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中药分析实验报告

中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中药分析实验室指导教师:[教师姓名]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测定的一般方法。

2.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3. 了解中药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某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玻璃仪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等)。

2. 试剂:待测中药样品、溶剂(甲醇、乙醇等)、对照品、显色剂、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样品,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 使用离心机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

- 取上清液,用适当方法进行浓缩或干燥。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对照品,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3. 显色反应:- 将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加入适量的显色剂,混合均匀。

- 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 数据处理:- 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

- 计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在特定波长下,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有效成分的浓度为[具体数值]mg/g。

- 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具体数值]%。

3. 讨论:- 本实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有重要影响,应严格控制样品前处理条件。

- 显色反应条件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应优化显色反应条件。

- 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1% 1cm x 1% 1cm s
EX、ES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百分吸光系数 注意:仪器和操作条件的控制
3.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n>5),分别测定吸光度,绘制A-C曲 线或求出回归直线方程(r≥0.999)。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 光度,求得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浓度或 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
适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 如:含酚类、糖类及矿物药Fe、As等成分 的中药制剂。
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且方法的专属性不高(干扰 因素较多)。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1. 滴定度T 每1mL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物质的重量(mg/mL) aA + bB = cC + dD T= CA ∙ MB ∙ b/a 注意:滴定剂与被测药物的计量关系
适用:
1. 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物;
2. 某些不能用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
不适用:含易挥发性金属(如汞、砷等)
有机药物的破坏
注意事项:
(1)加热或灼烧时,应控制温度在 420℃以下,防止金属化合物的挥发
(2)一定要灰化完全
(3)经本法破坏后,所得灰分往往不易
溶解,但不要轻易弃去
第二节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液一液萃取法
⒈ 直接萃取法 :利用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 剂(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达到 分离净化的目的。 萃取次数:实验考察(回收率符合) 溶剂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 选择极性适当的溶剂 水相pH的控制:弱酸性成分 pH≤Ka-2 弱碱性成分 pH≥PKa+2 盐析作用:水相用NaCl饱和,提高提取率。
LSE常用填料 :
⒈ 硅胶、氧化铝等: 传统吸附剂 不极性吸附作用 氧化铝:用于生物碱、苷类等碱性、中性成分的 测定,吸附酸性成分 硅胶:适合于分离中性或酸性化合物,强烈保留 碱性化合物。 ⒉ 键合相硅胶: 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C18,ODS)、 C8 ——分离脂溶性杂质或成分 苯基、氰基键合相硅胶 ——分离水溶性杂质或成分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技术—气相色谱法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技术—气相色谱法

AR / C R
式中,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 为对照品的 峰面积(或峰高);C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CR 为对照品的浓
度。
计算供试品中待测组分量的公式:CX
=
f
×AX ×CS' AS'
式中,CX 为供试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AX 为供试品峰面
积(或峰高);C
' S
为供试品中内标物质的浓度; AS' 为相应内
结0521)测定
四、案例 (一)川贝枇杷糖浆(药典15版一部P514)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改性聚乙二醇毛细管柱(柱长为30m, 内径为0.32mm,膜厚度为0.25μm);
(2)柱温为110℃; (3)分流比为25:1; (4)理论板数按萘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 定量分析方法
(2)校正因子法
精密称取供试品Wi克,加一定量精密称取的内标物Ws克, 由两者的峰面积或峰高之比,用内标校正因子计算含量。
由公式:fm
=
fi fs
= Wi Ws
/ Ai / As
= As Wi AiWs
得 mi
f m AiWs As
(3)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法(内标对比法)
计算校正因子的公式: f = As / Cs
四、案例
(一)川贝枇杷糖浆(药典15版一部P514)
• 计算
C内
=
75.15 5
×1 20
= 0.7515mg
/
ml
C对
= 75.26 × 1 5 20
= 0.7526mg / ml
f = A内 / C内 = 851302.0 / 0.7515 =1.068 A对 / C对 798023.5 / 0.7526

中药含量的测定

中药含量的测定

• 测定法
• 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 批溶剂为空白对照,且在规定的吸收峰波 长±2nm内测试几个点的A,以核对供试 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
• 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
• A在0.3~0.7之间的误差较小。
• 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应减去空白读数, 再计算含量。
• 4.拖尾因子(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 性。拖尾因子计算公式:
• 拖尾因子: 又称对称因子,用于衡量色谱 峰的对称性。计算公式:
• T=W0.05h /2d1 • T 应在0.95 ~ 1.05之间。
• W0.05h为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顶在 5%峰高处横坐标平行线的投影点至峰前 沿与此平行线交点的距离。
• 1.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由于不同物
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 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时, 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物质或内标 物质的理论板数。

• 2.分离度(R)
• 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 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 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 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 调整。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 的分离度应大于1.5。
第六章 中药含量的测定
第一节 常用含量测定方法
• 一、化学分析法 • 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 • 局限性:灵敏度低、操作繁琐、耗时长、
专属性不高、不适于微量成分测定。 • 适用于含量较高的成分及矿物药制剂中的
无机成分,如总生物碱类、总酸类、总皂 苷及矿物药制剂等。
• 1.内标法(校正因子法) • 在定量分析时,需要对检测器的输出信号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1.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滴定法是将适当加量的酸作用于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再用酸碱指示剂滴定至终点,通过计算滴定的酸量,计算出总生物碱含量。

而酸碱滴定法则是先将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再进行滴定,计算出总碱量。

2.总多糖含量测定总多糖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酸水解法和酚硫酸法。

酸水解法是将中药样品加入酸溶液中进行水解,然后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再用后硫酸染色,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

而酚硫酸法则是将中药样品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多糖含量。

3.总黄酮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是中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铝盐比色法和斯奈普斯方法。

铝盐比色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铝盐反应形成结合物,然后测定结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斯奈普斯方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氧化氢酶反应生成发色物,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黄酮含量。

4.总皂苷含量测定总皂苷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是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法是将中药样品与荧光试剂反应发生荧光化学反应,然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皂苷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中的皂苷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再利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皂苷的含量。

5.总生育酚含量测定总生育酚含量是中药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巴氏法和分光光度法。

巴氏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酸反应形成络合物,然后利用巴氏试剂滴定至红色终点,从滴定量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分光光度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发色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复方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复方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复方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复方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色谱检测: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可有效检测和分离复杂的中药复方中的各组分。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复方成分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同时获得样品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对
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快速、无损地检测中药复方的组分和含量,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等优点。

4.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检测中药复方中各组分的结构和含量,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5. 其他检测方法:还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但可能受到干扰因素较多,需谨慎使用。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中药复方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同时,在进行含量测定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05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含量测定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问题
总结词
准确度与精密度是中药制剂含量测定 的关键指标,但实际测定中常常面临 各种挑战。
详细描述
准确度问题主要源于样品处理、仪器 校准、标准品纯度等方面;精密度问 题则与操作技术、仪器性能、样品均 匀性等因素有关。
不同种类中药制剂的测定难点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可气化的中药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性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等优点。
质谱法(MS)
通过测定中药制剂成分的质荷比来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含量测定的法规与标准
批次质量控制
对每个批次中药制剂进行 含量测定,确保每个批次 的质量符合标准。
持续改进
通过含量测定数据的分析,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产量。
04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1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 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流程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应用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案例分析
01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或指 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测定方法的建立
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中药含量测定指标选择的依据

中药含量测定指标选择的依据

中药含量测定指标选择的依据中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风格特色,成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药中所含成分的含量测定是中药品质控制的基础,然而由于中药材复杂的成分和多种有效成分,选择何种指标进行中药含量测定一直是困扰中药研究者的问题,下面就按类向大家介绍一些指导选择中药含量测定指标的方法。

一、单一有效成分的测定通常情况下,中药的有效成分很多,但有些中草药是仅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如已知的麻黄碱只存在于麻黄中,此时可以直接采用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对麻黄药材中的麻黄碱成分进行测定。

此方法操作简便,精度高,可根据麻黄碱的含量直接判定麻黄药材的质量。

二、多种有效成分的测定对于多种有效成分的药材,应选择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如通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丹参,可以通过对丹酚酸的测定来评价丹参的品质;党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糖皂苷、黄酮类等,通过对多糖的测定,可以反映出党参药材的质量。

三、综合测定对于一些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并不是由一种主要成分贡献的情况,应该通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有效成分进行综合测定,以获得中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如当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酮类、挥发油和糖类等多种,同时这些成分的含量还会因栽培地、收获时间和工艺等方面的因素而产生差异,因此选取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成分进行综合测定,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归的质量。

四、按功能测定同时,有些中药药材的市场需求大多是基于其特定的药理作用,例如对于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草材,通常应该按照其消炎、解毒等功能的特点来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其药理作用。

总的来说,中药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应该根据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情况、单一有效成分的测定、多种有效成分的测定、综合测定和按功能测定等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选择正确的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为中药的品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药的品质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提取方法:
冷浸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5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三、样品的分离净化 (一)沉淀法 (二)蒸馏法 (三)液一液萃取法(LLE) (四)色谱法
6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四)色谱法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皆可作为中药 制剂分析中的净化分离方法,其操作方式有柱色谱,薄层色谱和 纸色谱。
9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⒊大孔树脂:它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型
极性 丙烯酰胺聚合物; 非极性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共聚物. 其吸附性质与烷基键合相硅胶相似,通过疏水作用对 非极性水溶性成份有吸附力。例如在测定复方归芪剂中 的黄芪甲苷时,用大孔树脂除去水溶性的多糖杂质,再 用30%乙醇洗脱黄芪甲苷。大孔树脂的主要特点是表面 积极大,传质速率较高和具有不同的极性及适于吸附较 大分子。 树脂在使用前需要前处理:用甲醇、乙醇、丙酮等有 机溶剂除去杂质,有时还需用酸、碱清洗。该填料用量 常为1~2g,有时也用100~150mg来萃取血、尿中药 物,操作程序类似ODS填料。
2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样品处理的主要作用有: 将被测成分有效地从样品中释放出来,并制成便于分 析测定的稳定试样。 除去杂质、纯化样品,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准 确度。 富集浓缩或进行衍生化,以测定低含量被测成分。衍 生化不仅可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还可以提高方法的选 择性。 使试样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分析测定的要求。
氧化铝能将黄酮类吸附在柱上,用于生物碱、苷类等的测 定。例如用UV法(吸收系数法)
硅胶适合于分离中性或酸性化合物,强烈保留碱性化合物。 若把样品提取液加到柱上,依次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洗脱, 则可以将杂质和被测成分分离。
8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⒉键合相硅胶:
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简称C18或ODS)是常用的固体萃取剂, 其次有烷基、苯基、氰基键合相硅胶,可用来分开脂溶性和水 溶性杂质或成分。也常用于萃取,纯化水基质体液中憎水性药 物。该类LSE的一般操作程序为: 1)柱的活化。用2ml甲醇冲洗以润湿键合相和除去杂质,再用0.5 毫升水洗去柱中的甲醇。 2)上样。 3)清洗。用2~5ml的水清洗以除去弱保留的亲水成分,如无机盐、 氨基酸、亲水的蛋白质、糖以及中等保留成分的极性化合物、 低肽等。 4)洗脱。用2~5ml甲醇或甲醇-水洗脱大分子的肽、甾体、较亲脂 的药物等强保留的待测组分。
其中经典微柱色谱,也称固相萃取或液—固萃取(LSE)具有 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快速,净化效率较高而最常用,将在此做 一简介。
LSE通常是指样品溶液加到装有合适固定相(净化剂)的长 5`~15cm,内径0.5~1cm的色谱柱中,将被测成分保留于柱上, 洗去杂质后,再洗脱被测成分进行测定,或者是使杂质强烈保留 于柱上,直接洗脱被测成分进行测定。用这种选择性好而柱效较 低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净化分离,尤其适用于一类总成分的含量测 定,也可将色谱柱流出的样品进一步用GC、HPLC、TCL分离后 测定。
不干净等原因而玷污样品, ③ 防止粉尘飞散或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④ 过筛时,通不过筛孔的部分颗粒决不能丢弃,必须反复粉碎或
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
4
二、样品的提取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对于中药材和固体制剂样品,在粉碎后,取粉末适量 精密称定,首先用溶剂进行提取,使被测组分和某些共 存组分从中溶解出来(前者必须完全溶出),与滤渣分 离后,再对被测组分进行含量测定。
3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一、样品的粉碎
1.目的: ① 是保证含量测定所取样品均匀而有代表性,提高测定结果的精
密度和准确度; ② 是使样品中的被测组分能更快地完全提取出来。 2.粉碎时注意事项: ① 不要粉碎得过细。样品粉碎得过细,在样品提取时,会造成过
滤困难,因此可视实际情况进行粉碎过筛。 ② 避免污染样品。在粉碎样品时,要尽量避免由于设备的磨损或
LSE的常用净化剂(填料)有氧化铝、氧化镁、硅藻土、硅胶、 活性炭、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键合相硅胶C8、C18、聚酰胺 。视其性质可分为亲脂型、亲水型和离子交换型填料。
7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⒈硅胶、氧化铝等:
它们是传统的吸附剂,多以0.07~0.15mm(200~100 目)的颗粒1~5g用于样品的净化处理,其作用机制为溶质在 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吸附作用。通常是当溶于有机溶剂的样品加 到柱上时非极性或低极性的杂质先被洗出色谱柱,再用适当极 性的溶剂洗脱被测成分,而强极性的杂质仍保留在柱上。
12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⒍离子交换树脂: 憎水基质的离子交换树脂兼有离子交换
10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⒋聚酰胺: 它是常用的有机吸附剂,主要通过与溶
质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作用。 常用于含酚、酸、醌类药物样品液的净
化分离, 如测定黄酮时,用样品的乙醇提取液上
柱,水洗去部分杂质,以95%乙醇洗脱总 黄酮后测定。
11
第二节 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
⒌硅藻土、纤维素: 它们为常用的亲水型填料,其原理为分配 作用。填料作为支持剂,多以水基质液作为 固定相,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较亲脂的成分从固定相转移到流动相,而被 洗脱,达到萃取的目的。其萃取率较高(一 般大于80%),无浓集作用,萃取液较纯净, 但洗脱剂用量较大(一般大于5ml) 硅藻土柱则用干柱直接上样,柱可再生。常 见牌号为Extretut。纤维素柱的使用与硅藻 土柱相似。
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1
第一节 含量测定的目的与意义
• 中药的含量测定与化药有很大区别 • 中药组成复杂,产生疗效的不是某单一成分,检测任
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反映中药的整体疗效。 • 但是借鉴化药质量控制模式,测定某一味药味的有效
成分、活性成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对于控 制中药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通过测定中药中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某些指标性成 分的含量来衡量其制剂工艺的稳定性和中药材的质量 优劣,以保证中药的质量,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