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骨伤科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2 03
提升中医骨伤科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 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中医骨伤科的信誉度和影响 力。
弘扬中医文化
正骨八法属于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
诊断明确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表现为胸背痛、胸闷、呼吸 困难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采用俯卧位定点复位手法和牵引手法,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方向和力度,以纠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扩大胸椎间隙,缓解胸背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用
诊断明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正骨八法的基本技术 • 正骨八法的临床应用 • 正骨八法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
01
概述
正骨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正骨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骨伤科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
正骨八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被完善和系统化,形成了 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为主要步骤的骨伤科 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骨科的精髓"。
腰椎间盘突出的运用
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四)药品诊疗
早期宜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方用桃红
四物汤加田三七等。若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
可酌加枳实、大黄等通腑泄热。中期宜舒筋活络,
补养气血, 方用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益肝肾, 强
壮筋骨, 方用壮筋养血汤。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44
第44页
(五)其她疗法
三翼钉
加压螺丝钉



多根克氏针

带血管植骨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4
第14页
▪ 3。颈中型 骨折线经 过股骨颈中段, 供给股骨 头 动脉经关节面 滑
膜进入股骨头, 供给股骨 头 血液循环存在, 所以 骨折有可能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5
第15页
▪ 4、基底型 骨折线位于股 骨颈与大转子之间, 因为骨 折两断 血液循环良好, 骨 折轻易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38
第38页
▪ (3)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适适用于全部青年及 65岁以下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骨 不愈合者。它能使骨折断端维持压缩力, 但不 能预防骨折断端 旋转。拧入时螺纹必需越
过断端, 不然不能产生加压作用, 常需加压1枚 斯氏针控制旋转, 可采取二枚螺纹钉固定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8
第8页
【股骨头 血供】
▪ (一)圆韧带动脉 发自闭孔动脉 髓臼枝, 只 供给股骨头凹窝周围 小区域血运, 大部分不 深入股骨头。
▪ (二)股骨于滋养动脉 股骨干滋养动脉在 股骨干髓腔内行走, 对股骨头 血液供给极少。
▪ (三〕支持带动脉(关节类枝) 由旋股内侧动 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组成 动脉环, 是股骨头颈 关键血液供给起源。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
23
骨折概论
.
24
骨折定义
❖ 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
.
25
骨折的外因分析
•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打、压、枪、撞击)
• 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 • 传达暴力,如:桡骨远端骨折 • 扭转暴力,如:投掷所致的肱骨干骨折
• 筋肉牵拉 肌肉附着点附近骨折(髌骨骨折) • 持续劳损 长途跋涉(跖骨骨折)
.
13
CO学派是中医正骨学不断发展的历 史积淀
❖ 汉代中医外科鼻祖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麻醉,进行骨 科手术,独创“五禽戏”,指出功能锻炼在骨折愈 合过程中的作用;
❖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了夹板固定、颞 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循环障碍、神经功 能障碍的症状,并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损 伤应立即缝合,是中医内固定的最早记载;
.
26
骨折的内因分析
• 年龄和健康状况 • 骨的解剖位置与结构状况
• 静止段与运动段连接处、疏松与致密交接处 • 幼儿:青枝骨折;少年:骨骺分离;老年:骨
折风险增加 • 骨骼病变
• 骨感染、骨软化病、骨肿瘤等
.
27
外因+内因 骨折
.
28
问题:如何描述(诊断)?
.
29
问题:如何对X片进行描述?
• 嵌插骨折
• 裂缝骨折
• 骨骺骨折
• 压缩骨折
.
45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 横断骨折
• 斜形骨折

• 螺旋形骨折
折 碎
• 粉碎骨折
成 三
• 青枝骨折
块 以

腰椎正骨手法ppt课件

腰椎正骨手法ppt课件
发性损害而出现症状的部位,因此,正骨推拿治疗重点 在脊柱部,痛区手法作为结束手法。
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
法。放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
叩打等。
例如:颈椎病引起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患者仰卧, 术者抚摩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cuán)竹、 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扣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
腰椎正骨手法
正骨推拿法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放松手法(掌揉、拇指揉法) 第二步正骨手法 (坐式旋转摇搬法)
第三步强壮手法(捏拿、弹拨、拍打、点穴法)
第四步痛区手法
痛区手法
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 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
肢、头部、肩部、胸腹部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
对内脏功能障碍者,痛区手法应根据内脏功能而定
属兴奋过度者用镇静手法:如心律失常、哮喘、腹泻、消化 性溃疡等,可在胸部、腹部用抚摩法和按痛点法,配远端点 穴法,如内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 对功能低下者:如消化不良、支气管扩张症、内脏下垂等病
症,可用兴奋、强壮手法,如提拿肩井穴,重力(三指或五
小结
正骨推拿疗法的要领在正骨,其他手法 可随症状变通选用,在时间分配上,正骨手 法是短而快速的。揉法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第一步以揉法为主,各部中重手法后都 用揉法予以调理为宜。
指点叩法)点腰背部俞穴,拍打胸部及双手重叠揉按腹部,
拇指推关元、气海穴等。 总之,痛区手法作为治疗后的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在时间 安排上,一般2~钟即可。
正骨手法(坐式旋转摇搬法)
适用于: 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 胸腰椎其他错位类型辅助手法
以L3棘突偏左,L4棘突偏右为例: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 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 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 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 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 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 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 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 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 复10~20次。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 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 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 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 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 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 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 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 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 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 次。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 转。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第三式:抱头屈曲式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第六式:双胛合拢式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
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 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 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 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 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 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 施。 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 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 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 强肌张力。 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 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 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 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 拿伤皮肤。

中医正骨课件(针灸推拿专业)

中医正骨课件(针灸推拿专业)
• 4.并发症是骨折后产生的除骨折外的重要病 理改变。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 (1)闭合骨折 (2)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 (1)橫形骨折
(2)斜形骨折
•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 (5)嵌插骨折 (6)青枝骨折
• (7)压缩骨折 (8)裂纹骨折
成绩考核:
• 1.平时成绩(30%) • 包括:作业、单元测验、实训报告、
手法考核。 • 参考成绩:作业、出勤。 • 2.期末考试(70%)
绪论
• 学习目标知识: • 1、掌握中医伤科学与中医正骨的定
义; • 2、了解中医正骨的发展简史。 • 3、知道中医正骨现在面临的种种挑
战与机遇。
绪论
• 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 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和经络损伤 疾患的科学。
• 治疗的总原则:固定与活动统一(动 静结合 )、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 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 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 合(医患合作) 。
• 一、早期正确复位 • (一)时间宜早 • 力争伤后1~4小时以内成功 • (二)力争复位一次性成功 • (三)尽量采用手法复位
• 二、局部外固定 • (一)石膏固定 • (二)夹板固定
• 2.作用:使术者脑 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 的立体图像
• (二)拔伸牵引
• 1.方法:沿肢体纵 轴
• 由远近端对抗牵引
• 2.作用:矫正重叠
• (短缩)移位

其它手法基础
• (三)成角折顶 • 1.方法: • 2.作用:矫正严重 • 重叠(短缩) • 移位。
• (四)旋转回绕 • 1.方法: • 2.作用:旋转—— • 矫正断端间的旋转 • 移位

中医正骨教育课件

中医正骨教育课件
1.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和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伤层出不穷。
2.体育比赛和锻炼造成的运动损 伤。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骨关 节损伤。
复习思考题:
• 1.中医骨伤科学与中医正骨学的定义? • 2. 中医正骨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贡献、成
就、著述? • 3.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正骨有那些重大发展? • 4. 中医正骨现在面临的挑战有那些?你如
• 4.并发症是骨折后产生的除骨折外的重要病 理改变。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 (1)闭合骨折 (2)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 (1)橫形骨折
(2)斜形骨折
•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 (5)嵌插骨折 (6)青枝骨折
• (7)压缩骨折 (8)裂纹骨折
• 4.《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其
中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等值得后世学习。
• 5.其他 • 《备急千金要方》等。
• (五)中医正骨学的发展 • 1.宋代 • 从宋代开始,政府医院均设有骨
科。
• 张杲的《医说》在练功方面有贡 献。
• 《夷坚志》记录了同种异体接骨术。
• 2.元代 • (1)李仲南《永类钤方》创制了手
中医伤科学之(中医正骨)

教育课件
学习目标:
• 通过对《中医正骨》的系统学习,使 同学们掌握中医正骨的基本理论、诊 断方法及运用传统的正骨手法治疗疾 病的方法。
• 使之学会能正确运用正骨手法,更好 地为病人服务。
学习要求:
• 1.课前预习 • 2.课堂认真听讲 • 3.课后复习 • 4.勤于思考、善于模仿、不懂就问 • 5.反复操作练习、熟能生巧 • 6.查找资料、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精选ppt
46
第二阶段:原始骨痂形成期(4-8 周)
内、外骨膜的成骨细胞 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
骨样组织
软骨组织
内骨痂、外骨痂
环状骨痂、腔内骨痂
膜内化骨
骨折愈合
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过程短、愈合快 ,临床上应防止较大血肿
精选ppt
47
原始骨痂形成期示意图
精选ppt
48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 周)
骨小梁的排列不规则 应 力
规则
精选ppt
49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 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形成骨性连接,这一 过程大约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成 骨细胞大量产生,钙盐也逐渐在成骨细胞周围沉积下来,纤 维组织逐渐变为骨组织。此期相当于损伤三期辩证的后期,
精选ppt
6
近三十年来,在中西医共同发展的政策鼓舞下,中医 骨伤科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 坏死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拇(足+母)趾外翻及相关畸形”,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 等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肝肾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
精选ppt
50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精选ppt
5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①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 局部无反常活动;(勿试) ③ 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无异常; ⑤ 去除外固定后,上肢向前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正骨手法
非常实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

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

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

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

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

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

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
法再误,则万难挽回。

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婉转运用之妙,可以之卷舒高下疾除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致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这段描写重视手法的文章,对手法的运用说得很透彻。

当然,今天一般正骨科医生都偏重于手法,甚至将手法看成是“杀手锏”的医疗观点,多是受到它的思想影响。

擅长手法的医生把手法评价很高,这当然还需要商榷,至于提高药疗减低手法能否收到预期疗效,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作正骨科医疗业务已经25多年,见的病症比较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以我的体会,手法在医疗过程中还是比较重要的。

手法,在正骨科中占着主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手法是正骨科的独特治疗方法。

药物只是起着辅佐作用,所以要学正骨科首先要钻研手法。

如果手法不精深,用什么特效药也不会收到较高的疗效。

但手法谈起来也许有人认为无关紧要,或竟有人还对手法抱怀疑态度。

其实,一个正骨科医生要对病患者真正负到责任,就必须领会手法真谛不可,而且要做到手法精深简练的地步,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做到的。

譬如,人身全部骨骼肌肉和神经的分布位置,各个关节不同的式样,联络卸接的形态,骨骼关节的机能等,作为一个正骨科医生都必须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根据多年来的病例比较,正骨科中最常见的病症有四类型:①骨折;②陈旧性骨折和手术后遗症;③关节脱臼;④外伤性软组织损伤。

首先我们谈谈骨折,骨骼任何部分发生折断或是裂隙都算骨折,有外伤性和特发性的分别,其中常见的是外伤性骨折。

成年人因为劳动机会多,骨折的发生也较多,儿童因为跌倒也容易酿成骨折,有些人热情地从事祖国建设,但缺乏安全生产观念,也不断发生骨折。

造成骨折的原因是多由于骨的弹力遇到外力的侵袭。

所谓外力又有直接和间接的分别。

皮肤组织完整叫皮下骨折或单纯骨折,皮肤组织连带受伤叫开放骨折或复杂骨折。

另外再根据损伤的轻重又分为全骨,不全骨折或裂隙骨折。

骨折的形式很多,如纵折、横折、斜折、螺旋折和塌陷折等。

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在前臂(尺桡骨)、下腿(胫腓骨)、肋骨、锁骨,其次是肱骨、股骨、髌骨、脊椎、趾骨等处。

单纯骨折的症状是患处肿胀疼痛、变形,机能障碍,活动患处时有隐隐擦音或患处皮肤慢慢变色。

复杂骨折的症状是血液涌流,往往可以看到游离骨折端部突出在皮肤外或周围组织的破坏等特征。

其次我们再谈谈关节脱臼,凡各部位的关节之间丧失了正常结合而形成脱转离解的都认作脱臼。

脱臼的性质分为三种:①外伤性脱臼;②病理性脱臼;③先天性脱臼。

正骨科经常见到的是外伤性脱臼,其他两种比较少见。

外伤性脱臼产生原因是由于外力强加在关节上,而关节因为负荷不起所产生的,常见的部位是下颌、肩、肘、腕和髋关节等处。

根据脱臼的程度又分为全脱臼和不全脱臼。

根据有没有副伤又分为单纯脱臼和复杂脱臼。

再根据脱臼的具体经过又有
新鲜、陈旧性和习惯性脱臼。

更以脱臼的方向位置分为前方、后方、侧方和分散脱臼。

脱臼的症状是这样:局部疼痛、机能障碍、关节变形、患处肿胀、病肢伸长或缩短,并且微觉着有弹拨性的抗力。

     中医正骨科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的历史是悠久的。

根据医学文献上的记载,这种医疗专科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

远在周秦时代,那时候的封建王朝就特别制定设有专治外伤性的骨科医生。

陈邦贤所著医学史上说:“王亲卿大夫的疾病都是专设医师治疗,其中的疡医主治一切肿疡与创伤”。

历史上相传下来的疡医就是今天的正骨科中医,治疗方法是既简单又便利,大部分病症差不多都依靠手法,虽然也用药疗,也只不过是辅佐而已。

这种正骨手法是稳妥安全,简便易行,不但在短期内使病患者恢复肢体机能,而且很少遗留下后遗症。

正骨科在中医外科中是个古老的专门医疗系统,它的医疗对象是硬性外伤和骨现畸形,也是俗话所说的“跌打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外伤骨折和关节脱臼。

一个人当他不幸受到骨伤以后,那种痛苦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中国人民在古时就知道尊敬那些为人解除痛苦的医生,唐朝曾给名医“扁鹊”建造了庙宇,到了13世纪更特别建立了光医庙,供奉着自古以来的名医。

直到今天我国各地还存在着纪念医生的庙宇和颂扬医生的碑石遗迹。

医生的神圣任务是“救死扶伤”,帮助人和疾病斗争。

虽然他们以忘我的人道精神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挽救了许多生命,挽回了许多伤残,被广大人民歌颂和敬重,但是一般流俗人还是瞧不起他们,所谓“医卜星相”,医居然和卜星相并称,就充分说明了这种轻视医生的情形。

在明朝,轻视医生的观念更来得普遍和严重。

华佗本来是个知识分子的医生,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医生经历表示悔恨;六朝时的殷浩,虽然精通医学却不愿使人知道,悄悄地烧毁了自己的秘方。

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不屑于读医学,认为医生是属于“下九流”的行业。

明朝施行“官医制”,在官医共分为十三个科,而金簇和正骨并作一起是十三科中的一科,在表面上虽然也是个独立科系,然而人们对它却不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很长一个时期。

到了清朝,这种风气才稍有转变,正骨科在封建王朝政权组织系统内,才有了明确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