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血糖管理
2023ada标准-院内血糖管理:住院成人血糖目标和血糖监测

2023ada标准-院内血糖管理:住院成人血糖目标和血糖监测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中关于住院成人血糖管理的最新指南。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针对住院期间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和监测方法成为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通过详细介绍ADA标准背景、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确定方法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和频率要点,本文旨在提供给医护人员一份实用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标准背景、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确定方法、血糖监测方法和频率要点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单介绍全文内容,并提供每个章节的概览。
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详细探讨相关话题。
1.3 目的住院期间对于患有高血糖或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成人患者,及时和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了解ADA标准,并掌握住院成人血糖目标的确定方法和血糖监测要点,以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水平,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2. 标准背景:2.1 ADA标准简介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是一个致力于糖尿病领域的专业组织,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有效管理和治疗糖尿病患者。
ADA的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2 血糖管理重要性在住院期间,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对成人患者非常重要。
优良的血糖管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当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延迟伤口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住院期间常见的并发症。
2.3 院内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在住院期间,精确监测血糖水平是有效进行血糖管理的基础。
不同于门诊情况下单一时间点检测,通过连续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
通过监测,医务人员能够调整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血糖处于合理目标范围内。
院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院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范文院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常的血糖监测可以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为了规范和管理院内的血糖监测工作,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特制定本院内血糖监测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工作。
三、管理要求1. 医生责任(1)医生应指导患者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
(2)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护士责任(1)护士应具备相关血糖监测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操作血糖监测仪器。
(2)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3)护士应将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中,并汇总统计数据。
3. 患者责任(1)患者应按医生指导的监测方案进行血糖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2)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汇报异常监测结果,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
(3)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4. 血糖监测仪器管理(1)医院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血糖监测仪器,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医院应定期对血糖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管理(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每位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2)护士应将监测数据及时记录在系统中,并定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6. 质量控制(1)医院应定期开展血糖监测质量控制活动,对血糖监测仪器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评估。
(2)医院应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和指南,并指导医生和护士按照标准执行血糖监测工作。
7. 培训和持续教育(1)医院应定期开展血糖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活动,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2)医院应鼓励医生和护士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增加临床经验和交流。
全院血糖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糖管理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院血糖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全院血糖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我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加强医护人员对血糖管理的认识,提高血糖管理技能。
3. 建立健全血糖管理流程,实现血糖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提高患者对血糖管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工作内容1. 组织培训(1)定期举办血糖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糖管理的认识。
(2)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血糖管理经验。
2. 制定血糖管理规范(1)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我院血糖管理规范。
(2)规范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环节。
3. 建立血糖管理团队(1)成立由内分泌科、护理部、营养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血糖管理团队。
(2)明确团队职责,加强协作,提高血糖管理效果。
4. 加强血糖监测(1)推广使用血糖仪,提高血糖监测覆盖率。
(2)定期开展血糖筛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5. 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6. 加强健康教育(1)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血糖管理的认识。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普及血糖管理知识。
7. 跟踪随访(1)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2)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血糖管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步骤。
2. 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血糖管理技能。
3. 制定血糖管理规范,规范血糖管理流程。
4. 建立血糖管理团队,加强协作。
5. 开展血糖监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健康教育等工作。
6. 跟踪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定期评估血糖管理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血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院内血糖管理应急预案

一、背景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院内血糖管理已成为提高患者救治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患者血糖稳定,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特制定以下院内血糖管理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院内血糖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
2. 院内血糖管理小组:由内分泌科主任担任组长,其他科室主治医师、护士长为成员。
三、应急预案1. 血糖监测(1)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每日血糖监测,监测频次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2)对血糖异常患者,立即通知内分泌科会诊,并按照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3)建立血糖监测档案,记录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2. 血糖异常处理(1)高血糖1)立即测量血糖,根据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或口服降糖药。
2)加强患者饮食管理,减少高热量、高糖食物摄入。
3)增加患者运动量,促进血糖稳定。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2)低血糖1)立即测量血糖,根据医嘱给予糖水或葡萄糖注射液。
2)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反复发生。
3. 会诊与转诊(1)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立即通知内分泌科会诊。
(2)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与内分泌科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妥善安置。
4. 健康教育与随访(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血糖管理的认识。
(2)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 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足够的血糖监测设备、胰岛素、葡萄糖注射液等应急物资。
(2)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有效期,确保物资质量。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院内血糖管理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血糖异常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血糖监测、血糖异常处理、会诊与转诊、健康教育与随访等。
五、总结院内血糖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我院血糖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共同做好血糖管理工作。
规范化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

规范化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1. 引言在医疗领域,血糖监测与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规范化的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规范化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2. 流程示意图为了确保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规范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
以下是一个示意图,展示了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的主要步骤:[开始] -> [收集患者信息] -> [制定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 -> [培训患者使用血糖监测设备] -> [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 [分析血糖数据] -> [调整治疗方案] -> [监测患者治疗效果] -> [结束]3. 收集患者信息在开始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之前,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糖尿病诊断时间、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
4. 制定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疗团队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
根据患者的信息和目标血糖水平,团队可以决定监测频率、监测时间段以及应该使用的监测设备。
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监测效果。
5. 培训患者使用血糖监测设备为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设备,医疗团队需要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采集血样、血糖数据的解读等。
患者需要完全理解如何使用血糖监测设备,以便准确地监测血糖水平。
6. 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患者根据制定的血糖监测方案,按时进行血糖监测。
监测的时间段和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
患者需要准确地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值,以便医疗团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治疗调整。
7. 分析血糖数据医疗团队会定期收集患者的血糖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血糖数据,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全院血糖管理实施方案

全院血糖管理实施方案以下是 7 条主题为“全院血糖管理实施方案”的内容:1. 嘿,咱这全院血糖管理可不能小瞧啊!你想啊,这就好比一场精密的战斗,医生、护士、患者都得紧密配合。
就说有个患者老张吧,之前对血糖不在意,后来经过我们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那血糖控制得多好呀!咱就得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的角色,医生准确诊断、护士精心护理、患者积极配合,这样才能打个漂亮仗,不是吗?2. 全院血糖管理,那可是得认真对待呀!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都得放对位置。
比如李阿姨,以前总觉得血糖高一点没事,后来通过我们大家耐心地给她讲解和管理,她才意识到严重性。
我们得从病房到门诊,每个环节都把控好,别让血糖这个“小捣蛋”捣乱,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行啊!3. 哎呀呀,全院血糖管理可太重要啦!这就跟管理一个大团队一样。
你瞧,医生负责制定策略,护士负责执行,患者要乖乖听话。
就像小王那次,一开始不重视,后来经过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他的血糖稳定了。
我们得让每个人都动起来,让血糖乖乖听话,难道不是吗?4. 全院血糖管理,这真不是开玩笑的呀!这好比是驾驶一艘大船,船长、船员、乘客都得齐心协力。
比如小赵,有阵子血糖波动大,多亏了我们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也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样咱们的“大船”才能稳稳向前,对吧?5. 哇塞,全院血糖管理必须得重视起来呀!这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棒接一棒不能掉链子。
想想那次老孙,就是因为我们全程紧密管理血糖,他才恢复得那么好。
大家都要尽好自己的责,不能马虎,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加油,能做到吧?6. 嘿哟,这全院血糖管理可不简单呐!简直就是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我们各个科室一起解开。
就像那次小刘,要不是大家一起想办法,他的血糖哪能控制好呀。
我们得让每个岗位都发挥出最大作用,攻破这个血糖难题,肯定没问题呀!7. 全院血糖管理,那可真是关键得很呐!这就像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来完成。
规范化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16
非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
将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作为首选方法选择正确的血糖检测时间大多数普食患者:测定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持续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血糖阶段性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应达到足够的血糖监测频率,以预防营养输入时的高血糖和输入后的低血糖静脉胰岛素输注患者:应每0.5-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5
住院高血糖危害严重
6
低血糖对院内血糖管理同样重要
低血糖是院内血糖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低血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昏迷和脑损害低血糖是增加MICU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7
高血糖
高
低
低血糖
高血糖和低血糖——院内患者的严重威胁
8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当血糖5.6-11.1mmol/L,应每小时测一次当血糖6.9-9.7mmol/L、4小时内血糖波动小于0.83mmol/L且输注胰岛素速率未变,应每2小时测一次在开始时期、速率改变时期、营养支持或肾脏调整治疗停止期间应每30分钟测一次,连续测4次
19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11
AACE / ADA:院内血糖控制目标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非重症患者
大部分患者餐前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10mmol/L
根据临床情况调整血糖目标对于达到并能维持血糖控制而无低血糖的患者,可将目标进一步调低终末期疾病和/或预期生命短的患者,低血糖高危患者, 可调高目标范围
为了避免低血糖,血糖值≤5.6mmol/L时,重新评估降糖治疗,血糖值<3.9mmol/L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院内血糖管理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医院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场所,加强院内血糖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应对院内血糖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糖异常的识别、处理能力。
3. 规范院内血糖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组织机构:成立院内血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院内血糖管理工作。
2. 职责:(1)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院内血糖管理应急预案。
(2)医务科负责组织培训、考核医护人员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
(3)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各科室血糖管理工作。
(4)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血糖管理工作,确保血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四、预案内容1. 血糖监测(1)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糖测定,了解患者血糖水平。
(2)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患者每日监测4-6次,病情危重者每2小时监测一次。
(3)监测血糖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监测准确。
2. 血糖异常处理(1)高血糖处理:1)调整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2)调整药物:根据医嘱调整胰岛素、降糖药物剂量。
3)加强运动: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2)低血糖处理:1)立即给予患者含糖食物或饮料,如葡萄糖水、糖果等。
2)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反复发生。
3. 通讯与报告(1)发现血糖异常时,立即通知医生。
(2)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危机时,启动应急预案,立即进行抢救。
(3)定期对血糖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加强医护人员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血糖异常的能力。
3. 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国内学者进行相同研究,均得出控制血糖可以降低临床危 重病人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结论。4
1、ADA. DIABETES CARE 2008; 31(SUPPL 1) :S12-S54. 2、van den B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9) :1359-67. 3、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4( 5 ) 449-461. 4、王灵聪.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2(15): 739 - 740.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126mg/dl)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水平 ≥11.1mmol/l(200mg/dl)
以上均为静脉血血浆测试 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 N 620
(死
=
亡 率
(
)
死 亡
人
数
总 人 数 )
糖尿病人急性心肌梗塞 胰岛素强化治疗 (DIGAMI)
Malmberg K. BMJ. 1997 对照组 胰岛素输注组
研究年数
严格血糖控制的对象
• 已知糖尿病患者 • 先前未发现的糖尿病患者 • 医源性高血糖(出院后血糖回到正常值)
AACE Diabetes Mellitus Guidelines, Endocr Pract. 2007;13(Suppl 1) :3-68
病人死亡率
入住ICU≥3天的人群(N=767)
住
↓18%
院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生
存
常规治疗组
率
最初30天
糖尿病人冠状动脉手术
手术后血糖值 (mmol/L) 6.7-11.3
住院期间感染相关率 (p=0.05)
1.0
11.4-12.6
1.17
12.7-14.0
1.86
14.1-19.4
1.78
Golden SH et el Diabetes Care 1999
Van Den Berghe研究
一项1548名受试者参加的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强化胰岛 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5-6.1 mmol/L ,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降低了 很多死亡因素,包括血液感染、肾透析、输血、严重多神经病等。
0% 死亡率 血液感染 肾透析 输血 严重多神经病
发生率
-20%
生
常规治疗
生
存存率率% Nhomakorabea%
常规治疗
住院后天数
住院后天数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EJM 2001
在ICU中强化治疗组比较常规治疗组:
• 血液感染
↓46%
• 透析
↓41%
• 血红细胞输注
↓50%
• 复发性外围神经病变 ↓44%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EJM 2006
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
患病人数(亿)
4
3 3
2.39
2 1.2
1
1.75 1.35
0
1994
1997
2000
2010
2025 (年)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
中国现状
• 据资料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700~1700美元 时,正是糖尿病的高发期。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 开始步入温饱,很多人在这一时期身体迅速发胖,成为 患上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
院内严格血糖控制益处
大量文献支持住院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有利于降低死亡 率、节约医疗费用1
• 2001 年,国外学者通过历时12 个月,对1548 例外科ICU 患者进行 的前瞻性随机控制研究得出结论:对危重病人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 (通过使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方式控制血糖于4.4-6.1mmol/L)可 以明显地降低危重病人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2
•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数据表明,我国有约4000 万糖尿病患者,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 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在第六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
院内高血糖逐年增加
• 2000年,美国出院记录中诊断有糖尿病的患者比例达 12.4%,这一数字可能被低估,实际估算伴糖尿病的成 年患者可能在12–25%。
2005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院内血糖关注点一:高血糖
原因 1型、2型或其它糖尿病 应激:感染,手术,各器官病变 医源性的因素: » 停止降糖药 » 使用引发高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 血管升压类药物等
ADA. DIABETES CARE 2008; 31(SUPPL 1) :S12-S54
院内血糖管理
院内血糖管理
•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介绍 • 院内血糖管理:
– 为什么要进行院内血糖管理 – 糖尿病诊断标准 – 院内血糖管理的注意事项 – 院内血糖控制目标—分科室 – 院内糖尿病的治疗简述
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日俱增
WHO预测糖尿病患者人数2025年将突破3亿。其中2.3亿人在发 展中国家。
院内高血糖的危害
院内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 增加CCU的死亡率 – 影响卒中、创伤、肾移植的结局 – 延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心肌梗塞的缓解 时间 – 增加心内膜炎、院内感染、肺炎球菌败血症、心脏手 术、分娩的死亡率 – 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
-40%
-34%
-46.00%
-41%
-50%
-60%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67.
-44%
ICU ICU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EJM 2001
43%
34%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
• 2003年,美国有510万住院患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这 一数字是1980年时的2.3倍。
•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住院病人中糖尿病 患病率为 52.90% ,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 24.0% ,故 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 76.9% 。
ADA. DIABETES CARE 2008; 31(SUPPL 1) :S12-S54; 中国住院冠心病病人糖代谢异常的现况研究——中国心脏研究2007-03-14 13:42 25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