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1.【解析】选C。
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
均为助词,的。
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
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
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
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
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
B项,意气: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辱:谦辞,承蒙。
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阅读原文及答案

《报任安书》阅读原文及答案《报任安书》阅读原文及答案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报任安书》阅读原文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报任安书司马迁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比较阅读

儿 童 刚 入 校 园 ,纪律 ” 其 脑 中印 象 不 深 : 便 有 所 耳 闻 , “ 在 即
更多时候也敌不过“ 泼好动” 活 的天 性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做 耐心 之 人 . 厌其烦 地zJ童进行 “ 堂规则 ” 不 CL 课 的正 强 化 . 同 “ 漆 ” 如 刷
一
样 一 遍 又 一语 得 经 漆 好
实 践 讲 堂
低年级语文课堂调控 策 略
孙 士尊 ( 山市 丰南 区小集 小 学 , 北 唐 山 唐 河
低 年 级 语 文 课 堂充 盈 着 孩 童 的 天 真烂 漫 - 0 校 园 的新 鲜 冈人
四、 示 法 暗
030 ) 6 3 0
感 释 放 着 童 年 的 无拘 无 束 . 气 的 童 真 衍 化 出 种 种 “ 轨 ” 稚 出 的举
学 生 的 一 瞬 间 的 “ 点 ” 并 及 时 给 予 表 扬 , 以 是 口头 表 扬 . 亮 ) 可 也
建 构 主 义 理 论认 为 : 识 起 因 于 主 体 与 客 体 之 间 的相 互 作 认 用 . 觉 得 实 现 这 种 相 互 作 用 的 有 效 形 式 首 推 “ 动 ” 因 为 活 我 活 动 既 为 “ 文 课 标 ” 倡 导 . 能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语 所 又 、
自 由发 挥 的 空 间 吧 . 们 立 即 “ 到 阳光 就灿 烂 ” 如 何 既 顺 应 他 得
儿 童 的 天 性 又保 证课 堂 的实 效 呢 ?我 觉 得 在 儿 童 “ 偏 ” . 走 时 教
蔫 枯 。 多 时候 不妨 采 用 暗示 . 堂教 学 实 践 汪 明 : 示 运 用 其 更 课 暗 中 , 使 儿 童 情 绪 高 涨 , 力 振 奋 , 意力 集 中 。 老师 最 喜 欢 专 能 智 注 “ 心 听 讲 的 孩 子 ! ‘ 脑 壳 应 该 积极 转动 才 会 更 加 聪 明 ! ‘ 位 小 有 小 朋 友 玩 橡 皮 泥 . 师 相 信 他 能 收 起 来 ” 属 口头语 言 暗 示 : 老 等 教 师 做 “ 确 握 笔 ” 坐 姿 端 正 ” 凝 神 观 察 ” 表 情 动 作 属 体 态 语 正 “ “ 等
报任安书测试及答案

报任安书一、基础知识1.填空。
(1)《报任安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是我国第一篇。
(2)司马迁,字,西汉著名、和。
他的作品开创了的史学体例,对后代的史学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二十四史”都属于体例。
答案:(1)《昭明文选》西汉司马迁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2)子长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纪传体纪传体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头枪.地()箠.楚()圜.墙()占卜.()囹圄....()槛.阱()缧绁()愠.色()倜傥..()()答案:qiānɡchuíyuán bǔlíngyǔjiàn léi xièyùn tìtǎnɡ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滔滔不绝惊心动魄络绎不绝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魂不附体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D.仓皇失措浑身冰凉卿卿我我解析:C.“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4.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5.答案:D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被箠楚受辱B.见狱吏则头枪地C.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D.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6.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成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道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节)材料二: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高中课内阅读】高中高二课内语段阅读《报任安书》有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高中高二课内语段阅读《报任安书》有答案鉴于大家对阅读答案中低二课内语段阅读《报任安书》存有答案7.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羞愧②无法自免,卒就死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到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风流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奋之所为并作也(3分后)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8.以下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粗俗多谤议d.仆以口语突遇遭此祸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之下至于兹(此)仆窃不逊于(谦逊)b.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亦欲究天人之际(探究)c.垢弥甚耳(更加)若望仆不相师(期望)d.虽累百世(积累,经历)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10.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采用称呼或胡少安,以则表示礼貌或谦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11.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存有画地为牢,势不容进;削木为吏,议不容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多疑,欲势单力薄,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迷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打磨,曼辞以自饰,无益于谓之,不信,超额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参考答案:7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太史公自序》阅读附答案

《太史公自序》阅读附答案《太史公自序》(节选)司马迁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縲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①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
B.于是论次其文论次:论述文章的次序。
C.泽流罔极罔极:无边,无极。
D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坏。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3分)A.且士贤能而不用。
B.是余之罪也夫!C.韩非囚秦,说难、孤愤;D.身毁不用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②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9.请概括本节选语段的内容。
(4分)参考答案:6、B论次:整理、编排7、B(B句是判断句;其余各句是被动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3分)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
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答案:
14.【答案】D
【试题分析】“次”:编次,编纂。
句意是: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答案】C
【试题分析】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
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
B项,表被动,被/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答案】B
【试题分析】“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无乃……乎”“剌谬”及状语后置句各1分;“隐约”“遂”及判断句各1分。
18.【答案】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断对一处0.5分。
断在其他地方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