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1司马光砸缸2西游记3聊斋4马兰花5白蛇传6女娲盘古开天辟地(二则) 7三国8扶桑浴日(三则)9女娲(三则)10夸父逐日(二则)11羿射十日12精卫填海13鲧禹治水(二则)14巨灵擘山15黄帝与蚩尤之战(二则) 16西王母(二则)17伏羲(二则)18神农19牛郎织女20天牛郎配夫妻21田章22杞良妻23孟姜女的传说24梁山伯与祝英台25祝英台和粱山伯与鸳鸯鸟1自蛇的传说故事(二则)2烛龙3桃园三结义4诸葛亮的故事5华佗虚心求学6刘三妹的传说(三则)7包公的传说(二则)8唐伯虎的传说9徐文长难倒窦太师10蒲松龄和驼背老大爷11铸剑12杜康造酒醉刘伶13鲁班的传说(二则)14龙凤瓷床15金边牡丹16老把头的故事17望夫石18飞来峰19秃尾巴老李20粽子和龙船21关于生肖的传说22白水素女23旁瓴兄弟25十兄弟26虎姐27狼外婆1菜瓜蛇的故事2猪哥精3枣核儿4羽毛衣5巧媳妇6呆女婿的故事(三则) 7三女婿上寿8窦娥冤9古代寓言(六则)10老雕借粮11兔子判官12古代笑话(十三则) 13金钱和正义14格萨尔王传(节选) 15阿诗玛(节选)16娥并与桑洛(节选) 17嘎达梅林(节选)18汉宫秋19赵氏孤儿21精忠旗22娇红记23清忠谱24长生殿25牛郎织女26宝莲灯27梁山伯与祝英台28救风尘1墙头马上2西厢记3李逵负荆4看钱奴5拜月记6玉簪记7中山狼8风筝误9绿牡丹10拗相公饮恨半山堂11陈可常端阳仙化12崔待诏生死冤家13李谪仙醉草吓蛮书14钱舍人题诗燕子楼15苏知县罗衫再合16范鳅儿双镜重圆17三现身包龙图断冤18一窟鬼癞道人除怪21金令史美婢酬秀童22小夫人金钱赠年少23钝秀才一朝交泰24老门生三世报恩25崔衙内白鹞招妖26计甲番金(鱼曼)产祸27赵太祖千里送京娘28宋小官团圆破毡笠1乐小舍拼生觅偶2玉堂春落难逢夫3桂员外途穷忏悔4唐解元一笑姻缘5假神仙大闹华光庙6白娘子永镇雷峰塔7宿香亭张浩遇莺莺8金明池吴清逢爱爱9赵春儿重旺曹家庄10杜十娘怒沉百宝11乔彦杰一妾破家12王娇鸾百年长恨13况太守断死孩儿14皂角林大王假形15万秀娘仇报山亭儿16蒋淑真刎颈鸳鸯会17福禄寿三星度世18旌阳宫铁树镇妖。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 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性1.2 教学目标和内容1.3 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民间文学的概述2.1 定义和特点2.2 发展历程2.3 形式和体裁三、民间故事3.1 故事的分类和特点3.2 民间寓言3.3 民间神话3.4 民间传说4.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4.2 民间歌谣4.3 民间节令歌4.4 民间工歌五、民间曲艺5.1 曲艺的定义和特点5.2 民间戏曲5.3 民间评书5.4 民间相声六、民间舞蹈6.1 舞蹈的定义和特点6.2 民间舞蹈的分类6.3 民间舞蹈的功能和意义7.1 美术的定义和特点7.2 民间绘画7.3 民间剪纸7.4 民间刺绣八、民间音乐8.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8.2 民间乐器及演奏技巧8.3 民间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九、民间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9.1 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9.2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9.3 民间文学的教育价值十、教学案例分析10.1 民间文学的教学案例及实施步骤10.2 教学案例的评价和分析十一、教学评估11.1 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11.2 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11.3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十二、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12.1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2.2 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章结语本大纲旨在系统介绍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民间文学教学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指导和参考,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教授民间文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46.第18题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母题"答案: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机智人物故事答案: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答案:"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Part
02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 、宗教信仰和原始文化,是人们集体 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 、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 想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承载 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 记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民间文学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丰 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作品可 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间文学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等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 、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 响。
要意义。
现状
当前,民间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蚀、传承人的老 龄化和后继乏人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
传。
民间文学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传统方式
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 这些方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
P 03
总结
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 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 素,能够深入人心,引起 共鸣。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
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媒体传播等
总结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是维系民 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创作与传承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歌曲、民间戏剧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反映着普通人的生活、价值观和情感。

民间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丰富历史,对于研究社会人文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故事或传说,描绘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历史事件、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

民间传说常常是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探索,它们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宇宙的理解,也反映了人类集体记忆的积淀。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它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善恶对抗和爱情的力量。

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以故事的方式,以幽默、夸张、警示或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冲突和经历。

民间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塑造各色人物、描绘情节和设置事件,传达了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寓言故事《聪明的一石二鸟》告诉我们不应心存贪婪,而应该懂得知足常乐。

三、民间诗歌和歌曲民间诗歌和歌曲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民间诗歌通常是口头传唱的形式,融合了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色。

它们常常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希冀、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民间歌曲则是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下来,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民间诗歌和歌曲在各地广泛传唱,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认同。

四、民间戏剧民间戏剧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形式,它常常以口头传说和传统剧目的方式表现,是人们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文化活动。

民间戏剧常常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词和表演等元素,通过生动的演出方式,讲述了人们的故事和情感。

中国的京剧、豫剧、评剧等就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变异性的含义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传承性的含义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族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神话学功能学派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运用文化学功能学派的观点研究神话,认为神话与原始时期的礼仪、巫术密不可分,对原始人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因此神话的主要意义是它的实用功能AT分类法“A 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织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 T分类法”。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A 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①动物故事②普通民间故事③笑话④程式故事(圈套故事、连环故事)⑤未分类故事英雄史诗叙述与部落、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时政歌: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歌谣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

《毛传》注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民间歌谣是从远古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有文学(词句)、音乐(曲调)和表演(表情动作)三种形态民间谚语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官位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多以里谚、俚谚、俗谚、鄙谚、野谚、口彦、俚语、鄙语、俗话、古话、常言相称民间小戏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

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道具戏系统主要特点是,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

主要有木偶戏、皮影戏、傩戏。

①木偶戏:由演员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也叫“傀儡戏”②皮影戏:由剪纸发展而来。

起源于陕西西安。

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更加结实耐用③傩戏: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贵州田野作业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历史地理学派19世纪晚期,芬兰人发明发明的。

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弄清一个又一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

研究工作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尽可能搜求同一故事的丰富异文,把他们汇集在一起,作为一个类型进行考察;②从这些异文中提取作为最小叙事单元的母题或情节单元,并按照母题的排列组合情况,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③寻求这些亚型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构拟出它的原型和发祥地;④将原型同相关异文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异文在不同时空背景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可看出一个故事类型的生活史,也可由此评判相关异文在故事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特征与价值了民间文学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讲,它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4、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的、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5、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6、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1、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2、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

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这种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与书面文学很不同的特点3、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民间文学也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民间文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史,不了解特定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5、民间文学与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6、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7、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密切8、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甚至还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尽管它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变异性的表现1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上。

2、在文学的诸要素中,语言永远是最活跃的因素,口头语言更是如此。

3、民间文学在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上的变化也是常见的。

如《孟姜女》、《刘三姐》,文学的诸要素都发生巨大变化4、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异幅度视具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较严肃的体裁,如远古神话、各民族的史诗、族源传说等,变异幅度较小;一些短小的韵文歌谣,也因具有节奏、音律和固定的框架而稳定性较强,变异较小;一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散文叙事作品,变异幅度较大(简答)变异性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变异性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不断变化中吸收养分、日臻完善,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遗忘和误传而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这又是它的局限性。

注意民间文学的变异,对民间文学的搜集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都记同一作品的丰富异文,便于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来龙去脉和传承特点,认识其发展变化规律传承性的表现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2、从内容上看,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

一些民众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是非感、道德观以及许多传统心理反映到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形成一些固定的情节要素,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广大民众同情弱者、扬善惩恶、追求幸福的理想和愿望,成为民间文学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不断复制、传讲不衰的文化命题3、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民间文学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古老的,过时的观念和意识,因此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所带来的落后意识、错误观念也会影响到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也会在民间文学的传承中表现出来。

我们在认识和欣赏民间文学的过程中必须批判地接受它4、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表现异常丰富,结构形态上有“对称式”“三叠式”“连锁式”等,在曲调形态上有“信天游”“爬山调”五局子“欢”“谐”“花儿”等神话的价值:神话在生活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与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结合在一起,在其中完成特定的文化功能;另一种是作为单纯的故事来讲述。

对于神话学研究者来说,神话具有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两方面的价值神话的文化史价值1、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文化史价值2、许多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3、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关系等命题的主动叩问和思索,具有元典的哲学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感悟生命和认识自然的独特方式。

神话都有一个基本的和统一的主题,即人,表现人的本质。

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精神需要的实现。

从人的活动的全面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情感的外化。

从人的活动的创造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

从人的活动的社会性结构来看,神话是人的活动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神话体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辩证统一4、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也体现为它对人类文化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神话的世界观,构成了各民族、各学派世界观的雏形。

要全面认识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与内涵就必须寻求其在神话中的根源5、神话的文化史价值还体现为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与维护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1、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神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神话早在人类史前时代,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创立了一些具有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2、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的启示力和规范力3、神话的艺术想象奇幻而瑰丽。

神话中的众多意象、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都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某种不可逾越、不可移换的神话原型4、神话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民间传说和神话联系:由于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神话,也可以作民间传说看待。

有不少的民间传说来自神话,从而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同时神话和民间传说都具有解释的叙事功能区别:①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②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民间传说的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有的学者曾将它概括为“四固定”,即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和事件固定,这决定了民间传说的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