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记事

合集下载

幼学纪事课文内容

幼学纪事课文内容

幼学纪事课文内容幼学纪事课文内容幼学纪事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幼学纪事课文内容!欢迎阅读!幼学纪事课文内容幼学纪事于是之一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跟着寡居的祖母和母亲过日子。

她们都一字不识。

那时形容人们无文化,常说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

我的祖母和母亲则更彻底,她们压根儿就没有名字。

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历书。

她们只能从书里的图画中数出当年是“几龙治水”,借以预测一年的天时。

至于全年二十四个节气都发生在哪一天和什么时辰,编书人未能画成图像,她们自然也就辨认不出了。

直到我上小学,家里上两代人的这个困惑才算解除,“皇历”也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利用。

真的,不要小看小学生。

在我住过的那个杂院里,出个小学生,就算得上个知识分子。

比如同院拉洋车的老郝叔,孩子多,拉了饥荒要“请会”(一种穷人之间的经济上的互助活动,但要出利息),就找到了我,叫我帮他起草一个“请会”的“通知”,其中包括本人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活动,将要怎么办等等的内容。

那时我顶多不到三年级,怎么写得了!但老郝叔鼓励我:“你照我说的写,他们都懂。

”我于是拿了毛笔、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无桌,炕上只有一张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写字是极方便的就这样,他说我写,不大会儿的工夫,居然写出来了。

随后又抄了若干份分别送出。

“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学”,讲起文学的定义来,是有这么一说的。

那么,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送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篇出自老郝叔的心与口的好文章,我现在竟一句也记不起来了。

老郝叔又早已作古。

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为乌有。

但对老郝叔,我老是不能忘记,总觉得再能为他做些什么才可以安心似的。

二一个人的读书习惯,依我看,总是靠熏陶渐染逐步养成的,这就需要一个稍微好些的文化环境。

我的家庭和所住的杂院,教给了我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但就培养读书习惯而言,那不能说是好的文化环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

1、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第二节)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百草园?
色彩、声音、味道、形状 语言表达 拟人、比喻 整、散句,长短句交叉


3、雪后的百草园(第7-8节)
拍雪人
塑罗汉 捕鸟(详写)

小练习:动词填空

( 扫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短 露 棒( )起一面竹筛,下面( )些秕 支 撒 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系 牵 看 ( )着,( )鸟雀下来啄食,( ) 走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 拉 )住了。 罩
小 结
百草园这个普通的园,在鲁迅的 眼中却是色彩缤纷、生机盎然、充满 神秘、极富乐趣的地方。在经历了大 半生的沧桑之后,依然是鲁迅心灵深 处最柔软最温情的地方。
“到”三味书屋
在过渡过程中鲁迅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对百草园
依依不舍
乐 学
对三味书屋 不愿意去

思考: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
拜师 问师 读书
园的态度?
第一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野草 确凿只有
乐园 但、却
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 作者强调的内容
文章分析
思考:
为捕鸟极富乐趣
2 传 说 充 满 神 秘
1 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第二节)
不必说
略写 单是 详写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 很相宜的……
1、折腊梅花 2、寻蝉蜕
3、捉苍蝇 4、喂蚂蚁
5、糊纸盔甲 6、画画儿
思考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 怎样的一位老师?
先生是一个方正、质朴、博 学、严厉而又和蔼的人。

《幼学纪事》教案

《幼学纪事》教案

《幼学纪事》教案幼学纪事是中国古代教育专著,由宋代教育家王守仁所撰写。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古代教育理论的总结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对于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幼学纪事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学纪事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2.理解幼学纪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影响;3.能够运用幼学纪事中的教学方法,设计一节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1.幼学纪事的主要内容;2.幼学纪事对儿童教育的影响;3.幼学纪事中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难点:1.幼学纪事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2.如何设计一节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儿童教育的兴趣。

2.讲解幼学纪事(20分钟):简要介绍王守仁及其作品《幼学纪事》的背景和意义;详细讲解幼学纪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儿童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3.讨论与思考(15分钟):分组讨论:根据幼学纪事中的教学方法,讨论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全班讨论: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思考与总结。

4.设计教学活动(2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幼学纪事中的教学方法,设计一节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并进行互评和点评。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回顾幼学纪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总结幼学纪事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幼学纪事中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评价学生对幼学纪事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掌握情况;3.评价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创意性、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和适合幼儿的特点等。

六、教学资源:1.幼学纪事的原文或相关资料;2.与幼学纪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设计教学活动的展示材料。

幼学纪事原文

幼学纪事原文

幼学纪事原文
《幼学纪事原文》是清代儿童教育经典著作之一,由清代学者杨慎所编著。

该书是一本启蒙教材,主要用于儿童的初步学习,涵盖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幼学纪事原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绘图、识字、识数、算术、地理、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插图,引导儿童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这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帮助儿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它注重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通过故事、问题和练习,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学纪事原文》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中。

它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幼学纪事原文》是古代教材,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可能存在一些内容已经过时或者不适合现代儿童的问题。

在使用该书时,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进行适度调整和补充。

目录-高中语文教材-(1990年审查通过)高级中学课本(必修)人教版(全6册-推荐下载

目录-高中语文教材-(1990年审查通过)高级中学课本(必修)人教版(全6册-推荐下载

高级中学课本(必修)-教材目录高级中学课本(必修)1990年人教版全6册语文教材目录高级中学课本(必修)语文第1册序号课 题作 者页码备 注第一单元 记叙文1雨中登泰山李健吾12长江三峡刘白羽133*难老泉吴伯箫234△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32单元知识和训练37第二单元 记叙文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49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627*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758△火刑郑文光90单元知识和训练102第三单元 议论文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江泽民11310拿来主义鲁迅11911*恰到好处杨述12512△作家要铸炼语言唐弢130单元知识和训练137第四单元 说明文13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14414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15315*一个好树种——泡桐16316△蝉法布尔169单元知识和训练177第五单元 散文17散文两篇朱自清183绿荷塘月色18灯巴金19319*蒲公英壶井荣19920△故乡的榕树黄河浪204单元知识和训练212第六单元 文言文、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幼学纪事知识点总结

幼学纪事知识点总结

幼学纪事知识点总结一、幼学纪事概述1. 幼学纪事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著的教育著作,原名《致学篇》,后改名为《幼学纪事》。

其内容主要围绕阳明心学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经典之一。

2. 该书共分为三卷,共计二十九则,内容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学习与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3. 幼学纪事以“为学在乎立志,立志则不立功何以立志?立志求道,求道若不得何以求道?求道得之,何以用之?用之无所用何以用之?焉能不立志?立志焉能不求道?求道焉能不用之?用之焉能无所用?”为开篇,强调了立志求道的重要性。

二、教育观点与理念1. 教育目的:幼学纪事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道”,即培养学生具备高尚品德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教育方法:书中提出了“诚实、敬慎、恭敬、慈爱、勤学、明志”等教育方法,并主张“以格物致知,以诚意致学”,强调以实践和诚实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3. 师生关系:幼学纪事强调教育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师者应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修养。

4. 学习与修养:书中强调“学而优则仕”,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养成,提倡通过学习实践修炼自我。

三、与阳明心学的关系1. 幼学纪事作为王阳明心学的代表性著作,深受其“先天之学,后天之学”的思想影响。

书中强调先天之学即“知行合一”的理念,注重内在的道德与心性的培养,而非只注重传统的文化知识。

2. 幼学纪事强调“知行合一”,主张通过实践来完善自我的修养,在教育中提倡“学而优则仕”,强调内化知识并将之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3. 幼学纪事中所提倡的以格物致知,以诚意致学的教育方法,也反映了阳明心学中“致良知”、“格物致知”的思想。

四、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

2. 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

3. 建立师生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幼学纪事原文

幼学纪事原文

幼学纪事原文幼学纪事原文如下:幼学始知,中行始足。

承天之道,载物之宜。

阴阳之变,易水之虞。

女慕贞洁,男效才艺。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不称其盛。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贸易,于此俶载。

勉学宜尔,勤才若张。

忠孝所严,行谊有光。

若让地则,修文以载。

兰彼永固,梅吾庶几。

岂谓经野,其如负薪。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幼儿轶事记录优秀范文

幼儿轶事记录优秀范文

幼儿轶事记录优秀范文一、趣事一:小画家的诞生在幼儿园里呀,有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叫阳阳。

有一天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了画纸和彩笔,让大家自由画画。

阳阳那小模样可认真啦,小眉头皱着,小嘴巴抿得紧紧的。

他拿起红色的彩笔,在纸上一通乱画,那线条就像小蚯蚓一样扭来扭去的。

老师走过去看,问他:“阳阳,你画的是什么呀?”阳阳特别骄傲地抬起头说:“老师,我画的是大太阳,你看,这个红红的就是。

”老师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呢。

然后阳阳又拿起蓝色的笔,在旁边画了好多乱七八糟的线条,他说这是大海。

最后呀,他用绿色的笔画了一个小方块,说是他的小房子。

阳阳画完后,特别高兴,拿着画到处给小朋友们看,还说自己是大画家呢。

这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二、趣事二:午睡的小插曲有个小女孩叫萌萌,她可是个小机灵鬼。

午睡的时候呢,别的小朋友都乖乖躺下睡觉了。

萌萌一开始也躺下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她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

老师就悄悄走过去,想看看她在干嘛。

结果呀,萌萌把自己的小袜子脱下来了,正在用袜子给她的小布娃娃当被子呢。

老师忍不住笑了,问她:“萌萌,你为什么用袜子给娃娃当被子呀?”萌萌说:“老师,娃娃冷,我没有小被子给它,我的袜子软软的,可以当被子。

”老师哭笑不得,然后给萌萌找了一个小毛巾,让她给娃娃当被子,萌萌这才安心地躺下睡觉了。

三、趣事三:分享的快乐幼儿园里每天都有水果时间。

有一天吃苹果,小朋友们都特别开心。

有个叫淘淘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吃苹果。

可是当他拿到苹果的时候,他没有马上吃,而是看了看周围的小朋友。

然后他走到一个小女孩面前,这个小女孩叫悦悦,悦悦那天有点不开心,因为她的小发卡找不到了。

淘淘把自己的苹果递给悦悦说:“悦悦,你吃我的苹果,吃了苹果就会开心啦。

”悦悦有点不好意思地接过苹果,说:“谢谢淘淘。

”淘淘笑着说:“不客气,我们是好朋友呀。

”这时候呀,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把自己的水果拿出来分享,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学纪事》每课一练学习指津于是之是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原名于淼,天津人。

曾参与《上海屋檐下》、《龙须沟》、《关汉卿》、《茶馆》、《雷雨》等多部话剧演出。

著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幼学纪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求学的艰辛经历。

表现了旧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帮助过自己和教育过自己的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

这是一篇回忆幼年求学艰辛经历的文章,以叙事为主,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

先交代作者贫寒的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境,再写周围的环境,大杂院里同样没有文化。

这里叙述了“我”帮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这算是发表文学的最初启蒙。

第二部分,回忆两位良师对自己的影响。

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师,他引导作者接近文艺,并给予阶级解放等思想的启蒙。

卫天霖老师用艺术、关爱和人品“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

第三部分,写作者因家境困窘,被迫辍学,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生活。

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却是作者求学历程中的转折点。

家境渐渐接近赤贫,这为后文写苦心求学作了过渡。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

这要写两件事,一是在待业期间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二是找到职业后边做事边上夜校学法语。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人生经历坎坎坷坷,回首往事,从容回味,对于苦难也可幽默风趣一番。

于是之的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让人感到有趣好笑,又感到苦涩辛酸。

如:“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

”这句话用貌似豁达幽默的语言,揭露了旧社会对穷人的残酷剥削,生动写出了“我”家日益贫困的过程。

作者还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的细节,恰如戏剧舞台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足以传神,极具感染力。

如:“他屋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尖才能读得出。

他的声音不洪亮,也无手势,读得很慢,却很动人”,“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

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诗情。

下课以后,又需步行回家。

天高夜冷,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足音。

”沙场点兵一、文学常识练习1.于是之,话剧表演艺术家,曾参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的《龙须沟》、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的《雷雨》等多部话剧的演出。

2.雨果是19世纪国的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等3.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喜剧作家,剧本有《伪君子》、《》、《》等。

二、课内阅读或者我是个侥幸者,或者生活本来就是由许多的‚偶然‛所铸成。

辍学以后,在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日子里,我居然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辅仁大学中文系,当了一阵子一文不花的大学生。

那是由于有几位好友,和我们住得邻近,他们比我年纪大些,都是那所高等学府的学生。

他们同情我的境遇,于是就夹带着我混进了辅仁大学。

事是好事,但头一天我一进校门,就觉出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起来,眼睛只敢看地板,看楼梯。

好像是走了一段很长的路,才进了教室。

教室里学生们大部已经就座,只有我兀立一旁,这就更增加了我的紧张。

我真想掉头归去,回到我的家,回到我或当或押或卖的‚自由‛的生活中去。

我的热心的好友走去找他的几个同学,只见他们嘁嘁喳喳了一阵以后,就指着一个空位子告诉我:‚你今天先坐这儿吧。

‛我于是坐下。

心想,我明天坐哪儿呢?果然,第二天我就更换了一个地方。

此后天天如是,先是我浑身不自在地进入教室,他们则照例要嘁嘁喳喳一阵,而后为我指出一个安身的所在。

①尽管是这样,然而听课还是令我神往。

现在记得起的是一位孙教授讲秦少游,一位顾教授讲辛弃疾。

从他们精到的讲解里,叫我领略出这些大词人的妙处: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

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②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的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听课有趣而令人神往,内心的恐惧却不容易消除。

日久天长,我才明白,高等学府里的教授们是不管点名的。

学生们都有固定的位子,点名的人只能在窗外,看位子空着的便画‚旷课‛,位子上只要坐着人,不管是谁,他便画‚到‛。

我之所以能坐上位子,而位子又须每天更换,就是由于每天总免不了有人旷课的缘故。

但在当时,我于听课神往之余,心里总不免于忐忑,谁知道那些花了钱的学子什么时候会突然闯进教室把我撵走呢?因此,我那时常生做贼之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偷窃知识的人。

此后,靠朋友们的帮忙,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业。

那时我只有十六岁,而我的同事们,比起我的年龄来,翻一番的寥寥可数,多数都是翻了两番以上的老头子们。

他们同我无话可讲,我也只能报之以沉默。

虽然有了职业,但并不足以糊口,前途依旧茫然。

只是偶然在一根电线杆子上的招生广告里,我又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我做事的地方附近,有一家中法汉学研究所,广告上说那里要办一个法文研究班,每周晚上开两堂法语课。

一个‚汉学‛,一个‚法语‛,再加上是个夜校,这对我简直是个天赐的机缘。

于是我去报名了。

经过口试,我说了我对‚汉学‛和‚语言‛的兴趣,很快便通知我被录取了。

从此,我又进入了另一所特殊的高等学府。

这个夜校简直是一座法兰西文学的殿堂。

头一年照例是从字母念起,学些简单的对话和短文。

第二年选文里可就出现了莫里哀和雨果。

依次读下去,到了最后的一年,就读到了19世纪末的散文和诗。

教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也听得入神。

以至于在上课时,我竟仿佛觉得自己已近‚雅人‛。

但是,在课前和课后,我却不能不继续过我的‚俗人‛的生活。

我那时住在北京西单,每天需步行过北海大桥,才能到达近东四我上班的地方。

平时只带一顿午饭,不过是窝头小菜之类。

赶到上夜校时,就需带上晚餐了。

把窝头带进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已经很不协调,更何况‚殿堂‛里是只烧暖气而不生炉火的。

到了冬天,暖气烤不了窝头,冷餐总不舒服。

幸好,‚殿堂‛之外的院子里有一间小厕所。

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

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

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

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诗情。

下课以后,又需步行回家。

天高夜冷,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足音。

且走且诵,路成了我最好的温课的地方。

早晨上班也一样,将生字写在小纸片上,看一眼就可以背一会子,也发生不了什么交通事故。

据我那时的经验,从西单走到东四,少说可以背下四五个单词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衷心地喜欢这两句话,读起来总感到亲切。

我庆幸自己在那样恶劣的政治制度下竟遇上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书这种东西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4.第一段中“偶然”和第四段中“偶然”有何不同?5.第二段中划线句①在文中的作用是:6.第二段中划线句②有怎样的表达法效果?7.第三段中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即使但 D.如果那么8. 请结合下面的语句,对本文的语言特色加以赏析。

①我于听课神往之余,心里总不免于忐忑,谁知道那些花了钱的学子什么时候会突然闯进教室把我撵走呢?因此,我那时常生做贼之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偷窃知识的人。

②以至于在上课时,我竟仿佛觉得自己已近“雅人”。

但是,在课前和课后,我却不能不继续过我的“俗人”的生活。

③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

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

香甜过后,再去上课,听的偏是菩提树、夜莺鸟这样的诗情。

素材积累1.良好的师友是促成我们健康成长福音。

于是之幼年求学时,孔德小学的老师们给了他文学和艺术上的启蒙,在辍学以后的艰辛读书生活中有许多朋友给了他有益的帮助。

后来他在《幼学纪事》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衷心地喜欢这两句话,读起来总感到亲切。

‛2.文学艺术的熏陶是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美育。

于是之在孔德小学上学时,老师给他朗诵《罪恶的黑手》,那印象始终留在脑海里。

美术老师卫天霖对他的鼓励,使他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于是之说:‚我只觉得他曾是一位默默的播种者,他曾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

而美育,我以为,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延伸我是一个十分平庸的人季羡林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甲等第一名,大概都是在甲等第三四名或乙等第一二名之间。

我也根本没有独占鳌头的欲望。

到了正谊中学以后,此地的环境更给我提供了最佳的游乐场所。

校址在大明湖南岸,校内清溪流贯,绿杨垂荫。

校后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

岸边荷塘星罗棋布,芦苇青翠茂密,水中多鱼虾、青蛙,正是我戏乐的天堂。

我家住南城,中午不回家吃饭,因为家里穷,每天只给铜元数枚,做午餐费。

我以一个铜板买锅饼一块,一个铜板买一碗炸丸子或豆腐脑,站在担旁,仓促食之,然后飞奔到校后湖滨去钓虾、钓青蛙。

虾是齐白石笔下的那一种,有两个长夹,但虾是水族的蠢材,我只需用苇秆挑逗,虾就张开一只夹,把苇秆夹住,任升提出水面,决不放松。

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

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

我沉湎于这种游戏,其乐融融。

至于考个甲等、乙等,则于我如浮云了。

但是,叔父对我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

正谊有一位教高年级国文的教员,古文方面很有造诣。

他在课余办了一个讲习班,专讲《左传》《战国策》《史记》一类的古籍,学习时间是在下午4点下课以后。

叔父要我也报了名。

每天正课完毕以后,再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学习上面说的那一些古代典籍,有多少收获,也说不清楚了。

当时,济南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冯鹏展先生,老家广东,流寓北方。

英文水平很高,白天在几个中学里教英文,晚上在自己创办的尚实英文学社授课。

当时正流行图解式的英文教学法,我们学习英文也使用这种方法,觉得颇为新鲜。

我大概在这里学习了两三年,收获相信是有的。

就这样,虽然我自己在学习上并不勤奋,然而,为环境所迫,反正是够忙的。

每天从正谊回到家中,匆匆吃过晚饭,又赶回城里学英文。

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精力旺盛到超过需要。

在一天奔波之余,每天晚9点下课后,也不赶紧回家,而是在灯火通明的十里长街上,看看商店的橱窗,慢腾腾地走回家。

虽然囊中无钱,看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能过一过‚眼瘾‛,饱一饱眼福。

叔父显然认为,这样对我的学习压力还不够大,必须再加点码。

他亲自为我选了一些古文,讲宋明理学的居多,亲手用毛笔正楷抄成一本书,名之曰《课侄选文》。

空闲时,亲口给我讲授,他坐,我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

要说我真感兴趣,那是谎话。

这些文章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叔父称之为‚闲书‛ 的那一批《彭公案》《济公传》等等有趣,我往往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偷看这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