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护理措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护理措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显效61例,有效17例,有效率95.12%;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2例,低颅压2例,疱疹1例。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围手术期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护理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nursing measures【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fter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treated with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enroll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 61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7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12%; 5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cluding 2 cas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2 cases of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1 case of herpes.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it improved.Conclusio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ossible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Key words】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complications; nursing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面部常见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症状,主要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9例术后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9例术后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9例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ITN) 的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对1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治愈16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护理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

常表现为针刺刀割样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

我院神经外科从2006年3月~ 2012年6月,对169例I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9例,男75例,女94例; 年龄36~72岁,平均53.6 岁。

病史2~18年,平均8.5年。

均有患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放射状疼痛,呈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痛,突发突止。

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其中右侧79例,左侧90 例。

1.2手术方法患者行全麻插管,取侧俯卧位。

患侧枕下乳突后切口,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仔细探查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异常血管或蛛网膜增厚粘连,放置Teflou棉进行减压,止血后关颅。

2 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消失162例,术后疼痛减轻6例,间断应用卡马西平能缓解,无效1例,无死亡病例。

无颅内感染,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5~25 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62例,明显缓解6例,无一例复发。

3 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术后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脑干受压、脑疝症状。

3.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健侧,防止误吸窒息及挤压切口。

全麻清醒后24小时内逐渐抬高床头,头部偏向健侧以减少出血,24小时后改半坐卧位,48小时后可从半坐卧位到坐位,从站立到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切勿剧烈活动和震动头部。

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5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进行总结,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总结经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5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3例疼痛症状消失,19例减轻,2例无明显改善,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一周内。

其中有颅内血肿6例,11例有低颅压症状,4例出现面瘫,1例有脑脊液漏,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仍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人员在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症护理技能水平,以改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管减压术;并发症;护理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1]。

20世纪70年代,jannetta等[2]开创了经枕下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并大为推广。

目前,微血管减压术作为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它的治疗疗效最确切持久,但该手术操作靠近脑干,危险性大,另外它的缺点是面部触觉不能保留,有的病人还可有角膜感觉缺失、角膜渍疡、失明,痛性麻木等并发症发生。

这就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我们应该努力完善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现选择我院54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进行总结,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总结经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54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1.8±4.5岁;病程0-30年,平均病程11.8±1.5年。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以回顾性实验的方式进行,将7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至研究中,分析其围术期护理对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47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1例明显减轻,其余3例疼痛无明显变化;另外,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低颅压、周围性面瘫、听力障碍、脑脊液漏。

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护理干预;疼痛情况;并发症引言:三叉神经痛在当前比较常见,患者在其影响下会伴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

现如今在有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较为常用,不过药物治疗下的远期疗效不佳,患者病程往往迁延不愈。

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还可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其不同于药物治疗,能够直接对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实施减压处理,进而达到缓解对三叉神经根压迫的目的。

据有关数据显示,95%~98%的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找到责任血管并解决压迫,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缓解,不过还需注微血管减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对策,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分析了微血管减压术期间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共纳入了7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

71例患者中包括36例男性和35例女性,年龄33~72岁,平均(43.66±3.47)岁;经过对患者三叉神经痛的情况分析来看,44例为右侧疼痛,21例为左侧疼痛,6例为双侧疼痛,病程16个月~30个月,平均(26.3±1.7)个月。

1.2 方法(1)心理干预三叉神经痛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几乎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会伴有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摘要】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术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在患者术前准备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理护理,确保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手术要求。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包括确保手术环境洁净、手术器械准备完善以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

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定期观察患者情况、注意伤口护理和疼痛控制等。

并发症护理是在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等。

术后康复指导是帮助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调理和药物管理等。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方法将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护理干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并发症、康复指导、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通过减压神经根部附近的微血管,来缓解疼痛症状。

在进行这种手术时,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患者术前准备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详细评估和检查,了解患者病史及过敏史,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处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帮助患者恢复。

并发症护理包括预防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康复指导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术后护理注意事项,饮食调理及运动锻炼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健康。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及康复顺利。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护理常规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护理常规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2、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

3、观察患者听力,有无声音嘶哑、面瘫等并发症。

4、观察有无口唇疱疹。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疏导患者,转移其注意力。

3、术后平卧48小时,防止低颅压引起头痛。

4、口唇疱疹应予局部治疗,采用龙胆紫、疱疹净涂抹患处。

涂抹药水时避免水泡破裂。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补充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食物,疼痛时暂不进食,待症状缓解后方可进食。

2、休息指导:患者间歇疼痛时须卧床休息,无痛时可在床边散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定时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相关神经疾病。

在进行这种手术后,患者需要得到一定的外科护理,以保证术后康复效果。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

一、术后病人的生活护理1、保持头部卧床休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头部平卧休息,避免头部碰撞,在卧床的同时要保持头部适度的抬高,以减少颅内压的增加。

2、避免剧烈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做扭头、低头、跳跃等动作,以免刺激手术部位,影响伤口愈合。

3、避免用药:术后患者避免使用镇痛药物、解热药等药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4、遵医嘱饮食: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进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5、保持伤口清洁: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术后切口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二、术后病人的情绪护理1、家属陪伴:术后患者需要得到家属的陪伴和鼓励,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2、鼓励交流:术后患者需要与家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愉快的谈话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3、及时解答疑问:术后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疑惑和焦虑,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情。

4、避免精神刺激:术后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刺激性的影音资讯,保持心情平和,有益于术后康复。

三、术后病人的护理观察1、伤口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如发现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2、瞳孔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观察瞳孔的变化,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头痛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观察头痛的情况,如出现剧烈头痛、持续头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4、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面部感觉、面部肌肉运动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

者术后有不 同程度 面部麻木感 , 无面瘫 。给予局部按摩 、 保暖、 促
进血液循环 , 因面部感觉 减退 , 留食物易存在 于颊部 与齿槽间 , 残 且咀嚼时颊黏膜和舌易被 咬伤而 发生 溃疡 。因此 , 应及时清 除 口 腔残 留食物 , 嘱患者进食后 漱 口, 且进食 时细 嚼慢 咽 , 防止 咬伤 , 预防溃疡发生 。本组 2例面肌痉挛患者角膜反应减退 , 应用 眼罩 保护 , 时涂抹 抗生素眼膏 , 定 无角膜溃疡发 生。
32 3 面 神 经 麻 痹 : 组 4例 三 叉 神 经 痛 患 者 、 .. 本 2例 面肌 痉 挛 患
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 血管减压术 。
2 结 果
3 5例 三叉 神 经痛 患 者 3 0例 ( 5 7 ) 后 当 日止 痛 , 8.% 术 2例
(.%) 痛逐渐减 轻 , 57 疼 3例 ( . % ) 痛 无 改 变 。 1 86 疼 O例 面 肌 痉
【 关键词 】 显微血 管减压术 ; 三叉神经痛 ; 面肌痉 挛 ; 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 神经分 布 区内反复发 作的 阵发性 、 暂 、 短
32 并 发 症 的护 理 .
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 的症 状 , 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
32 1 该手术位置深且毗邻脑干 、 . . 小脑及多根颅神 经 , 因此术后 2 4h内须严 密观察神 志、 瞳孔变 化及伤 口引流状况 , 警惕颅 内继
服, 使患者感觉舒适 , 从而解 除急躁 情绪 。护 理上也应 该 给予 足
伤 口引流状 况 , 警惕颅 内继发性 出血 , 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 注
意 有 无 脑 干受 压 症状 。本 组术 后 无 再 出 』 及 意 识 障 碍 病 例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的护理
1 头痛、眩晕、呕吐: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 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 后患者有头痛、眩晕、呕吐等低颅压的表现。 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 平卧位或头低位。患者于返回病室5分钟后呕 吐一次,临时给胃复安,呕吐症状缓解。
并发症的护理
2. 颅内出血: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 在术后1-2日,表现为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或脑疝征象,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再次手术的 准备。该病人意识状态良好,未有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5

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不痛期(几日至几年)渐 短,逐渐严重影响进食及休息,以致痛不欲生, 自愈者少见。
临床特点:

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 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持续数秒至 1- 2 分钟,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 结膜充血等症状
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


脉搏、呼吸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
神志、瞳孔的变化
术后返回病室时意识为昏睡,双侧瞳孔 1.5mm,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于28日凌 晨意识为嗜睡,双侧瞳孔2.0mm等大正圆,对 光反应灵敏。瞳孔大小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意识 逐渐好转,无出血及脑干受压症状,于29日15 时35分搬出重护室。
疼痛护理

及时查明疼痛的原因、性质、和程度,给予有 效处理。切口疼痛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 应观察有无裂开,给予对症处理或用一般止痛 剂。该病人术后切口疼痛自己可承受,未做相 关处理。
并发症的护理
5 面神经麻痹:术后可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 应给予局部按摩、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因面 部感觉减退,残留食物易存在于颊部与齿槽间, 且咀嚼时颊黏膜和舌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因 此,应及时清除口腔残留食物,嘱患者进食后 漱口,且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咬伤,预防溃 疡发生。该病人无面神经麻痹症状且在重护室 期间每天口腔护理2次,未发生溃疡。
病人基本情况

张生彦,男,75岁,诉左侧颜面部疼痛3年, 患者于2012-6-27,8时在全麻下行左侧三叉 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于13时45分术毕返回病 室。全麻已醒,入住重护室。遵医嘱给予吸氧, 心电指脉氧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 监测,静脉输液,抗炎,止血,抑酸,营养神 经等治疗。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①体位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位,头偏向健 侧;清醒后取半卧位,利用脑部重力作用压迫止 血,以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重护室病人 若无特殊交代床头统一摇高30°-45°)
一般护理
②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 h后,先试饮少量水, 患者无误咽、恶心、呕吐时,再予流质饮食, 并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术后2~3 d根据患 者情况调整为普食。饮食宜清淡,保证机体营 养,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患者手术当 日为禁饮食,于28日改为流食,进食稀饭, 馄饨,油茶等食物。
一般护理
③心理护理:护士应关心、理解、体谅病人, 多与病人沟通,并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疏 导和支持,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一般护理
④其他: 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减少肺部感染的 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 发生,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整齐和安全,避免病人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 焦虑,加重疼痛。
并发症的护理
6 外展神经暂时麻痹:术后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 可能是术中分离三叉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牵拉 或触碰外展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不能外 展,视物重影。患者出现复视时易出现紧张不 安的情绪,耐心向患者解释出现复视的原因,安 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给予营养神 经的药物,协助患者热敷眼部,嘱其尽量闭眼 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必要时用眼罩将患眼遮 挡。该患者未发生此类症状。
并发症的护理
7 耳鸣、听力下降:可能是手术操作影响面神经、 听神经和供血动脉而出现听力损害。护士需做 好其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 提高说话的音量或在健侧与患者交流,护理人 员同情、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
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 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处理。如卡马西平常为首选药,其副作用有头 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 等,但多于数天后消失,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 自行停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护理
病情简介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 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 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 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 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 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 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 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 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

约60%患者疼痛发作时拌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 及流口水。偶有面部表情肌出现不能控制的抽 搐,称为“痛性抽搐”。有的皮肤发红、发热、 约2.7%痛时拌有发凉,偶有剧痒者。半数以 上患者于痛者按压或揉搓患部以减轻疼痛,偶 有不停咀嚼或咂嘴以减痛者
临床表现4

疼痛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以右侧及二、三支区多见,两侧疼痛者少见 (0.6%-5.3%),多先后患病,同时疼痛者更少, 多一侧轻一侧重
并发症的护理
3 感染:切口感染,常发生于术后3-5日,表现 为伤口疼痛、红肿和压痛及皮下积液。护士要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和基础护理及使用抗 生素。该病人术后基础护理执行到位,连续使 用抗生素7天(6月27日---7月3日),未发生 感染。
并发症的护理
4 口唇疱疹:患者可出现口角或三叉神经分布区 疱疹伴疼痛,可能是手术致三叉神经抵抗力下 降所致。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 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 后差。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护理上保持口 周皮肤清洁干燥,口服维生素B1和金霉素软 膏局部涂患处。必要时医嘱给予利巴韦林等抗 病毒药物。该患者没有出现以上症状。

病情观察 疼痛护理 一般护理 并发症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该手术部位深且毗邻脑干、小脑及多根颅 神经,因此,术后入监护室24 h内严密观察神 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流状况,警惕颅内继发 性出血,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 干受压症状
生命体征观察

血压


体温

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I级病史,遵 医嘱给予氯沙坦钾片50毫克1次/天, 口服,血压控制良好,未见异常 患者于术后7小时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为38.0℃,于28日晨起为 37.5℃,中午37.6℃,晚上38.1℃ 考虑为一般术后热,给予物理降温 于29日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1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历时数 秒至1-2分钟,,每次疼痛情况相同。
临床表现2

疼痛可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起,常有 一“扳机点”,触之即痛,多在唇、鼻翼、眉 及口腔内等处,因怕引起发作,病人常不洗脸, 少饮食以致面部污秽,消瘦,严重者身体虚弱, 卧床不起
临床表现3
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 骨开孔,直径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 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 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 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 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兴奋性就会随 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 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