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_沈泽昊
三峡库区两种特有植物天然生境与迁地生境土壤特征的比较

三峡库区两种特有植物天然生境与迁地生境土壤特征的比较沈泽昊;金义兴;吴金清;赵子恩【期刊名称】《武汉植物学研究》【年(卷),期】1999(17)1【摘要】对库区特有的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 ( 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疏花水柏枝( Myricaria laxiflora)天然生境和迁地保护区生境及其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荷叶铁线蕨适宜于温暖湿润且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发育的酸性淋溶土 ,养分含量高 ,多为粘土。
疏花水柏枝适宜于亚热带气候下弱碱性、养分含量低的冲积性砂砾质初育土 ,能耐一定程度的盐分。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内的迁地保护区土壤为湖滨沉积物上发育的中性粘土 ,主要养分和盐分含量介于两物种天然生境土壤之间。
微量元素含量与荷叶铁线蕨生境土壤有较大的差别。
引种的初步结果表明两物种在迁地保护区可以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濒危植物;天然生境;迁地保护区;土壤特征【作者】沈泽昊;金义兴;吴金清;赵子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S759.9【相关文献】1.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境影响 [J], 童笑笑;陈春娣;吴胜军;贾振毅;易雪梅;马茂华2.三峡库区不同生境下中华蚊母树叶片表型可塑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李晓玲;温浩然;王雪松;杨进;黄成名3.三峡库区消涨带特有濒危植物丰都车前Plantago fengdouensis的迁地保护 [J], 王勇;刘义飞;刘松柏;黄宏文4.三峡库区消涨带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的自然分布及迁地保护研究 [J], 王勇;吴金清;陶勇;李作洲;黄宏文5.三峡库区不同生境下桑树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与持水性能 [J], 于亚莉;史东梅;蒋平;丁文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
该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是具有重要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这片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被生态学家和植物学家誉为“植物王国”。
本文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分类与利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 植被类型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这里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
主要分布有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次生灌丛和草甸等多种类型的植被。
大老岭地区的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植被类型转换非常明显,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2. 主要树种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树种有:马尾松、水青冈、相思树、龙柏、栎树、红豆杉等。
这些树种在构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该地区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物种数量据初步统计,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总共有2000多种,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药用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植被资源,也为生态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1. 野生植物的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习性、用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山地植物、水域植物、草甸植物等;按照其用途来分类,可以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
2. 野生植物的利用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很多野生植物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些食用植物如竹笋、野菜等是当地居民的重要食品来源;一些药用植物如何首乌、白花蛇舌草、川乌等则是重要的中草药材。
一些观赏植物如山茶花、映山红等也为当地的观光产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保护措施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一片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区域,其中包括了各种珍贵的野生生物和植物,是一个自然天堂。
本文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资源植物进行分类和利用的介绍。
一、植物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存在着众多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因此它们各自根据生长环境的差异而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物种特征、形态、色泽等方面对野生植物进行分类。
1. 高山植物高山植物是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它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具有耐寒和耐旱的特点。
高山植物的一个重要代表是雪莲,它是一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2. 林下植物林下植物是生长在林下的植物,它们因为受到阴影和水分的限制而生长缓慢,但是它们在牢固地保护森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下植物主要包括了鸢尾属、冬青属、鹅掌柴属等。
3.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比较普遍的植物,它们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也非常常见。
草本植物具有多样的形态和功能,种类丰富,包括了生长在草原、疏林、路旁等处的植物。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茶藨子、紫花地丁、鸢尾草、水仙等。
藤本植物生长在林缘或林下,是一种爬缠的植物。
它们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具有开花早、生长迅速、落叶晚的特点。
藤本植物主要分为支撑型和攀缘型两类,它们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生长得非常茂盛,有无花果、金银花、澳洲松、两栖藤等。
二、植物的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同时,它们的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福利。
下面将根据植物的用途进行简要介绍。
1. 礼品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精美、独特的花卉植物,如雪莲、紫花地丁、鸢尾草等,非常适合用作礼品或仪式用品。
2. 食用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如大松果、茶藨子等。
这些植物既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又具有保健作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保护区,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一个令人赞叹的生态系统。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着很多的树种和植物种类,这些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状况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植物分类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主要分布有高山植物、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植被类型。
其中,植物富集区主要为落叶阔叶类森林,南形白榆、蒙蔽树、红豆杉、杜仲等是该区极具代表性的树种。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还有着丰富的野生草本植物,较为典型的有吐绶红、草珊瑚、紫花乌头、野生紫苏等。
1.高山植物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很多的高山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山脉,其中比较典型的植物种类有冷杉、铁柿子、银杏、榛子等。
这些植物生长在高海拔、低温、雾气稠密的环境中,生存条件十分苛刻,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尤为重要。
2.针叶林针叶林是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较为普遍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2500米以下的山脉区域。
该区域的主要植物有冷杉、云杉、红松、赤松等。
3.落叶阔叶混交林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最为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域最为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之一,其位于海拔1800-2500米区域。
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植物种类包括南方形白榆、蒙蔽树、红豆杉、杜仲等。
在该区域内,许多由广东、福建等省份引进的植物也逐渐被引入生态系统,如榕树、台湾柿子等。
二、植物利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当地居民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植物资源正逐渐被群众所认可和关注。
现在常见的植物利用有以下几种:1.应用于中药材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许多药材植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利用性,如天麻、茯苓、川芎等。
这些药材对于保护当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作为观赏植物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许多植物具有美丽的花卉和树形,因此也成为了当地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的对象。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任务的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达到3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本文将重点介绍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情况。
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树木方面,保护区以乔木为主,主要包括柏木、杉木、松木、樟木和楠木等。
柏木是当地最为常见的树木之一,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主要用于建筑材料、木制家具和制浆造纸等方面。
杉木是一种常见的原木资源,主要用于建筑、制造家具和木质工艺品等方面。
松木主要用于制造家具、木地板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樟木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制药和香料方面。
楠木则主要用于制造家具和木质工艺品等方面。
草本植物方面,保护区内有大量的野生草本植物资源。
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草木香、牵牛花、野菊花、秦岭国香和紫花地丁等。
这些草本植物大多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草木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胸痹、积热和风寒等症状。
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主要用于园林绿化和花卉盆栽等方面。
野菊花则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和治疗感冒等方面。
秦岭国香是一种独特的草本植物,主要用于制取香料和调味品等方面。
紫花地丁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和胃肠疾病等方面。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涵盖了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植物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还有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保护区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三峡地区,是长江上游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其中植物资源尤为丰富。
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到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各异的森林,草地、灌丛等自然景观。
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植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约有2500多种各类植物生长在大老岭地区,其中包括野生动物食用的植物,药用植物等。
正因为如此,大老岭的植物资源对周围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物有杜鹃、悬铃木、木荷等,而对于草地上的植物来说,鲜花植物占了绝大多数。
森林和草地中植物资源的利用在当地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也有着很好的开发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因而开始对大老岭的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对大老岭中的植物的归属、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之后,制定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对开发利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规范,使大老岭的植物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更好的利用。
总的来说,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对当地居民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这一丰富的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保护措施,科学地进行资源管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确保大老岭保护区的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的地区,这里的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对于当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分类及利用的介绍。
一、植物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根据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可将其划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
蕨类植物: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如水龙骨、蕨麻、白背蕨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对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蕨类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被当地居民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裸露在种子器官上且没有花的植物。
在保护区内,裸子植物的种类主要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是当地主要的树种,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包裹在果实内的植物,这类植物在保护区内的分布范围也很广泛。
保护区内的被子植物包括了许多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柳树、桃花、山茶等。
它们丰富了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二、植物的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利用价值。
在这里,植物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材的利用、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等方面。
木材的利用:裸子植物的树种,如松树、柏树等,都是优质的木材资源,其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紧密,可以用于建筑、家具、船只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药用价值:保护区内的一些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水龙骨、山茶等,被当地居民用作中药材。
这些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消炎利尿等疾病,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食用价值:保护区内的一些植物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如野生果实、嫩叶、花蕾等,可以供人类食用,丰富了当地人们的饮食文化。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三峡库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内野生资源丰富,涵盖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其中,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资源分类1. 林木类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林剩余区之一。
该区的自然环境优越,具有优质的林木种植条件,种植着龙柏、冷杉、水曲柳、楸树等多种树种,与四川阿坝一带的森林生态相似。
2. 草本类草本是保护区内非常重要的植物资源,分为三类:草本、草灌和灌木。
该保护区的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天南星、鹌鹑草、丽江翠雀花、长萼毛蕊茶、黄芪等。
3. 观赏花卉保护区内的观赏花卉资源种类同样非常丰富。
其中,鸢尾花、睡莲、金鱼草、龙胆、鸢尾等花卉是最具代表性的。
1.红木红木是三峡库区的特产之一,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很多种类的红杉、红木树,树干粗壮,木材质地致密,耐候性、经久耐用。
红木被誉为“中华名木之冠”,其价格昂贵,是珍贵的建筑木材和家具木材。
2. 药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有不少具有药用效果的植物,如黄芪、白芍、甘草、黄连、苦参等。
这些植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三、植物保护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林业系统的国家级植物保护区。
目前,保护区内的林木资源正在被大力保护和利用。
保护区内的林木、草本植物等野生资源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这就需要加强保护,同时开展科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沈泽昊1 张新时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摘要: 为探讨地形对景观尺度植被格局的影响,在对三峡大老岭山地森林的大量群落学调查基础上,采用7个指标刻画群落生境的地形特征;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排序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并定量分离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植被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述3方面的贡献分别是9.50%、5.94%和6.81%,地形对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显著;但仍有77.75%的变异未得到解释。
关键词: 三峡大老岭;植被空间格局;地形解释;DCCA 排序中图分类号:Q94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7496(2000)10-1089-07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op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estVegetation at Dalaoling Region in the Three GorgesSHE N Ze _Hao 1,ZHANG Xin _Shi 2(1.De partment of Ur ban and Envir onmental Sc ienc es ,Peking Uni ver sity ,Beij ing 1000871,China ;2.Ins titute of Botany ,The C hinese Academia of Scie nces ,Beijing 100093,China )A bstract :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the pattern of vegetation on landscapescal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orest communities at Dalaoling Mountain in the Three Gorges ,7indexes were used to figure out th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s .The topographical pat -tern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were analyzed with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 A )ordina -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spatial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total variance of vegetative pattern were quantitatively partition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3aspects is 9.50%,5.94%and 6.81%,r espectively .Topography sho ws dominant controlling effect on the vegetative pattern at Dalaoling .But 77.75%of the variance were not interpreted yet .Key words : Dalaoling in the Three Gorges ;spatial pattern of vegetation ;topographic interpretation ;canoni -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rdination 在水平或垂直的植被地带或生物群区尺度上,区域气候的基本状况,包括各要素的平均值和概率分布,是决定植物种、生活型或植被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1]。
而在景观以下尺度,非地带性因子主导着植被与环境的异质性格局。
尤其在山区,由于地形控制了太阳辐射和降水的空间再分配,因此它往往是局部生境温、湿度的良好指示[2];并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及其强度,进而直接影响不同地形部位地貌的差异及其对群落的物种构成、结构和动态的作用[3]。
目前,在有关景观和群落尺度植被格局的研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已经引起关注,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地形单元进行分类和赋值,研究其对植物和植被格局的影响[4-7]。
三峡地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植被和气候处于过渡状态;中山峡谷地貌的海拔梯度在植被水平地带性基础上添加了垂直地带性,再加上复杂的小地形变化,极大地扩展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空间,使得景观尺度上的植被_环境关系呈现了复杂多变的面貌。
这些物种和群落构成怎样的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有怎样关系?存在何种具有明确生态意义的地形梯度?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它们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见文献[8]。
收稿日期:1999-04-27 接受日期:1999-12-28基金项目:三峡工程环保补偿科研类项目(三环科1_03_02_03_0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 P9509)。
Foundation item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for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No .1_03_02_03_02);the Fund of the Laboratory of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Ecology ,Ins 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P9509).植 物 学 报 2000,42(10):1089-1095 Acta Botanica Sinica2 野外调查和分析方法2.1 样方调查与数据预处理为了反映地形梯度对植被格局的影响,在大老岭南、西、北三面海拔400~2000m各设1个垂直样带,以海拔50m为间隔设置一个20m×20m的群落样方;以10m×10m为单元作群落调查。
样方地点的选择兼顾不同的小地形和群落类型。
最后对样带外的其他群落类型做补充调查。
共调查样方153个,内容包括:1)群落结构:对样方内胸径(dbh)≥2cm的植株做每木胸围测量,记录种类,估计高度。
2)地形因子:测量、记录海拔、坡面、坡向、坡位、坡形、坡度等地形要素。
并对定性要素分级量化,以详细刻画小地形特征。
包括:①坡面(ASPE):分南、西、北坡,分别赋值为:南=3、西=2、北=1;②海拔(ELEV):采用气压式海拔表的实测值;③坡向(EXPO):将罗盘仪的实测方位角转换为:0(N)~180°(S),东、西不区分;④坡度(SLOP):用坡度仪实测;⑤坡位(POSI):分成谷底、沟谷侧坡、中部侧坡、顶脊侧坡、顶脊5级,分别赋值1~5。
⑥坡形(SHAP):在水平方向分凹、平、凸三种坡形,赋值1~3;⑦地形指数(TOPO):由坡形和坡位两方面特征结合起来。
赋值方法见下表1。
表1 地形指数的定义和赋值Table1 The 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opographical indexesShapePositionR idgeSide ofridge MiddleSide ofvalley Botto m 54321Convex387654Plain276543Concave165432分别统计各样方植物的多度、盖度、频度和重要值。
亚热带森林植被物种构成极为复杂,考虑到样方优势种和常见种对群落的意义,也为了统计的方便,只取重要值>1.00的物种用于植被的数量分析。
2.2 数量分析方法2.2.1 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 A)排序 DCC A方法是对去势对应分析法(DC A)的改进[9],因为结合物种和环境因子信息计算样方排序值;并把环境因子、物种、样方同时表达在排序轴的坐标平面上,已成为90年代以来植被梯度分析与环境解释的趋势性方法。
在分析程序的选择步骤中,针对大老岭地区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优势种不突出而偶见种多的特点,选择压抑偶见种在排序中的指示作用。
2.2.2 植被格局的解释及环境、空间因子分离 空间因子在植被和环境格局中的作用已成为共识。
包括CC A(典范对应分析)和DCCA在内的一些格局分析方法中都设计了对空间变量的引进。
DCCA程序中还结合了一个协变量矩阵,可以纳入样方的绝对或相对的坐标位置,用于分析空间因素对植被格局的影响。
Borcard等[10]设计了一套方法来分离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环境与空间的交互作用和其他因素(可能是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随机因子)对植被空间格局的影响[10]。
分析包括4个步骤:1)以环境因子为约束进行排序,得到植被格局的总体变异T和环境解释的部分T e;2)以空间因子为约束进行排序,得到植被格局的总体变异T和空间解释的部分T s;3)剔除空间协变量后的环境约束排序,得到单纯环境解释T e′;4)剔除环境协变量后的空间约束排序,得到单纯空间解释Ts′。
这样环境因子对植被格局的解释能力为T e′/ T;空间因子的解释能力为T s′/T;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为T e/T-T e′/T或T s/ T-T s′/T;而据此尚无法解释的部分为1-(T e/T +T s′/T)或1-(T s/T+T e′/T)。
上述分析方法采用Ter Braak编制的C ANOC O 软件包实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开放研究实验室提供),其数学计算过程见文献[11]。
3 结果3.1 植被的DCC A排序在植被调查中发现,亚热带山地复杂多变的地形在各个尺度上控制着生境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发育状况。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环境梯度着重地形方面。
它们的数量和等级指标构成DCC A排序的环境因子矩阵R153×7。
排序结果如下:1)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表2)。
首先,基于物种构成(SPX1~SPX4)和样方环境因子(E NX1~ENX4)的第1~4排序轴对应显著相关。
DCC A排序的第1轴突出反映了海拔的影响;第2轴与小地形(主要是坡度)相关;第3轴反映坡向的影响,第4轴与坡面有关。
诸地形因子之间有比较好的独立性,仅地形指数与样方的坡位、坡形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坡形值的意义看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