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的联合毒性作用
有机磷农药原理

有机磷农药原理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有机磷农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昆虫体内,如经口摄入、吸入和经皮吸收等。
一旦有机磷农药进入昆虫体内,它们会被酯酶或酯酶样酶迅速水解为活性代谢物。
这些活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可与神经递质酯酶紧密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降解与再吸收,从而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过量积累。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并控制昆虫的运动和神经功能。
当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积累过多时,会导致神经冲动的过度兴奋,进而使昆虫神经系统受损。
有机磷农药对昆虫神经系统的干扰可以表现为两个主要的效应。
首先,它们可以降低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水解酶的活性,从而使乙酰胆碱积聚在神经突触间隙中。
其次,它们还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滞乙酰胆碱的结合并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
这些效应会导致昆虫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和紊乱,干扰昆虫的正常生理功能。
昆虫的运动能力受到抑制,呼吸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终,昆虫会表现出痉挛、麻痹和死亡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磷农药对人类和其他非靶标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使用有机磷农药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
明,并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
常见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急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

赵 玉 琴 等 常见 拟 除 虫 菊 酯 和 有 机 磷 农 药对 鱼 类 的 急 性 及 其 联 合 毒 性 研 究
常见拟除 虫菊酯 和有机磷农药对 鱼类 的 急性及其联合 毒性研 究 *
赵 玉琴 李 丽娜 李 建华
( 同济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江 水 环 境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海 2 词 拟 除 虫 菊 酯 农 药 有 机 磷 农 药 急 性 毒 性 联 合 毒 性
Su yo c t n on o ii fc mmo yeh oda do g n p o p aep siie of h Zh oY qn, n Li td fa uea dj ittxct o o y np rt r i n ra o h s h t et d st i c s a u i Li a, Li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四、对症治疗 有机磷重度的主要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 麻痹、呼吸中枢衰竭、休克、急性脑水肿等。 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正常心肺功能,保持呼吸 道通畅。
(一)毒蕈碱样症状 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类似毒 蕈碱作用,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 临床表现为: 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大小便 失禁; ② 多汗、流泪、流涕、流涎、气道分泌物增 加、咳嗽; ③ 支气管痉挛、心跳减慢、瞳孔缩小。
(二)烟碱样症状 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所 致。 临床表现为: ① 颜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 肌纤维颤动,甚至强直性痉挛;全身紧缩 和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 肌麻痹可产生周围性呼吸衰竭。 ② 交感神经节受乙酰胆碱刺激,节后交感神经 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引起血管收 缩、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常发生在中毒早 期。
3.中间综合症: 在急性中毒症状好转后和迟发性脑病发生 前,即在中毒后 24~95 小时,少数患者可突发 死亡。称为“中间综合症”。与胆碱酯酶长期 受抑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的功能有 关。可先必须为颈部、上肢和呼吸肌麻痹、睑 下垂、面瘫等。
(五)局部损害 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内吸磷接触皮 肤后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 有机磷杀虫药进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和瞳 孔缩小。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发病时间与毒物种类、剂量和侵 入途径有关。 经皮肤吸收,2~6小时发病, 口服 10分钟~2小时发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级: ① 轻度中毒:以M样症状为主,胆碱脂酶 活力70-50%。 ② 中度中毒:M样症状加重,出现N样症 状,胆碱脂酶活力50-30%。 ③ 重度中毒:除M 、N样症状外,合并 肺水肿、昏迷、呼吸麻痹、脑水肿,胆 碱脂酶活力30%以下。
有机磷农药中毒

治疗
尽快清除毒物.对于皮肤染毒者应立即及 时去除被污染的衣服,并在现场用大量 清水反复冲洗,对于意识清醒的口服毒 物者,如应立即在现场反复实施催吐。 绝不能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拉患者去医 院,否则会增加毒物的吸收而加重病情。
治疗
洗胃 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 对脑水肿应用脱水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临床表现
1.毒蕈碱样症状 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30%~50%。
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标志酶,
其他 临床表现为恶 早期血液、尿液及胃液中毒物检测 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泪、流
(1)阿托品 原则是及时、足量、重复给药,直至达到阿托品化。
涕、流涎、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和 (1)轻度中毒 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瞳孔缩小症状。
2.烟碱样症状 患者常有全身紧束和压迫感,而后 诊断
(3)重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
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 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30%以下。
其他 早期血液、尿液及胃液中毒物检测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纤维颤动、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步态蹒跚,意识清楚。 (1)轻度中毒 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瞳孔缩小症状。 经口服者约5~20分钟早期出现恶心、呕吐,以后进入昏迷状态。 诊断
农药混剂联合毒性评价

农药混剂联合毒性评价关键字:农药混剂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和配制1.1.1 试剂品级和来源试验农药均为工业品级原药。
76.5%甲基对硫磷、80%丙溴磷、88%氧乐果、85%敌敌畏由天津农药总厂提供;85%水胺硫磷、90%马拉硫磷、90%甲氰菊酯、84.5%氰戊菊酯、94%高效氯氰菊酯、97%灭多威由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提供;99%溴氰菊酯由天津艾格福(Agrevo)公司提供;95%速灭威、98%异丙威由上海东风农药厂提供;98%辛硫磷由北京东方农药厂提供;90%甲胺磷由石家庄农药厂提供;吐温80由广州南方化玻公司进口分装;花生油为市售商品。
1.1.2 配制除水溶性农药用蒸馏水配制外,其它农药均加入适量吐温80作为助溶剂,搅拌混匀使与农药充分接触,再加入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备用。
1.2 试验动物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180~220g。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
将受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1.3 染毒剂量和方法1.3.1 染毒剂量根据统计计算毒性参数的方法,每一项LD50按等比梯度设定5~8剂量组。
1.3.2 染毒方法动物禁食12h后,单剂一次经口染毒,混剂按等毒所需剂量分别灌胃给药,2次给药间隔8秒,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染毒大鼠连续观察2周,记录动物症状发生时间、中毒表现、死亡时间和死亡数。
1.4 资料的统计分析1.4.1 LD50的计算依照Bliss法计算单剂和混剂的LD50及95%可信限,并获得相应的对数剂量-效应回归方程。
1.4.2 联合作用方式的判断采用Harris法[2],根据各单剂的LD50及95%可信限计算混配农药的预期LD50及95%可信限,再计算预期LD50与观察LD50的比值,称毒性比(TR)。
TR等于1且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互相覆盖,为相加作用;TR>1,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不互相覆盖,为协同作用;TR<1,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不互相覆盖,为拮抗作用。
有机磷农药的杀虫原理

有机磷农药的杀虫原理
有机磷农药的杀虫原理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昆虫死亡。
有机磷农药的杀虫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有机磷农药可以与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发生作用,抑制其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过量抑制会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积聚,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影响神经信号传递,最终导致昆虫的神经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2. 磷酸酯酶抑制:有机磷农药还可以与昆虫体内的磷酸酯酶发生作用,抑制其活性。
磷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代谢酶之一,参与脂肪代谢和能量供应。
当磷酸酯酶受到抑制时,昆虫体内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被阻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和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3. 阻断呼吸链:有机磷农药还能够作用于昆虫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阻断氧化磷酸化过程,降低昆虫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细胞无法正常供应能量,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总之,有机磷农药的杀虫原理主要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和代谢过程,导致昆虫的神经功能紊乱和能量供应不足,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常规

有机磷农药中毒【概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我国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占急诊中毒的49.1%,占中毒死亡的83.6%。
有机磷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作用主要在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乙酰胆碱累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症,严重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有机磷农药剂型有乳剂、油剂和粉剂。
根据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国产有机磷农药分为四类:【病因】1.生产性中毒: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手套破损,衣服和口罩污染,或生产设备密闭不严,化学物质泄漏,农药经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2.使用性中毒:喷洒杀虫药时,防护措施不当致药液污染皮肤或吸入空气中农药而引起中毒3.生活性中毒:主要由于误服或自服有机磷农药,饮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源或食入污染的食品所致。
【发病机制】因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接触或有意服毒或误服,误用有机磷农药而导致中毒。
有机磷农药进人中毒者的血液中与胆碱酯酶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活性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减低,蓄积过多的乙酰胆碱导致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病症以及内脏功能受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致死。
【临床表现】胆碱能危象发生的时间与毒物种类、剂量、侵入途径密切相关。
口服中毒多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吸入中毒者30分钟内发病;皮肤吸收中毒者常在接触后2-6小时发病。
1.毒蕈碱样病症:又称M样病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多汗、流涎、心率减慢、瞳孔缩小(严重时针尖样缩小)、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加并有蒜臭味、气急、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病症肌颤:又称N样病症,主要表现为颜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抖,甚至强直性痉挛,伴全身紧缩和压迫感;后期出现肌力减退和瘫痪,严重时发生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头晕、头痛、无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理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理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间隙中积累,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时起到关键作用。
当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会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为乙酸和胆碱,以完成信号传递。
然而,有机磷杀虫药可以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活性,无法分解乙酰胆碱。
随着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积累,神经兴奋性逐渐增高,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这些症状包括肌肉痉挛、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
严重中毒时,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为了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需要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常用的解毒药物包括阿托品和氯解磷定。
阿托品可以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轻症状;而氯解磷定则可以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加速乙酰胆碱的分解。
此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维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等。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是由于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的乙酰胆碱积累所引起的。
及时采取解毒措施和支持性治疗是救治中毒患者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建议
1.研究并确定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对人体可能存在的各种 毒性。重视并加强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长期低剂量毒性 研究, 重点开展致癌、生殖毒性、发育神经毒性的研究。 2. 从分子( 基因、蛋白) 、细胞、器官和整体水 平上, 研究多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对机体产生损害的机 制与规律, 确定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接触、效应和易感 性生物标志物, 构建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有害效应的预警 体系。 3.普通人群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 物, 因此应开展对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污染物联合 暴露的复合效应模式和评估技术的研究, 建立食品中有 机磷农药残留联合( 危害) 效应的评价方法和模型, 制 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有 皮肤 机 血 磷 农 胃肠道 药 液
呼吸道
→ 与血、组织器官生物大分子结合氧化、还原、 水解 →血液 →循环或渗透→各靶组织→中毒酶→ACh蓄积→ 中毒症状 →残留血中——胃粘膜、脂肪组织→再释放→ 血液
中毒不深且全身没有骨折 “奇迹姐”无事 2012年2月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可经口、皮肤、呼吸道进入体内, 高剂 量短期作用于人体会造成急性中毒, 严重时甚至导 致死亡。而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有机磷农药残留物 的物质, 会引发慢性不良影响, 如癌症、神经系统 失调、出生缺陷、生殖毒性等。
有机磷农药的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杀虫剂
除草剂
目录
引发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机磷农药的联合毒性)
建议
有机磷农药的分类
1、剧毒类:甲拌磷、 内吸磷、对硫磷、保 棉丰、氧化乐果; 2、高毒类:甲基对硫 磷、二甲硫吸磷、敌 敌畏、亚胺磷; 3、低毒类:敌百虫、 乐果、氯硫磷、乙基 稻丰散等。
The end,thank you!
引发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
是指多种化学毒物进入体内进行联合作用包括 化学毒物进入机体内, 经机体运转代谢, 到达作 用部位, 直至表现出生物活性的全部生理生化过 程中的相互作用。
中毒机理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 堆积
乙酰胆碱酯酶
中毒症状
有机磷杀虫药
磷酰化 胆碱酯 酶
2011年10月 重庆忠县发生有 机磷农药农药中 毒事件(3人死亡)
Company LOGO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根据接触有机磷农药时间的长短和剂量的大小, 可产 生不同程度和症状的神经毒性: 急性毒性、中间综合症、 迟发性毒性和慢性暴露有机磷农药引发的神经精神异常.
2. 致癌作用
农药作为潜在的化学致癌物可能参与癌症的发生。流 行病学调查发现,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白血病、前 列腺癌的发生同接触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密切相关。
4. 对生殖毒性的影响
某些农药与机体接触后, 可能干扰生殖细胞( 精细 胞和卵细胞) 的形成, 影响卵细胞受精、着床以及胚胎 形成、器官发生、胎儿发育、分娩和授乳, 还可通过神 经系统、内分泌腺、特别是性腺的作用产生间接的影响, 导致生殖过程出现异常。许多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 可使人体精子数量减少, 活动能力下降, 畸形率增加。
3 .建议
1.研究并确定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对人体可能存在的各 种毒性。重视并加强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长期低剂量毒性 研究, 重点开展致癌、生殖毒性、发育神经毒性的研究。
2. 从分子( 基因、蛋白) 、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 上, 研究多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对机体产生损害的机制与 规律, 确定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接触、效应和易感性生物 标志物, 构建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有害效应的预警体系。
Company LOGO
3.引起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也称先天异常, 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 胎儿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 常。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起出生缺陷的两大原因。 农药类物质( 有机磷农药) 则是环境因素中重要的一类。 农药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非接触的方式作用于母体, 通过 胎盘屏障转移至胎儿, 引起出生缺陷。2 .代谢过程中的联合作用
代谢作用从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就开始了, 直 至最终排泄结束。有机磷农药种类很多, 由于化学 结构不同、毒性各有差异,在体内代谢也有区别, 主要的生物转化包括氧化和水解两方面。所涉及的 关键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50 酶系) 和酯酶 ( 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等) 。由于这些生物转 化酶系统无较高的专一性, 所以有机磷农药联合暴 露, 可能通过对转化酶的诱导和抑制, 显示出联合 毒性。羧酸酯酶对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存在解毒差异, 可能是引起联合毒性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