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播种后的发菌管理及杂菌污染防治

合集下载

平菇的发菌期管理

平菇的发菌期管理

平菇的发菌期管理发菌期管理。

从播种覆盖薄膜到出菇前称之发菌期,此时系营养生长阶段,管理的目的是,尽量使菌丝迅速发足发好,及早长满培养料,不使杂菌害虫污染。

秋栽平发菌期的管理任务是,保湿,防止高温烧菌,结合检查病虫,通风换气。

床面覆盖薄膜草帘后,菌丝在料内很快定植、伸展、向深层发展。

一般在播种后7—10天,要逐床揭膜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菌种生长发育进度,结合通风换气一次。

待到20天左右菌丝已封面,再检查一次。

若发现有病虫危害,要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发现有不同颜色的杂菌,要辨明杂菌由料面向料内生长,还是由料内向料外扩展。

若料面杂菌侵袭不深,可用3%的甲醛或5%的石炭酸擦去杂菌,或用生石灰将有杂菌的地方封盖起来(封盖区一定要大于病区),均能达到抑制杂菌扩展的目的。

并对出菇无明显的影响。

若杂菌是从料内向外扩展,一般数量较大危害凶,处理难,多半是原料带菌造成,应引起重视。

可用0.6—0.8%的多菌灵药液或0.1%的高锰酸钾药液浇灌病区,可以抑制杂菌的扩展。

或将有杂菌的一部分料,用消毒过的工具挖去,再补上新料。

挖除杂菌时,严格注意防止再扩散污染其它培养料。

若发现菌丝不发,是因高温影响,应加厚膜上草帘防高温。

若废气重影响发菌,要及时通风排除废气。

重新补种应及时。

一般播种20天菌丝封面后,杂菌感染机率就少了。

这时在正常的条件下,不必去揭膜通风换气或浇水。

因平菇菌丝能耐受较高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防止其它微生物入侵危害。

有些管理人员怕二氧化碳浓度高对菌丝有害,每天掀动海膜1—2次通风换气,结果杂菌污染严重,损失很大。

因此,群众在总结经验时说:平菇生产,在菌丝生长阶段管理上“懒”一点比“勤”一点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管理。

发菌期间料中有时发现害虫,常见的以螨类、菌蛆为多。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繁殖快,危害菌丝凶,影响产量大,如不及时除去,极易造成绝产。

要查明是局部发生,还是全部发生,通常局部发生较多。

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

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

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蘑菇吃起来异常美味可口,那么种植蘑菇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选择一个带盖子的玻璃容器废旧的鱼缸,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器、玻璃容器、甚至覆盖有湿报纸的托盘都可以用来培育蘑菇。

家里有黑暗的地下室的话,容器就不需要带盖子了。

但是要注意放置容器的地方要有一定的温度控制能力(例如空调房),容器要有一定的深度,大概15厘米左右深就够了。

在容器内填上培育介质蘑菇不像植物,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你需要在容器里制造栽培蘑菇的营养床,供其生长和营养物质。

混合床的物质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动手来做。

棉籽壳,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等,都是良好的营养床材料。

注意在衬底里面撒少量的石灰对蘑菇的生长大有帮助,以及要注意消毒防止污染。

种植蘑菇的孢子蘑菇的孢子就像植物的种子,把孢子种到衬底5厘米左右深处即可。

当然你可以先撒上蘑菇孢子,然后在上面堆上混合肥料。

保持室温等待菌丝萌发室温保持在21摄氏度左右,温度的调节可以用有空调的房间或者借用阳光直射来调节。

大概需要3周的时间,你会看到薄薄的蛛网一般的白色菌丝出现在培养基上面。

这时候就需要把室温降到16摄氏度,并覆盖2~3厘米的盆载土壤。

喷洒土壤表面保持微湿状态微湿的土壤对蘑菇的生长很有必要,你要经常喷洒土壤表面以保持湿度。

尤其一些处于干燥环境的地方。

你也可以在上面盖上一层湿布,经常喷洒湿布保持水分。

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3~4周在此期间你要留心不要被其他有毒的真菌或者病毒污染。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一些小黑点或者生长起来的蘑菇显得特别湿泞和黏滑,你就得重新培养。

收获蘑菇采摘蘑菇的时间很重要,菌盖没有完全打开,或是打开后没有破裂凋谢的才是好蘑菇,拥有最佳的味道和恰好的成熟度。

注意不要把蘑菇从基地里硬拽出来,这会使衬底松软影响其他蘑菇的生长,伤害幼菇。

在基地附近扭断或者用小刀切断它们。

蘑菇种植的方法1)、原料及其配方一、原料。

口蘑高产栽培流程,老农总结有5点

口蘑高产栽培流程,老农总结有5点

口蘑高产栽培流程,老农总结有5点今天给大家总结了老农种植口蘑的五个流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第一个流程:培养料的选择选择奶牛粪和玉米秸的效果最佳,要求粪草新鲜、无霉变,玉米秸需要揉搓,需要放入一定量的玉米轴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可以加些骡马粪更好,每立方米粪可种12平方米口蘑,每平方米口蘑需要33~35市斤秸草,秸杆需要用生石灰水浸泡后方可堆发,粪的湿度手握刚能溢水为宜,在第一次翻料时需要加入2斤石膏/平方米、l斤磷肥/平方米。

第二个流程:发酵料的堆建和翻堆选择一个背民向阳地面坚实的场地,第一层铺5寸厚浸泡后的秸草,宽度为2.2米,长度视情况而定,然后再铺一寸厚湿润的畜粪,紧接着再铺一层三寸厚的秸草,秸草上再铺一层一寸厚的粪,依此类推直至1.4至1.5米高,最后一层是以粪压顶呈龟背形。

要求在堆制过程中四边整齐垂直,呈车厢状,此时可以量出该堆的体积,每立方米可种5平方米口蘑。

堆好后过八到九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此时料内温度可达75℃左右,料堆明显下沉,此次翻堆应加入要求量的磷肥和石膏。

翻堆后的堆形尺寸应为宽2米,高1.3至1.4米,长不限,仍呈车厢状。

每翻一次,堆的高度和宽度分别减少0.1米和0.2米,间隔天数减少2天、料堆温度降低3~4℃,翻堆4次便可铺床接种。

第三个流程:发菌期管理在自然条件下栽培蘑菇,播种时及发菌期的技术要点如下:1、播种时的要求:所用菌种应是无杂菌污染,无虫害,菌丝生长浓壮洁白的优质菌种。

凡是菌丝灰暗,吐黄水,菌丝老化的菌种不能使用。

气温和料温都在28℃以下方可播种。

选择低温凉爽的天气播种,可以降低杂菌污染率。

2、初期保湿:播种后的料床可覆盖报纸,纸表面喷0.5%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止水分从菇床表面蒸发和病菌的孢子等落入菇床。

播种后6天内,要求菇棚保湿、微通风,以促使菌种萌发。

若菇房保湿差,要喷水保持菇房湿度;若温度高或阴雨大气,可在播种后第2至3天选择早晚可窗通气10至15分钟,促进菌种萌发生长。

食用菌栽培中常见杂菌污染的原因与防治

食用菌栽培中常见杂菌污染的原因与防治

的综合 防治 方 法
1
.

选择新 鲜 培 养 料


棉 籽 壳 营 养 成 分高 于 其 它 农 作 物 秸 秆 是 栽 培平 菇 的 优 良原料
, , 。
,

但一

定 要 选 用 新鲜 短 绒 多 的 棉 籽 壳 淋 雨 受 潮 变 质 的 棉 籽 壳 不 能 用 因 这 种 原 料 带 有 大 量 杂 菌 棉
3 写~
5 % 石碳
, 、
.
3 % 来 苏 尔拌料

,
可杀 灭 细 菌 和 真菌 ④
50

如用
酸水 溶液 拌 料 可杀灭 料 中细菌 真菌 害虫及 虫卵


3
场 地 要 严 格 消毒
,
栽培 场地 要 用 石 灰水或
,
3%

来 苏 尔消毒及 喷洒
0
倍 乐果
,

老菇 场


菇房 消 毒更 要 从 严从 细 阳 畦 栽培 要选 择 阳光 充 足 排 水 良 好 的栽培 场地 清水 冲洗 干 净 后 消毒 杀 菌 再 拌料 播 种后 每 隔 一 周喷 一 次 石灰 水 和 5 0 害发 生


5
,
.
人 为 因 素 在栽 培 的 拌料 过 程 中 如 使 用 了 假 劣 抑 菌剂 类 药 物 或 者 是 配 比 浓 度 不 合
、 , 。
:
,

,
适 或药液掺配 搅拌 不 均 匀 这 些 都 会 导 致 局 部 污 染 或 全 部 污 染
、 , , ,
第三 个是 在 原 料 处 理 中 如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菌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采取一切措施创造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就有可能导致菌种过干过湿死亡。

但是在发菌期间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常见问题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提高发菌的效果,增加出菇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食用菌发菌期间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在食用菌发菌过程中,一定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菌丝快速健康生长,这样才能缩短发菌期,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的浸染,从而造成发菌失败或者是最终减产的结果。

但是不管如何提高管理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食用菌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生长不良,甚至有可能出现萎缩死亡的情况。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第二,菌床覆土之后,只长菌丝,造成营养过分消耗,从而导致正常出菇的程序被打乱,降低了食用菌栽培的产量。

第三,菌床覆土之后,菌丝不上土,甚至出现料面发黑的情况,造成了食用菌栽培失败。

这三种情形是在食用菌发菌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容易出现,作为栽培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的话会影响出菇的质量和产量。

二、导致食用菌发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讲,如果在食用菌发菌过程中出现了上述三种问题,基本上都是在菌种培养料以及温度、湿度和病虫害控制方面没有做好。

当然,出现不同问题的原因可能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

第一,菌种问题如果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选用的菌种出现了老化退化,质量欠佳的问题,非常容易引起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的情况。

特别是在受到高温或者高湿伤害,并且携带了一些病虫杂菌时,甚至有可能导致菌种萎缩死亡,所以栽培者在选购菌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第二,培养料问题如果培养料配置不当,特别是碳氮比失调的话,就容易导致食用菌菌丝不发菌或者是覆土之后菌丝土长以及菌丝不上土等问题,特别是氮素过量会造成原料分解不足或者是腐熟过度,导致速效成分增多,培养料酸化或者产生大量氨气,播种后营养生长快,但是却不利于出菇。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是种相当常见的食用菇,那么平菇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平菇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平菇的栽培技术概述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

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

室内床栽菇房建造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

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

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

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

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

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

消毒方法如下:(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养料配制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种,都可以栽培平菇。

但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则应添加适量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

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

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

将稻草铡成长5厘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待其吸足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压模播种。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要怎么种植平菇平菇的栽培技术.doc

要怎么种植平菇平菇的栽培技术.doc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是种相当常见的食用菇,那么平菇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平菇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平菇的栽培技术概述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

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

室内床栽菇房建造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

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

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

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

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

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

消毒方法如下:(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养料配制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种,都可以栽培平菇。

但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则应添加适量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

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

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

将稻草铡成长5厘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待其吸足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压模播种。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香菇主要杂菌的防治

香菇主要杂菌的防治
喷洒发菌棚;发车间;300~400
倍液。
黄菇一喷灵。根据往年病害杂菌发生情况,
出菇前 400~500 倍液喷洒菇棚;出菇期间 500 倍
液喷洒。
(2) 发病后杀灭性药物使用方法
当杂菌
病害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药物的使用方
法。一般,可按照预防性用药增加 30%左右的浓
岩棕) 和紫花前胡 (别名野当归),两种前胡其
开始抽苔孕蕾,6—7 月份开花盛期,8—9 月份
根均供药用。前胡商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
果实成熟。当年繁殖苗生长期比宿生植株要长。
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表面黑褐
色或灰黄色,气芳香。主要分布在浙江、贵州、
2.前胡的繁种与种植
(1) 繁殖方法
前胡种子发芽率较高,可
(2) 木霉菌
往往导致成批污染,甚至可
造成毁灭性的污染。对木霉污染菌袋的处理应本
着早发现早处理、能治则治的原则。
一是对小斑点性、斑块性污染,可采取注射
200 倍赛百 09 溶液杀灭。只要杀死霉菌,仍可继
该菌多在春季或
气温较高时段出现,但在适宜环境
下,冬季同样可以发生。具体处理
措施可参考上述链孢霉和木霉菌的
实用技术·种植技术·
续出菇,尚可收回生产成本,甚至
还有利润。
二是对成片性初发污染,可采
取药物浸洗方式,即将菌袋褪去塑
膜后置于 200 倍赛百 09 药液中浸
泡,根据污染程度确定浓度及浸泡
时间,一般以 0.5~1 分钟为宜,
然后单置发菌。
三是气温低于 4 ℃以下,可将
染或病害,所以,往往忽视杂菌的防治,
出培养室,使用赛百 09 药物 100~200 倍液等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播种后的发菌管理及杂菌污染防治
■食用菌生产
当发酵好的培养料进房经消毒,翻格等工序,并检
查确保料中无氨气,料湿为65%.料温已稳定在28℃以
下时.就要立刻播种播种量为每平方米播1-1.5瓶菌
种;播种深度视培养料干湿而定(鞍湿为3厘米,鞍干
者6厘米);播种方法有穴播,条播,撒播,混播等多
种.目前多采用混播,其操作是先将2/'3的菌种均匀撒
到料面.用手或铁耙轻抖培养料,使菌种落人3—6厘深
的料中,然后将其余1/3菌种撒于床面,轻轻拍乎(让
菌种与料稍接触)即可.

,播种后的发曹蕾理重点是谭节好菇房内的空气
和湿度.'l体撮作要点如下:
(一)控温保温.播种后在料上盖一层报纸,报纸
上喷1%的石灰清水或0.5%的甲醛溶液.充分喷湿,可
以防止水分从菇床表面蒸发和病害的孢子等落人菇床
耍经常喷水,保持报纸湿润,菌丝就容易长到菇床表
面,从而不容易受竞争杂菌的危害.播种后3~5天应关
闭门窗,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
度选75%左右.温度控制在24~
26℃.如果料温超过28℃,应采
取瘦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
若料温低于20℃.则应考虑适当
用蒸气加温.
(:)揭击报纸.播种后7
天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此时
应揭去报纸,菇房门换用草帘门
菌丝生长.
2彻J.J.
有萌发的菌种块.(3)一旦发生应及时挖去患部培养
料,同时向患处喷113%石灰水或撒石灰粉(料偏湿),
重新朴上培养料.如果鞍严重,可用50%多菌灵500倍
或70佑的甲基托布津500倍喷洒灭菌如果不可治的
应就近烧掉或深埋.
(二)鬼伞(卫叫野蘑姑)
1,为害特点.常发生在料堆周围,菇房内多发生
在覆土前.其子实体有蜘的菌柄和灰褐色的有鳞片状的菌盖,成熟后菌盖溶解流出黑色蔽汁.其虽不分泌毒
素.但生长速度快.与蘑菇争夺养分,水分的能力强
2,发生原因培养料用旧的原料来堆制.且建堆
时呈过湿状态并变成粘质发黑,PH值偏低;料进房后
高温,高湿,料中速效氨含量过多
3防治措施正确地进行堆制发酵.防止过湿
控制氮总量或防止后期加氨②及拔除鬼伞于实体.
并加强通风排除氨昧.使温度低于2O③短期晾晒.
进行通风换气.促侄
(三)撬料通气.当菌壁吃料已达1/2深度【播后
10-15天).应将料层撬动一次(料偏干或料压得不实的
可以不动),把~部分菌丝压断,并把料整平(准备覆土j. 这样扼增大菌丝的活力,促进菌丝长人覆土之中.
二,在一菇的栽培过程中.障一菇以外的萁他所有
薇生物.习惯上统称为杂曹.它们与蘑菇争夺营养与空间,控制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的还分秘毒索杀死蘑
菇菌丝,严重时整个培养料都布{蓠了杂菌.使栽培彻J匠失败.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发生于培养料中最为常见的杂
菌的为害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馨霉茸(卫叫木霉)
1,为害特点.侵染初期先看到白色菌丝,后从菌
丝层中心开始扩展至边缘呈浅绿色,最后转为探绿色毕出现粉状物,边缘仍为灰白色.菌丝不断蔓延,严重时
整个料面变成肇色的霉层菌丝和子实体一旦被感夔.
先是停止生长后逐渐衰退和死亡.
2,发生原因.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中高温(60'℃
以上)时间过长,通风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培养
料偏酸,偏湿,压得太紧并残存过高浓度的游离氨;且
许多先发生于没有萌发的菌种块并蔓延
3,防治措施.(1)经常注意对环境及用具消毒.
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偏酸.(2)及时拣掉投
种后的发菌管理
及杂菌污染防治]
杀死鬼伞菌丝;然后喷洒石版球.以增加碱件
(三)白色石膏霉(叉名臭霉菌)
1.为害特点:该茁祈为白色斑块状,浓密菌丝,
最后变深黄色面包粉,有刺鼻恶臭味,抑制蘑菇菌牲生
长但当石膏霉干枯死亡后.蘑菇菌熊仍町正常牛长
2,发生原因堆制时料温不高.发酵良.料偏碱
(PH值85一).3,防治措施一)使料充分发酵,l芹适
当增加过磷酸钙与石膏用量,使培养料PH值滴孕75~8 追)局部发生可喷l7的醋酸深度,也可再加,k2c/b的甲醛(四)庸霉(卫称培养料黑扁稿)
1,为害特点.播种后发菌束期.培养料可能露出

完全不长菌丝的黑色小区(直径几厘米至l米不
等),而邻近区域发菌良好.黑厦常位于抖层里面需
仔细检查才能发现2,发生原因一方面是培养料在
播种前受过污染(脏泥水溅到料上或草料使用前曾放在脏泥地上);另一方面是发病区古彝量过高3,防治措施.堆制时要在后期加氧,且料进房后用甲醛喷
施.消除残存的氨气.:病区喷施醛后再补喷灰
水,病区过大的补播菌种另外,还有青霉,黄霉.链
孢霉,根霉,毛霉等霉菌类.在蘑菇的栽培过程中均能
程染并为害,其特点各有不同.fH~75"i'8措施绿霉基本相同,在此不作一介绍
(贺州市农业局刘洪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