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doc
危险化学品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危险化学品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是指在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为了迅速控制事故扩大范围,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事故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个针对危险化学品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模板,供参考。
1.应急处置指导思想(1)第一时间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2)迅速控制、隔离和扑救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3)及时救治伤员,疏散人员;(4)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事故损失;(5)加强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
2.应急组织及人员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决策、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工作;(2)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上报信息、协助决策、组织实施措施;(3)救援人员:负责现场扑救、救援、疏散和安全保障;(4)医疗人员: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保障;(5)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
3.应急资源准备(1)事故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安全;(2)医疗救援器材和药品:包括急救箱、担架、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提供伤员的紧急救治;(3)疏散逃生设备:包括安全通道、疏散门、应急照明等,确保人员的疏散安全;(4)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手机、应急广播等,保障通信畅通。
4.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初步处置:首先确保人员的安全,迅速切断电源、停止泄露源,隔离事故现场,防止火灾、爆炸等发生;(2)扑救控制措施:根据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剂进行扑救,防止火势扩大;(3)疏散救援措施: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4)污染防控措施:做好危险化学品泄漏物的控制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迅速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5.应急演练和培训(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2)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优秀10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优秀10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1一、危险特征:1.因溶解剧烈产生大量热量,使水四溅。
2.易溅到工作人员皮肤或眼睛里。
二、目前控制情况:1.火碱、硝酸存放在危险品库房内。
2.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规程不熟悉。
三、情景假设:1.在配制酸液时操作人员未戴胶手套。
2.未按操作方法进行配制使酸液四溅。
四、应急:1.现场人员发生应急呼救,并立即穿戴防护手套、防护镜,从应急桶中取出回丝清理泄漏液体。
2.用干净水迅速冲洗溅到皮肤或眼睛部位的酸液,冲洗时间(10—15分钟)。
3.送医务室治疗。
4.重新操作遵循酸入水,严禁水入酸。
5.与原料隔离,挂警示牌。
6.现场处理完毕后,应急人员要清洗双手反复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2一、总则1.1编制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增强全市交通行业危险化品事故的应对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依据《某某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某某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某某市交通局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结合全市交通行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1.2.1《某某市交通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称预案)为《某某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子预案,适用于某某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需要交通部门抢险救援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1.2.2本预案同时适用于我市交通行业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10-50人伤害、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损失的事故)。
1.3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单位自救、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预案,制订相应的应急救援实施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市交通局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三个职能组,按照规定职责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一、事故现场的初期处置1.确保人员安全:首先要确保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必要时进行疏散。
同时,应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化服等。
2.切断事故源:对于泄漏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可以尝试进行切断,阻止事故源的继续泄漏。
如果无法切断,则应立即通知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
3.控制泄漏物:对于泄漏的液体,可以使用堵漏剂、吸附剂等方法进行控制。
对于泄漏的气体,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封堵或者利用风向进行疏散。
4.防止火灾和爆炸:对于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例如切断火源、使用灭火器材等。
二、事故现场的标记和隔离1.设置警示标识:在危险区域的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警示行人和车辆注意危险。
标识应包括危险化学物质的名称、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2.建立警戒线:在事故现场的周围建立警戒线,限制非必要人员的进入,并确保维护人员的安全。
3.隔离事故现场:根据危险品的特性和事故的情况,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
可以利用围栏、警戒线等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三、事故现场的清理和处理1.拆除受损物品:如果事故现场有受损的容器、设备等物品,需要及时进行拆除和清理,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2.清理泄漏物:对于泄漏的液体和固体,应使用吸附剂等方法进行清理。
对于泄漏的气体,可以通过风力稀释或者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处理。
3.筛查和修复:对于可能存在的排放和漏损管线进行筛查和修复,以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
4.安全处置废物:对于产生的废物,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处置。
严禁随意倾倒或不当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四、事故现场的监控和评估1.事故现场监控:在事故现场设置摄像头和监测仪器,对事故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事故情况。
2.气象监测:对事故现场周边的气象环境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异常气象情况对事故带来的影响。
3.对环境影响评估:针对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减少环境损害。
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事前准备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之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员工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熟知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警报与报警3.疏散与救援在疏散过程中,应按照预案制定的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进行疏散。
同时,要确保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避免踩踏和混乱。
对于受困人员,应尽快组织救援,并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4.封堵与灭火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灭火。
但在灭火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灭火。
同时,要注意防止化学品等有毒物质的泄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封堵。
5.报告与协助无论火灾事故的规模大小,都要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报告,并请他们协助处理。
及时报告可以使单位主要负责人得到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得到协助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减少损失。
6.事后整理在火灾事故处理完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
清理工作要彻底,涉及到的残留物要根据法规进行处理。
同时要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彻底调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应急处置的原则如下:1.人员安全第一:员工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切处置措施都要以保护员工安全为首要目标。
2.快速响应:火灾事故的性质使其扩大迅速,因此要尽快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火势扩散的时间和范围。
3.统一指挥:在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有统一的指挥部,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协调一致。
4.科学准备: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需要有科学的准备,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员工的培训和演练等。
5.灭火与防控相结合:在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灭火,还要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包括封堵危险物质的泄漏口等。
总之,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预案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应的原则。
员工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演练,员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真正的火灾事故中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置。
危化品应急处置预案

危化品应急处置预案危化品应急处置预案(精选篇1)在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的破裂,倒洒等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的外漏,因此需要采取简单、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消除或减少泄漏危害,如果对泄漏控制不住或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燃烧、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
下面着重谈一谈化学品泄漏必须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1.疏散与隔离在生产、储运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启用应急产品防止扩散,接着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量泄漏;这时一定要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2.切断火源切断火源对化学品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
3.个人防护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对泄漏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必要时,应用水枪、水炮掩护。
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加强应急处理个人安全防护,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1)呼吸系统防护为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应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防护器具。
对于泄漏化学品毒性大、浓度较高,且缺氧情况下,可以采用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送风式长管面具等。
对于泄漏环境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毒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场合,可以采用防毒面具(毒物浓度在2%以下采用隔离式防毒面具,浓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浓度在0.1%以下采用防毒口罩)。
在粉尘环境中可采用防尘口罩等。
(2)眼睛防护为了防止眼睛受到伤害,可以采用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安全面罩、安全护目镜、安全防护罩等。
(3)身体防护为了避免皮肤受到损伤,可以采用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橡胶工作服、防毒物渗透工作服、透气型防毒服等。
(4)手防护为了保护手不受损伤,可以采用橡胶手套、乳胶手套、耐酸碱手套、防化学品手套等。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人员安全: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
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切断与事故地点相关的电源和气源,以避免进一步的事故扩散。
2.通知应急机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的应急机构,如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以便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和救援工作。
3.采取隔离措施:对于泄露或溢出的危险化学品,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可以利用围栏、挡板等物质进行隔离,并阻止人员靠近事故现场。
4.穿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时,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
如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接触危险物质的风险。
5.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根据事故情况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可以采取化学中和、稀释稀释、溶解和吸附等方式,将危险化学品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固化、稳定,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紧急救治伤员: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可能有人员受到伤害,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可以采取吸入治疗、人工呼吸、使用救生药物等方法,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7.清理事故现场: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得到控制后,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应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进行危险物质的收集和处置。
清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防止危险物质再次泄漏或被误处理。
8.事故调查和事后评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的分析。
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工作需要专门的培训和专业知识。
各个单位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模版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模版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性的化学物质。
一旦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等情况,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危险化学品伤害的现场急救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危险化学品伤害的现场急救及预防措施模版:1. 急救措施在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救治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采取的急救措施:a. 紧急处理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或事故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迅速脱离现场并避免接触该化学品。
在进行救援前,应先确认伤者的状况以及伤害程度。
b. 呼叫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清楚地向其描述现场的情况,包括发生的化学品事故、伤者的状态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c. 暴露处理如果伤者身上有化学品残留物,应立即将其置于安全地点,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确保化学品彻底清除。
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
d. 呼吸道处理如果伤者无法正常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处理。
e. 创伤处理对于伤者可能出现的外伤,例如烧伤、切割伤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创伤,避免感染。
f. 中毒处理如果伤者已经中毒,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并尽快向急救人员提供中毒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对症治疗。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a. 定期培训和教育针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包括相关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b. 合理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分离和标识。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存,避免不当储存导致泄漏和事故发生。
c.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
1.知识预防和事前准备:事前要了解和熟悉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性质和危害等信息,确保工作场所有合适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并且进
行充分的员工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操作和处置方法,
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相关设备和装备的准备:在发生危险物质泄漏或事故时,要及时使
用适当的设备和装备,例如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手套等来保护自己,并且要确保这些设备和装备的正常使用和可靠性。
3.封堵泄漏源:如果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首先要尽快采取措施封堵
泄漏源,例如使用堵漏剂、密封剂、固化剂等来阻止泄漏,以防止化学品
进一步扩散和污染。
4.疏散人员: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安排疏散人员,将工
作人员和附近居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尽可能远离事故现场,以减少伤
害和损失。
5.救援伤员:如果有人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受伤,要在事故现场提供
必要的急救措施,包括止血、包扎伤口、进行心肺复苏等,尽快将伤员送
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6.清除和处置:事故处理结束后,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处置,确保危险化学品残留物和废弃物得以妥善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再
次危险。
7.事故调查和整改: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要进行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以防
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能力,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伤害和损失,并且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
【健康危害】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烃基膦、铝、锑、胂、铋、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4)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
(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0.0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氯时,只许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
(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大量氯气泄漏等危害。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
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氯
特别警示
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
理
化
特
性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709k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70.91,熔点-101℃,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144℃,饱和蒸气压673kPa。
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