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三星专利权一案判决书

合集下载

苹果与三星专利之争

苹果与三星专利之争

苹果与三星专利之争作者:莫才慧杨静杨婧王颖璇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1期引言随着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作为国家竞争以及利益维护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而自2011年就开始的苹果与三星之间的专利之争,更是近年来一大热门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关于思考专利问题的热浪。

一、苹果三星专利纠纷案例回顾有目共睹,苹果与三星两家公司的电子产品最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双方智能手机的火爆销售为二者带来了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2013年第二季度数据,以各品牌智能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为例:从图1-1看出,当前苹果与三星的电子产品几乎占了全球智能机的半壁江山。

作为电子领域内的佼佼者,苹果与三星之间有良好的合作,但同时竞争共存。

2011年4月,两家公司因专利问题引发纠纷,紧接着双方展开轮回战,在多国发动针对对方的一系列侵权诉讼并实行禁售政策,同时要求获得对方赔偿。

2012年7月30日,因双方拒绝就诉讼达成和解,本案正式开庭。

2012年8月24日美国方面作出最终裁决,判决三星侵犯了苹果的6项专利,并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

同一天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也对双方的专利诉讼案作出裁定,苹果和三星互相侵犯对方的专利。

而对于美方法院的裁决,韩国方面声称会继续上诉,关于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最终谁胜谁负,我们都无法预测,也无权判定。

但是不管双方今后是否会持续官司,至少从现在看来,在这一年多的纠纷过程中,对簿公堂对双方多多少少会造成一定影响。

以三星为例:2012年8月27日收盘,三星电子股价重挫7.5%至118万韩元,单日表现为2008年以来最差。

并拖累韩国大盘指数下滑0.1%。

一天之内,三星市值缩水123.2亿美元。

正如三星自我认识,输了十亿官司又赔百亿市值。

官司即为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不得不说,苹果与三星的这次专利大战是典型的专利纠纷案例,从苹果和三星之间的这次专利纠纷案中,我们能读懂什么?二、专利与专利权的概念我们今天日常所说的专利,含义非常丰富,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日常口语的“专利”是指“独自占有”,而从知识产权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大致将专利分为三类:第一,如果将其赋予法律概念,“专利”是指专利权,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苹果诉三星案例

苹果诉三星案例

一、案件经过苹果自2011年4月就开始了一系列针对三星的诉讼,在2012年7月30日开庭时最终确定的诉讼申请中,苹果称三星侵犯了其iPhone 和iPad的技术、用户界面和设计,有4项设计专利和3项软件专利,并通过非法抄袭获取竞争优势,对苹果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损失额达25.25亿美元,不仅索赔还要求法院在美国市场禁售三星相关产品。

与此同时,三星也就此提起反诉,认为苹果反而在抄袭自己的5项专利,要求苹果赔偿4.218亿美元。

但最终判决结果是三星“抄袭”苹果成立,而三星的反诉被全部驳回。

案审理主要关注的是苹果设计团队是如何想到iPhone和iPad创意的。

苹果试图证明三星剽窃了自己的设计,而三星则力图向陪审团证明,自己的产品与苹果的不同,并且苹果是受索尼公司产品的启发研发出iPhone和iPad的。

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希勒(Phil Schiller)出庭作证,透露了苹果在营销iPhone和iPad方面的花费,公开讲述了研发iPhone和iPad的全过程,展示了这些产品的早期设计,还描述了其产品研发团队的具体情况。

苹果负责公司移动产品软件的高级副总裁福斯特(Scott Forstall)在作证时讲述了iPhone的设计过程和研发iPhone过程中遇到的重重挑战。

并讲述了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曾对如何组建iPhone研发团队制定了不同寻常的规则,包括不能雇用苹果以外的任何人员来研发用户界面;选用来自苹果内部的“超级明星”进行研发;给研发团队“锁定”了苹果办公楼的其中一层,并在其中安装了摄像头和门禁卡,以增加这个项目的安全性。

而三星向法庭提交了它认为可以证明iPhone的设计灵感来自索尼产品的证据,旨在削弱苹果指责三星剽窃iPhone的原创设计的说法。

但是美国地区法院法官高兰惠(Lucy Koh)阻止三星提交的证据,因为他认为这些证据是影响对案件审理的无关因素。

按照法院判决,三星的21款产品抄袭了苹果名为“Rubberbanding”的技术。

涉外知识产权案例

涉外知识产权案例

涉外知识产权案例涉外知识产权案例1. 苹果与三星的专利纠纷案背景: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两者在智能方式领域有着长期的竞争关系。

这起专利纠纷案的起因是苹果指控三星公司侵犯了其多项方式设计和技术专利。

争议焦点: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专利的有效性、侵权行为以及损失赔偿等方面。

双方围绕专利权的界定和判断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判决结果:案件经过多年的审理最终于2018年达成和解。

根据和解协议,三星同意支付苹果一定金额的赔偿,并承认部分专利侵权。

此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和讨论。

2. 药品专利纠纷案背景:药品专利纠纷案是涉及知识产权的常见案件之一。

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在开发新药时,通常会申请专利保护,以保护其独特的创新。

一些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对药品专利保护的要求较低,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争议焦点:这类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药品专利的有效性、可信性以及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等。

涉及药品专利的纠纷往往涉及到专利权的合法性和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平衡。

判决结果:判决结果根据具体案件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案件中,法院可能会维护药品专利权,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而在另一些案件中,法院可能会考虑公共利益,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允许制药公司授权他人生产低价仿制药。

3. 涉外商标侵权案背景: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中辨别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标志。

涉外商标侵权案通常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标权纠纷。

一些企业可能在海外市场销售与其他企业冲突的具有相似商标的产品,引发了侵权争议。

争议焦点:涉外商标侵权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商标权归属、商标相似性以及市场混淆等。

双方在商标的知名度和区分度等方面进行辩论。

判决结果:判决结果因具体案件而异。

在一些案件中,法院可能会裁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在其他案件中,双方可能达成和解协议,通过商标许可或其他方式解决争议。

结论涉外知识产权案例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商业秘密保护案例

商业秘密保护案例

商业秘密保护案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护商业秘密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商业秘密泄露,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商誉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商业秘密保护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专利侵权案。

在2011年,苹果公司起诉三星公司侵犯其商业秘密和专利权,主要涉及到智能手机的设计和技术。

苹果公司认为,三星公司通过窃取其商业机密和专利技术,生产出了类似苹果产品的手机,并销售给消费者。

在经过多年的诉讼后,法院最终裁定三星公司侵犯了苹果公司的商业秘密和专利权,判决三星公司赔偿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案例二,谷歌公司与前员工商业秘密泄露案。

在2017年,谷歌公司起诉前员工安东尼·莱温(Anthony Levandowski)涉嫌窃取商业机密,并将其带到了竞争对手Waymo(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部门)的案件。

谷歌公司指控莱温在离职前窃取了大量机密文件,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商业秘密,并将这些机密文件带到了Waymo公司。

经过调查和诉讼,法院最终裁定莱温侵犯了谷歌公司的商业秘密,并判决赔偿数千万美元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监管,防止员工窃取商业机密,对企业造成损失。

案例三,中国某知名食品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案。

某知名食品企业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因为未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导致研发的新产品配方被竞争对手窃取。

竞争对手利用这一商业秘密,迅速复制了该知名食品企业的新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推向市场,严重影响了该知名食品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

在这起案件中,该知名食品企业损失惨重,不仅经济利益受损,而且还面临着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

这个案例再次说明了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商誉风险。

苹果终胜诉,获三星赔偿金5.39亿

苹果终胜诉,获三星赔偿金5.39亿

苹果终胜诉,获三星赔偿金5.39亿
 5月25日上午,经过美国加州圣荷西地方法院的陪审团五天的审议,三星与苹果之间持续了近7年之久的专利战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据外媒CNET 报道,陪审团今日决定三星应向苹果公司支付近5.39亿美元的赔偿金。

 早在2011年,苹果就起诉三星,称其产品设计抄袭苹果,侵犯了苹果的专利。

2012年,法院裁决认定三星确有侵权行为,陪审团最终决定三星向苹果公司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赔偿金。

后来三星上诉,赔偿金的数额减少到了3.39亿美元。

由于赔偿金额谈不拢,双方一路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而最高法院判决较为支持三星,但是未明确赔偿金额,案件随后发回地方法院重审,等于交由地方陪审团决定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最新一轮诉讼中,苹果要求三星赔偿10亿美元,三星只愿赔偿2800 万美元。

双方最大争议点在于,苹果认为三星应交出侵权手机的全部获利。

三星则认为只需赔偿手机侵权部分的利润。

 加州圣荷西地方法院的陪审团经过五天的考量,取两者提案的中间值,判决三星需支付苹果 5.39 亿美元,其中包含了三星侵犯苹果 3 项设计专利(design patent)的 5.333 亿美元、以及侵犯苹果两项功能性专利(utility patent)的530 万美元。

三星苹果世界专利审判解析

三星苹果世界专利审判解析

三星、苹果“世界专利审判”解析文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王艳秋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晓青从2011年苹果公司打响针对三星公司的第一枪起,这两家智能手机领域的巨头已经在10个国家提起了超过50件的诉讼,相互指责对方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从已经报道出的判决结果来看,双方各有输赢。

2012年8月24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裁定三星公司在6项专利上侵犯了苹果公司的权利,三星公司为此要支付超过10亿美元给对方,更令三星公司难以接受的是,其部分产品可能因此会被逐出美国市场。

同一天,韩国地方法院则作出了双方互相侵权的判决。

2012年9月1日,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北区法院的诉讼中追加了三星公司新发布的系列产品。

面对苹果公司咄咄逼人的围剿策略,三星公司也进行了反击。

在2011年4月,三星公司分别向日本、韩国及德国等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声称苹果公司的10项专利涉嫌侵权。

2012年8月31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美国公司针对韩国三星公司的侵权赔偿诉求。

这让三星公司在美国遭遇惨败一周以后,终于在日本获得了部分胜利。

另外,专家分析称,这两家公司的专利战争不会就此结束。

据《韩国报道》刊登的消息,三星威胁,对于苹果即将发布的LTE产品,其将在该产品发布当时就“立即发起诉讼”。

这两大巨头之间的专利争夺,不仅关系到三星公司与苹果公司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世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这场争夺战也许刚刚开始。

原因解析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出本组织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因此它必须与外界进行一定的“交换”。

只有通过用自身创造出的资源同自身无法创造但是其他组织能够生产的资源进行交换,才能达到自身发展与资源充分利用的目标。

长久以来,三星公司与苹果公司都是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

苹果产品核心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就是三星公司。

三星公司生产的零部件,无论是从价格还是技术,抑或是供货的准时度与应变突发状况的能力方面,都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满足苹果严格要求的厂商之一。

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作为一个重要的财产和创新要素,一直受到科技企业的关注。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也越来越多地出现。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探讨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案例一:苹果公司诉三星公司专利侵权案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其iPhone系列产品在全球广受欢迎。

但是,三星公司也在这个领域内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苹果公司曾经起诉三星公司侵犯其iOS操作系统的专利权,并要求三星公司支付10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反映了科技企业之间因为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纠纷。

虽然三星公司最终得到了部分胜诉,但是这个案例给企业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态度: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案例二:华为公司诉澳大利亚政府专利侵权案华为公司是中国一家著名的科技企业,在全球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因为其与澳大利亚政府的合作计划遭到澳大利亚政府的拒绝,华为公司遂以专利侵权为由对澳大利亚政府提起诉讼。

这个案例反映了企业与政府之间因为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纠纷。

虽然华为公司最终败诉,但是这个案例给企业们提供了一个提前了解政府政策的机会,并提示企业们要掌握好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策略。

案例三:Uber公司侵犯Waymo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秘密案Uber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运营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线打车平台,拥有数亿的用户。

而Waymo公司是谷歌旗下的一个自动驾驶车辆研发公司。

Waymo公司曾经起诉Uber公司,称其侵犯了其商业秘密,并且让Uber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商业上的好处。

这个案例反映了企业之间因为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纠纷。

虽然Uber公司最终通过和解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案例提醒企业,要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且避免与其他企业存在类似问题。

结语: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科技企业在走向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尊重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拥有众多的专利权,其中包括了许多与其产品设计和技术相关的专利。

然而,苹果公司在保护其专利权方面也曾遭遇过一些纠纷,其中最为著名的一起案件便是苹果公司诉三星侵犯专利权案。

这起案件始于2011年,当时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地方法院对三星提起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

苹果公司称,三星的部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侵犯了其在设计和技术方面的专利权。

具体来说,苹果公司主要指控三星抄袭了其iPhone和iPad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以及部分软件功能。

在诉讼过程中,苹果公司提交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其指控,其中包括了专利文件、产品设计图纸、用户界面比对等。

苹果公司认为,三星的产品在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上与其产品极为相似,且存在明显的抄袭行为。

而三星则对此提出了抗辩,称其产品并未侵犯苹果公司的专利权,并提出了自己的证据来支持其立场。

经过长达数年的诉讼和审理,最终法院做出了裁决。

法院认定三星部分产品侵犯了苹果公司的专利权,并判决三星赔偿苹果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此外,法院还下令禁止三星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并要求三星在其产品中进行修改,以避免继续侵权。

这起案件成为了知识产权领域的经典案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它展现了专利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维护专利权的决心和能力。

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对于专利权界定和保护的争议,以及对于技术产品设计和创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苹果公司诉三星侵犯专利权案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通过这起案件,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专利权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专利权的必要性。

同时,这起案件也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审理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与三星专利权一案判决书原告,苹果公司
法定代理人,苹果公司法律团队
法定代理人,三星公司法律团队
苹果与三星专利权之争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苹果公司负责人及其法律团队,三星公司负责人及其法律团队和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希勒和负责公司移动产品软件的高级副总裁福斯特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苹果侵犯了其iphone和ipad的技术,用户界面和设计等四项设计专利和三项软件专利,并通过非法抄袭获取竞争优势,对苹果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损失额达25.25亿美元,请求赔偿并且在美国市场禁售三星产品。

被告辩称,自己的产品与苹果的不同,并且苹果是受索尼公司的产品的启发研发出iphone和ipad的,并提出反诉,认为苹果侵犯了自己的五项专利,并要求苹果赔偿4.218亿美元。

经审理查明,三星21款产品抄袭了苹果名为“rubblebanding”的技术,而苹果并未抄袭三星,本院认为三星向法院提交的证明苹果的设计灵感来自索尼产品的证据跟本案无关,根据苹果公司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希勒和负责移动产品软件的副总裁福斯特的证词,证明苹果公司在研发iphone和ipad期间无任何的侵权行为,其研发
管理内部制度森严,故排除研发期间任何泄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专利权,依法对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进行查处,并给予处罚,故本案判决如下:
三星侵犯苹果专利权罪名成立,三星应赔偿苹果公司10.2亿美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时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审判长:***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于原件核对无异
本记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