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二)第四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圆》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圆》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期《圆》作业设计一、单元基本情况单元情况单元信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单元名称:《圆》各课时名称课时1:圆的认识(一)课时2:圆的认识(一)试一试课时3:圆的认识(二)课时4:欣赏与设计课时5:圆的周长课时6:圆的周长(试一试)课时7:圆周率的历史课时8:圆的面积(一)课时9:圆的面积(二)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水平层级XSX06010101知道圆的各部分(圆心、半径、直径等)名称,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知道同圆中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记忆理解XSX06010102会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较低现象。

分析XSX06010103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根据圆的轴对称性确定圆心。

理解操作XSX06010104能用圆规设计较低的图案;能结合圆的对称性设计图案。

操作XSX06010105能够举例描述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值π。

理解操作XSX06010106会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能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较低实际问题。

计算运用XSX06010107能够描述圆周率的意义;知道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理解XSX06010108能够描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在探索圆面积计算过程中,知道平行四边形底边和高与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记忆理解计算XSX06010109能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一些较低实际问题;在多个探索圆面积公式活动中,知道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运用分析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Z0101XSX06010101填空低记忆2改编Z0102XSX06010101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103XSX06010101填空较低理解4改编Z0104XSX06010101填空较低记忆4改编Z0105XSX06010101填空低记忆5改编Z0106XSX06010101填空、画图较低记忆3改编Z0107XSX06010101选择中等理解4改编Z0108XSX06010101解答较高分析6改编Z0201XSX06010102选择低记忆2改编Z0202XSX06010102选择低理解2改编Z0203XSX06010102选择低理解2改编Z0204XSX06010102解决中等理解4改编Z0301XSX06010103选择低理解2改编Z0302XSX06010103填空较低分析4改编Z0303XSX06010103选择低记忆2改编Z0304XSX06010103选择较低理解4改编Z0305XSX06010103画图较低理解5改编Z0306XSX06010103填空中等分析5改编Z0307XSX06010103填空中等分析6改编Z0401XSX06010104填空中等分析6改编Z0402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3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4XSX06010104画图较低创造5改编Z0405XSX06010104画图中等创造5改编Z0406XSX06010104画图中等创造5改编Z0501XSX06010105选择较低记忆2改编Z0502XSX06010105选择较低理解2改编Z0503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4改编Z0504XSX06010105填空较低计算5改编Z0505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3改编Z0506XSX06010105选择中等理解3改编Z0507XSX06010105填空较低记忆3改编Z0508XSX06010105选择较低记忆3改编Z0601XSX06010106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602XSX06010106选择中等计算4改编Z0603XSX06010106计算较低计算6改编Z0604XSX06010106填空较低计算4改编Z0605XSX06010106解答中等分析、运用6原创Z0606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6改编Z0607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运用5改编Z0608XSX06010106解答中等计算、运用6改编Z0701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2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3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704XSX06010107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705XSX06010107填空较低理解3改编Z0706XSX06010107解答中等计算4改编Z0707XSX06010107选择中等分析、计算3改编Z0801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802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1改编Z0803XSX06010108填空中等分析3改编Z0804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计算2改编Z0805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记忆2改编Z0806XSX06010108填空较低计算3改编Z0807XSX06010108选择中等分析3改编Z0808XSX06010108解答中等分析、计算4改编Z0901XSX06010109解答较低计算、运用2改编Z0902XSX06010109解答较低计算、运用2改编Z0903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4XSX06010109计算中等计算6改编Z0905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4改编Z0906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7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运用4改编Z0908XSX06010109解答中等计算5改编2.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型数量难度题量来源题量018XSX060101018记忆16选择16低37改编63231分024XSX060101024理解15填空25较低30原创1037XSX060101037分析10画图7中等26046XSX060101046计算20计算22较高1058XSX060101058运用8解答14068XSX060101068创造5077XSX060101077088XSX060101088098XSX060101098(二)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1.单元试卷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S0001XSX06010101填空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02XSX06010109填空题较低计算2分改编S0003XSX06010103填空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04XSX06010106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5XSX06010109填空题中等理解2分改编S0006XSX06010109填空题较高计算4分改编S0007XSX06010106XSX06010108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8XSX06010109填空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09XSX06010101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0XSX06010101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1XSX06010105判断题较低记忆1分改编S0012XSX06010103判断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3XSX06010109判断题中等理解1分改编S0014XSX06010102选择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5XSX06010105选择题较低理解1分改编S0016XSX06010109选择题中等分析2分改编S0017XSX06010106选择题中等计算2分改编S0018XSX06010106选择题较高计算3分改编S0019XSX06010108计算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20XSX06010108计算题中等计算3分改编S0021XSX06010101思考操作中等理解2分改编S0022XSX06010103思考操作中等理解3分改编S0023XSX06010106解答题较低计算5分改编XSX06010108S0024XSX06010108解答题中等计算5分改编S0025XSX06010109解答题中等分析5分改编S0026XSX06010106解答题中等计算5分改编S0027XSX06010109解答题较高计算5分改编S0028XSX06010106XSX06010109解答题较高计算运用10分改编2.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型数量难度题量来源题量XSX060101014记忆3填空8较低10改编2879 XSX060101021理解9判断5中等14XSX060101033分析2选择5较高4XSX060101040计算16思考操作2XSX060101052运用1解答题6XSX060101067XSX06010107XSX060101085XSX060101099四、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1.1圆的认识(一)Z0101:直径是10分米的圆,半径是()厘米。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1. 圆的特性回顾在上一节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回顾一下:•圆是由一条闭合曲线组成的,它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它的长度是圆的半径的两倍。

•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它的值等于直径乘以π(pi),即周长 = 直径× π。

•圆的面积是圆内部的所有点构成的区域,它的值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面积 = 半径² × π。

2. 圆上的弧2.1 弧长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就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

那么如何计算弧长呢?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弧长:弧长 = 弧度 × 半径其中,弧度是度数除以180再乘以π所得到的值。

例如,一个90度的弧对应的弧度就是90/180 × π = π/2。

2.2 弧度制与度数制的转换在数学中,我们使用两种不同的角度制度:度数制和弧度制。

度数制是最常见的,我们使用的角度单位是度;而弧度制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角度量度方式,我们使用弧度作为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度数制与弧度制之间的转换:弧度 = 度数× π/180度数 = 弧度× 180/π例如,将 60 度转换为弧度,可以使用60 × π/180 = π/3。

3. 圆的面积与周长计算3.1 圆的周长计算在前面的回顾中,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周长 = 直径× π3.2 圆的面积计算同样地,在前面的回顾中,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面积 = 半径² × π4. 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4.1 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在数学中,正多边形指的是所有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

圆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无限多边形的正多边形,因为圆上的任意一条弧都可以看作是无限多个边的集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记住圆周率的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2. 学具:每人一个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圆的性质。

2. 新课:介绍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测量不同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讨论圆周率的含义。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3. 圆周率的含义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圆形物品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关于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有所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一、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 = 2πr。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圆 题型汇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圆 题型汇总

第五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在一个长10cm,宽8cm的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半径是()。

2.在一个长5dm,宽3dm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3.下图中,长方形的宽是3cm,那么圆的半径是()cm,长方形的周长是()cm。

(3题)4.如图,根据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得出两个等圆的直径是()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4题)5.如图,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之和是30cm,那么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6.如图,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直径是多少厘米?7.如图,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4dm,每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分米?8.在一个长方形的纸片上剪出两个大小一样的小圆后,正好又剪出一个正方形,已知圆的半径是3cm,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剪下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9.有一张长26cm、宽17cm的长方形纸片,最多能够剪下多少个半径为1.5cm的圆形小纸片?第二课时圆的周长题型一: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东东要从M地到N地,按照如图所示的路线走,不能走直线,哪条路线近?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π取3.14)3.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4.图中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紧紧靠在一起,半径都是2.5cm,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5.装卸工人把4根钢管用铁丝捆扎成如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钢管横截面的直径是20cm,如果铁丝的接头处忽略不计,那么捆扎两圈需要多长的铁丝?题型二:1.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直径80厘米。

要骑过125.6米长的钢丝,车轮要滚动多少周?2.一个铁环直径是60厘米,从操场东端滚到西端转了90圈,另一个铁环的直径是40厘米,它从东端滚到西端要转多少圈?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62.8米,在离水池边2米的外面围上栏杆。

栏杆长多少米?4.一辆自行车车轮外直径为0.6米,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转动100周,他从家到学校出发10分钟到达学校,小华家距学校多少米?题型三:1.一个木盆的底面是圆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 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所准备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绳子、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2. 讲解与演示:我会利用圆的模型和绳子,现场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周长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讲解与演示:我会继续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学具进行现场演示。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5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2.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学习任务单
〔2〕沿着任意一条()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

圆的直径所在的()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有()条对称轴。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总是半径的( ),半径总是直径的( )。

环节三: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1.回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2.折一折、做一做、填一填(表格)
3.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填写、组内交流。

环节四:练习归纳
1.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作业设计4.P6:1、3题整理在数学书上
5.P5:2题实践活动,回家再次测量后完成。

6.按要求画圆。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2)在正方形外画一个圆,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圆上。

学后反思1.我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1/ 10第一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本课时首先,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对称轴必须经过圆心,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梳理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圆形进行比较,深刻认识圆的独特性:只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认识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并通过找圆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普遍化思维策略。

最后,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一定是圆的对称轴,这也是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圆的完美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区别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的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普遍化的思维策略。

2/ 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形,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师: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再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思考。

师:(教师手持圆形卡片)那么我们新认识的伙伴“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这节课我3/ 10一、探究圆的对称性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试一试!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课件展示折叠过程:继续沿着不同的方向折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找一找他们的对称轴。

课件展示: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圆有哪些特性吗?归纳:①圆是轴对称图形;4/ 10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画法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二、我们认识了圆,还要会应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作业
1、教材第7---8页练一练
2、试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圆的认识(二)
(1) 圆的画法 定长(r)定点(o) 圆规
(2)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 认识(二)




1、巩固圆的认识。
2会用圆规画圆。
3、正确解答相关习题。




重点
正确解答相关习题。
难点
圆的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馨回忆:
1、我们认识了圆,这节课先来个温馨回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板书出来。
d=2r r=
(3)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4) 圆的对称性 无数条 每条直径都是
(5)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




巩固画圆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