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3、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 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汗出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2)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 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4) 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10、遵医嘱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3) 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要求隔离。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一、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高热3 神昏4 中风5 中暑6 急性出血7 痛证8 暴泻9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风温3 感冒4 内伤发热5 咳嗽6 哮喘7 悬饮8 肺痈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3 疖4 疔5 痈6 发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4 月经不调5 痛经6 崩漏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嗽3 鹅口疮4 泄泻5 疳证6 惊风7 痫证8 水肿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3 痔4 肛痈5 肛漏6 肛裂7 脱肛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黄水疮3 蛇串疮4 面游风5 脚湿气6 粉刺7 瘾疹8 湿疮9 药毒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4 牵引术护理常规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6 骨折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10 骨盆骨折11 脱位12 伤筋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眼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3 椒疮4 天行赤眼5 聚星障6 凝脂翳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13 风牵偏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耳疖、耳疮3 耳鸣、耳聋4 耳眩晕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6 鼻槁7 鼻鼽鼻渊9 鼻衄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13 喉喑14 急喉风 8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2 口疮3 牙宣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放疗护理常规3 化疗护理常规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传染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 时行感冒4 肺痨5 痢疾6 湿温7 肝热病8 霍乱 (时1疫)9 艾滋病10 暑湿11 登革热12 炭疽13 狂犬病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 特级护理2 一级护理3 二级护理4 三级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针刺法2 灸法3 拔罐法4 穴位按摩法5 刮痧法6 熏洗法7 全身药浴法8 湿敷法9 换药法10 涂药法11 敷药法12 贴药法13 药熨法14 坐药法15 中药煎煮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2.1 中医整体护理病历2.2 入院评估表 (附表8)2.3 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附表9)2.4 护理记录单2.5 出院评估表 (附表10)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1.1 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1.2 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1.3 行为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1.4 仪容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 (总护士长) 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 (副主任) 护师职责2.6 主管3 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 4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 (室)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2.1 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2 产前护理2.2.1 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
2.2.2 保持待产室清洁、安静及冷暖合适。
指导孕妇尽量采用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2.2.3 指导孕妇进食营养丰富旳食物,如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铁、钙、纤维素旳食物。
2.2.4 孕 36周以上如乳头扁平或凹陷时,指导孕妇合适向外牵拉乳头。
2.2.5 讲解分娩配合知识。
2.2.6 观测产程2.2.6.1 定期观测胎动和胎心音。
2.2.6.2 观测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适时送至产房。
2.3 产后护理2.3.1 理解分娩过程,协助产妇卧床休息;有会阴部伤口旳产妇,嘱其向健侧卧位。
2.3.2 观测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协作处理。
2.3.3 产后 4小时,应指导并协助母亲和新生儿皮肤接触、新生儿吸吮乳头。
2.3.4 产后 2小时,应鼓励产妇排尿。
产后 6小时未排尿者,参照“ 癃闭” 护理常规。
2.3.5 鼓励产妇初期下床活动,但防止久坐、久站、当风坐卧,防止受凉、受热,衣服被褥厚薄合适, 禁用冷水。
2.3.6 剖腹产按妇科手术术后护理。
2.3.7 保持会阴部清洁,产后 3日内每日冲洗 1次。
会阴水肿者遵医嘱湿敷。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或禀赋虚弱、脾肾气虚,或血热,或跌仆损伤,或服药不慎等所致。
以阴道少许出血,时下时止者,称为“ 胎漏” ;胚胎在 12周以内自然损堕者,称为“ 堕胎” ;腰酸腹痛, 伴有少许阴道出血者,称为“ 胎动不安” ;妊娠 12~28周,胎儿自然殒落者,称为“ 小产” ;小产持续发生 3次以上者,称为“ 滑胎” 。
其病位在胞宫。
先兆流产、先兆早产、习惯性流产及早、晚期流产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护理常规

五、盆腔炎盆腔炎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出之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所致。
病位在胞宫、胞脉。
中医属“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癥瘕”等范畴。
【临床表现】1.少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拒按,食欲不振,腹胀。
2.可伴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3.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脓样,有秽臭。
4.阴道可有充血,穹隆有明显触痛。
5.辨证: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证。
【临证护理】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腹部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观察有无腹膜炎的症状等。
3.观察患者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嘱病人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及经垫,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忌盆浴。
4.取半坐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以达到体位引流的效果。
5.腹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勤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恢复期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
6.热毒炽盛者衣被不宜过厚,定时测量体温,如高热持续不降,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及时记录。
7.湿热瘀结者病室忌潮湿。
8.手术病人按妇科围手术期护理。
【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忌辛辣、煎炸、燥热等刺激之品。
2.高热口渴者,多饮水及鲜果汁,如西瓜汁、雪梨汁等以利尿降温。
3.口干苦者,可用菊花、银花各10g,煎水代茶饮。
4.热毒炽盛大便燥结难解者,每天早、晚服蜂蜜一匙或麻仁丸6g,以利润肠通便;或予生大黄6g或番泻叶9g开水泡服。
5.湿热瘀结者,可多食清热利湿之物,如山药、白果、莲子、茨实、薏苡仁粥等。
口干者,多吃西瓜、黄瓜、番茄、白菜等。
【用药护理】1.遵医嘱输液,按时应用抗生素。
2.寒湿凝滞者遵医嘱予小茴香热敷下腹部,中药硬膏贴敷下腹部、中药直肠滴入及微波治疗,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及疗效。
中医科阴挺护理常规

中医科阴挺护理常规阴挺系因气虚下陷,肾虚不固,胞络损伤,提摄无力所致。
以子宫位置下垂,甚那么完全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为要紧临床表现。
病位在胞宫。
子宫脱垂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临盆史,产育史,产后情形。
2、腹部、阴部病症。
3、脱垂程度,有无尿失禁及伴随病症。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脾虚气陷证、肾阴亏虚证、湿热下注证。
二、护理要点1、一样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样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幸免过度劳累,严峻者要卧床休息。
(3)幸免可增加腹压的因素,如便秘、咳嗽等。
(4)内裤要柔软、清洁,勤改换。
2、病情观看,做好护理记录(1)观看子宫下垂程度、颜色,表面有无红肿、破损、出血、腐臭,和排尿、排便及伴随病症。
(2)脱出物红肿,疼痛难忍,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伴有发烧腹痛、倦怠无力、腰膝酸软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置。
(3)服药医治无效时,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预备。
3、临证(症)护理(1)脾虚气陷者,可利用子宫托。
遵医嘱给予捏脊,指导患者膝胸卧位或做提肛练习。
(2)维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用蜂蜜调服,以润肠通便,幸免大便努责。
4、饮食护理(1)饮食以补养气血,增强营养为宜,如鸡、鱼、瘦肉、蛋类等,最好清蒸或煨汤食用。
(2)气虚者可选益气养血之品,如黄芪煨鸡或桂圆红枣粥。
(3)邪毒未清者,不宜食用。
(4)肾虚者可选补肾壮阳等药膳配合医治。
冬季可食用羊肉、狗肉以温补肾阳。
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宜卧床休息片刻。
6、情志护理调畅情志,多关切、安慰患者,使其排除顾虑和恐惧。
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医治。
三、健康指导1、踊跃开展打算生育活动,避免生育过量,幸免多产、频产。
2、普及产褥期保健及有关预防子宫下垂的知识,产后2个月需注意休息,不可从事久蹲、久坐、久站等重体力劳动。
哺乳期不该超过1年,以避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3、注意卫生,踊跃防治慢性病,如腹泻、便秘、咳嗽等,养成大便适应,幸免直肠、膀胱常处于充血状态,避免子宫后倾。
妇产科中西医护理常规及病员的出入院管理

出院程序
1、 主管医师早餐查房时通知出院者本人及开出医嘱。 2、主班护士接到医嘱后通知责任护士并执行医嘱、 核查费用、填写出院通知单及整理病例。 3、 责任护士接到通知后做出院指导,并核实各单据 证件的发放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了筛查是否已 做并填写出院护理记录。 4、携带齐交费收据及出院通知单于出院当日17点钟 前到出院结帐处办理出院。 5、凭结帐单到护士站领取出门证。 6 患者离开后处理出院患者的床单位。 注:出院后在一个月内到公安机关办户口,到当地 卫生防疫部门办理孩子的预防接种本,服小儿麻裨糖 丸、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产后42天到妇产科门诊复 查。
以下的情况提示您产程即将开始, 请同分钟有三次的子宮收 縮。 第二胎以上:十分钟有一至二次 的子宮收縮。 2. 破水:不能控制的由阴道流出 水状液体(非黏液)。 3. 阴道大量出血或现出血量多于 月经量。 4. 胎动:突然增加或减少或不动。 5. 和子宮收縮相伴的便意感。
妇产科中西医护理常规及病员 的出入院管理
郑
会玲
入院程序
1、凭入院通知单在住院收费处 办理好住院手续,将住院证提交 到护士站。 2、在护士站称体重、并测量体 温、脉搏、呼吸、血压、测血糖、 查NST或CST及肛查。 3、选择床位,给病人佩戴手表 带。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住院须 知及规章制度。 4、通知主管医生。
妇科中医护理常规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证施护〖概述〗妊娠期间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称为胎漏。
亦称“漏胎”、“胞漏”、“漏胞”。
若妊娠期感胎动下坠,腰酸腹痛,或小腹坠胀不适,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正如《医学入门》所说:“有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
”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胎漏、胎动不安因证情未得到控制,而进一步发展,腰酸腹痛,小腹坠胀加重,阴道出血量增多,以致胎儿坠落而下脱离母体而形成堕胎或小产。
一般妊娠3个月内,胎儿尚未成形而坠落者,称为堕胎。
妊娠3个月后,胎儿已经成形而坠落者称为小产,又称半产。
现代医学“流产”中“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均属本病范畴。
堕胎或小产之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堕,如此连续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名“屡孕屡堕”或“数堕胎”。
现代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
综上所述,胎漏、胎动不安与堕胎、小产是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前者为胎尚未损,胎犹可安;后者胎元已伤,或已离胞堕下。
本节重点叙述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由肝肾所主,胞脉者系于肾,冲脉又隶于阳明,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互为表里,为气血生化的源泉,当肾气盛,胃中谷气盛时,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胞有所养,胎元在母体内安固无虞。
若因母体气血不足,或肾气虚弱,或血热、外伤等,使气血不和,冲任不固,则会导致本病发生。
正如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以养,其胎自堕。
”此外,尚有因胎元本身有缺陷而使“胎不成实”所致。
故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而最终导致堕胎,故此不作重点讨论。
1.肾虚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因早婚、房劳多产(含堕胎、小产、人流等);或因孕后房事不节→耗肾精伤肾气而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甚堕胎、小产及滑胎。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2.3修)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新患者,安置床位。
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及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测量生病体征并通知医师诊治。
2.接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3.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每日1次。
发热病人体温每日至少测4次,高热病人每日测体温6次以上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入院后测体重1次,以后每周1次,身高1 次。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
7.阴道流血的患者及急腹症的患者,禁止阴道冲洗及灌肠。
8.根据病情给予健康指导。
9.及时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各种化验及检查。
二、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沟通,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2.术前做好各种化验检查加交叉配血试验并备血。
3. 术前做好全身卫生处置。
4.术前了解有无阴道流血,发热等不适宜手术的情况并报告医生。
5.遵医嘱给予术前饮食指导。
6.行子宫切除者,术前3日做阴道准备;每日用0.5%碘伏擦洗阴道、会阴2次。
7.术前晚用碘伏擦洗阴道、会阴1次。
8.术前晚按医嘱给予温肥皂水灌肠1次。
9.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10.教会病人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有效咳嗽的方法。
【手术日晨】1.术晨用碘伏擦洗阴道、会阴1次。
2.术晨按医嘱给予肥皂水灌肠1次。
3.术晨备皮。
4.导尿并留置尿管,行子宫全切除者宫颈及阴道涂甲紫,手术部位用黑色圆圈标识。
5.取下患者发夹及首饰,义齿,贵重物品等交给家属保管。
6.建立静脉通道,术前30分钟执行术前用药。
7.备病历本,合血单,术中用药等带人手术室。
8.铺好麻醉床。
【术后护理】1. 迎接并安置患者,清点带回用物。
与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床旁交换班。
2. 患者进食6小时后予流质饮食,避免牛奶`,糖类等,肛门排气后改半流质饮食。
3. 详细了解术中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术后镇痛泵,注意镇痛泵是否通畅,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
规
中
医 遵医嘱用药
妇
正确用药,给药时间、方法,注意服
科
药后效果反应,向患者做药物相关知 识的宣教。
一
般
遵医嘱予饮食护理、加强情志护 理,做相关健康指导,防止交叉
护
感染
理
常
规
一、 崩
漏
1、护理评估:
(1)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 措施。
(2)环境起居,卫生习惯、心理社 会影响及饮食嗜好。
二、 绝 经 前 后 诸 症
1、护理评估: ①月经史,生育史。
②烘热,汗出,面色,情绪变化等 症状。
③妇科检查结果。
④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 力。
⑤心理社会状况。 2、饮食护理: ①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②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
⑤做好计划生育,避免房劳多产。
⑥可常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健脾 益肾,固摄冲任,生化气血,预防 崩漏复发。
⑦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激素类药物。
二、 绝 经 前 后 诸 症
因肾气渐衰,天葵降竭,阴阳 失调所致。以月经紊乱,哄热 汗出,潮热面赤,情志异常为 主要临床表现。其病以肾为主, 可涉及心,肝,脾。更年期综 合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
医 病区环境
妇
清洁、舒适、安静、温湿度适
科
宜,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 入院介绍
般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
护
境及设施使用方法,作息时间,
理
相关制度。
常
规
中
医 妇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
遵照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规范操作。
科
一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
般
嘱执行分级护理
护
理
(3)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②如有外伤,伤势严重者,遵医嘱 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 流产。
(4)饮食护理 ①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
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 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忌辛辣动火,生冷寒凉、饮酒等 碍胎之品。
(5)情志护理 ①对阴道出血、腹痛,或担心胎儿
常
规
中
医 定时巡房,并做好记录
妇
科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 孔、舌脉、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
一
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了 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
般
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 理措施。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
护
镇痛剂。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
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
理
手术准备。
一、 崩
(6)临证施护
①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遵医嘱给止血药。
②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身粉,观 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漏
一、 崩
漏
3、健康指导:
①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损伤心 脾。
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③对先天不足的少女,应及早治疗 月经不调。
④调情志,尤其对更年期妇女,应 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三、 胎漏、 堕胎、 胎动 不安、 小产、 滑胎
1、护理评估: ①停经史,早孕反应及伴随症状。
②妊娠史,既往史。
③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或有无胚 胎组织排出物。
④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 力。
⑤心理社会状况。
⑥辩证;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
血热内扰证、外伤损络证。
三、 胎漏、 堕胎、 胎动 不安、 小产、 滑胎
③保持外阴清洁,忌盆浴,勤换内 裤及卫生垫。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
味,神色,血压 ,呼吸等变化。 ②阴道出血量多 ,报告医师,并做
好抢救准备。
。
一、 崩
漏
(3)给药护理 ①服清热固定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
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②服用活血化瘀,通力血脉之剂时,宜在
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致 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③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④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组 织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 刮宫术的准备。 ⑤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 排出之胚胎组织物是否完整及宫缩、 阴道出血等情况。
餐前热服。 ③一般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
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④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饮食护理 ①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煎
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②肾阳虚者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阴
虚者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 食物,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5)情志护理 对患者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消除不良 刺激,安心治疗。
欲。 ③忌食辛辣,厚味,油炸之品。
二、 绝 经 前 后 诸 症
3、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消除不良的思
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静养。 4、临证施护: 脾胃虚弱者,应遵医嘱指按压双侧内关,
轻柔足三里,或按摩脾俞,胃俞穴,以健 脾止吐。 5、健康指导: ①注意休息,愼房事,适起居,预防感冒 发热。定期孕期检查。 ②保持心情舒畅,拎听音乐,知道孕妇阅 读与妊娠知识有关的书籍,做好孕期卫生。 ③注意饮食调理,不宜过饱。遵医嘱除必 须服用安胎药物外,一般以调护为主,不 宜乱服药物。 ④恶阻治愈后,适当活动,有助于气血调 和,增加食欲,有利于胎儿发育。
三、 胎漏、 堕胎、 胎动 不安、 小产、 滑胎
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 固,或 禀赋虚弱,脾肾气虚,或血 热,或跌扑损伤,或服药不慎等所 致。以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 称为“胎漏”:胚胎在12周以内自 然损堕者,称为“堕胎”腰酸腹痛, 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 不安’妊娠12~28周,胎儿自然损落 者,称为“小产”小产连续发生3次 以上者称为“滑胎”其病位在胞宫, 先兆流产,先兆早产,习惯性流产 及早,晚期流产等均可 参照本病护 理。
(3)有无贫血,盆腔包块,肝病, 血液病等慢性疾病。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 能力。
(5)辩证:肾阳亏虚证,肾阴亏虚 证,血热内扰证,瘀滞胞宫证。
一、 崩
漏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②愼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学崩 是绝对卧床,必要时采取去枕平卧 位。
健康的患者,应多给关心,讲解胎 漏、胎动不安经积极治疗后,可顺 利孕育健康胎儿的病例,以增强治 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三、 胎漏、 堕胎、 胎动 不安、 小产、 滑胎
②耐心解释,使孕妇了解精神因素 与胎漏的关系,保持心情舒畅,比 卖弄不亮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 音乐,调节情感。
(6)临证施护 ①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②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