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2010教案(共11个)
关于《EXCELxx》的教案

关于《EXCEL2010》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2010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2. 学会在EXCEL中创建、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
3. 掌握数据的输入、格式化、排序和筛选。
4. 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5. 能够进行数据图表的创建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EXCEL2010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启动和退出EXCEL2010认识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界面布局: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2. 创建和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创建新工作簿打开、关闭已存在的工作簿插入、删除、重命名工作表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EXCEL2010的基本功能、界面布局和操作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创建、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的过程。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EXCEL2010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2. 讲解界面布局:讲解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的作用。
3. 创建和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讲解创建新工作簿、打开关闭工作簿、插入删除重命名工作表等操作。
4. 实践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创建、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任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EXCEL2010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2. 学生能独立创建、编辑工作簿和工作表。
3. 学生能正确使用数据输入、格式化、排序和筛选功能。
4. 学生能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5. 学生能创建数据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教学内容:3. 数据输入和格式化数据输入:文本、数字、日期和时间、公式等单元格格式:字体、颜色、边框、对齐等行和列的插入、删除、隐藏、显示4. 数据排序和筛选排序:升序、降序、自定义排序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输入、格式化和排序筛选的方法。
2. 示范法:演示数据输入、格式化、排序和筛选的操作。
最新excel2010-教案

三、工作簿的创建
A、文件—新建—空白工作簿——创建
B、单击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C、Ctrl+N
四、打开工作簿
A、文件—打开—选择打开的文件 B、单击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C、Ctrl+O
五、保存文档
A、文件—保存—选择保存的位置/类型—输入保存名—保存 B、单击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C、Ctrl+S
2、Excel发展
Excel 97 Excel 2000 Excel 2002
Excel 2003
Excel 2010
Excel XP
Excel2013
Excel 2007
3、Excel的启动与退出
(1)Excel的启动 A、开始—程序—Office—Excel 2010
B、开始—运行—excel
A、在行/列号上单击
C、利用键盘启动 D、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
……
(2)Excel的退出 A、文件—退出 B、单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C、Alt+F4 D、双击标题栏上的控制图标 ……
4、Excel窗口组成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功能选项卡
编辑栏
标题栏 功能区
编辑栏
工作表标签
状态栏
6、更改回车键的作用
A、文件——选项——高级——编辑选项——
B、Ctrl+H:替换
三、单元格的操作
1、单元格的插入与删除
(1)单元格的插入
A、选择单元格—单击开始菜单上的——插入—单元格— B、选择单元格—右击—插入 (2)清除单元格的内容 A、选择单元格—DEL
2、单元格的移动
A、选择单元格—直接拖动移动
第三章EXCEL 2010 教 程教案

2-3 输入和编辑数据
• 创建一个工作表,首先要向单元格中输入数 据。Excel 2010能够接受的数据类型可以分为文 本(或称字符、文字)、数字(值)、日期和时 间、公式与函数等。
• 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系统自行判断所输入 的数据是哪一种类型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输入 数据时,必须按照Excel 2010的规则进行。
EXCEL 2010 教 程
简介
Excel2010是Office 2010的主要应用程序之一,是微软 公司新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应用软件,具有 强大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功能,把数据用表格及各种 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制作出来的表格图文并茂,信 息表达更清晰。Excel不但可以用于个人、办公等有关的 日常事务处理,而且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财会、 审计和统计等领域。
1) 向单元格输入或编辑的方式
(1)单击选择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然后直接输入数 据。输入的内容将直接显示在单元格内和编辑栏中。
(2)单击单元格,然后单击编辑栏,可在编辑栏中输入 或编辑当前单元格的数据。
(3)双击单元格,单元格内出现插入光标,移动光标到 所需位置,即可进行数据的输入或编辑修改。
如果要同时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相同的数据,可先选定 相应的单元格,然后输入数据,按Ctrl+Enter键,即可向这 些单元格同时输入相同的数据。
2) 文本(字符或文字)型数据及输入
在Excel 2010中,文本可以是字母、汉字、数字、空格 和其他字符,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在默认状态下,所有文字型数据在单元格中均左对齐。 输入文字时,文字出现在活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输入 时注意以下几点:
2-2 工作簿及工作表的管理
⑵ 插入新工作表
第三章EXCEL 2010 教 程教案

课题名称:3.1 Excel入门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1)认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内容等概念。
(2)能够对比Word窗口,描述Excel窗口的功能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认识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窗口。
(4)了解工作簿文件的扩展名,以及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
2.操作技能目标(1)认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内容等概念。
(2)能够对比Word 窗口,描述Excel窗口的功能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认识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窗口。
(4)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具有初步识别和比较Excel 2010电子表格与其他版本电子表格软件不同窗口界面的能力,并能够区别它们的不同特点。
(5)通过制作销售清单和产品清单工作表,学会创建、保存工作薄。
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1)掌握Excel的正确启动与退出以及工作簿的创建和保存的操作方法。
(2)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元素。
(3)理解工作簿窗口中的有关概念。
2.教学难点(1)单元格的选取。
(2)单元格数据的输入(3)正确使用单元格地址标识单元格3.教学策略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给予指导。
4.课时安排2课时(45分钟×2)5.教学环境计算机机房学习过程:课堂小节:通过体验与探索,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题名称:3.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3.基本知识(5)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
(6)掌握管理工作薄的方法,包括在工作簿里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7)。
4.操作技能目标(6)熟练掌握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调整行高与列宽等方式编辑工作表数据。
(7)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熟练的管理工作薄。
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4)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完整word)初始Excel2010教案-教学设计.doc

课题:认识 Excel 2010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初一课时: 1 课时提供者:单位: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 Excel 2010 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
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
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 Excel 2010 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 Excel 的操作,认识 Excel 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 Excel 2010 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 知识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 的基本操作、Word 文档编辑和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 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 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作为 Excel 2010 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 Excel 2010 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Excel 2010 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第4章 数据处理Excel 2010(教案)

1. “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包括哪些选项卡?各选项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包括哪些设置项?
2.在单元格格式设置中,复制格式和设置格式有何区别与联系?
3.条件格式易达到的效果有哪些?
4.举例说明套用表格格式、单元格样式的操作方法。
5.举例说明对单元格插入、删除、编辑、隐藏批注的操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请授课教师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后自行补充)
2.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IF,COUNTIF)
2、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
3、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一、任务目标
1、公式与函数
2、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
3、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
〖职业引导〗:Excel2010电子表格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应用公式、函数、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管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数据统计问题。
三、批注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任务目标〗
1、自定义格式化(单元格格式、行/列、边框与底纹)
2、使用条件格式化
3、批注
〖职业引导〗
在现代办公中,制作数据报表在追求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便捷的同时也注重报表排版的艺术美感元素,使数据表格显得更加精美
二、教学内容
4.2.1自定义单元格格式
在Excel2010中,对工作表中的不同单元格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格式,如设置单元格数据类型、文本的对齐方式、字体以及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等。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工作表打印区域设置
2、页面设置
教学重点:
1、页面设置
教学难点:
第4章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的使用 教学设计

使学生了解Excel 2010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概念工作薄、工作表和单元格;
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录入;熟练单元格的格式化;
掌握工作表的边框线的添加,掌握工作表的编辑与管理
掌握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掌握利用Excel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操作,掌握数据图表的建立和编辑;
掌握图表创建的方法;熟练掌握图表与工作表数据之间的关系;
(2)工作表行列组成。
讲解“Excel工作表基本操作”
(1)数据输入:文本、数据、日期和时间输入,操作并讲解。
(2)学生练习录入课本第119页学生成绩表,教师巡回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3)工作表管理:选择工作表、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复制和隐藏、窗格冻结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小结
小结
重点: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对数据清单进行分类汇总、分类计算,为
数据清单添加透视表。
难点:数据清单的高级筛选。
答疑
教师询问学生对于知识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给与解释和操作指导。
巩固练习
巩固知识点
学完本节课后,教师提问常见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布置作业
1.第157页习题4。
(2)结合实例讲解删除分类汇总。
(3)结合实例讲解隐藏分类汇总数据。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出现问题进行解答指导。
讲解“数据透视表”
(1)结合实例讲解向数据清单添加数据透视表。
(2)结合实例讲解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对话框中设置透视表的显
示字段、行列标签和值字段设置。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出现问题进行解答指导。
讲解“合并计算”
【精品】EXCEL教案(全集)

【精品】EXCEL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1.学习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2.了解Excel软件的常用函数和公式;
3.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
4.理解Excel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课 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1. Excel软件的界面及单元格的概念
2. 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输入数据、编辑和删除数据、复制和移动单元格、调整行和列、隐藏和显示行列、合并单元格、设置字体颜色和大小、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3. Excel软件的数据筛选和排序。
第二课 Excel常用函数和公式
1. Excel常用函数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2. Excel常用公式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3. Excel常用函数和公式的组合使用
第四课 Excel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1. Excel在商务和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2. Excel在教育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3. Excel在管理和决策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授课
2. 上机操作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资源:
1. PPT课件
2. Excel软件
3. 上机实验指导书
评估方法:
1.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课堂小测;
2. 每次上机实验完成后进行操作测试;
3. 期末考试。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指导,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会运用Excel软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Excel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合理搭配。
说明:依据机房电脑布局,将每一排作为一个小组,便于小组讨论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任务
方法如下:教师展示如下电子表格:
教师提问:这是如何制作呢?怎样才能快速输入信息?
学生回答:答案或许会不尽相同……
教师提示:这是本次课的主要任务:创建人事信息数据表。
三、分组讨论,探索解决方法
给学生“任务驱动”,并进行分组讨论。
任务一:人事档案管理
1、创建人事信息数据表
学生活动:各小组先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然后讨论快速输入技巧。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认识Excel的菜单功能。
教师活动: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涉及的相关知识并适当演示。
分8个小组,每组5人并设好小组长
通过问题引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协作来突破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合理搭配。
二、问题引领,引出任务
提问:如何运用excel制作如下图表呢?怎样设置?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资料查询(教材、网络)并讨论,探索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活动:巡视,启发引导,最后讲解实施流程并演示过程。
【基本步骤】
1、打开员工基本资料.xls。
2、首先运用函数countif()统计专科、本科、研究生人数,构建图表数据源。
函数格式:=countif(e3:e32,”专科”);=countif(e3:e32,”本科”);=countif(e3:e32,”研究生”)
3、插入图表,选择“三维饼图”,选择数据源,设置标题、图例、坐标轴、网格线等。
4、构建文化程度与职位间的关系数据表:运用函数sumproduct()分析文化程度与职位间的关系。
格式:
=sumproduct((员工基本资料!e3:e32=”专科”)* (员工基本资料!g3:g32=”专科”)) 分8个小组,每组5人并设好小组长
通过问题引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操作过程
小组讨论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或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合理搭配。
二、问题引领,引出任务
提问:如何运用excel统计各部门人数呢?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资料查询(教材、网络)并讨论,探索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活动:巡视,启发引导,最后讲解实施流程并演示过程。
【基本步骤】
1、打开员工基本资料.xls。
2、将“员工资料”工作表复制到另一个工作表:“汇总各部门人数”。
3、选择整个数据源,按“所属部门”进行升序排序。
4、选择整个数据源,进行分类汇总如下:
注意:选择汇总方式:计数;只勾选“员工姓名”。
5、运用函数countif()统计各部门男女人数。
6、统计各部门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7、设置单元格的数据类型为:百分比。
分8个小组,每组5人并设好小组长
通过问题引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操作过程
小组讨论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或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合理搭配。
二、问题引领,引出任务
提问:如何运用excel制作如下图表呢?怎样设置?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资料查询(教材、网络)并讨论,探索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活动:巡视,启发引导,最后讲解实施流程并演示过程。
【基本步骤】
1、打开员工基本资料.xls。
2、首先运用函数countif()统计经理、主管、职员人数,构建图表数据源。
函数格式:=countif(e3:e32,”经理”);=countif(e3:e32,”主管”);=countif(e3:e32,”职员”)
3、插入图表,选择“三维饼图”,选择数据源,设置标题、图例、坐标轴、网格线等。
分8个小组,每组5人并设好小组长
通过问题引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操作过程
小组讨论实施方案
一、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合理搭配。
二、问题引领,引出任务
提问:如何运用excel制作如下图表呢?怎样设置?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资料查询(教材、网络)并讨论,探索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活动:巡视,启发引导,最后讲解实施流程并演示过程。
【基本步骤】
1、建立“工资水平分析”工作表:运用引用“员工工资表”中的数据把“实发工资”引用(使用vlookup()函数)。
2、划分工资水平段,用函数countif()统计各工资水平段的人数,构建图表数据源。
函数格式:(注意:一定要从高到底统计各段人数)
(1)4999元以上人数:
=countif(b3:b32,”>=4999”)
(2)4000元以上人数:
=countif(b3:b32,”>=4000”)- countif(b3:b32,”>=4999”)
(3)3000元以上人数:
=countif(b3:b32,”>=3000”)- countif(b3:b32,”>=4000”)
(4)2500元以上人数:
=countif(b3:b32,”>=2500”)- countif(b3:b32,”>=3000”) 分8个小组,每组5人并设好小组长
通过问题引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操作过程
小组讨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