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动与免疫
运动与免疫

专题七运动与免疫一、免疫的基本概念(一)免疫(性)的含义免疫(immune)在微生物学中或医学中是指对瘟疫的抵抗力。
所谓免疫性(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如各种微生物后,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生理反应,其作用是排除这些异物以保护机体,因此,长期以来免疫性是指机体抗感染的防御能力。
近代,通过仔细的观察及深入的研究,发现很多免疫(性)现象与微生物无关,而且并不一定对机体有利,甚至有很大的损伤,因此近代免疫(性)的概念是指机体对“自己”(self)或“非己”(nonself)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藉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当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的非己物质,或被诱导而处于对这种抗原性物质呈不活化状态,称之为免疫耐受。
在排异的过程中可保护机体,亦可损伤机体。
(二)免疫的功能免疫功能包括:①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但在异常情况下如反应过高,可引起超敏反应;如免疫反应过低或缺陷即成为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机体能通过免疫功能经常地消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亦即自身稳定的功能。
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机体内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突变(mutation),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可通过免疫功能防止或消除这种异常细胞,称之为免疫监视。
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见表7-1)表7-1 免疫功能的分类及其表现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消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持续性感染二、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有关细胞及其产物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运动与免疫

对坚持锻炼10年以上的老人进行研究发现, 其血浆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比普通老年对照 组明显增强。这表明,长期的规律性运动
可以加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正面支持 了适宜运动能够促进机体免疫机能的观点。
•(2)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因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 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称为获得性免疫。因这种 免疫一般仅针对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疫苗所能 预防的疾病,故又称特异性免疫,人们一般概念 中的免疫,均指特异性免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
习惯上称前者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后者为单 核因子(monokine),实际上其它免疫细胞与非免疫 细胞也可以产生,故统称为细胞因子,主要的细胞因 子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B细胞刺激因子、 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 转移因子等。
竞技运动员为了取得好成绩,需要在比赛 前采取强化训练并同时减轻体重的措施, 对摔跤运动员进行3周减重和未进行减重的 免疫功能的比较结果显示,减重组(体重 平均减轻3.9%,体脂平均减轻8.9%)的各 项免疫指标均低下。这说明运动员平常进 行的减重也会影响免疫功能。特别是过度 的减重可破坏免疫机能的正常平衡状态。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
1、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 成份”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 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 理平衡,这些反应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 条件下也可有害。
对免疫最基本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下列三 点: (1)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2)免疫功能不仅局限于抗感染; (3)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总是对机体有利。
运动与免疫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与免疫系统的相关性研究运动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人认为运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是对运动与免疫系统的相关性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一、运动如何影响免疫系统运动对免疫系统有哪些影响呢?首先,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数量。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组织和器官。
其次,运动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率。
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帮助身体更快地消灭病原体。
此外,运动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免疫因子,这些免疫因子可以加强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从而预防感染和癌症等疾病。
二、适量运动对免疫系统的益处适量运动对免疫系统的益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免疫因子,从而加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癌症等疾病。
2. 降低炎症水平。
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症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身体的危害。
3. 促进身体的代谢。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疾病。
4. 改善心理健康。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应如何进行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但是过量运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适量运动呢?首先,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来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健康人士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较为适宜。
对于老年人、孕妇、病患者和体弱者等人群,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
其次,应该注意饮食和休息。
适量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需要适当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
运动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应用研究

运动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
免疫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运动如何调节免疫功能,并讨论运动在免疫功能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运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1. 免疫系统概述先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袭以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等。
2.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论述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短期运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长期运动对免疫功能的改善等方面。
具体分析研究结果,例如运动后白细胞数量增加、免疫细胞活性提高等。
3. 运动类型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类型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如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等。
比较研究结果,分析不同运动类型对特定免疫细胞的调节效果,同时关注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4. 运动对免疫机制的调节详细解析运动对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如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等。
着重讨论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免疫机制,以及运动如何通过这些机制来调节免疫功能。
二、运动在免疫功能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 运动与免疫相关疾病讲述免疫相关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以及运动在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综合研究结果,探讨运动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机制。
2. 运动与免疫老化探讨免疫老化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关系,并介绍运动在延缓免疫老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关注运动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运动如何提高免疫保护能力。
3. 运动与免疫功能的个体差异探究个体差异对运动与免疫功能关系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基因等因素的作用。
分析不同个体在运动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如何优化运动方案以提高免疫效果。
三、运动与免疫功能的应用前景1. 运动作为免疫调节手段的研究前景探讨将运动作为免疫调节手段的研究前景,包括基于运动的免疫干预可能带来的医学进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 运动处方的个性化和精准化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和精准化的运动处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在免疫功能调节中的效果。
免疫与运动的关系

免疫与运动的关系在我们身体内部,免疫力就像是盔甲一样,不分昼夜工作,帮我们抵御致病物质的侵袭。
免疫系统可以说是我们体内抵御疾病的最好武器,在免疫组织(细胞激素、白血球等)和疾病抗体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各种疾病。
免疫系统可以辨认出哪些物质是人体原本没有的,哪些入侵细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并进而在它们伤害身体前予以狙击。
尽管每个人都拥有天生的免疫力,可是压力、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衰老都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此时细菌、病毒、各种微生物会穿透这层盔甲,直接打ZYB渣油齿轮泵入我们机体组织内部,引起疾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请继续阅读本文找到答案。
免疫力与饮食免疫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吸收各种营养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科学家发现,那些生活贫困因而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受到传3gr螺杆泵染病的侵袭,这就是因为营养失调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istock均衡的饮食对于提高免疫力非常关键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铁、铜、维生素B、维他命A、B6、C 和E的缺乏,会改变动物的免疫系统功能。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尽可能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以保证免疫系统高压齿轮油泵的正常运转。
一些食物中富含的丰富营养元素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牡蛎、螃蟹:牡蛎可以帮助身体制造细胞激素,提高抵抗力;牡蛎和螃蟹富含硒,而身体缺硒会增加患膀胱、乳腺、结肠、直肠、肺和前列腺癌的风险;•酸奶:酸奶中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双sn三螺杆泵歧杆菌两种益生菌,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抵抗疾病;•绿茶:绿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促使淋巴2CY系列齿轮油泵细胞释放抗菌物质,而且绿茶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橙子、猕猴桃、柿子椒:橙子、猕猴桃和柿子椒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且橙子能够帮助身体生产抗体和白细胞;•胡萝卜、白薯:胡萝卜和白薯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可以帮助身体制造淋巴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自然杀手细胞是非2CY系列齿轮泵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抗肿瘤和病毒感染;•菠菜:菠菜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蘑菇、大麦:蘑菇中含有的β葡聚糖可以帮助身体制造免疫细胞;•三文鱼:三文鱼中含有的欧米茄-3脂肪酸螺杆泵的安装尺寸可以帮助身体的吞噬细胞对抗细菌的侵袭;•西兰花:西兰花中的芥子油甙和植物营养素可以提高身体的抗氧化功能;•大蒜:大蒜中含有的蒜素可以帮助机体对抗疾病。
《运动与免疫》课件

运动可以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因为运动能够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 循环,有助于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
感冒症状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感冒症状,如鼻塞、咳嗽和喉咙痛等。
运动与过敏的关系
过敏反应
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因为运动能够增强免疫 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过敏症状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和呼吸困难等。
调节特异性免疫
运动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
调节细胞因子分泌
运动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调 节免疫反应。
运动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
运动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如 IL-1、IL-6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 应答。
肿瘤坏死因子
运动能够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 如TNF-α等,参与细胞凋亡和免疫调 节。
运动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01
02
03
适量运动能够促进免疫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 高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
。
运动能够调节炎症反应 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对 免疫系统产生积极的影
响。
运动还能够促进肠道微 生物的平衡,对肠道免 疫系统产生有益的影响
。
02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T细胞
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或异常细胞,以及 协调免疫反应。
运动与免疫
目录
CONTENTS
• 运动与免疫系统概述 •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运动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 运动与免疫疾病的关系 • 如何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 • 结论与展望
01 运动与免疫防线,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维持 内环境稳定。
免疫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免疫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免疫力是指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而运动作为一种身体活动,与免疫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免疫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运动提升免疫力。
一、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道壁垒,它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人体的病原体。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提高其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降低慢性炎症的风险,保持身体的免疫稳定状态。
二、运动与疫苗接种的关系疫苗接种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发现,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疫苗的效果,增强免疫反应。
运动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加抗体的产生,使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加显著。
因此,为了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我们应该在接种疫苗后进行适度的运动,帮助疫苗充分发挥免疫效果。
三、适宜的运动方式为了提高免疫力,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首先,有氧运动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
慢跑、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活性。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免疫力提升的关键。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质量和强度,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此外,瑜伽、太极等伸展运动也可以帮助身体放松,提高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四、注意事项在运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保持免疫力的提升效果。
首先,运动强度要适中,过于剧烈的运动反而可能损害免疫系统。
其次,要避免长时间的运动,以免引起机体的过度疲劳。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帮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对提高免疫力也非常重要。
总结:运动与免疫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提高全身对抗疾病的能力。
运动对免疫功能与抗体产生的调节

运动对免疫功能与抗体产生的调节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可以对免疫功能和抗体产生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会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抗体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首先,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提高淋巴细胞的功能。
这些免疫细胞在抵抗病原体和细胞异常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动,人体产生的肌酸酐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调节抗体的产生。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进而协助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
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和释放。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称为白介素-6(IL-6)的蛋白质,它可以促进抗体的产生。
同时,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增强黏膜免疫防御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
适度的运动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的过度炎症反应,防止炎症的扩散和损伤。
运动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这对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和慢性炎症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过度的运动也会对免疫功能和抗体产生造成负面影响。
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能力。
过度运动会增加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的风险,并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综上所述,运动对免疫功能与抗体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加抗体的产生。
但是,过度运动则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在进行运动时,我们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量的运动强度和时间,以达到免疫调节的最佳效果。
运动与免疫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运动对免疫功能和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维护人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非针对某一病原微生 物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u概念:人体经遗传获得天生具有的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 u执行者:如机体的各种屏障结构(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 障,血胎屏障)、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以及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抑菌、溶菌与杀菌作用)。 u长期的规律性运动可以加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研究发现,坚
体内引起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如乙型肝炎疫 苗、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灭活苗。
u抗原的主要特性: ü免疫原性: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 ü反应原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或反
应。
u抗原的性质及种类
Ø抗原的性质:异源性(异物性)大分子,凡种系越远 、分子量越大、构型越复杂、抗原决定簇暴露越多,则 其抗原性越强,特异性越高。 Ø抗原的种类: ü可溶性和不溶性抗原:后者主要包括一些颗粒性抗原 ,如细胞、细胞器、某些病原体等。
(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1、免疫系统
u 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共同组成。 u 功能
(1)免疫防御 u 正常情况下: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 u 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 u 免疫功能过低或缺陷: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调节机制,以清除体内出现的变性、
u 构成:主要补体包括C3和C4等。 u 生物学作用:溶菌、杀菌、细胞毒性作用、调理作用、免疫 粘附作用、中和及溶解病毒以及炎症介质作用。
(2)细胞因子(cytokine)
u 产生:主要由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产生,习惯上
称 前 者 为 淋 巴 因 子 ( lymphokine ) , 后 者 为 单 核 因 子 (monokine)。 u主要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B细胞 刺激因子、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 子、转移因子等。
第九章 运动与免疫(Exercise and the Immune System)
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及其机理
四、运动性免疫低下的调理思路和措施
一、免疫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及发展 1、免疫的概念
u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 ”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u目前,对免疫功能最基本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下列三点: (1)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然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2)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 (3)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都是对机体有利。
增殖、分化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与刺激抗原发生特异性结 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都具有抗体活性。两 者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抗体是生物学和功能上的命名, 而Ig是结构和化学本质上的概念。由于无抗体话性的Ig一 般很少见,故抗体与Ig可认作为同义词。
其中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由446个aa组成,结 合有不同含量的糖,故Ig属糖蛋白。 轻链(light chain,L链)
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由214个aa组成。 重链和轻链由二硫键连接
稳定区与可变区
稳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肽链aa组成和排列相对恒定区域,称为稳定区,决定着抗体分子 的多种生物活性,由L的1/2、H的3/4组成。 ➢ 人类Ig有五类,即IgA、IgD、IgE、IgG和IgM,是由其分子结构中相 应的重链(H链)—α. δ. ξ. γ和μ决定的。重链不同,Ig的类型就不同。 轻链(L链)则在同一抗体分子(Ig)中是相同的,或为κ,或为λ。
ü根据性质,抗原又可分为:
①结构抗原,为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如细胞骨架蛋白; ②分泌抗原,为细胞所产生和分泌的酶、激素、粘液蛋白等; ③沉淀抗原,如肾小球肾炎时,沉淀在肾小球基膜的免疫球蛋 白、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等; ④入侵抗原,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2)抗体(antibody) u 抗体的概念:机体通过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活化、
u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分子巨大,含有1000个 以上的aa残基。但各类抗体 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即所有抗体都由1个或多 个单体组成。
单体:由四条多肽链和 几对二硫键链接成的一 个 基 本 单 位 称 为 Ig 单 体 。
四肽链结构
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 重链(heavy chain,H链)
衰老死亡细胞等,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各种突变细胞和防止持续感染。
2、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分化、增殖与定居的场所。 (1)中枢免疫器官 u构成:骨髓和胸腺 u功能:能使淋巴干细胞增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化,成为 成熟的免疫细胞并输送到外周淋巴组织定居。 (2)外周免疫器官: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包括淋巴结、 脾脏、扁桃体等。
根据H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分为:
重链分5类: α γ δ ε μ
Ig: IgA IgG IgD IgE IgM
根据L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分为:
两型:
κ、λ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抗体分子肽链N-端,L链的1/2和H链的1/4的aa组成和 排列顺序多变,故称可变区。是识别AD和决定抗体特异性 的部位。
持锻炼10年以上的老人其血浆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比普通老年对照组明显 增强。
(2)特异性免疫
u概念: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因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接 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一般仅针对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 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antigen)
u抗原的概念 ü 书面义:抵抗的原因。 ü一般人心目中指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 ü专业解释: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凡能在机
3、免疫细胞
u 概念: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 疫细胞。 u 构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4、免疫分子
(1)补体(complement,C)
补体并非单一物质, 而是包含多种成份的 血浆蛋白,故又称补
体系统。
u 概念:人与动物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有关的、并可具 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