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湖北理工大学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年日
3、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拟采用的实现手段(途径):(可以另附页)
(1)根据给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分图解法和解析法。
(2)根据工作要求合理地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之后,我们可以按照结构所允许的空间和具体要求,初步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rb,然后绘制凸轮的轮廓。
(3)无论是采用作图法还是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反转法原理。
2、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意义(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个系统操作方式简单、用户界面良好并具有实用性。只需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其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压强大,易于磨损,难加工,成本高。所以通常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凸轮机构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因此广泛应用于众多机械中。但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高副接触方式会增加机构的功率损耗,因此对其在高效率传动系统中的使用形成了较大限制。如何实现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纯滚动接触是解决相对滑动接触方式,并迅速提高凸轮机构工作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基于“两构件的相对运动可以用与这两构件相固连的一对瞬心线的纯滚动来实现”这一瞬心线性质,推导出能够满足预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要求的纯滚动接触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计算公式,并研究了该种凸轮机构的临界压力角、许用压力角、机构效率、基圆半径等各项参数的特征和机构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完成了一套能够实现预定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纯滚动接触凸轮机构的完整轮廓曲线设计的方案,设计得到的凸轮机构不但能够在回程、近休止和推程的机构运动阶段保持纯滚动接触,还能实现远休止运动阶段,并且针对运动规律相同但行程大小不同的凸轮机构提出缩放轮廓的设计方式,大大简化了该种凸轮机构的制造工艺。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地应用着各种形式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之所以能在各种自动机械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兼有传动、导引及控制机构的各种功能。当凸轮机构用于传动机构时,可以产生复杂的运动规律,包括变速范围较大的非等速运动,以及暂时停留或各种步进运动;凸轮机构也适宜于用作导引机构,使工作部件产生复杂的轨迹或平面运动;当凸轮机构用作控制机构时,可以控制执行机构的自动工作循环。因此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对现代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题目:浅析“蓝关戏”的起源与兴衰学生姓名:朱笑霈院(系):音乐系专业班级: 0701班指导教师:程辉完成时间:2011年 3 月 4 日要求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构想,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独立完成。
2、开题报告正文用A4纸打印,各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加黑,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
3、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著录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
4、年月日等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要符合《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如“2005年2月26日”。
5、所有签名必须手写,不得打印。
一.课题的意义蓝关戏是山东莱州的地方戏曲,为弋阳腔的一支遗脉。
由于风靡一时的弋阳腔已经销声匿迹,所以蓝关戏对于古代戏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堪称古代戏曲的“活化石”。
此片论文主要研究蓝关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戏曲的特点和表演的形式,简述了蓝关戏的兴衰,从而使人们了解莱州蓝关戏,呼吁人们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由我国当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戏曲理论家马少波先生早在1959年5月发表于《人民日报》及《戏曲艺术论集》中的《古木新枝——谈江西弋阳腔》等诸文中队蓝关戏见解独特,阐述精当。
另据全国1949 年至1959 年统计和1959 年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戏曲音乐》的记载和“全国剧种一览表”中的标举,蓝关戏在全国348种汉族戏戏曲剧种中,也被列入高腔剧种而记入史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简述蓝关戏的起源。
2.简述弋阳腔的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它的表演形式和基本特征。
3.从蓝关戏的所在地区、发展、基本内容和表演形式等几方面入手阐述蓝关戏的艺术价值。
4.从对蓝关戏的保护、创新和发扬论述蓝关戏今后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本篇论文的结论。
四.采用的方法、手段及步骤等所采用的方法:文献资料法。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张三

3.知识库中设计语义规则推理模型。
4.掌握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式。
5.具有检索、阅读中文与外文资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给出数据网格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开发角度体系结构采用三层模型:
a用户层(Jsp或者应用程序界面);
b业务逻辑(Servlet或者WebServices);
[7].F Harmelen,J Hendler,I Horrocks,et al.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Reference.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tr/owl-ref
[8].Chen ZS, Zhou Q, Zhao Q.Situation-A suitable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 and positioning lexical semantic 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2002,7(2):1−36.
南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张三
学号
0413022013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题名称
语义元搜索网格的设计与实现
阅读文献
情况
国内文献6篇
开题日期
2008-3-21
国外文献2篇
开题地点
南通大学计算机楼608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秉权,王晓龙.一种面向用户的语言模型及其机器学习的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2):150−153.
开题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川东沙坪场气田石炭系储集层特征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09级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
指导教师:职称:
2011年 3月 8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实训科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10年12月16日”或“2010-12-1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汽车外星轮钻孔)

课题的背景、意义;课题欲解决哪些方面问题
本课题是为某汽车零件制造商设计的、用于小型汽车的一个零件——“外星轮”的孔加工机床。完成本课题不仅对自身提高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外,还能真正地解决工业实际问题,对大学期间的学业作了综合检验,对将来的工作有着非常的现实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基本信息
学生姓名
孙含东010528126
系名称
机械工程技术系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汽车外星轮”钻孔机床总体设计
指导教师
夏晓平
二、开题意义
课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课题的现状
本课题是设计用于“汽车外星轮”加工的组合机床。组合机床是用于大批量生产零件的加工的一种机床,是根据零件的具体特点,专门设计的一种专用机床,常用于汽车、柴油机、拖拉机纺织机械等行业,具有精度稳定、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优点,缺点是柔性化程度低,不能适应零件品种的变化,不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目前,在汽车、柴油机、拖拉机行业,组合机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应用。
1.该组合机床总体结构包括左右动力箱、左右多轴箱、夹具、刀具接杆、左右液压滑台、中间底坐、夹具系统、液压、电气系统等几大部分。根据机体油道孔的具体位置,采用滑套式液压动力箱和多轴箱,固定式夹具,整体布局确定为卧式双面钻组合机床。
2.动力部件设计
动力部件是用以实现切削刀具的旋转和进给运动的部件,是液压滑台和动力的组合。机床动力箱的电机提供多轴箱轮系转动和刀具的旋转切削等动力。动力滑台又滑座和滑鞍驱动装置所组成,在滑鞍上安装动力箱用以配合多轴箱。
最新标准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系(学院):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七 年 三 月 七 日
(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蓝字根据自己专业替换即可)
XXXXXX大学XX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参考文献:[1]XXXXXXXXXX;
[2]XXXXXXXXXXX;
[3]XXXXXXXXXXXXXX;
[4]XXXXXXXXXXXXXXX;
[5]XXXXXXXXXXXX。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提要】会计电算化影响了会计实践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能力。然而,就在会计电算化实现其强大功能的同时,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来突出。本文提出了强化技术安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三个方面的措施,以防范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教研室
一、设计(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参考文献等)
目的: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监控,切实防范电算化会计风险,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
意义: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能力,有助于强化技术安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三个方面的措施,以防范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实行方案:从技术上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系统实体安全与硬件安全的防范措施;使用安全的财务软件平台等先进技术,从软件技术上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完整版)开题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某联合站的设计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2011-02学生姓名范新林学号 **********指导教师邱正阳2014 年 12 月 14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课题的意义:联合站是转油站的一种,但由于其功能较多,在油田上普遍存在。
站内包括有脱水站,转油站系统,原油稳定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注水系统,天然气处理系统等,它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
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理(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油田注水、污水处理、供变电和辅助生产设施等部分。
联合站是油田原油集输和处理的中枢。
联合站设有输油,脱水,污水处理,注水,化验,变电,锅炉等生产装置,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原油的处理,达到三脱(原油脱水,脱盐,脱硫;天然气脱水,脱油;污水脱油)三回收(回收污油,污水,轻烃),出四种合格产品(天然气,净化油,净化污水,轻烃)以及进行商品原油的外输。
联合站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场所,是油田九大危险源之首。
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要求是使其最大限度的的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数量和质量的油田产品。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9)《采煤机牵引部传动系统扭振分析》廉自生,李铁军(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出版日期:2005期号:第3期页码:323-325
【摘要】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采煤机牵引部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通过计算其固有频率及在低阶模态中的势能分布率及模态柔度,找出该采煤机牵引部传动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改善其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对薄煤层采煤机的改造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3. 课题研究意义
在我国一些薄、厚煤层并存的煤矿,由于薄煤层开采速度较慢,使其下部的中厚煤层长期的得不到及时开采,以至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接替,而有的被迫需要丢掉一些薄煤层资源造成浪费。随着大批煤矿中、厚煤层的资源开采,使得资源越来越少,所以薄煤层的开采已经列入日程。因此,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薄煤层采煤机,以适应不同的煤层结构,提高薄煤层采煤的工作效率是当务之急。
【摘要】结合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直齿传动箱,应用数学规划理论进行机械优化设计。
(14)《电牵引采煤机牵引部的强化设计》丁志勇(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刊名:山西机械出版日期:2001期号:第3期页码:20-21,23
【摘要】论述了电牵引采煤机牵引传动部的工作原理。针对该机在井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强化设计,使该机的适应性、可靠性得到较大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志方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支耳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学科部:理工学科部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08材料一班
学号:12
姓名:戴志方
指导教师:张如华
填表日期:2011年12 月3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依据:冲压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加工方法,具有生产率高,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尺寸精度稳定,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特别适合于大量生产。
但对冲压生产而言,单工位模具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而且钣金零件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就需要多副单工位模具才能实现。
如果采用级进模进行冲压生产,就可以改变这些缺点。
级进模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占用的操作人员少,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
意义:通过对带环罩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制定部分零件的制造工艺,通过课题让我们能够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一般方法,对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学会对模具设计资料的检索与整合以及对已有资料的充分合理的使用,该实践性课题是对学生理论学习水平的实践和检验,可对以后从事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意义,级进模是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
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本次设计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两个工序,由冲孔、落料组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级进模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产品生产日益复杂与多样化,产品性能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冲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压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为了适应大批量高、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在冲压模具和设备上广泛应用了各种自动化的进、出料机构,对于大型冲压件,例如汽车覆盖件,专门配置了机械手或机器人,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冲压件的生产品质和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冲压工作的安全性。
在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方面,现已广泛应用多工位级模、多工位压力机或高速压力机。
在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面,正在发展柔性制造系统。
为了适应多品种生产时不断更换模具的需要,已成功地开发出快速换模系统,多工位级进模的发展趋势。
2. 多工位级进模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也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
随着计算机的深入使用,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或开展计算机辅助冲压工艺CAPP 系统已从工艺设计发展到工艺信息的管理,设计方法也从派生式、混合式、创成式三种 CAPP 系统并举的局面向智能化的混合式方向发展。
但很多地方仍需要设计人员的决策与经验,真正实用的基于知识的大型复杂冲压件 CAPP 系统尚未建立。
由于冲压工艺设计过程的复杂性,想要全面有效的决问题,需要一种新型智能型工程设计方法,即基于知识工程的KBE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综合应用到冲压件工艺设计中,建立智能优化的CAPP 系统,并实现与 CAD理的集成化,将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1 胚料展开工艺计算图
图4落料冲孔复合膜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次设计的内容为带环罩级进模的排样和模具设计,重点介绍了零件的排样、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等,最后画出零件图,及装配图。
具体步骤分为: 1、冲压件的工艺分析与设计 2、冲裁件的排样 3、冲裁间隙的选用 4、冲压力的计算 5、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6、计算凸、凹模具的刃口尺寸 7、冲裁部分及零件的设计 8、绘制总装配图及零件图。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此零件结构复杂,需要多道工序完成,基本工序包括落料、拉深、冲孔、弯曲、翻边等。
针对此产品件,应明确设计路线,确定设计方案,构思模具结构。
首先对产品进行结构和尺寸分析,利用 AUTOCAD 绘出零件的三向视图,确定尺寸;之后确定优选的工艺方案;然后再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和尺寸计算,利用 AUTOCAD 完成第一道工序—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图,并绘出各非标零件;然后同样用 AUTOCAD 完成第二道工序—胀形冲孔复合模;对其它工序进行分析,确定每道工序的细节工作;最后完成设计。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主要特色:通过对工件的工艺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的设计(例凸模,凹模),各种固定板的设计和相关尺寸的计算和校核;设计前后工序的关联性以及模具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工序,尽量使模具的结构更紧密,同时在模具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零件的课加工性,要尽量多的选用标准件,达到规范化设计的要求成为此毕业设计的难点。
针对此次模具设计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拟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pro/E 等相关软件来完成模具的设计,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收集相关文献、期刊论文来加以辅助设计;针对自身理论方面的不足将更多的向卢老师请教学习,当然,具体的设计中也要不断的去实践设计的模具的实用性与经济性,使设计更趋于精确化,规范化,系统化。
六、参考文献:
1.翁其金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如华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模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周大隽等,《模具结构设计要领与规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同海等,《实用冲压设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6.王嘉《冷冲压设计与制造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万战胜,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8.中国模具设计大典委员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 3 卷冲压模具设计. 9.柯旭贵,先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邱永成,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