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肉类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肉类食品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食 品 的 安 全 性 ,从 广 义 上 讲 是 “ 品 在 食 用 时 食 完 全 无 有 害物 质 或 有 害微 生物 的污 染 ” 狭 义 上 讲 。
是 “ 规 定 的食 用 方 法 和用 量 的条 件 下 长期 食 用 , 在
不 会 在 普 遍 消 费 群 体 中 引 起 健 损 害 或 遗 留 健 康 隐 患
1国内外的肉类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世界上相继发生的诸多危及人身健康的畜禽及其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日本的0157暴发流行事件口蹄疫事件以及2003年的sars事件和2004年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禽流感事件等1
维普资讯
Te : 3l —8 6 9 7 l0 1 7 9 7 2 E- i:u h n i 2 0 @ 1 3.O I malx e a p n 0 6 6 C I T
的 实 际 确 定 性 ” [1 目前 , 在 人 类 食 物 链 增 多 、增 4。 , 5
长 的 同 时 ,危 害 肉 类 食 品 安 全 的 因 子 也 随 之 增 多 , 使 肉类 食 品 安 全 性 的 问 题 日趋 复 杂 ,概 括 起 来 讲 ,
导 致 肉类 食 品 不 安 全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4点 。 ‘
味 道 鲜 美 。但 是 近 年 来 不 断 发 生 的 与 食 品 安 全 相 关 的食 品 污 染 事 件 ,造的 忧 虑 ,其 中 肉类 食 品 所 遭 受 突 发 公 共 卫生事 件 的威胁 越来 越 大 。 1 国 内 外 的 肉类 食 品 安 全 问题 近 年 来 ,世 界 上 相 继 发 生 的诸 多 危 及 人 身 健 康 的 畜 禽 及 其 产 品 的食 品安 全 事 件 ,如 英 国 的 “ 牛 疯 病 事 件 ” 比利 时 “ 恶 英 事 件 ” 日本 的 “ 1 7暴 , 二 , 05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摘要: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整体趋稳向好,但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从养殖、加工到消费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外肉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剖析了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加强风险监测、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开展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活动,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肉类;食品安全;风险;对策Abstract:Currently,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meat safety in China is getting better but still grim,for the underlying factors causing meat food safety risks still exi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risks alo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meat products in China,including breeding,processing,consumption and circulation,and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outlines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meat safety in China,and proposes four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Chinese meatproducts:strengthening risk monitoring,constructing early warning system,promoting meat safety risk communication and conducting food safety special rectification activities of meat adulteration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Key words:meat;food safety;risk;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11-0034-05doi:10.15922/ki.rlyj.2015.11.008我国肉类产量已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肉类生产大国。
肉类食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增 多 、增长 的 同时 ,危 害 肉类 食 品安 全的 因 子也
随 之 增 多 ,使 肉类 食 品安 全性 的 问 题 日趋 复 杂 , 概括 起 来讲 ,导 致 肉类 食 品不 安全 的 因素 主要 有
以 下几 点 :
1 国 内外 的肉类食 品安全问题
近年 来 ,世界 上 相继 发 生 的诸 多危及 人 身健
到要 求 ,加 工原 料 不 合格 ,加 工工 艺不 合 理 ,贮
致癌 。
i. — 遴
}
f
转基 因技术在 肉品中的应用[ l 1 o 转 基 因 食 品 指 以 转 基 因 生 物 为 原 料 加 工 生 产 的 食 品 。 目前 ,我 国 的 转 基 因 食 品 正 在 迅 速
t r a ue o m a r d c s a e y s s e e me s r f e t p o u t s f t y t m.
到我 国 的对 外 贸易 。所 以 ,在 科技 高 度发 达 的今
天 ,如 何保 证食 品 的安 全性 。该 问题 已经成 为执
K y w od m a rdcs sf t c ret pol cutr e rs: e t pou t a ey:urn :rb m ̄o ne— e
在我 国发 生 的食 品 中毒 事 件 中 , 肉类 食品所 引发的 中毒事故 一直 占较 高的 比例。例如 :江苏 的
的 身体 健康 。 本文论述 了国内外 肉类食
品 安 全 的 现 状 , 肉类 食 品 安 全 问题 引 发
“ 仓 肉松事 件 ” 太 ,吉 林长 春 的假 冒伪劣 “ 鸭 事 件” ,浙江 的死猪 肉加 工 ,敌敌 畏浸 泡的 “ 金华 火
me s r a ue
肉类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

肉类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肉类营养丰富,但易腐败变质,一直以来都是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规范肉类销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对肉类销售环节检疫检验均有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亟须完善。
肉类检疫存在的问题处罚标准不统一。
对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的肉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的处罚方式是没收、罚款直至行政拘留;《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处罚方式是责令改正、罚款,并增加了一项与处罚并行的管理措施--补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通读《动物防疫法》全文,补检的意义甚至大于处罚。
此外,上述两部法律规定的罚款额度也不一样。
执法主体不统一。
如果在市场中发现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执法主体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仍不明确。
《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4〕14号)中规定:“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不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是否涉及动物疫病防控这一问题,在执法主体和法律适用上,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歧较大。
肉类检验存在的问题肉类屠宰卫生检验规定不明确。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及其监督,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没有直接规定,只是规定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相关(农业)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卫生检验具体指不够明确。
《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关于下达〈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更近似于肉品品质检验,但这些规范性文件出台时间较久,效力位阶较低,对一些影响质量安全的微生物卫生指标规定得较为简略甚至没有规定。
烧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烧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烧烤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户外活动,已经成为许多人聚会、娱乐和社交的方式。
然而,与此同时,烧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烧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安全、环保和健康。
一、食品安全问题1. 生食与火源相接触:在传统的炭火烧烤中,生肉常常直接放置在火源旁边准备后再食用。
这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和食物中毒的风险。
解决方案:确保彻底加热- 把生肉置于有明显隔离间距的旁边。
- 使用温度计测量肉类内部温度,在达到适当温度之前避免食用。
- 煮沸或用高温处理调味料、蘸酱等容易被污染的食品。
2. 不洁净操作:由于户外环境限制,在进行野外或露天烧烤时,很难保持整个操作空间及器具完全清洁。
解决方案:严格卫生操作- 经常使用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烧烤架、工具和器具。
- 在户外设置洗手站,并且要求参与者在操作前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 使用有盖的垃圾箱并定期更换垃圾袋,以避免虫害滋生。
3. 食物交叉污染:在准备食材时,不同种类的肉、蔬菜和调味料可能会接触到彼此,导致交叉污染。
解决方案:分开储存和准备- 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或清洗彻底后再使用同一块厨具。
- 将生食品与已经完全加热的食品分隔在不同的容器中。
- 为每个参与者提供单独的盘子和碗,避免由多人共用引发的传染风险。
二、环境保护问题1. 炭火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传统的烧烤方式通常使用木炭作为主要加热源,其排放的有害微粒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采用环保型燃料- 替代传统的炭火烧烤方式,选择电力或天然气为主要加热源。
- 如果无法改变加热源,可以使用更高效的炭或利用特制的炭火装置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大量废弃物产生:从购买食材、使用餐具到处理垃圾,烧烤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塑料污染。
解决方案:推广可持续性实践- 减少购买过程中的包装材料,带上自己的食材袋或购物袋。
-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环保餐具,如不锈钢筷子、玻璃杯等。
- 强调垃圾分类和回收意识,提供标有分类类别的垃圾桶,并设置公共垃圾回收站。
市场肉品监管情况汇报

市场肉品监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市场肉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的监管情况。
一、监管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肉品监管政策和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肉类及其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为肉品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二、监管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负责肉品的监管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肉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三、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加强抽检、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等,有效提升了肉品市场的监管水平。
然而,目前市场肉品监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监管力度不够。
尽管监管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但是在一些地方和环节,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导致了一些不法经营行为的存在。
二、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
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集中在抽检和处罚上,还缺乏一些新的监管技术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监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监管信息化水平不够高也是当前监管工作的一个短板,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肉品流通的监管。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肉品监管的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大监管力度。
要加大对肉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肉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完善监管手段。
要完善监管手段,引入一些新的监管技术和手段,如DNA溯源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等,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肉品流通的信息追溯系统,实现对肉品流通全过程的监管。
四、加强监管协作。
要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肉品监管工作的开展。
总之,市场肉品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管协作,推动市场肉品监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希望各级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为我国肉品市场的安全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肉类生产的安全问题及发展建议探讨

圈
2 7 期总第 0期 0 耳第 0 3
维普资讯
澎
的 农作物 和 蔬 菜未 必达 到 无 公 害的 标 准 ,与 绿 色 食品 、有机食 品的标 准相差较远 ,以杀 虫剂、杀菌 剂 、杀藻剂 、除 虫剂、落叶剂等 有机磷类 、有机氯
件 、太仓 肉松事件 、杭 州 回炉 肉干事件 ,敌敌畏浸
胶 、纤 维素等…。在个 别地 区原料 肉交易价格 ,以 含水量 多少 定价 ,成为行业 内的潜 规则 。这不仅 造
成 肉制 品 卫生 质量 隐 患 ,而 且可 能造 成 畜禽 传 染
病 和 人畜共 患病 的传播 。
2 2 农残兽残问题 .
畜缝康 档案 ” 、宰 前检疫 (生 猪宰前检 疫记录 ” ) “ 、
食 品生产 、加工 等环 节存 在 的安 全隐 患
进 行 的阐述 ,对 其 发展提 出 了合理 化 的
政 策措 施 , 为 实施 综合 监 督 奠 定 了基 础 。
关 键词 肉 类 食 品 ;安 全 ;政 策措 施
Ab t a t P o l a mo e n mo e t e to t t e s r c : e pe p y r a d r a t n in o h
1 前 言
近年来 ,人们对 猪肉的需 求越 来越 大 ,我 国肉 类总产量和人均 消费量都呈现持续增长 。 目前 ,我 国肉类总产量 已位居世界第一 ,达到 8 0 0 0万吨 。但
由于 广 大农 户和 肉制 品生 产企 业 盲 目追 求产 品利
“ 无害处理记录 ” 、宰后检疫 ( 宰后检疫记录”及 ) “ “ 害处理 、销毁记 录” ;许 多地 区畜禽 肉注水严 无 ) 重 ,有的注入的污水 中含有 大量细菌 、病 毒、重金 属 、羟基 化 合物 ;有的 为 防止 污水 外 渗还 注入 明
当前肉类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果按上市交易量计算 , 机械化屠宰率也仅占1. 5 %, 3 这几 E 斛 有提 高 , 最 但 如果把 禽类工业化加工计算在 f 占上市量 的 2 %~ 8 5 2 %。
2 畜禽屠宰
21屠宰 企业工业化程度 和生产集 中度低 , . 先
进 设 施 利 用率 低
以规模 肉类加工企业为例 ,00年我 国的猪 牛 20 羊 产量 490万吨 , 6 而规模 企业 这 3种 家畜 机械 化屠
宰量仅 30万 吨 , 业屠 宰 量仅 占生产 总量 的 77 8 工 .%;
最近 , 欧盟 食 品兽 医局 调查 显 示 , 中国兽药 残 留控制
占 1. 9 %。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 3 余种。在严 6 0
格执 行 国家 有关 标 准 的条件 下 , 宰厂 ( ) 屠 场 的病 害 生猪 检 出率 在 1 %~ . ,每年 都 有上 百 万头病 害 . 2O 5 % 生猪要 进行 无害 化处理 。照此估 算 , 私屠 滥宰 的 1 亿 多头 生猪 中大约 有 10 2 0万 头 的病 害 猪未 做无 害 5 ~0
化处理 , 人市场 。 流
体 系存在严重 缺 陷 , 医使用 违禁 药物和 过度滥 用药 兽 物的情况 比较突 出。 些 问题都直接 影响 肉类食 品的 这
质量安全 , 严重制 约着 我 国的肉类食 品出 口贸易 。 也
3故意违 规 , 非法牟利
由 于屠 宰市 场管 理混 乱 ,少部 分 定 点屠 宰场 已 经成 为定 点私宰 、 定点 注水 的场所 。有 的注入 的污水 中含有 大 量 细 菌 、 毒 ; 的含 有 重 金 属 、 病 有 芳香 酊 类 化合物 、 羟基化合物 , 可使人慢性致癌或对脑组织产
近2 0年来 , 畜禽 饲 养过 程 中化 学 污染 的情 况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8月/21日/第007版
专题报道
当前肉类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钟飞
源头污染
肉类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很多,主要来自生物性和化学性的污染,其中以生物性污染最为严重。
我国畜牧业疾病较多,防疫和检疫都还相当薄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记录的人兽共患病达202种以上,其中通过动物性食品传播的有30多种,如旋毛虫、囊尾蚴、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
过去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内外寄生虫方面,后来出现的病源菌、病毒、抗原漂移及其在宿主中的基因重组或转移等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据农业部估算,每年因疫病造成畜禽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8亿元。
去年局部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内地养禽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即达180亿元。
动物疫病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健康安全。
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仅旋毛虫一项,1964年至今已报道在19个省区暴发流行500余起,病例达25000余人,死亡245例。
由于诊断手段及流行规模等原因,大部分病例尚未报道。
血清学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人隐性感染此病。
近二十年来,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化学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从外源看,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和化肥、农药中的有害物质对水源、土壤、空气环境和饲料的污染,影响到畜禽的健康。
从内源看,为了减少疾病添加的抗生素药物,为了生长快添加的生长素药物,为了多出瘦肉添加的瘦肉精,以及来自饲料中的农药、重金属,不但危害着畜禽动物的本身,同时在它们肌肉组织、内脏组织中的残留也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已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58起,1957人中毒。
最近,欧盟食品兽医局调查显示,中国兽药残留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兽医使用违禁药物和过度滥用药物的情况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的肉类食品出口贸易。
例如,日本利用美国食药局(FDA)公布的11种进口动物源食品禁用药物标准对我国肉类出口实行技术壁垒。
畜禽屠宰
屠宰企业工业化程度和生产集中度低,先进设施利用率低
以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为例,2000年我国全社会猪牛羊产量4960万吨,而规模以上企业这三种家畜机械化屠宰量仅380万吨,工业屠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7.7%;如果按上市交易量计算,机械化屠宰率也仅为15.3%,这几年比重虽有提高,但最多也只有18%-20%。
如果把禽类工业化加工计算在内,预计工业化屠宰率也只占上市量的25%-28%。
商务部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几百家机械化样本企业中,生猪屠宰设备利用率仅为39.8%,牛为15.3%,羊为39.1%,只有禽类最高,鸡为67.3%,鸭为75.7%。
从全国3万多家定点屠宰厂(场)的情况看,达到先进水平的只有100家左右,仅占0.33%;具有相对完善机械设备的约2000家,占6.7%;其余2万多家处于半机械化和手工屠宰状态。
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厂(场)生产条件和卫生环境差,检疫检验水平低,工人没有上岗证和健康证明,达不到食品安全管理的起码要求。
私屠滥宰屡禁不止,病害猪肉流入市场
自国务院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来,初期对私屠滥宰起到了很大抑制作用,但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行政机构频繁改革,国家行政机关对肉类行业的管理已相当薄弱,监督和执法受到较大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私屠滥宰屡禁不止。
据商务部估算,全国一年出栏生猪5.6.亿头,其中定点屠宰3亿头,占53.6%;农民自宰自食1.5亿头,
占26.8%;私屠滥宰1.1亿头,占19.6%。
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30余种。
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条件下,屠宰厂(场)的病害生猪检出率在1.5%~2%,每年都有上百万头病害生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照此匡算,私屠滥宰的1亿多头生猪中大约有150万头~200万头的病害猪未做无害化处理,流入市场。
故意违规,非法牟利
由于屠宰市场管理混乱,少部分定点屠宰场已经成为定点私宰、定点注水的场所。
现场检查发现,150公斤左右的牛肉最多可注水50公斤,按市价估算可非法获利500元左右。
有的注入污水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有的含有重金属、芳香酊类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可使人慢性致癌或对脑组织产生损害;有的为防止污水外渗还注入明胶、纤维素等。
有些检疫人员屠宰时根本不到现场进行同步检疫,只是对去皮、无头、蹄、内脏的片肉上象征性地划几刀,盖上检疫印章了事,检疫环节形同虚设,致使市场上病害肉、注水肉、有害物超标的肉品屡见不鲜,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去年9月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海淀区玲珑塔市场和鑫源市场的鲜肉突击进行水分抽检,在两市场共检测鲜猪肉样本31个,不合格样本24个,均来自天津宝坻地区的天津宝迪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共检测鲜牛肉样本7个,不合格样本6个,均来自天津蓟县畜牧局屠宰场。
北京市工商部门责令全市食品经营者暂停购进和销售天津宝坻地区的猪肉和蓟县地区的牛肉;市商务局按有关管理规定取消了天津宝迪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牛猪定点屠宰场认定资格。
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许多城市时有发生。
肉品加工
我国的肉类加工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卫生状况问题一直是制约肉类食品竞争力的心腹之患,长期严重影响着中国肉类的出口,也不利于稳定扩大国内消费。
我国对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也就是说,有大约30%即180万吨左右的肉类食品正在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有害细茵超标
肉类是高营养、高水分的食品,最适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由于原料肉和香辛料中含菌量的状态,以及热加工时间与温度的控制等多方面的因素,肉类制品中有害细菌超标的情况很容易发生,造成腐败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沈阳消费者状告北京烤鸭案;北京家和物美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益君”牌风味小肚,“恒慧”牌烧鸡等6种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项不合格;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天通苑购物中心销售的“金福盛”牌童子鸡,北辰购物中心销售的“浦五房”牌台味肉肠,北京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六里桥店销售的桂花盐水鸭等5种熟肉制品菌落总数超标,都属于这种情况。
食品添加剂超标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除了一部分先进肉类加工企业可以全过程保障肉品卫生质量外,相当多的企业在卫生质量控制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隐患,食品添加剂如保水剂、护色剂、防腐剂和着色剂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北京市质监局抽查北京庄胜祟光百货商场销售的,标称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童子鸡,北京大成顺天府商贸有限公司一分店销售的,标称北京倍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卤水猪蹄,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生产的烤鸡腿,北京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六里桥店销售的自制香辣鸡等5种产品山梨酸超标;北辰购物中心销售的“皓麟”牌丹麦肠,北京大成顺天府商贸有限公司一分店销售的日远童子柴鸡等4种产品亚硝酸盐超标,都属于这种情况。
违规生产,管理不善
有些企业见利忘义,公然践踏法律。
如天津蓟县的金釜食品厂、食艺园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病死猪肉作原料生产肉制品(各种火腿肠、烤肠等);天津宁河县的有些小作坊制作包饺子的肉馅竟然使用杀猪时丢弃的下脚料和国家禁止用于加工饺子馅的老母猪肉,有的肉馅还夹杂着猪毛。
这些劣质产品主要销往京、津郊县和包头、张家口、廊坊等地。
有些事件已见诸报端,如“太仓肉
松”使用老公母猪肉做原料、“金华火腿”添加敌敌畏等,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对中国食品的声誉、地方著名品牌和当地同类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长期的恶劣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加工环境和产品检验不符合规定条件,制定的产品标准指标过低,生产管理不严格,产品出厂不检验,这是导致不合格肉制品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
例如,食品环境污染物(铅、镉、汞、放射性核素和二英等)和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毒物质(杂环胺、N-亚硝基化合
物、氯丙醇等),已成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
肉品流通
我国肉类的销售如果城乡统算,80%左右是在集贸市场上进行的,传统的大案卖肉仍是主要的零售形式。
近年来,国内一些肉类加工企业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肉类营销方式,如肉类产品进入连锁超市、建立肉类加工厂自有的品牌连锁专卖店、“冷链”配送等,但这些先进营销方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品牌厂家所在地城市,在全国市场上远未达到占据主导的程度。
前述病害肉、注水肉、有害物超标的肉品大多是通过集贸市场流入消费环节。
从商场、超市销售生鲜肉品和熟肉制品的情况看,常见的现象是有害细菌超标。
除前述加工环节的原因外,在流通过程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温度控制不符合要求,“冷链”中断导致温度上升,适于细菌繁殖;二是包装产品散着卖,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三是流通中的二次加工,造成细菌污染。
据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经过二次加工的肉类食品,合格率很低。
一些不法分子将普通的甚至是被污染的肉类食品,通过包装贴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安全食品的标签,或假冒著名品牌进入超市高价出售;有些企业将过期的变质食品重新包装,更改日期,欺骗顾客,危害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