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免疫与运动

合集下载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B细胞
非专职 内皮细胞、上皮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一)单 核 吞 噬 细 胞(MON和Mφ)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 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 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二、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免疫细胞膜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 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成熟和免疫功能发挥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是区分和鉴别不 同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重要标志。 分化抗原、粘附分子、膜受体。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 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 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简称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 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 用。
植物血凝素(PHA)受体
刀豆蛋白(ConA)受体
美洲商陆(PWM)受体
分化抗原(CD 抗原/分子)
CD3 CD4
生物学功能
与TCR相连,稳定TCR结构,传递细 胞活化信息
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
CD8
CD28 CD2
为MHCⅠ类分子的受体
为B7分子的受体 即淋巴细胞相关抗原-2(LFA-2), 为LFA-3的受体或绵羊红细胞 (SRBC)的受体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特有的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包括抗原受体、分化抗原(CD)抗原、 MHC抗原、黏附分子等。 这些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 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 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T、B细 胞的重要依据。

了解免疫力与营养健康

了解免疫力与营养健康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是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健康组织的疾病
02 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和遗传性免疫缺陷,免疫系统无法 有效工作导致身体易受感染
03
保持免疫系统健康的方法
健康饮食
摄入各类维生素 和矿物质,增强 身体的免疫功能
充足睡眠
睡眠是身体修复 和恢复的重要时 期,有助于维持 免疫系统的正常
保持健康生活方 式
戒烟、限酒、避免熬 夜是维持免疫系统健 康的关键。通过良好 的生活习惯,可以让 身体远离疾病的侵袭, 保持免疫力处于较高 水平。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多摄入蔬菜 水果
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
限制甜食油 脂
减少免疫抑制作 用
适量摄入蛋 白质
维持免疫细胞功 能
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01 维生素C
帮助身体代谢排 毒
未来免疫力与营养健康的发展
基因调控
个性化营养方案
纳米营养学
新型营养补充技 术
智能健康监 测
实时免疫力监测
微生态研究
肠道健康与免疫 关联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免疫学与营养学》.科学出版社 .2020. 2. 王五, 赵六.《营养与免疫力》.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9.
蓝莓
富含抗氧化剂
菠菜
高含量维生素C 和A
鸡蛋
优质蛋白质来源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除了食物的种类,饮食习惯也对免疫力和营养健 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 免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和糖分,多食用新鲜水果和 蔬菜,保持适量运动,才能维持充沛的免疫力和 身体健康。
感谢观看
THANKS
膳食纤维与免疫系统
维持菌群平衡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 菌群平衡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免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免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免疫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哪种激素不属于免疫抑制类调节物质:A.β-内啡肽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糖皮质激素D.儿茶酚胺2.“open window”理论主要表明:A.运动后有一段免疫低下期B.运动后有一段免疫增强期C.经常参加锻炼者免疫功能会增强D.经常参加运动训练者免疫功能会增强3.下列哪种物质可缓解胸腺和脾脏的萎缩,并增加淋巴细胞活性:A.生物素B.胡萝卜素C.L-精氨酸D.谷氨酰胺4.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淋巴细胞D.粒细胞5.下列哪种反应不会引起免疫抑制作用:A.交感神经兴奋B.副交感神经兴奋C.应激激素升高D.血糖水平升高6.免疫防御异常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7.具有吞噬杀伤、抗原提呈和分泌作用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8.下列哪种细胞能够杀伤被抗体覆盖的靶细胞: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K细胞9.主要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K细胞10.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细胞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脊髓和胸腺是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的场所;接受免疫细胞的主要场所,包括()、()和()。

12.大负荷运动之后,离体发生的对丝裂原和内毒素的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细胞因子(),表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13.T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大量的(),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14.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抑菌、()、()等作用的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5.免疫系统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排除体内的非己物质,执行此功能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包括()、()、()和粒细胞等。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练习题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练习题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1.生命现象与人类文明1.1生物大爆炸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1、什么是生命现象。

由生物组成2、生物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3、什么是文明。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目前人类文明遇到哪些问题。

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可以从水里爬上陆地的条件是(A)形成以后。

A. 臭氧层B. 植物C. 水蒸气D. 肺2[单选题] 根据考古所得的化石,地球上的生命大概产生于(C)。

A. 20亿到30亿年前B. 30亿到35亿年前C. 35亿到38亿年前D. 38亿到40亿年前3[单选题] 生物大爆炸发生的时间大概是(D)。

A. 2亿年前B. 3亿年前C. 4亿年前D. 5亿年前宇宙150亿年,太阳系100亿年,地球46亿年。

1.2生命的起源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于(D),A. 2亿年前B. 5亿年前C. 6000万年前D. 400万年前2[判断题] 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能人→直立人→智人3[判断题] DNA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活力论认为生命是一种为物质和超物质的力量。

(✔)1.3生命的本质1[单选题] 生物体是由()等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

(D)A. 水和蛋白质B. 碳水化合物和核酸C. 碳水化合物和核算D. 蛋白质和核酸2[单选题] 在各类元素中,地球上的生命以(A)作为骨架。

A. 碳B. 氧C. 氢D. 硅3[单选题] 人体的细胞大概有(B)。

A. 50万亿个B. 100万亿个C. 150万亿个D. 200万亿个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是硅。

(✕)1.4生物的基本属性1[单选题] 生物的基本属性是(D)。

A. 生长发育B. 新陈代谢遗传繁衍C. 应激性、运动适应性和内稳态D.以上都对2[判断题] 所谓的新陈代谢就是指生物的一生都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判断题] 高等生物都有内稳态,以此适应外界的变化。

医学免疫学教案第05章补体

医学免疫学教案第05章补体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二、补体成分的理化特性 0.1学时
1.化学组成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几种为α或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C5a游离于液相,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C5b67三分子复合物通过C7上的疏水键插入靶细胞膜脂质双层
结构中,且复合物中的C7与C8具有高亲和力,C8结合到
此复合物后,通过其γ链插入靶细胞中,使该复合物稳定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节 0.2学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反应在体内受到一系列精细调节,以保持补体激活与灭活的动态平衡,防止补体成分过度消耗
和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这是机体自身稳定功能的主要表现
之一。

(一)自身衰变的调节
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均易衰变失活,游离的C4b、C3b、C5b也易失活。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①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②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
的调节剂;③保持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
剂。

1.经典途径的调节
⑴ C1抑制分子(C1INH)可与活化的C1r和
C1s结合,使其失去酶解正常底物的能力。

并能有效地解
聚与IC结合的C1大分子。

⑵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
① C4结合蛋白(C4bp)与补体受体1 (CR1)
② I因子可裂解C4b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微生物-第05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微生物-第05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2.营养作用 • 促进消化吸收 • 参与营养物质转化 • 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
-3.免疫作用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抗原刺激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结果
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 对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
4.排毒作用 维持正常肠蠕动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产生过氧化物歧化 酶,消除自由基毒性,抗氧化损伤,抗衰老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
毒性作用 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 成类毒素
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与门户
• 细菌致病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
• 各种病原菌需通过特定的侵入门户, 方能到达特定器官和细胞而致病。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bacterium,nonpathogen):不具有致病性的细 菌称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 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 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 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持生理稳定 的功能。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 定义: 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
对人无害的细菌。
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
– 在人体各部位 正常寄居而对 人无害的细菌
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 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 伤和炎症反应。

运动生理学习题05

运动生理学习题05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一)填空题1、血液是由和组成。

2、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约占,分为和。

3、离心后的抗凝血,上层是,下层是。

4、血液的比重取决于,其粘滞性主要来自于的摩擦力。

5、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女性。

6.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主要是由于水平较高。

7.正常白细胞数目为,血小板数目为。

8.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与机体特异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9.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和。

10.根据白细胞在光镜下将其分为和。

11.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将有粒白细胞分为、和12.无颗粒细胞有和两种。

1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和。

1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和。

15.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二)判断题1.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3.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4.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与红细胞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6.血小板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不属于血细胞。

( )7.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8.缺氧和雄性激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 )9.脾脏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的重要器官。

( )10.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 )11.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2.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13.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第5章 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5章 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PPT课件(初中科学)
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5)食物中毒:①非细菌性中毒;②_细__菌__性__中__毒___,
即细菌及它们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如食用腐败变质
食物等。
2.遗传病 (1)定义:由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异常变化 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过生殖传到下一代。 (2)特点:人体内的 DNA、基因和染色体发生变化。 (3)预防措施:禁止近亲婚配,开展婚前检查,进行遗 传咨询。
疾病
致病病原体
病毒性肝炎
脊髓 灰质炎 流行性 腮腺炎 SARS
肝炎病毒
脊髓灰质 炎病毒 腮腺 炎病毒
冠状病毒
主要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
水、食物、 苍蝇传播
性接触
疾病 类型 消化道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
主要 传播途径
甲型:粪—口传播 乙型:血液、性接触
和母婴传播
疾病 类型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3)新药帕拉米韦对 H7N9 禽流感有显 著疗效,它的化学式是 C15H28N4O4。如图 8-4 是帕拉米韦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 其中表示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是___D______ (填字母)。
6.[2012·衢州改编] 2012 年 3 月 25 日开始,省环保 厅正式推出杭州等 7 个城市的 PM2.5 日报,PM2.5 颗粒是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能较长时间 停留大气中,富集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颗粒 能直接进入气管和肺泡,并随着肺泡内气体交换进入血液, 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请回答下列问 题:
(3)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免疫监视、自我稳定。
(4)免疫异常 ①过敏:免疫系统对抗原(也称过敏原)的免疫反应。 过敏原二次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的应答反应,严重可能致死。 发生过敏反应时过敏原一般需要较大量进入人体,所以青 霉素皮试是常用的防止青霉素过敏的方法。 ②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将自身的某 些细胞与组织当成抗原攻击而发生的免疫反应。 ③艾滋病(AIDS)也称获__得__性__免__疫__缺__陷__综__合__征__,是人类 免疫系统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播疾病。感染途径主要 是__性__接__触__、__输__血____、_母__婴__传__播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于平均值
平均值
不动者
大强度和量
低于平均值
适度运动
运动强度和量
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 运动量、运动强度、持 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3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4
概念:主要由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习惯上称前者为 淋巴因子(lymphokine),后者为单核因子(monokine),实际 上其它免疫细胞与非免疫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也可 以产生,故统称为细胞因子。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细胞因子的分类
2020/5/6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免疫学的诞生
Louis Pasteur (1822-1895)
Roert Koch (1843-1910)
法国的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德国的科赫是细菌学 的创始人,他们两人及其学生的工作催生了免疫学。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2020/5/6
30
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一)开窗理论 (二)“J”型曲线模式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一)开窗理论
运动前水平
运动 安静
(3-7 2小 时 )
大强度急性运动时,应激激素 的急剧升高以及血流动力学发 生的急剧变化,导致淋巴细胞 等免疫细胞快速动员入血,使 得淋巴细胞等数量在运动期间 急剧升高,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发生明显改变。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
二、免疫应答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1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9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淋巴细胞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抗体(antibody)
(1)概念:抗体(antibody)是机体针对抗原而产生的对抗性物质。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血清和其它体液中。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①特异性 ②多样性 特点:③记忆性 ④耐受性 ⑤自限性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二) 免疫系统的组成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
是免疫细胞分化、增 殖与定居的场所,分 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 周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 淋巴结、脾、 扁桃体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补体(complement)
比利时的博尔德特因有关补体和补体反应的研 究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胜利奖或医学奖。
Jules Bordet (1870-1916)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补体(complement)
概念:指人与动物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有关的、并可具有酶 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 血作用。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二、免疫应答
在巴斯德和科赫的研究阵营里涌现了不少大师级的人 物,其中的两位是梅契科夫和埃尔利希,他们分别提出 或代表了当时两个主要的免疫学派——细胞免疫学派和 体液免疫学派
Ilya Ilyich Mechnikov (1845-1916)
Panl Ehrlich (1845-1915)
24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5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6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7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8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9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疫低下期
大强度运动后,淋巴细胞浓 度下降,增殖分化能力及活 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 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出现 免疫低下期(open window), 外界病原体极易侵入人体, 抵抗力下降,易感率上升, 导致疾病。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2
(二)“J”型曲线模式
上呼吸道感染率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艾滋病毒
冠状病毒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
2020/5/6
非特异 性免疫
来源: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经先天遗传的。
特点: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 微生物,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 御作用。(非特异性)
特异性 免疫
来源:个体在生活过程中, 受某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或 接种疫苗而后天获得的。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补体和抗体的区别
抗体 产生方式 抗原刺激产生 免疫类型 特异性 化学本质 主要是γ球蛋白 组成类型 不是酶系统
补体 体液中天然存在 非特异性 主要是β球蛋白 是酶系统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细胞因子(cytokine,CK)
第五章 免疫与运动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
2020/5/6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一、免疫系统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份”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 应。
其作用是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这些反 应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