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4诫子书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
不过,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对古代家书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举例说明:
-对于古文阅读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课文,解释古代汉语的用法,并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
-在讲解成语运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证来把握成语的用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观点和想法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诸葛亮的教育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还不错。我发现,将古文中的成语和句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讲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时,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这一观念,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五课时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五课时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拟人)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3、(比喻)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5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第2课(节):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自然景物的特征。2、感受品味作者质朴、清新、亲切的语言。
3、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拟人)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拟人)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三)、整体把握全文,填空。
1、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
2、作者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一)、课文内容分析:
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⑶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薄雪的害羞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⑷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1、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描绘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2、具体句子赏析。

[中学联盟]陕西省山阳县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五单元写作.doc

[中学联盟]陕西省山阳县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五单元写作.doc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 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55-56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学会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

重难点 1.学会认识中心2.掌握突出屮心的方法。

学法指导学习流程及内容积累文中重点字词找出文中B 己喜欢的优美的那些句子试着分析。

一、文题展示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

请你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中心要突出,条理要清晰。

二、写作导航要做到文章中心突出,作文构思要做到“六个一31・一锤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两三句点出记叙要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2•—线穿珠的结构。

即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典型而各有侧重,统一服务于中心。

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岀。

如《我的老师》。

3•—波三折的情节。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里,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有度,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5•—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堆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

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名师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

[中学联盟]陕西省山阳县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观沧海第十课时.doc

[中学联盟]陕西省山阳县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观沧海第十课时.doc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 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10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4课(节):古代诗歌四首4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重难点重点:•背诵观沧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学法指导学习流程及内容积累文中重点字词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那些句子试着分析。

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ang (沧)海jie (碣)石song zhi (竦峙)水何dan dan (澹澹)xiao se (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咼咼地挺立。

竦,咼耸。

峙,挺立。

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 •文体矢口识通常所说侖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岀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木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见注释)5.背翼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第1篇】《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是诸葛亮。

诫,告诫,劝勉。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诫子书》-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4.塑造良好品格:通过诸葛亮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诚信、勤奋、节俭等良好品格。
5.增强思辨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解读:《诫子书》的整体意义和深层内涵,如诸葛亮的教育理念、人生哲学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本解读和词语积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结构、一词多义等现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诫子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诫子书》-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诫子书》-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本章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文本解读:通过对《诫子书》的详细解读,使学生理解诸葛亮教育儿子的核心理念,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言风格:学生需理解古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以及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举例:文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使用了倒装句式,学生需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2)词语多义性和语境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学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义。
-举例:“俭”字在文中有节省、节俭之意,学生需学会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诫子书》。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诸葛亮的教育理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词语用法感到困惑,这提示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难点。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2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2走一步,再走一步
2.从父亲的角度: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交流点拨】(1)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我”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山。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他更加娇气,永远都软弱无能。只有在磨炼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炼的只会是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2.“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直跳”中的“瘦弱”有什么表达作用?
【交流点拨】再次表明“我”身体的病弱,与前文“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照应,也为后文“我”战胜困难后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作铺垫。
(四)创意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提示:本文可以从各个人物的角度创意阅读)
1.从“我”的角度:体弱、胆怯的“我”为什么要去爬悬崖?文章哪些语句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交流点拨】体弱胆怯的“我”去爬山是因为好朋友杰里“胆小鬼”刺激了“我”的自尊心、好胜心,于是冒险去爬悬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跳动”“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麻木”等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6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6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2.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被摸过,说明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见优化设计p30页一、字音字形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见优化设计p30页二、重要词语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板书设计
治学
诫子书修身
惜时
五、拓展延伸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关的书籍阅读。
教学反思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44
学习内容
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那些句子试着分析。
(三)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交流点拨】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诵读积累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交流点拨】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