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样本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1020005006011实验名称:多媒体教室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使用
问题1.如果需要投影出DVD 中的视频和音频信号,需要的操作是:先按下集中控制系统控制面板的“视频”,再按下多媒体投影机面板或遥控器上的“source ”键,使多媒体投影机的输入源信号为“视频”。
问题2.如果将视频展台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需要的操作是 : 先按下集中控制系统控制面板的“展台” ,再按下多媒体投影机面板或遥控器上的“source ”键 。
问题3.现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台式机的内容,如果需要展示笔记本电脑中的内容,需要的操作是:将笔记本电脑通过数据线插入控制台,然后再按下集中控制系统控制面板上的“笔记本电脑”,再按下多媒体投影机面板或遥控器上的“source ”键
任务二 电子白板的使用
1. 画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系统构成与信号传输原理图
交互式电子白板 电子笔
计算机
USB 连接
信息存储
投影仪
影像
信号输入。
川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一

2.多媒体综合演示系统的基本使用(DVD播放)。
(1)打开DVD电源,放入相应的光盘;
(2)连接DVD机与各设备的信号连线:DVD机—VGA分配器—液晶投影仪之间的视频信号线;
(3)按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按钮(INPUT),进行输入信号“DVD(VCD)”选择,选择通过控制器的DVD(VCD)端口的输入的视频信号,将DVD(VCD)机的信息投影出来。
(5)图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反方向依次关机,最后切断总电源。
实 验 小 结(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收获有哪些?
1.在本次试验中,我学习到了在多媒体教室怎么使用综合演示台,怎么切换DVD、电脑、展示台三者呈现的画面。
2.主要的收获是:在展示台的操作上,通过镜头调焦使画面清晰,调节液晶投影仪控制菜单选项中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是画面达到最佳;如果想要显示计算机的课件,可以按动控制器的输入按钮(INPUT),输入信号“RGB”;或者显示DVD的画面,按动“INPUT”进行输入“DVD(VCD)”。
(3)将要投影的东西放到展示台面上,调整镜头的拍摄角度并移动实物在平台上的位置使展示对象刚好处于平台的中央,按动面板上的‘放大’‘缩小’‘自动变焦’‘拉近’‘拉远’‘亮度+’‘亮度—’‘红+’‘红—’‘蓝+’‘蓝—’等按钮可以实现相应的调整。
(4)数字视频展台在投影不透明实物时应选择臂灯照明,而投影透明实物时应该选择底灯照明。投影幻灯负片的时候,画面会出现非正常影像,可以按下展示台上的‘负片’按钮使影像正常。
*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1.在实验前期,我不明白怎么连接各个设备在VGA分配器上的连线;后来通过阅读书上的讲解和同学的帮助,我懂得了各种信号连线。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2

(4) 对图片添加文字,要求对文字进行美化处理;
a.添加文字。选择“横排文字工具”,在所需加文字的地方框选一定大小的区域,编辑文字“舞动奇迹”,设置字体为微软雅黑,大小为72点,样式为犀利,颜色为黄色。
b.美化文字。选中文字图层,点击滤镜,选择画笔描边下的墨水轮廓,点击“好”;选择像素化下的彩色半调,最大半径设为4像素,点击“好”;选择扭曲下的波纹,数量为-105%,大小为中,点击好;选择锐化下的锐化边缘;选择风格化下的照亮边缘,完成美化,文字变成如图的效果。
(5)对处理后得到的图片进行相应美化处理;
(2)创建一个800X600的图片,修改背景色:左上角为深灰向右下角为浅灰渐变;
a. 创建图片。打开Adobe Photoshop,点击文件,选择新建,弹出一个窗口,名称改为“背景层”,预设选择800X600,宽度和高度选择像素,宽度变为800,高度变为600,分辨率为72,颜色模式为RGB,8为,背景内容为白色,点击“好”,完成创建。
b.修改背景色。点击渐变工具,前景色设为深灰,背景色设为浅灰,选择工具栏上的不透明渐变,点击左键在背景层上从左上角划到右下角,完成背景色的更改,左上角为深灰向右下角为浅灰渐变。
(3)以下载得到的一张图片为基础,将其余的两幅图片中的部分内容选取出来,添加到第一张图片上,并将第二张设置成半透明,将第三张图片中部分内容选取出来,经过羽化后再删掉;
a. 去除广告文字。由于下载的图片有一些文字在下方,影响美观,因此需要去除,我首先用修复画笔工具把大部分的文字去除,选择修复画笔工具,按住Alt,点选需要的颜色,用该颜色去覆盖文字的颜色,除去大部分的文字,再用修补工具来对椅子的拐角处进行处理,用修补工具圈出需要修改的地方,用油漆桶工具选取相似颜色,点击需要该颜色区域,完成文字的去除。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⑦图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反方向依次关机,最后切断总电源。
实验小结(体会)
(一)在本次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收获有哪些?
1、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原理、功能、作用特点。
2、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基本使用操作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
姓名
学号
班级实验地点第一实验 Nhomakorabea西105
实验日期
2013年5月17日
成绩
实验目的
1、了解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信号流程
3、了解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
多媒体中央控制器、投影系统、图像播放系统、音频系统、视频展台、计算机及电缆线等
1、投影仪开机时,待机键闪烁时,切勿再按待机键。
2、在操作同屏对比功能时不是很清楚其作用,但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耐心讲解下我最终知道了同屏对比功能在教学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3、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注意安全,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绝不能在带电和开机状态下搬动设备。
②避免盲目插接各信号连线。
③液晶投影仪开机时,投影光源亮度逐渐增加,几十秒后才会达到预定亮度。关闭投影仪时,先关闭投影仪的投影电源,等待几分钟后,才可以关闭主机电源。
(二)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
(一)实验内容:1、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连接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_2

本学期(年)开设实验课程情况一览表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实验地点2教实验日期2015-3-10 成绩实验目的1.了解多媒体教师综合演示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2.了解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信号流程;3.掌握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DVD/VCD影碟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功放机、音箱、话筒、扫描仪、投影屏幕、照相机、电脑显示器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1、了解有哪些设备及其名称:分别是主机、显示器、数字展示台、VGA分配器、DVD影碟机、液晶投影仪、投影屏幕。
2、以上这些设备是怎样连接的:如下图所示3、信号类型: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4、数字展示台的简单操作:(1)开关机:打开数字展示台电源开关,按下展示台面板上的电源按钮,数字展示台面板上的电源指示呈红色。
图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反方向依次关机,最后切断总电源。
(2)放大、缩小按钮调节展示对象在投影画面中的大小。
利用“亮度+”、“亮度-”可以调节投影对象的亮、暗程度。
(3)数字展示台在投影文稿、图片和不透明实物时应该选择侧灯照明,而投影透明实物时应该选择底灯照明。
投影幻灯片负片的时候,画面会出现非正常影像,可以按下展示台上的“负片”按钮使影响正常。
5、液晶投影仪的简单操作:开关机(关机时采用二次关机法)、信号切换(按input按钮进行信号切换)。
6、电子白板是怎样接如这套装备的:采用USB接口,接入主机。
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制作一段约 100 秒的带背景音乐朗诵录音。
实验步骤:1.连接耳机和话筒到声卡(实验室已准备好)分别将话筒的插头和耳机的插头分别插到声卡的相应插孔上(注意现在有很多带有话筒的耳机,具有两个插头,一个是话筒的,一个是耳机的,分别插到声卡的相应插孔上即可)。
2.安装windosXP系统得录音机。
3.启动录音机——录音(如图1)图1 录音机窗口4.正式录音A.点击录音按钮,对着麦克风进行自我介绍,直到完为止,并按下停止安钮;每次录音最长可以录入 60 秒长度,但是可以多次按下录音键,每次得到60 秒的声音,累计在一起,就是很多分钟的声音了。
川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公 共课实验报告五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电子教案/wiki百科系统使用姓名大大学号2011000000班级2011级2班实验地点学校内实验日期2013年11月成绩实验目的学习并制作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电子教案。
实验设备1.硬件:多媒体电脑2.软件:XP系统、Microsoft Office 2003中文版实 验 内 容 与 实 验 记 录(试验内容是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电子教案”试验和“wiki 百科系统使用”中二选一,是综合试验,自己独立完成)(见下页附表)实 验 小 结(体会)*在本次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收获有哪些?课件及电子教案的制作并不是刻意地追求音像、动画效果,不能简单为了用而用,不能只为了听课使用,而是在知识最需要处用,恰到好处。
通过这次学习实验,我更加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多样化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作为师范生要与时俱进,超前学习,准确把握。
重实践,求实效,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电子教案,这个实验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初步工作很容易就搞定了,但是后续的问题还是存在,比如说设计始终是设计,于是在进行了试讲之后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修改、整合,才算顺利完成。
附表: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电子教案姓名大大学号2011000000指导老师课程生活与哲学教学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间安排30分钟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本副本(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本副本(1)现代教育技术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一电视节目的收、录、放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视机、录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会电视机和录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录像机与电视机相配合录放像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录像机收、录电视节目。
二、实验器材彩色电视机1台;录像机1台(或者光盘刻录机1台);电视天线1副;录像带1盒;AV线2根;射频线1根。
三、实验步骤1、彩色电视机的使用(1)接电源,插天线,打开电视机电源开关。
(2)调谐。
将电视机调谐到当电视台播放的电视频道上。
①用节目增/减键(P△/P )选择电视机频道;按下菜单(MENU)键,屏幕进入主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选中“预置"(使其成为红色)。
②按下声音增/减(V+/V-)键,进入"预置"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置"AFT" 为"关"。
③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波段"(使其成为红色),用声音增/减(V+/V-)置于"波段",选择波段。
④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手动调节";连续按下声音增或减键(V+或V-)进行搜索,或选中"自动调节"、"半自动调节"进行搜索,当调到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所要选的电视节目时, 按下MENU 键两次,回到正常画面。
(3)对比度、亮度调节。
调节电视机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图像层次分明,亮度适中。
(4)色饱和度、色调的调节。
调节要适当,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深,常以人物面部肤色为准。
(5)音量调节。
根据观看人数多少,调至能听清电视伴音为止。
现代教育技术电视机前后面板视图录像机前面板视图现代教育技术录像机后面板视图2、录像机与电视机连接放像(1)接线。
用AV同轴电缆将录像机的视频/音频输出插口与电视机的视频/音频输入插口连接。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模板

2数值化声音的裁剪。
3声音的合并。
4连接和插入。
5格式的转化。
6视频非线性的编辑方法
7Movie Make的使用方法
8使用尚书
*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问题:声音录制了,但是在再次播放的时候没声音。剪切声音时不知谁在前谁在后。
2.软件: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
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
(包括试验内容3.1,3.2,3.4,3.5)
实验3.1数字化声音格式转化:
1,运用网络下载一首歌——刘德华的“来生缘”
2,运行PPT软件插入声音的功能插入“来生缘”,看看声音格式能不能支持,结果不能支持。
3,下载格式工厂软件,把刘德华的“来生缘”rm格式转化成MP3格式
4.试着对话筒说话,观察波形显示。
5.正式录音
6.录音后按停止键,再次播放录入的声音。
实验3,3数字化声音的剪切和编辑:
1.将“来生缘”格式转化为WAV,因为window自带的录音机只支持WAV格式。
2.根据实际的长度来剪切声音的长短,将背景音乐的声音剪切到和朗诵诗歌的声音长度一样
3连接与插入
打开第一个声音文件“来生缘”,再在编辑菜单中插入连接的第二个声音文件“预遇见”。插入点为前一个文件“来生缘”的接入点。
1运行Windows Movie Make熟悉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操作
进入Windows系统,单击程序开始,进入启动界面。
2设置影片属性
3.导入影片素材
在电影列表中选择1捕获视频下的对应项,把制作影片需要的视频素材“香格里拉导入到编辑环境中去。
4.编辑
先将主题曲轻音乐“味道”拖入最下面的时间轴,将视频拖入时间轴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媒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Internet ,搜集图片,然后利用Photoshop 绘图工具、图层、滤镜、通道、路径等设计制作具体多媒体课件所需图片。
实验详细过程:(包含实验步骤、结果、存在问题及其分析等内容)
初中一年级语文《春》课件封面的制作
一、实验步骤
1.上网搜集图片素材如下:
装
订
线
2.新建ps文档。
如图所示
3.使用拾色器选取合适颜色,设置背景颜色,渐变填充“a2d31a”到“16a635”。
4.打开素材,移入素材,图层效果如图所示:
5.根据需要对图层2——图层5,中内
容进行选择,变形,覆盖,反选,羽化
等操作确定选取,然后添加图层蒙版,
图层效果如图所示:
6.使用文字工具为课件输入多媒体课件目录&课题,并对文字进行效果处理(图层效果,外发光等处理)
7.利用路径工具为目录绘制修饰图标。
将路
径转化为图层图示,然后使用图层样式为图
标描边,外发光等修饰。
最终图层如图所示:
8.图片处理的效果如图所示:
9.使用菜单“文件——存储为《春》封面.psd格式”,“文件——另存储为《春》封面.jpeg,两个文件。
二、实验注意问题
1.素材的搜集一定要与课程的内容及表现力基本相符。
2.课件的背景颜色设置要统一和谐。
3.对于素材的移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羽化值的设置。
4.文字及图标的图层样式设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总体要求要美观大方。
三、实验心得
1.通过本次实验,课件背景的制作方面(步骤、关键技术、创新技术等)。
2.通过本次实验,理解信息环境下的教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技术素养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