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八法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医骨伤科的治疗手段,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2 03
提升中医骨伤科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 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中医骨伤科的信誉度和影响 力。
弘扬中医文化
正骨八法属于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
诊断明确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脱位,表现为胸背痛、胸闷、呼吸 困难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采用俯卧位定点复位手法和牵引手法,根据病情选择手法方向和力度,以纠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扩大胸椎间隙,缓解胸背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用
诊断明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症状。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正骨八法的基本技术 • 正骨八法的临床应用 • 正骨八法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
01
概述
正骨八法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正骨八法起源于我国古代中医骨伤科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
正骨八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被完善和系统化,形成了 以"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为主要步骤的骨伤科 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骨科的精髓"。
腰椎间盘突出的运用
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正骨八法可针对其病机予以治疗。
治疗方法
正骨八法介绍

正骨八法介绍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整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之一。
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正骨十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旋、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挟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
目前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骨伤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种。
即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正骨八法具体操作应用1.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拔伸牵引主要引用是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一般而言,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拔伸牵引力应较大;相反,老幼及女性患者,所需牵引力不宜太大。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若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3.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时应首先纠正骨折的旋转畸形,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才可使骨折远端与近端会合。
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
新医正骨疗法手法操作套路步骤的合理性

新医正骨疗法手法操作套路步骤的合理性《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将基本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习称“正骨八法”。
当下新的正骨体系将按摩、推拿常并用,出现新医正骨手法。
再此分享6种新医正骨手法。
1、摸法:摸者,即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正、骨软、骨硬,或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等,并探究表里虚实,弄清所患之新旧,通过摸法,确定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依法治之。
2、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歧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
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3、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轻重,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
凡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4、提法:提法,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
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所提之法,应轻重适度,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5、按摩法: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
其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而设。
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
6、推拿法: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
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或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其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
凡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宜通补泻之法,所以病人无不愈也。
正骨八法

操作应用(八) 按摩推拿
1.适应症和作用 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 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 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 的骨折更为重要。
操作应用(八) 按摩推拿
2.操作方法 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 下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3.要领: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 上而下顺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
3.操作方法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 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 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 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 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 加稳定。 4.要领: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由 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 向摆动骨折远段。
操作应用(六) 夹挤分骨
正骨八法
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正骨八法操作应用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1.适应症和作用: 为施行手法前的诊断手法。达到“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2.操作方法: 骨折整复前,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 触摸时3先轻后重,由浅及伸,由远到近, 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 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 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 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3.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 两头相对。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3.操作方法 回旋法:有软组织嵌入的横断骨折, 须加重牵引,使两骨折段分离,解脱嵌入 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而后放松牵引,术者 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 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擦音 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永字八法与正骨八法

晋人用理 , 唐人 用 法 , 人 用 意 。又 云 : 书法 无他 秘 , 宋 ” “ 只 有用笔 与结 字耳 。可见 , 字在书法 中 占有重要地位 。 ” 结 正骨不是 熟知 “ 正骨 八 法” 可 以复 位所 有 骨折 , 就 就 得到通 晓任何 骨 折复 位 的法 门 , 者 达到 骨折 解 剖复 位 或 的境地 。正骨八法 手 法练 习固然 是骨 折 复位 基 础 , 确 明 诊断 , 严格选 择手法适应 证 , 复位 前 医生和助 手均应根 据
这 就是 所谓 “ 字八 法” 永 。永字 八法 其法 极为 精 当 , 于 对 今 天 书法爱 好者 具有 一定 的参 考价 值 。 正骨八 法在 中 国骨伤 学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手法 正骨 已有 上千年 的历 史 , 周 代 就有 专 治骨 折 的医 生 。《 约 周 礼 ・天官 》 有疡 医专 处折 疡 的记载 。《 内经 》 中就有 正骨 的零 星记载 。唐 代蔺 道 人 在《 授 理 伤续 断 秘 方 》 系 仙 中
伤机制 , 制定 一个 切 合实 际 的复 位 方案 。更要 了解骨 折 的复位原 则 , 骨折 远 端找 近端 即逆损 伤机 制 ( 子求 母 ) 及 复位尽 量不增 加病 患损 伤 的原 则 。根据 骨折 部 位 、 位 移 程度 、 伤机制设 计 骨折 复位 手法 套路 是 正 骨大 师研 究 损
薯 寨 匿话 中国民间疗法
CHI sNA UR AT  ̄ D c NA’ T OP H e 201 . 0
永 字八 法 与 正 骨 八 法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2023《医学课件》正骨八法CATALOGUE目录•正骨八法简介•手法操作•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与禁忌•康复与护理01正骨八法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正骨八法的基础。
源自《黄帝内经》从东汉末年至今,正骨八法在历代医家和武术家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中医理论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指导正骨治疗。
武术理论运用武术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指导正骨治疗。
理论基础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因跌打损伤、扭伤、骨折等引起的骨关节损伤和疼痛。
禁忌症对于肿瘤、结核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以及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等,不宜使用正骨八法治疗。
适应症与禁忌症02手法操作总结词通过旋转关节的方式,使错位的骨骼或关节恢复原位详细描述旋转复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正骨手法,适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等部位。
通过轻柔的旋转手法,使错位的关节逐渐复位。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过度旋转造成损伤。
手法一:旋转复位法总结词通过屈伸关节的方式,使骨骼和关节得到放松和调整详细描述屈伸收展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关节。
通过反复屈伸关节,可以放松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用力或过快频率造成肌肉疲劳。
手法二:屈伸收展法手法三:端挤提按法总结词通过端挤和提按的方式,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关系详细描述端挤提按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柱和四肢等部位。
通过端挤手法调整关节位置,再用提按手法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以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柔和均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03临床应用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指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髋关节外展支架固定,再配合中药治疗。
骨科名词解释

1. 正骨八法答案:《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骨折复位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后世习惯称为“正骨八法”。
5.骨先天性畸形答案:骨先天性畸形是指骨与关节的先天性疾病,包括骨与关节发育障碍、脊柱和四肢的先天性缺陷。
6.骨痈疽答案:骨痈疽是指因化脓性细菌侵入,引起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疾病。
7.骨痨答案:骨痨是指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引起的疾病,西医学称为骨、关节结核。
8.骨关节痹证答案:骨关节痹证是指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症。
9.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答案: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是指因骨关节退变而增生肥大、软骨被破坏的慢性关节炎。
10.骨软骨病答案:骨软骨病是指骨骼发育时期,骨化中心由于某种原因的干扰而出现骨内化骨紊乱所致的病变,常发生在骨骺,故又称为骨骺炎或骨软骨炎。
11.骨肿瘤答案: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及骨的附属组织的肿瘤。
12. 代谢性骨病答案:代谢陛骨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内矿物质或骨基质代谢紊乱,以及由此造成的骨组织生物化学和形态变化而出现的病变。
1. 伤气答案: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跌仆闪挫,击撞胸、头等部,可致体内气机运行失常。
2.伤血答案:由于跌仆坠堕、辗轧挤压、拳击挫撞等,可伤及经络血脉,血溢脉外而出血,或血流不畅出现瘀血。
3.伤筋答案:因闪挫扭捩,跌仆坠堕,则可出现筋断碎裂。
若伤后筋骨失营,可见筋纵弛软,肢体失用,或筋挛拘急。
4.伤骨答案:因坠堕、跌仆、撞击、压轧等损伤,可致骨折、脱位、骨错缝发生。
5. 外染邪毒答案:外伤后复感毒邪,则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1.骨擦音答案: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3.关节盂空虚答案: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这是脱位的特征。
4.弹性固定答案: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xx年xx月xx日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正骨八法简介手法操作临床应用与其他治疗比较注意事项与预防
contents
目录
01
正骨八法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正骨八法的基础。
源自《黄帝内经》
从东汉末年起到明清时期,正骨八法在历代医家和武术家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通过旋转关节的方式,将错位或脱位的骨骼重新对合。
详细描述
旋转复位法适用于颈椎、腰椎、髋关节等部位的错位或脱位。操作时,患者采取俯卧或仰卧姿势,医者双手托住患者的头或臀部,轻轻旋转,使骨骼产生顺应性,逐渐复位。
手法一:旋转复位法
总结词
通过屈伸关节的方式,使骨骼得以重新对合。
详细描述
屈伸收展法主要适用于肘、膝关节等部位的错位或脱位。操作时,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医者一手握住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逐渐屈曲或伸展,使错位的骨骼复位。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预防骨关节疾病。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合理饮食和营养的摄入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注意饮食和营养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关节僵硬。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术后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理论
正骨八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调理。
筋骨并重
强调在手法治疗中,必须同时调理肌肉、筋膜和骨骼结构。
理论基础
适应症
用于各种因姿势不正、用力不当或意外伤害引起的骨骼和关节损伤。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定疾病或身体状况,正骨八法不宜使用或需谨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正骨八法操作应用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1.适应症和作用: 为施行手法前的诊断手法。达到“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 2.操作方法: 骨折整复前,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
触摸时3先轻后重,由浅及伸,由远到近, 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 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 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 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
1.适应症和作用
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
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
拢的侧方移位。
操作应用(六) 夹挤分骨
•
2.操作方法
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
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
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象单
骨折一样复位。
•
•
3.操作方法
解脱嵌入
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而后放松牵引,术者
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
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擦音
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
4.折顶回旋要领
折顶法: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
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
的骨折更为重要。
操作应用(八) 按摩推拿
•
2.操作方法
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
下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
3.要领: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
上而下顺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
注意事项
• (1)明确诊断。 (2)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变化。 (3)掌握复位标准:力争解剖复位,最低功能复位。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
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
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
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
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
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
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
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下压。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 位者,斜向折顶。
•
回旋法:操作时,必须谨慎,两骨
折段须相互紧贴,以免损伤软组织,若感
到回旋时有阻力,应改变方向,使背向移
位的骨折达到完全复位。
操作应用(八) 按摩推拿
•
1.适应症和作用
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
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
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
•
3.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
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
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操作应用(四) 提按端挤
• 1.适应症和作用 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操作应用(四) 提按端挤
• 2.操作方法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医者两手拇指
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 端向上。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 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 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 3.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 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 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 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肤。
操作应用(五) 摇摆触碰
• 1.适应症和作用 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
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 2.操作方法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 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 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 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 已经紧密吻合。
操作应用(五) 摇摆触碰
3.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
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
1.适应症和作用
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
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
为位时。
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
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
2.操作方法
• 3.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 两头相对。
操作应用(二) 拔伸牵引
1.适应症和作用: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
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 的长度。
操作应用(二) 拔伸牵引
• 2.操作方法: 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照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 持续牵引。 • 3.要领:先顺势牵引,再 沿肢体纵轴 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 牵。
•
3.操作方法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
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 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 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
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 加稳定。
•
4.要领: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由
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
向摆动骨折远段。
操作应用(六) 夹挤分骨
操作应用(三) 旋转屈伸
• 1.适应症和作用 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
形。
操作应用(三) 旋转屈伸
•
2. 操作方法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
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 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 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以整复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