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

合集下载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

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

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
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也许现在很多的潮汕民居已经因为搬迁、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了,但是这些曾今古朴大方,浑厚坚实的民居却是我们潮汕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潮汕发展的历史中的一部分。

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保护这些珍贵
的文化,不要让它们在建设中被掩埋。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chéng),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cuò)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

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

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

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

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

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

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方式

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方式

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方式1潮汕民居,择地兴筑都考虑到这里的地理环境,四季变化,从实际需要作安排,所采用材料也因地制宜,内陆择地,希望向阳通风,一般朝向东南,以贝灰沙土板筑而成。

而滨海村庄,则考虑防风防水,台风对居屋威胁最大,故不愿当门抵东北风,也防横南掀屋顶,故一般靠山拗以避风,居高阜以防潮水,建造时加重檐口以减少掀屋瓦,朝向由山势决定。

南澳、蜈田、上人家等地居屋可看到,它多在两山之间,取村则以贝灰泥沙为粘合,用山上碎石砌筑。

南澳和沿海一些渔村,过去多以石角垒砌为墙体。

格局屋式,农家一般居竹竿巷,生活较优裕者建“四点金”、“下山虎”。

“四点金”布局,整座外面为方形,对称分建,进大门前厅,左右各一座室,还有子孙门通道连着厢房,二进后座三开间,中间间房厅,左右房室,前后座与厢房中间有可采光通风的天井。

利于季风吹进庭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户外虽酷热,但户内热量散发可使房室降温。

其它潮汕的“三落二巷一后包”、“四马拉平”、“大抛狮”、“小抛狮”等平面布局民居,也有这样的作用。

潮地的民居建筑结构,墙身多是贝灰砂墙,板筑而成。

砖墙极少,毛石块石墙,多在海边产石山丘,厝斗筑成后,再在墙上架设楞木或木房架,最后铺设桷板与青瓦屋面。

2潮州厝,皇宫起”,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

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

在边远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经济条件也较差,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村子又小,那里的村寨民居格局与平原有别。

砌石为基,土砖作墙,上压金字架,再上瓦或草篷。

砖石屋、土砖屋、石卵巷道,是山区民宅的特色。

潮汕土楼的兴建年代,大多数在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

这同樟林寨早期民居建筑形式一样,与当时多山贼海寇侵扰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汕土楼的外观有圆形、八卦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式样,圆形土楼数量最多。

潮汕土楼的建筑规模一般不大,占地三四亩,24~28套二层房间环拱建成一围。

广东潮汕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岭南明珠!

广东潮汕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岭南明珠!

广东潮汕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岭南明珠!向来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可见潮汕民居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潮汕建筑是岭南四大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由于其地域、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其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所以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人们对建筑的破坏性少了很多,更多地保留了其传统特色。

海外的潮汕籍华侨在谈及故乡往事时,最怀念的往往是家乡的老屋。

在如今的潮汕民间,还依然保留着诸多传统民居。

潮汕建筑主要受两大建筑的影响:一是中原建筑,一是东南亚建筑。

依据中原人的迁移规模及迁移对象对潮汕建筑的影响的不同,潮汕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唐代以前的潮汕建筑,唐宋时期的潮汕建筑,明清时期至近代的潮汕建筑。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

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

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潮汕民居从最开始选址就十分注重风水,它们都有共同的规律:以近水、近田、近交通为首选,最理想的是几者兼备。

民居还有植树的习俗,称作种'镇宅树'。

多以榕树、龙眼、番石榴为多。

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老屋大多集中布局,相互毗邻,排列整齐,四周街巷围绕,表现出严整、封闭的特点。

清府县志载,必极工巧。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英译探究潮汕地区是华南地区的一个独特文化区域,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建筑精品而闻名。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

本文旨在探究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词的英译,以加深对该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 散居式房屋散居式房屋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村落中“散落”着互不相连的独立房屋。

这种房屋的布局随着地形的变化而不同,造型也各有特色。

这种房屋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是潮汕地区农民自防治天灾、盗贼侵袭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

散居式房屋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田间空闲地资源,而且也能够满足农民的社交需求。

英译:Scattered houses2. 四合院四合院是潮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之一。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特点是由四个建筑面积相等的范围围合而成,形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

四合院的外墙多采用传统青砖,墙角砌满了套花,墙面和屋顶的装饰都采用了传统的装饰手法。

通常来说,四合院分为大门、前厅、中厅、后厅,通常将前厅作为客厅,中厅作为主人起居之所,并设置厨房和浴室等附属建筑。

英译:Courtyard residences/ Quadrangle courtyards3. 石牌楼石牌楼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由石材、青砖等材料制成。

石牌楼通常被视为家庭、建筑群落的门户,常常被用于标志村庄的门口。

石牌楼结构独特,一般是由牌楼、柱子、底基、檐口等部分组成。

石牌楼常常被精心雕刻,包括建筑上花纹、图案等,描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是潮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

其屋顶分为前部和后部,前部呈斜倾状态,后部则倾斜度较低呈现平坦状态。

歇山式屋顶现在已成为潮汕地区古老建筑文化的重要象征,无论在宗教建筑、民居建筑中都有广泛应用。

英译:Hipped-roof/ Gable-and-hipped-roof5. 门楼门楼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潮汕地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

粤商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研究岭南文化,提出许多看法,其中有一点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就是岭南文化有一种精致、追求品位的特点。

这一点是潮汕地区表现得最为充分。

潮汕文化中很多方面都出现非常精细的一面,如潮汕的建筑、潮绣、木雕、工艺品等。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其最大限度地对潮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进行了整合,有些建筑为了达到装饰效果甚至不惜重金,这使得潮汕民居的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内更是金碧辉煌,所以自古就有“潮州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就是建筑的一种具体的装饰,往往也非常精致,如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其特点是采用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画屏。

嵌瓷常见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

在潮州的古街古巷寻访,随便走入哪一家老宅子,几乎都能看到屋顶形形色色的嵌瓷。

像在屋檐下的石榴,在屋脊上的兰花、狮子等,都寓意对生活美好愿望。

特别是潮菜、工夫茶更是以精细著称。

潮州白粥所配的小菜,品种实在太多,没有谁数得清潮汕的小菜到底有多少种,但是,陈非举了一个标志性的例子,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经带着宾馆的厨师到菜市场亲自点“杂咸”,为他带到潮汕来的美食团友们挑选了100样“杂咸”配第二天早上的砂锅粥,并给这桌“豪华”早餐起了个骄傲的名字叫——“百凤朝阳”。

还有就是能将最普通的材料做得高档,比如有一道名菜“护国菜”,其主料就是最普通的地瓜叶,但大凡高档宴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工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是因为这种泡茶方法的讲究、别具特色,才被后人约定俗成地称作工夫茶。

“工夫”在潮州语言中的意思是指做事用心、细致、考究,在潮州,常将从事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工作的人叫做“工夫人”。

可见,以潮州中重要的城市———潮汕,命名的“潮汕工艺茶”主要是指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很讲究的茶事活动。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潮汕民居啊,那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建筑呢!一说起它,我就感觉有好多东西可以分享。

潮汕民居在布局上就很有讲究。

它往往以家族为单位,那种几进几落的形式,真的很规整。

像“四点金”啊,中间是个宽敞的天井,四周的房子围合起来,就像是把家族的人都紧紧地聚在一起。

从我的感受来说,这样的布局不仅体现了潮汕人对家族观念的重视,而且住起来感觉特别温馨。

你想啊,一家人都在这么一个布局合理的空间里,进进出出的,多有生活气息!再看看建筑的装饰,那可真是精美绝伦。

木雕、石雕、嵌瓷,各种工艺都在潮汕民居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木雕的门窗啊,雕着各种各样的图案,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应有尽有。

那些线条,细腻得很呢!我觉得吧,这些装饰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让原本就很有特色的建筑更加迷人了。

不过呢,要写好关于这些装饰的部分,可不能光描述它有多美,还得说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那些神话故事的雕刻,其实反映了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呀。

潮汕民居的色彩搭配也值得一提。

它不会是那种特别鲜艳到刺眼的颜色,而是一种低调又不失韵味的组合。

淡色的墙,配上深色的瓦,再加上那些色彩斑斓的装饰点缀,整体看起来特别和谐。

你有没有觉得这样的色彩搭配很巧妙呢?就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又显得那么自然。

在写潮汕民居建筑的时候呢,我觉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你可以先整体描述一下它给你的印象,然后再分别从布局、装饰、色彩等方面展开。

或者你也可以先讲一个你走进潮汕民居的小故事,然后再引出对建筑各个方面的描写。

这是不是一种很有趣的写法呢?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代入进去,就像他们自己也走进了潮汕民居一样。

另外啊,别忘了加入自己的感受。

不要只是干巴巴地介绍建筑的特点。

你可以说,“当我站在那古老的潮汕民居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家族传承的力量。

”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灵魂,而不是简单的建筑介绍。

你也可以尝试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像“潮汕民居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

潮汕民居的建筑范文朋友们!今天咱可得好好唠唠潮汕民居,那可真是一种超级有魅力的建筑呢!你要是到潮汕地区走一遭,就会发现那些潮汕民居就像一群低调又充满内涵的长者,默默地诉说着潮汕的历史和文化。

潮汕民居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布局。

那布局啊,就像是精心编排的一场大戏。

一般来说,潮汕民居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方阵。

从大门一进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神秘世界。

你首先会看到一个宽敞的前厅,这里就像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迎来送往都在这儿。

再往里走呢,就是天井啦。

这天井可不得了,它就像整个民居的小小心脏,阳光和雨水都在这里汇聚。

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天井里,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像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

而且天井还能让屋子里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住在里面可舒服了呢。

说到潮汕民居的建筑结构,那可真是结实又精巧。

房子的框架大多是用木头搭建的,这些木头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支撑起整个房屋。

潮汕工匠们的手艺那叫一个绝,榫卯结构被他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你看那些木构件,不用一颗钉子,却能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就像玩拼图一样巧妙。

墙呢,有的是用红砖砌成的,那红色的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彤彤的,特别喜庆,透着一股浓浓的岭南风情。

潮汕民居的装饰更是让人惊艳。

那简直就是一场民间艺术的大展览啊!石雕、木雕、嵌瓷、彩绘,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应有尽有。

就说木雕吧,在那些门窗、梁架上,你能看到工匠们雕刻出的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

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仿佛那些木雕都有了灵魂。

我就曾经看到过一个木雕,刻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那八位神仙的神态、动作,就像要从木头上走下来似的。

还有嵌瓷,那些五颜六色的瓷片被镶嵌在屋顶和墙上,组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远远看去,就像房子戴上了华丽的珠宝。

再讲讲潮汕民居里的一些独特的建筑元素吧。

比如说“下山虎”和“四点金”。

“下山虎”就像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趴在地上,由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和左右两厢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构成 和方位选择
•居室 •天井庭院 •厅堂
居室
• 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阴,取闭、暗、藏、静的表征, 可抵御火、燥等邪气的干扰,是养阴安身之所。
天井庭院:
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阳,取露、明、张、放的表征,能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邪、湿邪的入侵是住宅空间构成的一 个活跃要素,具有纳阳、引风、排水,为人们提供室外活 动场地,点缀住宅内部空间等多种功效。
伦理道德观
儒家伦理学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 主体,它是思想实质是作为等级 制度的“礼”与作为人道主义的 “仁”相互结合起来。“仁”的 伦理意义是爱人,它的作用是协 调人与人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 冲突。对传统家庭而言,“仁” 的具体表现是“孝绨”并不仅仅 是对礼服从的单向行为,而且是 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 交相互爱而产生的双向情感诱发 的行为。在某个角度来说,孝绨 亦来自父母对子女的爱、年长者 对年幼者的爱,这种双向互爱的 交流,使得传统家庭在强调尊卑 等级的同时,亦带有一种温情脉 脉的气氛,这种封建的伦常关系 深深地影响着潮汕民居的设计
主要样式——潮汕民居的五行山墙
金式
木式
火式
水式
土式
潮汕民居的主要装饰
一般我们住的房子都有这样的牌匾,多 是以主人的名字,或者主人祖先的名字 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是以家族郡望来写, 如“琅琊世家” 。
潮汕民居大门上的门神是:尉 迟恭(尉迟敬德)执鞭者,秦 琼 (秦叔宝)执锏。偏门为 文官门神:加冠,进禄 。祠 堂或大家族多用这样两米高的 彩画。一般人家也就写上门神 的名字,写的一般不会写尉迟 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 宝),一般写神荼,郁垒。写 加冠,进禄 也有很多火巷牌 匾多为孔仁、孟义
四点金
•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 “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 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 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 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 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 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 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 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四马拖车
•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 化。“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 •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 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 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 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 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 “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 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 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 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 厨房、浴室、厕庭院是潮汕民居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说有宅舍 必有天井、庭院,它多设在厅前堂后,是住宅向外界沟通 的主要渠道。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其设置有较严格的讲 究,即有外明堂(当地称为阳埕)和内天井之分。如潮洲 三达尊黄府、许驸马府,这些住宅的主要厅堂前是宽敞的 横长庭院——宅前明堂,其势取旷阔开展,以便外气的乘 入收回。厅堂之间的内天井则取势方正紧凑,宽度仅比厅 堂面宽略超出一点,绝少从卧室前横亘而过,因为在风水 观中,长短适度。
下山虎
•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 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 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 房,其余的基本一样。 •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 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 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 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 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 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灰塑
灰塑
嵌瓷
民居采用嵌瓷装饰的部位,与灰塑基本相同
潮汕民居的影响因素
• • • • 宇宙观 风水观 宗法等级观 伦理道德观
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 中的一个根本观点,其特点是将 自然界和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纳入 一个统一整体中,这个统一体的 各个因素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 到民居的设计中,则是强调人与 自然环境的统一,人既是自然界 的独立个体,又是自然界的组成 部分,必然与天地有着内在的相 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 人的活动必定受到自然界的规定 和影响。因此,作为人与环境联 系的中介物住宅的设计要考虑如 何取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 谐,以向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处。
灰塑
• 灰塑是用贝灰为材料的建筑装饰艺术,最 简单的灰塑是起线,再进化是各种线条状 的花纹图案,比较复杂的,则有草木山水、 鸟兽人物。灰塑的装饰部位,主要有门额 窗框、屋脊垂带、山墙厝角。门额窗框一 般采用简单的花纹图饰,垫墙厝角则有固 定的五行样式,屋脊垂带的位置显眼,多 塑草木山水、鸟兽人物。大型民居的照壁, 也多用灰塑浮雕。
• 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 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 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 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 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 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 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 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 • 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 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 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 “德安里”看到。
建筑由来
• 相传古时候,潮汕地区的住宅十分简陋,有茅草盖的,有 树叶围的,有田涂角垒的。如果遇着刮台风,下暴雨,房 里就会哩哩隆隆地倒塌下来。后来,有一户姓陈的人家, 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家穷,从小就上山放牛。风吹、雨淋、 日头晒,她长得皮肤黝黑,相貌粗陋,乡里人都叫她做 “乌姿娘”。有一天朝廷派一位国师来这里寻觅一位“头 戴凤冠,身骑麒麟,手执尘佛”的娘娘。乌姿娘感到新奇, 遂将牛栓在树下,走上前去看热闹。阴差阳错“乌姿娘” 被选到了宫中做了皇后。一天,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皇 后回想起她的故乡又要受难了就很伤心。她的伤心被皇帝 发现了,皇帝为了讨她欢心,于是拨钱让大臣按照皇宫的 建筑风格给潮汕人建民居。自此以后,潮州地区就仿照宫 廷式样,建造了“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 “五间过”、“四马拖车”、“百鸟朝凰”等住宅,既美 观,又坚固了。
建筑风格
• 类于皇宫 • 规模庞大 • 轻巧通透 • 注重装饰 • 工艺精致 •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 讲究风水
• 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
主要样式
• 四点金 • 下山虎 • 四马拖车
· · · · · · ·
四点金
•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 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 能建造。 •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 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 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 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 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 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 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 弟住厝耳”。
传统木门,可以在两边的门洞开里面的 门栓。
• 潮汕民居重装饰,乾隆《潮州府志》已经提到。所谓“鸟革翚 飞”,所谓“雕梁画栋”,赞叹的都是民居装饰的华美。潮汕民 居的装饰,有两个特点。一是装饰的类型多,主要有金漆木雕、 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一是装饰的部位广,大凡石木部件、 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无不施以装饰。
历史教育131 Pass组
组员:余秋霞 廖榕芳 莫陇淼 黄焕鑫 李善怡 刘慧婷 杨伟珊
潮汕传统民居
主要内容
• • • • • • • 潮汕地区简介 潮汕民居背景简介 建筑风格 主要样式 潮汕民居的主要装饰 影响民间建造因素 建筑构成和方位选择
潮汕地区
• 潮汕地区(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位于 粤东沿海、广东与福建交界处,与台湾对望,海西经 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唯一 交汇的地方。商业气息和海洋文化浓郁,同时享有 “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美食之乡”等美称, 是著名侨乡,因侨而立汕头经济特区,中国首批四大 经济特区之一。 • 潮汕地区是潮商和潮州文化的发祥地,以潮州话为母 语,古代历史上为揭阳戍/县(秦、汉、三国)和潮州 府/郡(隋开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新中国成 立后依次为潮汕专区、汕头地区所管辖,1991年汕头 市析出潮州市,揭阳市,三市统称为“潮汕地区”潮 汕地区虽被分为三个地级市,但他们同根同祖,永远 一句“胶己人”便紧紧地团结起来。。
•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 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 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 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 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 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 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 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 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 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 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 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 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 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