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初三化学的启蒙教学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面对着领人耳目一新的新程理念,不禁让每个教师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又有着茫然无从的担忧。

初中三年级开设的化学是化学入门的启蒙程。

如何搞好这门启蒙教学呢?以往的初三化学的绪言一般只需要一节就可以结束了:上教师做&ldqu;水的蒸发&rdqu;、&ldqu;胆矾的研碎&rdqu;、&ldqu;镁的燃烧&rdqu;和&ldqu;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rdqu;四个实验,借此引出&ldqu;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rdqu;,然后反复分析、练习,以求第一节就直接掌握所谓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其实这样的安排,表面上好像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完全的调动起,往往适得其反。

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ldqu;走进化学世界&rdqu;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时完全可以结束,要是这么匆匆的了结化学启蒙真正是浪费了学生对新程的好奇和热情。

以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以及和学生的交流调查中,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一旦学生失去兴趣,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程。

正如俗话所说,&ldqu;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rdqu;。

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把第一堂化学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说起容易,做起难,在拿到新教材之后,还是禁不住浮想联翩,脑海里立即涌现出若干种上第一堂的版本,有从容版的,镇定地站在讲台前,口若悬河似的侃侃而谈,讲台下的孩子眨着那一双双惊奇而天真的眼睛,静静地听得入神。

有风趣版的,自己象个魔术师似的,信口拈一段有趣的内容,在讲台上谈笑风生,寓教于乐,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也有慌乱版的,讲了上段内容就不知如何引出下一段,照本宣科,底下学生也只顾自己做小动作,学生和老师各行其事。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化学基础功底,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化学?
1.2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
2.1 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2.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第三课:原子结构及周期表
3.1 原子的基本结构
3.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分类
3.3 元素周期律规律
第四课:化学反应
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
4.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方法:
1. 自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各个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思考: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问题和疑惑。

3. 讨论:学生可组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解答。

4. 实践:学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或模拟实验,加深理解和实践能力。

课程评估:
1. 定期小测验:每个知识点学习完毕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2.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课程测试:结课时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化学常识教案初中

化学常识教案初中

化学常识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化学常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化学常识水平;
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2. 化学常识的运用和巩固。

教学准备:
1. 化学常识教材;
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3. 讲义和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老师通过引言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讨论化学常识的应用和意义。

二、理论教学
1.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识,如原子、分子、化合物、元素等;
2.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名称和用途;
4.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搅拌等。

三、实验操作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加强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四、讨论分析
结合实验结果,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常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复习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复习要点,并留下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化学常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常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下节课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加深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化学常识的应用水平。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化学的重要里程碑;
2. 能够描述几位重要化学家的贡献及其理论;
3. 掌握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化学史的重要事件和化学家的主要贡献;
2. 离子理论、原子理论、周期表等化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3. 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发展概况;
2. 一些重要的化学事件:化学元素的发现、周期表的建立等;
3. 几位重要化学家及其理论:道尔顿、门捷列夫等。

四、教学设计: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发展历史;
2. 学习(20分钟):介绍化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事件、化学家及其理论;
3. 实验(15分钟):进行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4. 讨论(10分钟):让学生围绕化学史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
3. 小组讨论结果。

六、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是否能够有效传达化学史的重要内容;
3.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七、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
2. 推荐化学史相关的书籍和网站。

八、教学资源:
1. 化学史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资源;
2. 化学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2. 提出课题:“什么是化学史?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史?”
二、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
1. 介绍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中世纪化学和近代化学的发展;
3. 着重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分类;
2.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门捷列夫、道尔顿等。

四、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史知识竞赛;
2. 老师辅导学生解答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史对他们的启发。

教学反思:
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简明清晰,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化学史的意义。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史的发展过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能够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起源
2. 原子论的提出
3. 化学元素的发现
4. 化学反应的研究
5. 化学实验的进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介绍一些有关化学史的有趣故事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史的学习欲望。

二、授课内容讲解
1. 讲解化学史的起源,介绍古代有关化学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人物
2. 讲解原子论的提出及其在化学史中的作用
3. 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4. 讲解化学反应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重要的化学反应实验
5. 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和其在化学史中的地位
三、小组讨论和展示
让学生分成小组,研讨并讨论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然后请各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化学史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馈: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堂练习、讨论和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和研究有关化学史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

初中化学入门讲课技巧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讲课技巧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讲课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及其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2.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介绍及特性。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的培养。

2.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步骤
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2.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名称及特性。

3.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化学的探索兴趣。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1. 化学基本概念
2.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合物名称及特性
4.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六、教学工具
1. 实物展示
2. 化学实验器材
3. PPT课件
4. 化学实验手册
七、教学评估
1. 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态度。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优秀教案第一章:化学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内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化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化学在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化学在现代的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和总结化学的发展阶段和重要成就。

1.4 教学活动:观看化学发展史的纪录片,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时期,总结该时期的化学成就和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古代化学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认识化学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和贡献古代化学在医药、冶金、陶瓷等领域的应用古代化学文献和著作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和贡献。

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化学的应用和影响。

2.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古代化学成就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讨论古代化学对现代化学的启示和影响。

第三章: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3.1 学习目标:了解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发展,认识化学在该时期的贡献。

3.2 教学内容: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成就化学家们的贡献和影响化学在这个时期的应用和变化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发展。

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家们的贡献和影响。

3.4 教学活动:观看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纪录片,了解该时期的化学发展。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化学家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现代化学的兴起4.1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化学的兴起,认识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现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现代化学的重要成就和突破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现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了解炼丹术和炼金术,了解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对化学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史料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化学、关注化学、学好化学、热爱化学、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提供史料→教师引导→讨论归纳→激发兴趣→培养学科素养教具准备投影仪、史料胶片、物质样品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那就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呢?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有趣味吗?这门学科是怎么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学习化学发展史。

板书: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引言:在学习化学发展史以前,首先请同学们听三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的问。

〝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
──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

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
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

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

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

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提问:同学们听完了这三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板书:【一】从三个故事看化学发言:对同学们的发言有针对性的点评。

讲述:故事一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
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

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具有很高的活性,即:clearhead〔聪明的头脑〕、clever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洁净的习惯〕、curiousheart〔好
奇心〕。

故事三说明每一项化学成果都来之不易,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它是不会去拜访懒汉的。

总之,从三个故事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用途,充满浓厚趣味的自然科学,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那么这门学科是怎样发展的呢?板书:【二】化学的原始形式──炼丹术和炼金术讲述:与原始社会相比,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帝王将相自然而然产生了两种愿望:一是希望长生不老,二是希望拥有更多的财富。

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逐渐有些方士从事炼丹方面的活动,主要从事炼制长生不老丹和人造金银,这就是炼丹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纵观炼丹的发展史,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的炼丹大家,如魏伯阳、葛洪、狐刚子等。

炼丹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他们认为:〝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

〞因此,炼丹的场所多设在深山古观,与烟尘毒气进行搏斗,中国的炼丹常与道教联系在一起。

衰老病死是本是自然现象,人类不可能炼出长生不老丹。

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三千童男玉女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丹,结果什么也没找到。

在历史上,服用长生不老丹而丧命的大有人在,如唐太宗、唐宪宗等。

1970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京都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发现两坛唐代宝物,其中之一是〝长生不老丹〞的药方,药方上开列:朱砂、密陀曾、石英、珊瑚、孔雀石、雄黄、雌黄、硝石等,其中好多是有巨毒的物质,难怪吃了就一命呜呼!展示:
朱砂、密陀曾、石英、珊瑚、孔雀石、雄黄、雌黄、硝石样品讨论:炼丹术和炼金术为什么没有走向成功?分析:炼丹术和炼金术的指导思想是追求长生不老和物质享受,而不是探索科学真理,这使得炼丹家不可能成为化学家,也使得在对炼丹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导致新发现的化学反应,因为与长生无关而失之交臂。

其次,炼丹家之间相互严守秘密,不事交流,以至千百年来重复操作,殊少进步。

实验用具不知道采用玻璃仪器。

操作者缺少数学教养,不能对一些反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这些使得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未能突破神秘的外衣而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讲述:关于炼丹术的功过,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作了一个公正的评价。

他把炼丹术比喻为«伊索寓言»里的一位老人,一位快要死去的老人,告诉他的儿子们,说他在葡萄园里已经埋下了许多的黄金,留给他们,儿子们把葡萄树四周的的泥土都挖松了,但是并没有发现金子,可是,树根四周的青苔和杂草被他们除去了,结果第二年长成了满园的好葡萄。

讨论:炼丹术和炼金术的积极意义在哪些方面可以表达?归纳:炼丹术和炼金术不能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冶金、地质、矿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

投影:1.炼丹导致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如火药、烧酒等的出现,都和道家的炼丹活动有关。

2.为研究〝药用〞的人造金银而进行的冶金研究,这一方面对我国古代的冶金学的发展贡献较大。

3.药用植物的研究,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

4.炼丹家们在实验中所作的记录,是我们研究古代化学史宝贵的
资料。

总之,由于炼丹、炼金都以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为虚幻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屡遭失败,并且日益走向衰落。

化学研究的方面只能专注到实用方面,冶金化学、近代化学、医药化学的发展迎来了现代化学的诞生。

在系统化学形成以前,人类对物质的变化认识还处在哲学性的猜想和经验性的实践阶段,在化学发展史中经历了很长的这样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经验化学时期。

在当时,我国在化学工艺的成就上,在认识物质的哲学基础上,以及在炼丹术几个方面,都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

到了近代,欧洲社会较早脱离了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加快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也就适应了欧洲社会的需要,由经验性的水平提高到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系统化的化学知识,被称为近代化学。

板书:【三】近代化学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我国虽然有了高度发展的经验性化学,但近代化学却是从欧洲传过来的。

国家之间的交流本是常见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吸收,并且加以发展外来文化,就能使得近代化学在我国开花结果。

所以,近代化学是从欧洲引进过来的,这是无须隐讳的事实。

19世纪50年代,我国的文献中就有了〝化学〞一词以及有关化学知识的记载,这些化学知识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随后化学知识在上流社会开始流传普及。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徐寿。

板书:【四】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徐寿,江苏无锡人,生于1818年,5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情况不是很富裕。

因此,他不能像大
多数富家子弟那样去学习八股文,走仕途作官这条路,只好自己用心学习科学。

有一次,他在上海得到«博物新编»这本书之后,回到家中找一些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因此,他的化学知识比同时代的人要丰富得多。

在当时,上海有些传教士开始翻译教科书,徐寿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于1867年调到江南制造局工作,担任了17年的编译工作。

徐寿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1.首先是化学物质的命名方面,从徐寿所译的书开始,我国有了一套系统的元素名称。

2.徐寿的第二项贡献是他在介绍化学知识时,注重系统性。

投影:徐寿的画像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热爱化学,学好化学,长大后为我国的化学工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预习序言部分点评:本节课的教学是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了解化学的起源、发展。

通过炼丹术和炼金术的讲解,知道我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这种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

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化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