炕育苗以保证在4月份甘薯苗出床;早起垄,要早起垄.保证地膜能盖严;早栽苗,地膜甘薯栽苗日期比露地提前,适宜早栽苗,使之早结薯、早膨大。

3.“四盖四不盖”即盖严不盖漏,盖膜后在垄两边用细土压严地膜,每隔5米压一条土带以防止大风鼓膜;盖优不盖劣,覆膜甘薯应选择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盖壮不盖弱,地膜田要选择壮苗,忌用弱苗,以利栽全苗:盖湿不盖干,盖膜前要浇足底墒水。

叶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叶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的3 , 5为宜) , 定植 后 浇 定 根水 , 既有 利 于幼 苗成 活 又利 于抗旱 , 保 证全 苗 。
4 田间管理 4 . 1 及 时 中耕
<“ 《<《‘《‘‘‘‘‘‘(《(‘‘・ C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 《‘ ‘・ C <
地块 。筑苗床宽 1 . 3  ̄ 1 . 5 m, 播种前抢晴天底施栏肥,
‘‘‘‘<‘( 《‘ ‘‘“ 《‘‘C‘‘( ‘<‘《‘“
《(‘< ‘‘‘‘‘(“ <(‘‘‘<“ ‘《“ 《‘《<‘< (‘‘<‘(
上 海蔬菜

S H A NG HA J VE G E T A B L E S
2 0 1 3 ( 5 ) : 4 6  ̄ 4 7
栽 培技 术 ・
叶用甘薯 高产 高效 栽培技 术
缪 晓玲
( 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 3 5 5 0 0 0 )
叶用甘薯 是 近年 来在 我 国 台湾及 南方 一些 地 区
肥堆厚 5 ~ l O e m, 并 用 腐 熟 稀 薄有 机 液肥 浇透 , 盖 土 3 e a 后排 种 , r 种 薯头 尾 方 向一 致 , 头 部略 高 , 上 齐下 不齐 , 薯块行距 5  ̄ 8 e m, 用 肥 沃 细土 覆 盖薯 块 , 最后
采 用地 膜和 小拱棚 双 层覆 盖 。 出苗前保 温催 芽 , 苗床
叶 片呈心 形 、 绿色 , 顶叶、 叶脉及 叶 柄也 均为 绿色 , 短
选择排 灌 良好 的露 地或保 护 地种植 。露地栽 培 的 在春 季 3月 中下 旬 , 地 温 稳定 在 1 4 c 【 = 以上 即 可定
蔓, 茎绿色 , 基部淡紫色 , 基部分枝 1 0个 , 株 型中等 直立 , 结 薯性 好 , 单株 结 薯 3个左 右 。薯块 纺锤 形 , 粉 红 皮桔 黄 肉 , 薯块 萌芽 性好 , 鲜嫩 茎 叶维生 素含 量

甘薯如何种植

甘薯如何种植

甘薯如何种植推荐文章干部领导力如何提升快速有效热度: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早日加入党组织热度:如何加强党性学习热度: 2017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总结热度:政通人和如何成语接龙热度: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较耐旱。

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甘薯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甘薯的栽培技术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

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

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

单叶互生,阔心脏形;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种子圆形,具翅。

花期初夏。

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较耐旱。

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

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

1994年世界甘薯总面积为938万公顷,总产量为12433.9万吨。

甘薯的生长分布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

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丛或路边岩石缝中。

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

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

1994年世界甘薯总面积为938万公顷,总产量为12433.9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米2。

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2%,中国甘薯产业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

根据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差异,整个中国生产分为五个生态区:①北方春薯区。

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秦薯9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秦薯9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秦薯9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食用甘薯的需求,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种新的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命名为秦薯9号。

本文将介绍秦薯9号的选育过程以及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育过程秦薯9号品种的选育经历了多个环节的耐寒性选优、抗病性选优和营养品质改良等。

首先,科研人员根据甘薯的生态适应性特点,在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试种。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筛选,选出了抗寒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材料作为育种的母本和父本。

其次,在抗病性选优方面,科研人员注重甘薯对病毒、病菌的抵抗能力。

选取了病毒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多代连续选择,逐步提高了新品种对常见病害的抗性能力。

最后,在营养品质改良方面,科研人员进行了综合性评价。

通过对秦薯9号品种的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包括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抗氧化物质含量等,确保了新品种的营养价值达到了国家标准。

二、高效栽培技术为了保证秦薯9号的高产和品质稳定,科研人员总结并提出了一套高效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和改良:秦薯9号喜欢温暖、疏松、湿润的土壤环境。

在栽培前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质量。

2. 种植时间和密度:栽培秦薯9号的最佳种植时间为春季,一般在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进行。

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株行距为30~40厘米,株间距为20~25厘米。

3. 施肥管理: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量,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秦薯9号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

特别是在种植初期和中后期进行追肥,以补充更多的养分供给。

4. 病虫害防治:甘薯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于秦薯9号的栽培,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喷洒农药等方式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收获和贮藏:一般来说,秦薯9号的生长周期为4-5个月,成熟时块根颜色由土黄色变为橙色。

洛阳市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洛阳市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8期(上)1~2片真叶时,保持土壤湿润;3~4片真叶时,可适当控水,促进根系发育。

越冬期菠菜停止生长,封冻前可浇1次冻水。

翌年菠菜开始返青后,若墒情好,可暂不浇水,应划锄保墒。

若墒情不好,且气温回升快时,可浇1次小水,并每667 m 2追施尿素15~20 kg。

菠菜开始旺盛生长后,要保持土壤湿润。

五是及时采收。

三、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高春播油葵每667 m 2产量250 kg 左右,每667 m 2效益(按籽粒计)达到1250元,扣除成本250元,每667 m 2纯收益在1000元左右。

谷子每667 m 2产量300 kg,每667 m 2收益1380元,扣除成本265元,每667 m 2纯收益在1100元以上。

油葵—谷子每667 m 2纯收益在2100元以上。

该模式较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玉米春播、早夏播或单纯种植油葵、谷子每667 m 2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生态效益佳首先,该模式能够实现节水。

油葵—谷子种植模式较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一般每667 m 2少浇水2~3次,按每次节水50 m 3计,该模式较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节水100~150 m 3,节水、节支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该种植模式用药少、施肥少,减轻了化学肥料、农药产生的环境污染。

再次,秋冬季种植一茬越冬菠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效益,又减少了冬季黄土裸露和扬尘污染。

总之,油葵—谷子—菠菜种植模式是农业增产节本、绿色高效的一种有益探索,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而农业技术创新是永恒的课题,广大农技工作者在实践中应不断进行总结、思考和探索。

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河南农业2020年第8期(上)三是利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四是起垄栽培后土质疏松、土壤通气性强、表土层增厚,地温提升快,有利于甘薯生长。

2.机械化起垄。

甘薯生产新技术—绿色食品甘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甘薯生产新技术—绿色食品甘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栽植前准备:
(一)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严格挑选种薯 2.不同病区选用的适宜淀粉型品种: 在无病、一般肥力薯区,选高淀粉品种:徐薯22、心香、豫薯7号及其它抗病等品种; 在轻根腐病、茎线虫病薯区,选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品种:商薯19、商薯9号、郑红 22、洛薯10号、豫薯13、苏薯9号等品种;在高水肥地、轻病区选短蔓耐肥品种:徐 薯32(徐食5)、秦薯5号和徐薯27等品种;在重根腐病薯区选用高抗根腐病品种: 徐薯18、济薯15、商薯19;徐薯25、豫薯13、商薯7号、苏薯9号、及徐薯27(徐252)等品种;在重茎线虫病病薯区,选高抗至抗茎线虫病品种:漯薯10号、郑红22、 豫薯13、漯徐薯8号等品种;在黑斑病薯区, 选抗黑斑病淀粉型及淀粉兼食用型黑斑 病品种:秦薯5号、漯薯10号、冀薯98、渝苏151 (淀粉兼食用型,抗黑斑病); 徐 薯28、和西成薯007、南薯99等品种;在薯瘟病区选用抗薯瘟病品种: 湘农黄、皖苏 61 、湘薯75-55;)在蔓割病区选用高抗蔓割病品种:苏薯12号、农大6-2、洛薯 10号、商薯6号、冀薯71、 金山208); 3.生产紫薯全粉、饮料专用型高花青素甘薯优良品种选用:济黑1号、徐紫薯3号、 绫紫、烟紫薯2号、烟紫薯2号等。 4. 生产黄色甘薯全粉、饮料专用型品种选用:郑红22、心香、徐55-2、徐食5,高 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选用:浙薯81、.维多丽、徐22-5、波嘎等.
培训包四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栽植前准备:
(一)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严格挑选种薯 1.不同薯区淀粉加工用的适宜品种: 北方薯区选:商薯19、徐薯22、商薯9号;重根腐病地选用高抗根腐病的品种:脱毒 徐薯18、商薯19、豫薯13、商薯7号等;夏薯及高肥地轻病区选:广薯87、徐薯32 (徐食5)、及秦薯5号;黑斑病区选:秦薯5号、冀薯98、洛薯10号等;多病区选: 漯薯10号、徐薯25等. 长江中下游薯区选:徐薯22、西成薯007、心香、鄂薯9号、川薯217、渝苏8号、商薯 19等; 南方薯区选:桂粉2号、广薯421、金山208等;

蔬菜型甘薯百薯一号茎叶生产的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型甘薯百薯一号茎叶生产的高效栽培技术

齐茹(河南省西峡县原种场,河南西峡474500)摘要:蔬菜型甘薯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易栽培,一次种植,周年可多茬收获,经济效益显著。

该文从栽培和种植管理角度介绍白薯一号的高效栽培技术,为蔬菜型甘薯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蔬菜型甘薯;百薯一号;栽培技术;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96(2019)05-051-03QI Ru (Henan Xixia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Xixia ,Henan ,474500)Abstract Vegetable ⁃type sweet potato could be planted for one time and multiple harvest with richnutrition ,fresh and easy growth.The economic benefit was notable.From the view of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high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weet potato growth.Key wordsVegetable ⁃type sweet potato ;Baishu No.1;Cultivation technique ;Economic benefit作者简介:齐茹(1967-),女,河南西峡人,专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9-01-08igh Effec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Vegetable 鄄type Sweet PotatoBaishu No.1蔬菜型甘薯百薯一号茎叶生产的高效栽培技术蔬菜型甘薯是指食用甘薯茎叶生长点以下10~30cm 的茎叶幼嫩部分为主的甘薯品种,也称为蔬菜型甘薯,研究发现,蔬菜型甘薯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 、矿物质、类胡萝卜素、黄酮等多种营养物质成分,其中黄酮类物质有调节免疫和分泌作用,生理碱性物质有助于减轻营养或食物酸碱不平衡引起的疾病,还有清除人体自由基抗衰老、降血糖等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60d 即可采收;秋播的冬萝卜迟熟品种露根的宜
在霜冻前采收,不露根的可迟收增产。

需要贮藏的必须及时采收,避免受冻形成贮藏中空心。

除用冷库贮藏外,还可采取浅沟假植贮藏法。

选不积水的地方,开沟宽1.8~2.0m ,深度根据萝卜长度而定,剪去一部
分萝卜叶,留叶柄部长6~8cm ,然后将萝卜直立,挨个排靠在沟中,用土壤填充空隙,浇1次透水,在上面覆厚3.3cm 土,以后保持沟中适度潮湿,天气很冷时,加盖厚土或稻草,天暖去除,可贮藏至翌年春
3月,根据市场行情随时上市。

!!!!!!!!!!!!!!!!!!!!!!!!!!!!!!!!!!!!!!!!!!!!!!!!!!!!!!!!!!!!
叶用甘薯是近年来在我国台湾及南方一些地区开发出的以食用嫩茎叶为主的甘薯品种。

与块根甘薯品种相比,叶用甘薯的茎尖嫩叶清香可口,炒食口感好,甘薯味淡,而且始终呈青绿色,颜色鲜亮。

叶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和消化道等疾病。

叶用甘薯的病虫害较少,很少使用农药,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绿色蔬菜。

叶用甘薯在福建省福安市种植季节为3~
10月,生长速度快,一般667m 2食用茎叶产量1500kg 左右,按当地每kg 售价6元计算,每667m 2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

因此,叶用甘薯的应用推广,
既增加了夏淡蔬菜上市种类,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嫩梢和嫩叶口感柔嫩清香、适口性好、色泽
鲜艳无茸毛、植株生长旺盛、腋芽生长力强、嫩茎叶产量高的品种。

经过试种筛选,福建省农科院选育的叶用甘薯品种福薯7-6较适宜在当地种植。

该品种叶片呈心形、绿色,顶叶、叶脉及叶柄也均为绿色,短蔓,茎绿色,基部淡紫色,基部分枝10个,株型中等直立,结薯性好,单株结薯3个左右。

薯块纺锤形,粉红皮桔黄肉,薯块萌芽性好,鲜嫩茎叶维生素含量为14.87mg/100g 、粗蛋白(干质量)含量30.8%、粗脂肪(干质量)含量5.6%、粗纤维(干质量)含量
14.2%、水溶性总糖(鲜质量)含量0.06%,食味优良。

2种苗繁殖
福安市沿海平原地区露地栽培一般在2月上中旬(设施栽培可提前1个月左右)播种育苗,育苗地
应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

筑苗床宽1.3~1.5m ,播种前抢晴天底施栏肥,
肥堆厚5~10cm ,并用腐熟稀薄有机液肥浇透,盖土
3cm 后排种,种薯头尾方向一致,头部略高,上齐下
不齐,薯块行距5~8cm ,用肥沃细土覆盖薯块,最后
采用地膜和小拱棚双层覆盖。

出苗前保温催芽,苗床温度保持在25~30℃;出苗后揭去地膜,床内温度以
25℃左右为宜,超过30℃时放风,防止烧苗。

苗床应
保持湿润,如床土或薯皮出现发白现象,要及时喷水保湿。

幼芽期施好头遍肥,每667m 2浇施稀薄有机液肥200~250kg ;苗高10~15cm 时进行第2次追肥,肥量同第1次,浓度略提高,并配施草木灰200~
250kg 。

苗高20~25cm 时可剪苗,剪苗前4~5d 选晴暖天气通风炼苗。

每次剪苗后第2d 追肥,每667m 2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00~250kg ,以保证薯苗茎粗节短而匀。

苗高20~23cm ,叶色青(浓)绿,百株苗质量1.0~1.5kg 时为壮苗标准。

一般先进行种薯育苗,然
后再进行扦插扩繁后为大田提供种苗。

3整地定植
选择排灌良好的露地或保护地种植。

露地栽培
的在春季3月中下旬,地温稳定在14℃以上即可定植;保护地栽培的可于春、秋两茬定植,全年可陆续采收供应。

因叶用甘薯采收期长,要施足基肥,每
667m 2施腐熟细碎有机肥3000kg 以上,深耕细耙,将肥料与土壤混匀,筑畦宽1.3~1.5m 、高0.3m ,每畦栽4~5行,株距20cm ,每667m 2栽1万株左右。

低洼
或排水不良的地块要筑高畦或采用垄栽。

定植应选晴天进行,采用斜深插方法,栽植深度8~10cm (以苗的3/5为宜),定植后浇定根水,既有利于幼苗成活又利于抗旱,保证全苗。

4田间管理4.1及时中耕
叶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缪晓玲
(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
355000)
46--
缓苗后中耕松土2次,深度4~5cm ,促进叶用甘
薯根系生长和提高地温,以利薯苗早生快发。

4.2加强水分管理
缓苗中耕后蹲苗15d 左右第1次浇水,促进根
系发育,以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浇水,以小水勤浇的方式为宜,间隔6~10d 浇水1次,常保持土壤湿润,切忌浇大水,夏季雨后及时排水。

4.3适时追肥
蹲苗结束后开始追肥,每667m 2穴施活性有机
肥200kg (膨化烘干鸡粪加生物菌制成);采收期间每隔15~20d 追肥1次,每667m 2穴施活性有机肥
100kg 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kg 。

追肥本着少施勤
施的原则,可结合浇水进行。

每隔7~10d 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5%尿素混合溶液1次,磷酸二氢钾要用温水溶解后掺入溶液,一般全生育期喷4~6次。

4.4植株调整
平畦不搭架的种植方式,在株高25cm 左右、有6~8片叶时摘心,基部留4~6片叶,促进叶腋间萌芽生长侧枝,以后侧枝长至6片叶时也可摘顶。

生长中
期要及时清理基部老化分枝的枝条和黄叶、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消耗。

有条件的可采用搭架
种植,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做到立体栽培。

用竹竿搭成斜花式架或人字形架,生长初期将植株绑在架竿上,也可采用塑料绳吊住藤蔓来固定植株,达到立体种植的目的。

4.5病虫害防治
叶用甘薯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情况下不进行
防治。

5适时采收
一般在株高40cm 时即可陆续采收嫩梢和嫩
叶。

嫩叶要带叶柄,使用剪刀剪下,尽量不用手摘,以防感染病害。

采收后3d 内可自然保鲜,食味不变,3d 后失水严重,品质变劣。

6留种贮藏
由于叶用甘薯系块根繁殖作物,采收几次后,地上
部茎叶生长较快,地下部生长消耗相应增加,易导致笔管状(条状)薯发生。

因此,留种薯的地上部分不可采摘,以防产生笔管状薯,影响留种。

应在霜前选晴朗天气采收种薯,力求做到四轻,即轻挖、轻拿、轻运和轻放,尽量减少薯块损伤,以提高种薯的贮藏效果。

种薯应选择大小匀称的薯块(以200~250g 为宜),并经严格检查,剔除破伤薯、病虫薯、裂薯和受冻薯等。

!!!!!!!!!!!!!!!!!!!!!!!!!!!!!!!!!!!!!!!!!!!!!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生产水平却相对较低,平均667m 2产量不足1000kg ,仅为发达国家平均667m 2产量2500kg 的
1/3。

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马铃薯病毒,据了解,马铃薯可感染30种病毒。

由于生产上是应用无
性繁殖,经过多年留种种植后,体内病毒的累积使品种植株逐年变小,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茎秆矮小细弱,块茎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马铃薯育种体系尚不健全,农民自留种现象普遍,生产上大约80%以上马铃薯感染病毒。

目前,采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是解决马铃薯种性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在马铃薯生产上普遍应用。

1脱毒苗的快速繁殖1.1培养基制备
冬季采用MS 加赤霉素(0.25mg/L )加奈乙酸(0.01mg/L )加6-苄基氨基嘌呤(0.5mg/L )加泛酸钙(2g/L )加白糖3%加琼脂0.7%,用1moL/LHCI 或1moL/L NaOH 调节pH 值至5.8~6.0(夏季6-苄基氨基嘌呤的量减至0.1mg/L )。

1.2灭菌
配好的培养基按每瓶25~30mL 分装于培养瓶中,用透气薄膜封口,旋上瓶盖,置于121℃、压力114g/cm 的容器中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并置于无菌
室内待用。

1.3无菌接种
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夹出经病毒检测
马铃薯种薯脱毒苗快速繁殖技术及污染防范措施
徐晓丽
李方华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735000)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