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具有多种理化性能,包括粘度、黏度指数、闪点、凝固点、氧化安定性、流动性等。
下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粘度:是润滑油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润滑油的阻力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
粘度的测定方法有较多,常见的有运动粘度和运动粘度指数。
运动粘度决定了润滑膜的厚度,对于高负荷和高温条件下的运动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黏度指数:是描述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能力。
黏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润滑性能,而黏度指数低的润滑油则会出现黏度急剧变化的情况。
3.闪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能够形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的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燃烧性能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4.凝固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开始结冰或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低温环境,而凝固点较高的润滑油适用于高温环境。
5.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酸化和热降解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能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6.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膜的形成和传递,从而影响到摩擦、磨损和热量传递等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并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满意答案相关答案运动黏度,闪点,倾点,针入度,从这些数据上判定邮品的api质量等级和sae 黏度等级。
一般润滑油外包装上会标示,比如API SM SAE5w40,就表示该油品质量级别是sm,黏度等级是5w302010-1-16 16:49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和凝点、闪点和燃点、灰分、残炭值。
1、粘度粘度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润滑油流动的速度,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国际上采用40℃和100℃时的粘度作为标准。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
2、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3、倾点和凝点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均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4、闪点润滑油的闪点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5、燃点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6、润滑油的灰分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
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
常用润滑油指标

常用润滑油指标:水分纯度粘度闪点破乳化时间等。
黏度是指流体(含气体及液体)在流动时它内部的摩擦力,即流滞阻力(1)粘度Viscosity润滑油的粘度可定性地定义为它的流动阻力,它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润滑油粘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摩擦副的运动阻力,而且对润滑油膜的形成及承载能力有决定性作用。
这是流体润滑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1)动力粘度长、宽、高各为lm的液体,上、下平面发生lm/s相对滑动速度需要的切向力为lN时,该液体的动力粘度为lN•s/ 或lPa•s(帕•秒)。
Pa•s是国际单位制(SI)的粘度单位2)运动粘度工程中常用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该液体密度ρ的比值表示粘度,称为运动粘度υ, 对于矿物油,密度ρ=850~900kg/ 。
在C.G.S制中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斯)。
原国标GB443一64曾规定润滑油是按或50℃或l0O℃时运动粘度中心值划分牌号。
新国标GB443一8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新牌号。
润滑油实际运动粘度应在中心粘度值的±10%偏差以内。
常用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的新、旧牌号对照见下表。
全损耗系统用油的新、旧牌号及粘度系数范围对照表名称牌号运动粘度范围( )新旧新旧40℃50℃全损耗系统用油机械油L-AN5L-AN7L-AN10L-AN15L-AN22L-AN32L-AN46L-AN68L-AN100L-AN150 4号6号7号10号-20号30号40号60号90号 4.14~5.066.12~7.489.00~11.013.5~16.519.8~24.228.8~35.241.4~50.661.2~74.890.0~110135~165 3.323.994.76~5.726.78~8.149.80~11.813.9~16.619.4~23.327.0~32.538.7~46.655.3~66.680.6~97.1注:L-AN220、L-AN320、L-AN460、L-AN680、L-AN1000、L-AN1500未列入。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1.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
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
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
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
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
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
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
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就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就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与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与化学组成变化,特别就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就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就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就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与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就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与国际ISO接轨,采用40℃与100℃。
粘度指数就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与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1、泡沫特性: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
2、酸值:中和1克油品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被称为酸值,用mgKOH/g 表示。
3、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 表示。
20℃时的密度ρ20 被规定为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
4、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以mm2/s 表示。
5、粘度指数: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粘温性能。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小,反之亦然。
6、蒸发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百分数表示。
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油耗就越大。
7、氧化安定性:油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使用而引起油品的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检测的五个指标

润滑油检测的五个指标:机械杂质、闪点、粘度、湿度、碱值和中和值。
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润滑油中不溶于乙醇、汽油、苯等溶剂的胶状悬浮物。
闪点:相同粘度下,闪点越高越好。
粘度: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的量度。
它用于测量油在特定温度下抵抗流动的能力。
不加任何添加剂,粘度越高,流动性越差,油膜强度越高。
湿度: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
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润滑油中所含酸性物质的指标,分为强酸值和弱酸值。
润滑油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润滑油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简单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别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1)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洁、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状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2)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洁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亮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推断基础油精制程度凹凸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3)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4)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淌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淌性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急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急等级是依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状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依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平安使用。
(6)酸值、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 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 g/cm3 或 kg/m3 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884 和 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052 和 D941 、英国 IP 1 60、德国DIN 51 757 和 ISO 3675 等。
2. 色度(Colourity) 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55 和 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56 和 D1 500、英国 IP 1 96 和 ISO 2049 等。
3.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1 / 9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5 和 GB 111 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55、英国 IP 71 、德国 DIN 51 562和 ISO 31 05 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5.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 Pa s 表示,习惯用 cP 表示。
1 cP=1 0-3Pa s。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示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506,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2983、英国 IP 230 和 267、德国 DIN 5301 8 等。
6.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一般以 VI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995 和 2541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2270、英国 IP 226、德国 DIN 51 564 和ISO 2909 等。
---------------------------------------------------------------最新资料推荐------------------------------------------------------ 7. 闪点(Flash point) 开口闪点是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其油蒸气与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一般说,闪点越高,油品的使用温度也越高。
但是,闪点不等于高温使用极限。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36,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92、英国 IP 36、德国 DIN 51 376 和 ISO 2592等。
8. 倾点和凝点(Pour point and Solidification point) 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但是,倾点或凝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性越好。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35(倾点)和 GB/T 51 0(凝点),相应的国外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D97、英国 IP 1 5、德国 DIN 51 597和 ISO 301 6 等。
9. 酸值(Acid number) 中和 lg 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以 mgKOH/g 表示。
3 / 9酸值用来反映油品中所含有机酸的总量,如环烷酸和油品?氧化而生成的有机酸性产物。
油品氧化越严重,其酸值增值越大,因此,它是油品变质的主要指标。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4。
10. 中和值(Neutralization value) 中和值是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也是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统称,是以中和一定重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494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974、英国 IP 1 39、德国 DIN 51 588(1 )和 ISO 661 8等。
11. 总碱值(Total Base Number, TBN) 总碱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 lg 油品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的酸量,以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总碱值是测定润滑油中有效添加剂成分的一个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SH/T 0251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2896 和 4739、英国 IP 276、德国 DIN 51 537 和ISO 3771 等。
12. 皂化值(Saponification value) 皂化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 lg 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8021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最新资料推荐------------------------------------------------------ 有美国 ASTM D 94、英国 IP 1 36、德国 DIN 51 559(1 )和 ISO 6293等。
13. 康氏残炭(Conradson carbon residue) 康氏残炭是用康拉德逊残炭测定器所测得的残炭。
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于受热蒸发,燃烧后残余的炭渣称为残炭。
残炭值的大小与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变质程度有关。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8,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1 89、英国 IP 1 3、德国 DIN 51 551 和 ISO 661 5等。
14. 水分(Water content)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
油品中一般不允许含水。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95 和 11 23、英国 IP74、德国 DIN 51 582 和 ISO 3733等。
15. 灰分(Ash) 灰分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碳化后的残留物?煅烧所得的无机物,以%表示。
油品中的灰分会增加发动机内的积炭,加大机件的磨损。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508,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111 9 和 ISO 6245 等。
16. 硫酸盐灰分(Sulfated ash content) 硫酸盐灰分表示5 / 9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碳化残留物?硫酸处理,转化为硫酸盐后的灼烧恒重物,以%表示。
此方法适用于测定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硫酸盐灰分。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433,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874、英国 IP 1 63、德国 DIN 51 575 和 ISO 3987等。
17. 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机械杂质是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511 。
18. 不溶物(Insolubes) 将油品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过滤残留在滤纸上的杂质即为不溶物。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8926,适用于测定用过的润滑油中正戊烷和甲苯不溶物。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893 和 D4055、德国DIN 51 365E 和 51 392E 等。
19. 泡沫性(Foaming characteristics) 泡沫性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的油品泡沫倾向性和泡沫稳定性,可判断其中混入空气后油气的分离能力。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2579,相应的国外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892、英国 IP 1 46、德国 DIN 51 566E 和 ISO DP 6247等。
20. 抗乳化性(Demulsibility) 抗乳化性是油品和水形成---------------------------------------------------------------最新资料推荐------------------------------------------------------ 的乳化液分为两层的能力。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8022 和 730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2711 和 1 401 、英国 IP 1 9、德国 DIN 51 599和 ISO 661 4 等。
21. 苯胺点(Anline point) 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等体积的苯胺完全混溶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苯胺点,以℃表示。
苯胺点越低,说明油品中芳烃含量越高。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8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611 、英国 IP 64、德国 DIN 51 787 和 ISO 2977等。
22 . 硫含量(Sulfur content) 硫含量是存在于油品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的含量,以%表示。
它主要反映油品的精制深度和所加工原油的组成特性。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8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1 552、英国 IP 243、德国 DIN 51 400 和 ISO 4260等。
23. 腐蚀试验(Corrosion test) 腐蚀试验是在规定条件下测试油品对金属的腐蚀作用的试验,以定性地判断油品中含酸性物质的多少。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91 和 SH/T 01 9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30、英国 IP 1 54 和 ISO 21 60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