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冷轧钢板及钢带选用规范

合集下载

QSG324.2_2011_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2部分欧标牌号.tcs

QSG324.2_2011_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2部分欧标牌号.tcs
(EN 10130:2006,MOD)
2011 - 03 - 08 发布 首钢总公司 发 布
2011 - 03 - 10 实施
Q/SGZGS 324.2—2011
前言
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首钢牌号; ——第2部分:欧标牌号; ——第3部分:德标牌号; ——第4部分:日标牌号; ——第5部分:美标牌号。 本部分为Q/SGZGS 32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Q/SGZGS 324.2-2007《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2部分:欧标(EN)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与Q/SGZGS 324.2-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表面结构光面(B)的平均粗糙度规定; ——订货所需信息增加涂油方式; ——取消标记的规定; ——修改化学成分的规定,取消Alt的规定; ——修改力学性能的规定; ——修改检验和试验,取消检验批重量的规定。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EN 10130:2006《冷成型用冷轧低碳扁平钢产品-交货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的章条 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EN 10130: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 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部分由首钢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牧、姚舜、乔建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GZGS 324.2-2007。
DC03
0.10
0.035
0.035

QBQB 403―2003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QBQB 403―2003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高级的精整表面FC(O4);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FD(O5)。
(表面质量不标注时按FB级供货)。
3、说明事项
由于一般情况下选用普通不平度精度PF·A、切边的边缘状态EC、表面结构为麻面D,而表示这些的代号可不在标记中出现。
如需选用高级不平度精度PF·B、不切边的边缘状态EM和光亮表面B,应将相应代号放入标记中。


材料类别
牌号(用途)
材料标准编号
品种规格(厚度mm)
品种规格
标准编号
有关规定
标记示例
2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DC01 (一般用)、DC03 (冲压用)、DC04 (深冲用)、DC05 (特深冲用)、DC06 (超深冲用)
Q/BQB403—2003
(代替Q/BQB 403—1999、BZJ 407—1999)
名称
钢板
当选用高级不平度精度、光亮表面时:
钢板
适用的典型零部件:顶盖、顶盖前内板、内蒙皮、外蒙皮、前壁板、前罩板内板、前地板、后地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前翼子板、前封板、前壁板侧板、发动机仓边板、前车轮毂包、纵梁、中立柱下封板、后轮罩封板、前大灯托架、翼子板安装前托架、前地板横梁、前排座椅横梁、座椅支架、前门槛内板、前座椅安全带加强件、立柱内饰安装支架、后地板横梁、油箱安装加强件、后地板加强梁、油箱安装加强件、立柱加强件、铰链安装加强件、、后车轮毂包、座椅靠背锁扣加强件、顶盖横梁、风窗下板、风窗前罩板、前翼子板加长件、翼子板安装前托架、门锁位加强件、门铰链安装支架、前门风窗滑槽、后门固定玻璃支撑、后门后滑槽、前罩铰链加强件、行李箱铰链加强件、碳罐控制阀支架、雨刮支架、仪表台板安装支架、驻车制动加强件、空滤器支架、BS支架、安全气囊ECU支架、轮辋、前制动软管支架等。

Q/ASB 312-06 低碳冷轧钢板和钢带(EN、DIN)_pdf_1

Q/ASB 312-06 低碳冷轧钢板和钢带(EN、DIN)_pdf_1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Q/ASB 314 的规定。
6 技术要求
6.1 牌号和化学成分
6.1.1 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1 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
牌号
化学成分,%
C
Mn
P
S
DC01(St12)
≤0.12
≤0.60
≤0.045
平滑 无光泽
粗糙
6.7 滑移线
表6 粗糙度
代号 b(B)
g m(D)
r
平均粗糙度 Ra,μm ≤0.4 ≤0.9
0.6~1.9 >1.6
退火及平整的钢板和钢带滑移线应满足表 7的规定。
表7 滑移线
牌号 DC01(St12) DC03(St13) DC04(St14) DC05(St15),DC06(St16、St17)
滑移线要求 FD 表面的钢板和钢带,保证出厂后 3 个月内不出现滑移线
在出厂后 6 个月内,保证不出现滑移线 在出厂后 6 个月内,保证不出现滑移线
保证使用时不出现滑移线
7 试验方法
7.1 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及外形应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检查。
7.2 钢板和钢带的外观质量用目视检查。
7.3 每批钢板和钢带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 8规定。
6.5.2 钢板和钢带的表面质量分为三级,并应符合表 5的规定。
4
Q/ASB 312-2006
表5 表面质量
级别 FB(○3) FC(○4) FD(○5)
名称 较高级精整表面
高级精整表面 超高级精整表面
特征 不影响成型性及涂、镀附着力的缺陷,如小气泡、小划痕、小辊印、轻 微划伤及氧化色等允许存在。 钢板两面中较好的一面必须对缺陷进一步限制,无目视明显可见的缺 陷,另一面应达到 FB 表面的要求。 钢板两面中较好的一面必须对缺陷进一步限制,即不影响涂漆后或电镀 后的外观质量,另一面应达到 FB 表面的要求。

Q SGZGS 324.1-2007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一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Q SGZGS 324.1-2007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第一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I CS 77.140.50Q/SG H 46首钢总公司企业标准Q/SGZGS 324.1—2007前 言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2部分:欧标(E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3部分:德标(DI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4部分:日标(JIS)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5部分:美标(ASTM)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

本部分为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第1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首钢技术质量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顺义冷轧分公司、首钢技术质量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建军、闻达、唐牧、王丽萍、姚舜。

本标准首次发布。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首钢生产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相关部分)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 ISO 6892:1998)GB/T 2523 冷轧薄钢板(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eqv ISO 377:1997)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5027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试验方法GB/T 5028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Q/SGZGS 322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SGZGS 323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分类见表1的规定。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允许偏差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允许偏差
切边 EC 不切边(轧制边) EM
8.2.1 钢板的横边在纵边的垂直投影长度,如图 1 所示。
Q/ASB 314-2006
与边部距离 (不小于)
15mm 10mm 25mm 25mm 40mm
1 切斜,2 直尺(线),3 侧边
图 1 切斜的测量 8.2.2 也可测量钢板两对角线之差的一半及钢板两对边长之差的一半,取其最大值。 8.3 镰刀弯 8.3.1 钢板和钢带的镰刀弯是指侧边与连接测量部分两端点的直线之间最大距离,在产品 呈凹形一侧测量,如图 2 所示。
a 钢带两端 15m 内的厚度允许偏差,当钢带厚度小于 1.5mm 时,允许比表 2 的规定值增加 50%;当钢带厚度
不小于 1.5mm 时,允许比表 2 的规定值增加 30%。
b 焊缝两侧 15m 内的厚度允许偏差,允许比表 2 规定值超出 50%。
c 对规定屈服强度最小值大于 260~<340MPa 的牌号,其厚度允许偏差允许比表 2 规定值增加 20%,对规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Q/ASB 311 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JIS) Q/ASB 313 碳素钢冷轧钢板和钢带(ASTM) ASTM A568/A568M 碳素钢和高强度低合金钢冷轧薄板的一般要求 DIN 1623.1 冷轧钢板与钢带供货技术条件 冷变形用低碳钢 prEN 10131 冷成型用低碳及高屈服强度无镀层冷轧扁平产品尺寸和形状偏差 JIS G 3141 冷轧钢板及钢带 3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钢带:指成卷交货,宽度不小于 600mm 的宽钢带。 3.2 纵切钢带:由钢带纵切而成,并成卷交货。 3.3 钢板:指由钢带横切而成。
于 1500mm 的钢板),或波浪长度的 1.5%(适用于公称宽度不小于 1500mm 的钢板)。

冷连轧碳素钢板及钢带 标准

冷连轧碳素钢板及钢带 标准
表 6
牌 号 屈服强度a MPa 不大于 抗拉强度 MPa 不小 断后伸长率b(L0=50mm, b=25mm) % 不小于
公称厚度 mm
<0.60 0.60~<1.0 1.0~<1.6 ≥1.6
SPCC - 270 34 36 37 38
SPCD - 270 36 38 39 40
高级的精整表面 FC (O4) 产品二面中较好的一面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缺欠,另一面必须至少达到FB的要求。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 FD (O5) 产品二面中较好的一面不得有任何缺欠,即不能影响涂漆后的外观质量或电镀后的外观质量,另一面必须至少达到FB的要求。
6.7.3对于钢带,由于没有机会切除带缺陷部分,因此钢带允许带缺陷交货,但有缺陷的部分不得超过每卷总长度的6%。
5 表面粗糙度 - GB/T 2975 SAE J911 -
7.4 钢板及钢带应按批验收,每个检验批应由不大于30吨的同牌号、同规格、同加工状态、
同热处理制度的钢板及钢带组成。
7.5 对于拉伸、硬度和弯曲试验,如有某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再任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包括该项目试验所要求的所有指标)合格,则整批合格。复验结果(包括该项目试验所要求的所有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复验不合格。如复验不合格,则已做试验且试验结果不合的单件不能验收,但该批材料中未做试验的单件可逐件重新提交试验和验收。
b) 本产品标准号
c) 牌号
d) 产品规格及尺寸、不平度精度
e) 边缘状态
f) 热处理种类
g) 表面结构
h) 表面质量级别
i) 包装方式
j) 用途

Q-BQB 403-20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Q-BQB 403-20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7.1 钢板及钢带的外观用肉眼检查。 7.2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应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
7.3 r 值是在 16%应变时计算得到的;n 值是在 10%~20%应变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当均匀
伸长率小于 20%时,应变范围为 10%至均匀伸长结束。 7.4 每批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试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取样方向应符合表 8 的 规定。


35
36


39
40
1.5
0.18
40
41
1.8
0.20
41
42
2.0
0.22
a 当屈服现象不明显时采用 RP0.2,否则采用 ReL。
−−
b 对于牌号 DC04 其 r 值、 n 值为 r90 和 n90 ;对于牌号 DC05、DC06 其 r 值、 n 值为 r 和 n 。当厚度≥1.6mm 时, r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5027-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 r 值)试验方法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 n 值)试验方法
DC06(St16,
DC06
FeP06

St14 –T,BSC 3)
SC3
St16,St14 –T,BSC 3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与 EN 10130-1999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 Q/BQB 403-1999 和 BZJ 407-1999。 本标准与 Q/BQB 403-1999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对牌号进行了修改和整合; —— 表面质量级别由两种修改为三种; —— 表面结构由四种修改为两种,并增加了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值; —— 取消 St14 按拉延级别分为 F、HF 和 ZF 三个级别的规定; —— 取消标记示例; —— 取消化学成分中 Si 和残余元素的规定,对 C、S、Alt 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修改; —— 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进行了修改,取消硬度和杯突值的规定,DC04、

oyn 40022015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印刷稿)

oyn 40022015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印刷稿)

抗拉强度 MPa
断后伸长率 b
A80mm %
不小于
r90c 不小于
n90c 不小于
DC01d
140~280
270~410
28


DC03
140~240
270~370
34
1.3

DC04
130~210
270~350
38
1.6
0.18
DC05
120~180Biblioteka 270~33040
1.9
0.20
DC06
110~170
DC07
DC07



ISO 3754:2008
CR1 CR2 CR3 CR4 CR5 -
© 版权归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5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典型应用
牌号 DC01
DC03 DC04 DC05 DC06 DC07
表 B.1
特性
典型应用
白色家电内板,汽车油底壳,电器柜内部结构板,
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适用于简单成形、弯曲 五金导轨,轿车内板,家具门板,办公桌面板,电
6.3.2 钢板及钢带通常涂油供货,所涂油膜应能用碱水溶液去除。在通常的包装、运输、装
卸和储存条件下,供方应保证自制造完成之日起 6 个月内,钢板及钢带表面不生锈。根据需
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并在合同中注明,亦可以不涂油供货。对于不涂油产品在搬运、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锈蚀、划伤及摩擦痕等缺陷,供方将不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708 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