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癫痫综合征

光敏性癫痫综合征
光敏性癫痫综合征

在ILAE分类中,光敏性癫痫被归属于全面性癫痫,这是因为:

.PPR被认为是原发性全面性的发作,尽管其异常放电常常开始于枕叶。

·四分之一有自发性发作以及脑电图光敏性的患者属于IGE癫痈综合征类型,例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枕叶光敏感性近年来才受到重视,才认为“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痫 (IPOE)".是一种明确的反射性癫痫综合症。

尽管伴随失神发作的眼睑肌阵挛的临床以及脑电图具有明显特征,但是尚未被工以E正式认可。

(一)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痢(idiopathic photoxnsitive occipital lab, epilcpay, IPOE)

Gowera (1881)和(1927)曾经详细地描述了光刺激诱发的枕叶发作,但只到近年来,光敏性枕叶发作才引起关注,原因在于“光敏性癫病多为全面性发作”这一观点的长期流行。在脑电图检查中,使用IPS作为刺激手段,发现绝大多数光敏性患者出现全面性放电。而关于光诱发的枕叶发作〔伴随或者不伴随有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报道则很罕见。但近年来,对于枕叶发作的报道却明显增多。例如仅在一份报告中,95例患者中的45例就有视觉刺激诱发的枕叶发作。

依靠严重程度,具有光敏性枕叶发作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依靠严重程度,具有光敏性枕叶发作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

(I) IPS阂值低的病例:只有在暴露于极强刺激时才出现发作。他们归类于“不需要诊断为癫)I%的癫痢发作,在正常年轻人1“或者偏头痛肠患者中,IPS可以诱发孤立的单次枕叶发作。这些人群可能对IPS的阙值较低

(2)特发性枕叶癫殉(很可能是IPOE最主要的类型)病例:这样的患者多是儿童,可由环境的多种不同光源刺激诱发枕叶发作(相比较于电视节目.电子游戏更为常见)

(3)通常是特发性局灶性或者全面性的儿童癫I7患者:同时伴有光敏性枕叶发作。这些病例往往需耍及时诊断和治疗。

1、流行病学资料笔者复习文献发现,39例枕叶光敏性患者(I8名男孩以及21名女孩),首次发病的年龄跨度从15个月直到19岁,平均为12岁。近年来有关于成人期才首次发病的IPOE报道l。光敏性枕叶癫痈的患病率较低,在所有的癫痢患者中仅占。4%。

2、临床表现

(1)发作症状:相较于电视或者其他视觉刺激,电子游戏是枕叶发作较常见的诱因。反射性枕叶发作的临床症状包括了枕叶癫病自发性发作的所有特点l。通常表现为单独或者联合出现的视幻觉、视觉模糊或者视觉丧失(视盲)。偶尔,还可能出现其他枕叶的发作性表现,如眼睛或者头部的偏转、眼睑眨动以及眼眶疼痛。

视觉发作最为常见。多数表现为简单视幻觉,如多种颜色并且转动的光点(圆形或者球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状〔长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可能是稳定的、闪动的、移动的或者扩展的,可能出现在视野的一侧或者中央。

视幻觉可能是惟一的发作症状,往往持续数秒以上,持续1一3分钟常见,但极少持续5一巧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出现枕叶外症状)。视觉症状阶段,意识状态不受影响。

据报道,大约1乃患者的首发症状是视觉模糊以及视觉丧失,并常出现于视幻觉之后视物变形以及感到物体旋转的症状罕有报道。

枕叶癫病发作起始时表现为眼睑眨动伴随视觉存留(pslinupsia)的病例并不多见:

1例智力正常的17岁学生,患有l次血痢发作。当时处于黑暗环境中井暴露于闪光灯5分钟后出现发作。他消楚1己得自己的眼睑和闪光灯以15HZ.同样的频率闪动:“每一闪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户在他的要求下.他的朋友们关掉了闪光灯,但他仍肴到眼前仍有闪光,眼睑依然闪动,好像闪光灯并未关闭。持续5秒后出现GTCSe脑电

图在他闭眼进行巧的时候诱发出枕部棘波。

(2)视觉性发作进展为其他发作形式:视觉性以及单纯性枕叶发作可能会进展出现自主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呕以及突发性呕吐,类似于Panayiompoulus综合征的发作表现,继发GTCS常见。

(3)发作后症状:相对于其他部位起源的局灶性发作,枕叶发作在发作后更容易出现头痛、恶心以及呕吐。头痛往往在视幻觉结束后的20分钟内出现,一般程度较轻,并且呈弥散性分布,但也可能为剧烈或者搏动性。发作后的头痛也可能伴随呕吐并持续数个小时。

(4)其他类型的发作:TPOE患者可能仅有由光刺激诱发的枕叶发作,也可能兼有自发性视觉发作,或者有光刺激诱发的其他类型发作,如肌阵挛、失神发作以及GTCS 自发的继发性GTCS仅在睡眠中出现。

3、诱发因素根据定义,所有IPOE患者都对闪光敏感,但是其敏感性存在差异。一些患者通过轻微的诱发试验即可出现癫痫发作,另外一些则需要图形和闪光联合诱发,或者延长闪光i秀发的时间。大多数的情况下,光刺激只有在其他因素例如激动、悄绪挫折、疲劳以及睡眠剥夺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诱发癫痫发作。

1997年11月,由生动的电视卡通引发的枕叶发作流行。当时日本有700例儿童在观看流行儿童动画片节目“Pokeman”的时候出现“呕吐和惊厥。95例受累儿童中,31例出现全面性发作,49例患者为局灶性发作。除4例之外,局灶性发作均为枕叶性,表现为视觉症状,如闪光的点、模糊、视幻觉或者视盲”,呕吐和偏头痛也很常见。在年轻群体中,局灶性发作比全面性发作更常见。

部分光敏性的VCS患者也会表现为IPOE.

4.病因根据定义,IPOE是特发性,可能是良性儿童癫摘综合征的一种。一些患者具有由视觉刺激诱发类似发作的家族史. Holmea (1927)通过对枪伤患者的研究,发现了症状性枕区光敏性,但是由于为症状性的病因,在定义上并非IPOE.

5.病理生理根据临床发作表现(主要是视觉性发作),以及发作间歇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图的定位,IPOE是单纯的反射性枕叶旅M Clementi(1929)首次定位了光敏感性枕叶发作的癫痫源,他用中枢兴奋剂兴奋狗的视觉皮质,然后进行光刺激(重复有效刺激),结果产生癫痫光源性发作。

6、诊断除脑电图和视觉诱发试验外的检查均为正常。

(1)脑电图:根据定义,所有患者都有脑电图的光敏感性。IPS诱发的脑电图表现为①完全局限于枕区的PPR棘波或者多棘波;②全面性PPR棘波或者多棘波,后头部占优势.

自发性的,特别是后头部棘波常常出现于发作间歇期脑电图中,也可与中央颜区的棘波共存.

发作性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枕区起源的快棘波节律,单侧或者双侧出现。棘波节律可能自发终止,也可能进一步扩散到区.

根据笔者的经验,大多数IPOE患者也有IPS诱发的其他发作类型,例如眼睑眨动或者肢体、躯干或者手指的肌阵挛。偶尔会见到表现轻微的短暂失神发作,但不应用录像脑电图时可能难以捕捉.

(2)视觉诱发试验:VER表现为异常的高波幅。事实上,在其他任何光敏性癫痫中,都有类似的表现。

7.鉴别诊断 IPOE的鉴别诊断包括偏头痛(如果对症状适当分析。很易于鉴别)、Coe-型ICOE,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可能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以及了因性发作(有时很难鉴别)。

视觉发作与各种类型偏头痛视觉先兆的鉴别。IPOE的视觉发作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视觉症状也可能进展为伴有意识障碍的头痛和呕吐,枕部皮质放电的扩散速度可能较慢,当出现呕吐时,患者仍然可能保留对外界的反应。IPOE的视觉发作有可能被误诊为偏头痛的症状。

对儿童以及青少年,IPOE和Cestaot型ICOE的鉴别不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IPOE 可能是这种综合征的一部分.

IPOE与全面性光敏性癫病的鉴别主要依赖临床标准,光敏性癫摘的枕部棘波往往先于全面性PPR

新近也有关于成人期的枕叶光敏性报道.患者30岁,有晚发性GTCS (GTCS之前常常出现视觉症状)。在针对1550例有癫病发作患者的调查中,发现3名女性以及2名男性脑电图存在枕部光敏感性,成人期发病的表现为单次发作(3位患者)或者不频繁的癫痫发作(平均发病年龄31岁,范围26-35岁)。这5位患者都有全面性惊厥,4例首先出现视觉模糊或者简单的视幻觉症状。仅在2例患者中,光线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因素诱发了发作,除了1例患者之外,癫痫发作均为白天发作。根据纳人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IPS都可以诱发枕部棘波。神经系统检查、智力水平以及脑影像检查为正常。

8.预后在不同的受累个体,癫痫发作的频率以及预后有很大差异,具体取决于光敏感的严重程度以及暴露于视觉的刺激强度。

正常年轻人或偏头痛患者仅在接受脑电图检查时,IPS诱发枕叶发作的报道罕见。一些患者暴露在诱发因素之中,一生中也可能仅仅发作1 -2次枕部癫痫发作,不需要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特别是有自发性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1-3年的药物治疗,并严格地避免暴露于刺激之下。然而,另外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频繁的自发性和反射性枕叶发作,单独或者伴随其他发作类型,如肌阵挛发作,多表现为眼睑,也可表现为失神发作以及CTCS。

9、治疗避免刺激因素是最重要的措施,也适用于各种光敏性患者,特别要重视电视以及电子游戏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或者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

尽管丙戊酸盐是全而性光敏性癫响的选择用药,其是否适用于IPOE尚未明确。对丙戊酸盐有抵抗的IPOE患者,添加卡马西平后可能完全控制癫痢发作。氯巴占可能有效。

左乙拉西坦因为具有广谱的抗癫殉活性,很可能对局灶性以及全面性癫响发作以及光敏性发作都有效。

文章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b13705427.html,/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一、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ICD-10:G40.3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和《国际最新癫痫持续状态指南》(2012年)。 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癫痫发作超过5min以上或两次/两次以上发作,发作之间无意识恢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措施 (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生理盐水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头颅CT、心电图、胸片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GCSE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终止GCSE措施 (1)一线药物:首选地西泮,首次负荷剂量10mg-20m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2mg/min。发作未终止者,15-30min后重复注射一次,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二线药物治疗。 (2)二线药物:选用丙戊酸钠,首次负荷剂量15mg/kg-3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3mg/kg/min-6mg/kg/min;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1mg/kg/h,24小时后口服丙戊酸钠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选用苯巴比妥,首次负荷剂量10mg/kg-2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50mg/min,发作仍持续者可追加5mg/kg-10mg/kg,此时有条件可进入具有监测与救治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2mg/kg/d-4mg/kg/d,24小时后口服苯巴比妥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三线药物治疗。 (3)三线药物:首选咪达唑仑。咪达唑仑首次负荷剂量0.2mg/kg,静脉推注;维持剂量0.05mg/kg/h-0.4mg/kg/h。24小时后改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患者在三线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呼吸、心电,并在机械通气前提下开始用药,必要时请麻醉师协助。 3.后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请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癫痫药物。 4.病因治疗:对病因明确的GCSE患者,积极予以病因

继发性癫痫诊断及疗效的脑电图研究

继发性癫痫诊断及疗效的脑电图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癫痫原发病病灶部位、癫痫首发时间与脑电图异常发现的相关性及治疗后癫痫发作情况与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并观察疗效。结果原发病灶位于脑叶皮质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0.57%,其中癫痫样放电检出率为52.83%,而原发病灶位于皮质下脑电图异常率为60.00%,其中癫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0.00%。原发病灶位于脑叶皮质的脑电图异常率及癫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比皮质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的早发癫痫脑电图异常率为分别为56.41%、50.00%、60.00%,均高于迟发癫痫脑电图异常率(30.77%、25.00%、20.00%);而脑瘤、脑病则相反,迟发癫痫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5.71%、75.00%,均高于早发癫痫脑电图异常率(0、25.00%)。136例患者经治疗,随访3、6、12个月无癫痫发作率分别为55.88%、75.00%、86.76%,复查脑电图异常率(癫痫性放电检出率)分别为39.71%(20.59%)、22.06%(11.76%)、13.24%(4.41%)。结论继发性癫痫原发病病灶在脑叶皮质者脑电图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高,不同病因的继发性癫痫首发时间不同,脑电图异常率也有所不同。经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发作次数减少,脑电图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亦低,因此,脑电图在继发性癫痫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继发性癫痫;脑电图;癫痫样放电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lesion of secondary epilepsy,primary onset time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along with epilepsy onset states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chang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of 136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epilepsy.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 in lobe cortex as primary lesion was 90.57%,with detection rate of epileptiform discharge as 52.83%.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 in subcortex as primary lesion was 60.00%,with detection rate of epileptiform discharge as 20.00%. Lobe cortex as primary lesion showed all higher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 and detection rate of epileptiform discharge than subcortex,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s of early epilepsy were respectively 56.41%,50.00% and 60.00%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craniocerebral trauma,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s of delayed epilepsy (30.77%,25.00%,20.00%).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s of delayed epilepsy in brain tumor and encephalopathy were all higher as 85.71% and 75.00% than those of early epilepsy (0,25.00%). After treatment,follow-up taken by 136 patients for 3,6,12 months showed incidence of non epilepsy as 55.88%,75.00% and 86.76%,along with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y rate (detection rate of epileptiform discharge)in reexamination as 39.71% (20.59%),22.06% (11.76%)and 13.24% (4.41%). Conclusion Secondary epilepsy with lobe cortex as primary lesion shows high

光敏性癫痫综合征

在ILAE分类中,光敏性癫痫被归属于全面性癫痫,这是因为: .PPR被认为是原发性全面性的发作,尽管其异常放电常常开始于枕叶。 ·四分之一有自发性发作以及脑电图光敏性的患者属于IGE癫痈综合征类型,例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枕叶光敏感性近年来才受到重视,才认为“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痫 (IPOE)".是一种明确的反射性癫痫综合症。 尽管伴随失神发作的眼睑肌阵挛的临床以及脑电图具有明显特征,但是尚未被工以E正式认可。 (一)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痢(idiopathic photoxnsitive occipital lab, epilcpay, IPOE) Gowera (1881)和(1927)曾经详细地描述了光刺激诱发的枕叶发作,但只到近年来,光敏性枕叶发作才引起关注,原因在于“光敏性癫病多为全面性发作”这一观点的长期流行。在脑电图检查中,使用IPS作为刺激手段,发现绝大多数光敏性患者出现全面性放电。而关于光诱发的枕叶发作〔伴随或者不伴随有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报道则很罕见。但近年来,对于枕叶发作的报道却明显增多。例如仅在一份报告中,95例患者中的45例就有视觉刺激诱发的枕叶发作。 依靠严重程度,具有光敏性枕叶发作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依靠严重程度,具有光敏性枕叶发作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 (I) IPS阂值低的病例:只有在暴露于极强刺激时才出现发作。他们归类于“不需要诊断为癫)I%的癫痢发作,在正常年轻人1“或者偏头痛肠患者中,IPS可以诱发孤立的单次枕叶发作。这些人群可能对IPS的阙值较低

(2)特发性枕叶癫殉(很可能是IPOE最主要的类型)病例:这样的患者多是儿童,可由环境的多种不同光源刺激诱发枕叶发作(相比较于电视节目.电子游戏更为常见) (3)通常是特发性局灶性或者全面性的儿童癫I7患者:同时伴有光敏性枕叶发作。这些病例往往需耍及时诊断和治疗。 1、流行病学资料笔者复习文献发现,39例枕叶光敏性患者(I8名男孩以及21名女孩),首次发病的年龄跨度从15个月直到19岁,平均为12岁。近年来有关于成人期才首次发病的IPOE报道l。光敏性枕叶癫痈的患病率较低,在所有的癫痢患者中仅占。4%。 2、临床表现 (1)发作症状:相较于电视或者其他视觉刺激,电子游戏是枕叶发作较常见的诱因。反射性枕叶发作的临床症状包括了枕叶癫病自发性发作的所有特点l。通常表现为单独或者联合出现的视幻觉、视觉模糊或者视觉丧失(视盲)。偶尔,还可能出现其他枕叶的发作性表现,如眼睛或者头部的偏转、眼睑眨动以及眼眶疼痛。 视觉发作最为常见。多数表现为简单视幻觉,如多种颜色并且转动的光点(圆形或者球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状〔长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可能是稳定的、闪动的、移动的或者扩展的,可能出现在视野的一侧或者中央。 视幻觉可能是惟一的发作症状,往往持续数秒以上,持续1一3分钟常见,但极少持续5一巧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出现枕叶外症状)。视觉症状阶段,意识状态不受影响。 据报道,大约1乃患者的首发症状是视觉模糊以及视觉丧失,并常出现于视幻觉之后视物变形以及感到物体旋转的症状罕有报道。 枕叶癫病发作起始时表现为眼睑眨动伴随视觉存留(pslinupsia)的病例并不多见: 1例智力正常的17岁学生,患有l次血痢发作。当时处于黑暗环境中井暴露于闪光灯5分钟后出现发作。他消楚1己得自己的眼睑和闪光灯以15HZ.同样的频率闪动:“每一闪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户在他的要求下.他的朋友们关掉了闪光灯,但他仍肴到眼前仍有闪光,眼睑依然闪动,好像闪光灯并未关闭。持续5秒后出现GTCSe脑电

论述癫痫综合征及其分类

论述癫痫综合征及其分类 明确了一次发作性临床事件是癫痫发作以后,非癫痫病学的专家往往关注并局限于排除大脑结构性病变或者造成癫痫发作的其他疾病。但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诊断“癫痫”或者“癫痫发作”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提供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治疗时间长短的信息,以及不能给予遗传学检查和咨询等方面的重要指导,而这些对于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和职业的选择都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癫痫综合征类型能够提供对于治疗和预后最关键的指导,因此,对于癫痫类型的诊断应该是必需的。 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有助于对所需要治疗时间的判断,并且能对科学地研究癫痫的自然史、遗传方式、治疗效果和癫痫的预后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癫痫痢综合征的诊断比仅仅发作和症状的诊断或者诸如“癫痫”的笼统诊断更有价值。 不精确的癫痫综合征诊断有可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发生”。 对癫痫综合征和癫痫疾病的认识是癫痫病学发展的最重要里程碑。绝大多数癫痢综合征有明确的特征和诊断标准,并易于诊断。关于癫痫是特定综合征的概念已经陈旧(如既往将癫痫小发作等同于儿酸失神癫痫),国际上第一次尝试进行的癫痫综合征分类的方案报道于1970年。目前应用的国际分类来自于1983年7月在法国马赛会议上的讨论,并且在《epilepticsyndromes in infanc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中详细介绍,目前此书正在出版第三版。 ILAE的分类和名词委员会在1985年采用了这次会议提出的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和有关定义,在1989年做了修订,但没有大的改动。 医疗的诊断是指“通过对病史、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识别具体的疾病,从而对个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积极的帮助。 同样地,在癫痫领域,也需要细致的研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才能准确认识大量症状和体征。 一个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包括发作的类型、频率、定位、事件的后果、周期性分布、诱发因素、对于治疗的反应性、发病的年龄、遗传的模式以及心理和精神的症状和体征。 尽管某些症状非常突出,能够提示潜在的疾病.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症状和体征是具有对特定的疾病具有严格特异性。鉴别诊断的过程是而对一系列可疑的诊断时,仔细评价临床资料,最终获得准确的诊断。应该认识到有的癫痫类型易于诊断,而有的则诊断非常困难。最近几年,遗传学在识别癫痫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41例临床特征分析

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41例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3T15:58:43.7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段嘉斌 [导读] 综上所述,脑卒中不同时期发生癫痫的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与脑卒中类型、部位及发作时间等关系密切。 段嘉斌(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678000)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028-02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整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以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收住入院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以及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死亡2例,仍有间断发作1例;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年龄在31~50岁之间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脑出血患者发病率较脑梗死发病率高,P<0.05;基底节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率较高;早发型癫痫患者占研究组65.85%。结论脑卒中继发性癫痫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与脑卒中类型、部位及发作时间等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病情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继发性癫痫临床特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期逐步延长,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亦相应增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1]。因此,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以及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以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收住入院患者的临床病历。所有患者经CT及MRI检查,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笫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癫痫病史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癫痫[2]。本研究组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在31~81岁之间不等,平均(46.9±7.8)岁;高血压病史29例,严重吸烟和酗酒病史18例,糖尿病病史12例,高血脂病史6例。 1.2治疗与观察方法本研究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发作患者,短期口服卡马西平为主,发作首日0.1g,3次/日,次日后每日增加0.1g,3次/日,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一般疗程为1~3个月,直至状态改善为止;迟发性发作患者根据发作类型和病情需要对症选药,用药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安定,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苯妥英钠等药物。总结并分析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治疗期间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发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本研究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中,22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2例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7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性失语;27例患者完全性偏瘫,14例患者部分性偏瘫;7例脑膜刺激征;27例早发型癫痫(2周内发作),14例迟发型癫痫(2周后发作);癫痫全面性发作25例,癫痫部分性发作15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 2.2 头颅CT或MRI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脑出血24例,其中基底节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叶出血2例;脑梗死15例,其中脑叶梗死14例,基底节梗死1例;混合性卒中2例。 2.3 脑电图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脑电图检查显示:脑电图表现为正常患者11例;表现为异常患者30例,其中脑电图出现棘慢波16例,以一侧半球严重者9例,出现尖波5例。 2.4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正常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在2~14月不等,平均随访(8.6±1.7)月。早发型27例癫痫发作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停药后无一例复发;迟发性14例癫痫发作患者中有1例仍有间断发作而用抗癫痫药维持治疗;1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无复发。本研究组41例患者,死亡2例(4.88%),仍有间断发作1例(2.44%)。 3讨论 癫痫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大脑短暂的、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3]。本病多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且常是自限性异常放电所致,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特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4]:继发性癫痫的病因中脑卒中居首位。本研究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病性质与卒中类型、部位及发作时间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预防和开展诊疗提高参考依据。 3.1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本研究41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中,26例男性患者占研究组的63.41%,15例女性患者占研究组的36.59%,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P=0.01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以及酗酒等病史有关。年龄在31~50岁之间患者29例,在51~70岁之间患者9例,71岁以上患者3例,平均(46.9±7.8)岁。年龄在31~50岁之间占研究组的70.73%,明显高于本研究其他年龄段患者,可能与工作环境、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 3.2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的关系 本研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24例脑出血患者占研究组58.54%,15例脑梗死患者占研究组36.59%,2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占研究组4.88%,表明本研究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的发病率较高。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对比,P<0.05(P=0.04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分别与混合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3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本研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18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占研究组43.90%,14例脑叶梗死患者占研究组34.1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占研究组14.63%,2例脑叶出血患者占研究组4.88%,1例基底节梗死患者占研究组2.44%。本研究表明基底节出血和脑叶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病率明显多于脑卒中的其他部位。基底节区是脑卒中常见的出血部位,大量出血和血肿严重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缺氧严重,钠泵衰竭以及钠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变差,刺激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癫痫发作。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由于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血管痉挛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血肿机械压迫刺激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癫痫发作。晚期癫痫患者发生

癫痫病症的各项注意事项(超全)!

单纯部分性癫痫 1.何为儿童中央颞区良性部分性癫痫(BECCT)本型癫痫的好发年龄均在4-10岁之间,偶有家族史,男性略占多数.发作常在入睡不久或频醒之前.抽搐多从一侧面肌开始,也可累及同侧肢体,甚至演变成全身性发作.脑电图特点是在抽搐对侧中央区或颞区呈双相高幅棘(兴)波,这种棘波有时会在大脑对称部位左右移动. 2.儿童期枕区良性部分性癫痫多在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时发病,以学龄期为高峰,带以偏侧光暗点,视物变形或视幻觉起病.继以同侧感觉性运动性部分性发作,或全身强直-阵挛性大发作,偶尔发作之后呈现意识错乱及自动症.本型发作也多有家族遗传背景.届青春期之后多自行痊愈.但较多病历可迁延到成年之后. 3.额叶癫痫 多表现为发作时头颈甚至整个躯体一侧相转,单限于肢体者常上举一侧上肢,好象击剑状.这种强直性姿势性发作,基本不伴同痉挛动作,但偶可伴随发声,后者多属单音而无语言内容.犯后也可继以自动症或全身强直-阵挛性大发作. 4.顶叶性癫痫 多为偏侧面部,上下肢的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为主要发作表现,有时也可伴同视物变形或空间定向力丧失.顶叶发作易于演变成同侧运动发作,甚至全身性发作. 5.颞叶癫痫 属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的颞叶癫痫主要以听觉、嗅觉、内脏、感觉等幻觉体验、自主神经表现以及精神症状为主,发作初期意识清楚,部分病历也可演变成大发作. 6.前庭性癫痫 发作前多无任何先兆.发作时突感头晕或头重脚轻或视物晃动,只有极少数患者体现为眩晕.通常上述症状延续数秒到数分钟乃止,不伴恶心、呕吐,常继以其他形式的发作. 7.部分运动性癫痫 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其放电部位,若放电局限于外侧裂,则其阵挛性抽搐常影响对侧面部,尤其是口角或眼睑;若放电部位在前中央面中段,则其抽搐多累及对侧拇指或整个上肢; 若放电位在前中央面上段,其抽搐多影响对侧下肢.如放电只停留在局部而不向周边扩散,则相应部位的抽搐也将局限于局部,但延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发作停止后可遗留短暂的麻痹. 8.腹型癫痫 常见有两个类型: 以周期性呕吐为主要表现者典型发作每次呕吐,持续20-40S, 每日可出现多次或数日出现一次.发作时一侧半球近中线处有高幅Q节律.CT表现为同侧颞叶内侧及下丘脑低密度,手术证实为星型细胞瘤.抗癫痫药可使发作减少. 以周期性腹疼为主要表现者,外侧裂深部病变可呈现本型症状.腹痛常延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本病发作可仅限于腹痛表现,也可演变成全身性发作,关于后一种形式者,过去可将其腹痛看做是发作. 9.头痛性癫痫 许多被转到头痛科会诊的头痛是功能性或血管性,考虑头痛性癫痫的患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评估,来鉴别. 癫痫性头痛的起病突然,而功能性或血管性头痛发起是徐缓的. 癫痫性头痛的延续时间多在几分钟,而功能性和血管性头痛则延续数小时或数日才止. 癫痫性头痛很少伴发胃肠症状,而血管性头痛则常见. 癫痫性头痛发作时间2-2G可描记到痫样放电,而血管性头痛充分呈现非特异性慢波 血管性头痛发作初可用酒石酸麦角胺咖啡因阻止其加剧,而癫痫性头痛则

癫痫指南

癫痫指南 【概述】 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 )是大脑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癫痫疾病(epileptic disorder)是指某一种以反复性癫痫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综合征。 我国患病率为4.4‰ (1993),年发病率为35/10万(1986)。据WHO报告就年龄而言有两个高峰,即10岁以前和60岁以后。癫痫发作是多种病因引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癫痫发作药控制发作。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完全缓解,其余20 %在适应证明确、癫痫灶定位确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科治疗。但癫痫患者能被正确诊断和接受正规治疗者只有50%左右。 【临床表现】 (一)癫痫发作的类型 1.强直阵孪发作特征为突然丧失意识,伴以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伸直性强直性收缩(强直期),呼吸肌受累可出现“癫痫哭声”以及呼吸停止和青紫,其他相关肌肉受累可出现咬伤舌和尿失禁,此期患者血压增高、心律加快和流涎。肌肉强直性收缩持续短时间后出现短暂的肌肉松弛,随后变为短暂的肌肉强直性收缩和松弛交替发生(阵挛期),肌肉松弛期逐渐延长,最后肌肉强直性收缩停止,发作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发作后期)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不清和昏睡,此后可主诉头痛和肌肉酸痛,其他恢复如初。少数患者于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有性质不清的先驱症状,如焦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和腹部不适感等。症状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由局限性发作或有定位价值的先兆发展而来,于发作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偏瘫(Todd麻痹)、黑蒙或失语。 2 .部分性发作首发起源于一侧半球的局限范围内神经元放电。临床上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为局限性,此时意识清楚;而复杂部分性发作在发作时为双侧性发放,至少在双侧额、颞叶,此时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3.局限性运动症状发作最常见于一侧口角及上肢,因其在运动皮质代表区最大,发作可严格限于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开始,最常见于一侧口角或手指,在发作过程中逐渐扩展至整个半身,称 Jackson发作,但不应扩展至全身。如扩展至全身应称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 4.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发作临床上较少见,嗅幻觉较多见,视、听感觉发作可以是单纯的闪光、亮点、音调等,也可以是结构性幻觉,如成形的幻视和成为曲调的音乐,后者更为罕见。 5.自动症在轻度意识障碍或无知觉的情况下出现重复性固定的简单动作,如咀嚼、吞咽、咂嘴、搓手;也可以是原有动作的继续;少见时情况下出现一些似有目的的行为,如似在做家务事。也可以表现为语言自动症。

癫痫相关知识

癫痫相关知识 一、概念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因异常放电神经元的位置和异常放电波的范围不同,病人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过程称为癫痫发作。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 (1)特发性癫痫:又称原发性癫痫。病因不明,未发现脑部存在足以引起癫痫发作的结构性损伤或功能异常、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多在儿童或青年期首次发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2)症状性癫痫:又称继发性癫痫。由各种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损伤或功能异常引起,如颅脑损伤、脑炎和脑膜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蛛网播下腔出血等脑部损害或尿毒症、肝性脑病、大出血、阿-斯综合征、CO中毒等全身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差。 (3)隐源性癫痫: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提示为症状性癫痫,但目前的检查手段未能发现明确的病因。 2、发病机制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其电生理改变是一致的,即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的、过度的同步性放电。其原因

为兴奋过程的过剩抑制过程的衰减和(或)神经膜本身的变化。脑内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其作用是使钠离子和钙离子进入神经元,发作前病灶中这两种递质显著增加。不同类型癫痫的发作机制可能与异常放电的传播有关:异常放电被局限于某一脑区,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异常放电波及双侧脑部,则出现全面性癫痫;异常放电在边缘系统扩散,引起复杂部分性发作;异常放电传至丘脑神经元被抑制,则出现失神发作。 3、影响癫痫发作的因素 (1)年龄:特发性癫痫与年龄密切相关。婴儿痉挛症在1岁内起病,6~7岁为儿童失神发作的发病高峰,肌阵挛发作在青春期前后起病。各年龄段癫痫的病因也不同。 (2)遗传因素:在特发性和症状性癫痫的近亲中,癫痫的患病率分别为1%~6%和1.5%,高于普通人群。儿童失神发作病人的兄弟姐妹在5~16岁间有40%以上出现3Hz棘-慢波的异常脑电图,但仅1/4出现失神发作。有报告单卵双胎儿童失神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一致率为100%。 (3)睡眠:癫痫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关系密切。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常发生于晨醒后;婴儿痉挛症多于醒后和睡前发作。 (4)环境因素:睡眠不足、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情绪激动等均可诱发癫痫发作,内分泌失调、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均可影响神经元放电阈值而导致癫痫发作。少数病人仅在月经期或妊娠早期发作,称为月经期癫痫和妊娠性癫痫;部分病人仅在闪光、音乐、下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_常规

癫痫持续状态 一、概念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 二、病因及诱因 1、癫痫状态多发生于癫痫患者,最常见原因是不适当地停用抗癫痫药物,或急性脑病、脑卒中、脑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所致,不规AEDs治疗、感染、精神因素、过度疲劳、孕产和饮酒等也可诱发,个别病人原因不明。癫痫连续状态或癫痫连续发作是癫痫发作连续发生,但两次发作间意识清醒。 2、诱发因素发热、感染、劳累、饮酒、酒精戒断、妊娠及分娩等,停用镇静剂,服用异烟肼、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亦可诱发。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1、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包括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其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两次发作期间意识不清,或1次发作时间持续在30分钟以上。发作时全身抽搐、呼吸停止,可造成脑缺氧、充血、水肿,重则形成脑疝甚至死亡。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 2、全身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主要有小发作持续状态。表现为持续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达30分钟以上,多见于儿童。轻者可貌似“正常”,或仅为工作或学习“缺乏效率”,多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自发动作及言语减少,较重者呈昏睡状态。可伴有肌阵挛或自动症等表现。脑电图呈广泛的3Hz棘慢波综合持续发放。 3、简单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主要有简单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状态,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持续不停抽搐,达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但无

意识障碍,可发展为继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终止后可遗留发作部位的瘫痪。 4、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表现为长时间的精神错乱状态或仅有模糊记忆,可伴有自动症,持续数日或数月。有时可紧跟在一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之后出现,易误诊为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可见在颞叶或颞额叶局限性痫样放电。 5、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数小时、数日连续肌阵挛发作,常无意识障碍,有时也可伴意识障碍。 6、偏侧性癫痫持续状态: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半侧阵挛性抽搐,常伴有同侧偏瘫,称为半身惊厥-偏瘫综合征。 7、新生儿期癫痫持续状态:其发作形式往往有别于成人。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多呈轻微抽动,肢体呈奇异的强直动作,发作形式不固定,常由一肢体或一肌群转移至另一肢体或另一肌群,或呈半身型抽搐发作。发作时呼吸暂停、意识不清。脑电图改变也具有特殊性,呈1~4Hz慢波、夹杂棘波,或呈2~6Hz节律性棘慢波综合,强直发作时呈δ波,阵挛发作时有棘、尖波发放。 四、辅助检查 1.常规EEG、视频EEG和动态EEG监测可显示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痫性波型,有助于癫痫发作和癫痫状态的确诊。 2.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大面积心肌梗死、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导致广泛脑缺血、缺氧后发作和意识障碍。 3.胸部X线检查可排除严重肺部感染导致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4.必要时可行头部CT和MRI检查。 五、治疗原则 1、尽快控制癫痫发作,选用快速、高效、足量的抗癫痫药。 2、抽搐控制后,应给中效与长效抗癫痫药以防止复发。 3、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4、寻找病因及诱因并消除之。

癫痫常用药的不良反应

癫痫常用药的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 1.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可引起月经周期改变。 2.较少见短暂的脱发、便秘、倦睡、眩晕、疲乏、头痛、共济失调、轻微震颤、异常兴奋、不安和烦躁。 3.长期服用偶见胰腺炎及急性肝坏死。 4.可使血小板减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时间延长,应定期检查血相。 5.对肝功能有损害,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氨基转移酶升高,服用2个月要检查肝功能。 6.偶有过敏。 7.偶有听力下降和可逆性听力损坏。 苯巴比妥

安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可致眩晕和困倦,精细运动不协调。偶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中等量即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严重肺功能不全和颅脑损伤致呼吸抑制者禁用。其药酶诱导作用可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影响药效。 巴比妥类连续久服可引起习惯性。突然停药易发生“反跳”现象。此时,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迫使病人继续用药,终至成瘾。成瘾后停药,戒断症状明显,表现为激动、失眠、焦虑,甚至惊厥。 苯妥英钠 本品副作用:常见齿龈增生(儿童发生率高)。应加强口腔卫生和按摩齿龈。长期服用后或血药浓度达30μg/ml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炎,饭后服用可减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常见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意识模糊,调整剂量或停药可消失;较少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头晕、失眠、一过性神经质、颤搐、舞蹈症、肌张力不全、震颤、扑翼样震颤等。可影响造血系统,致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罕见再障;常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加维生素B12防治。可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皮疹伴高烧,罕见严重皮肤反应,如剥脱性皮炎,多形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科常见急危重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病死率为3%一33%。中国西南部地区SE的病死率为15.8%。早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系统全面的生命支持,能防止因惊厥时间过长导致的不可逆性脑损伤和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成为改变SE不良预后的关键。 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的《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指南》(简称欧洲指南)和2012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癫痫持续状态指南编写委员会的《癫痫持续状态的评估与处理指南》(简称美国指南)相继发表,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无结合国内医疗现状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神经科医师、神经重症医师、临床药师)撰写了《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希望对广大神经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急诊科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医疗实践有所借鉴与帮助。撰写方法:对癫痫持续状态(成人)文献进行了检索与复习,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级别确认和推荐意见确认,对证据暂不充分,但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的意见提高推荐级别(A级推荐)。 一、定义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将SE定义为:一次抽搐发作持续足够长时间,或反复抽搐发作而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2001年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修改SE定义为:发作时间超过该类型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或反复发作,在发作间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未恢复到正常基线。随着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SE发作持续时间的限定从最早的30 min,逐渐缩短至Lowenstein等提出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操作定义,即每次惊厥发作持续 5 min以上,或2次以上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在所有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类型中CSE最急、最重,表现为持续的肢体强直、阵挛或强直一阵挛,并伴有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 微小发作持续状态(subtle status epilepticus,SSE):是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的一种类型,常发生在CSE发作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微小面肌、眼肌、肢体远端肌肉的节律性抽动,脑电图显示持续性痫性放电活动。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eus,RSE):当足够剂量的一线抗SE药物,如苯二氮drugs,AEDs)治疗仍无法终止惊厥发作和脑电图病性放电时,称为RSE。 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uper-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super-RSE):2011年Shorvon在第3届伦敦-因斯布鲁克SE研讨会上提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1.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睁跟时自觉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左右摇晃感。闭目时上述症状减轻。因此发作时病人常采取一定的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尽管有时因惊骇而倒地,但神志完全清楚。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数分钟或数小时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转入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终生只发作一次者,也有反复多次发作者。 2.耳鸣患耳初为低调吹风声耳鸣,久之则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时多突然耳鸣加剧,间歇期耳鸣程度自然减轻或消失。 3.耳聋早期不自觉耳聋,多次眩晕发作后始感明显。一般为单侧。偶呈双侧性。耳聋在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好转,呈波动的性听力损害,严重时可无波动。听力损害的总趋势,常随发作次数每况愈下。 4.头胀满感眩晕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 5.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6.听力检查显示感音神经性耳聋。 眩晕是人体自身的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以人体对空间的定向敢接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主观症状,是一种运动幻觉的疾病,那么眩晕的病因都有什么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注意事项 据临床医疗长期的研究发现,眩晕症的预防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南京正大耳鼻喉医院的专家指出,眩晕症的预防措施中是有饮食要求的,因此饮食是可以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建议,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例如冬瓜、萝卜、玉米、小米、荷叶粥、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豆油、茶、鲤鱼、海蜇以及豆类、豆制品等。水果应多吃橘子、柚子、桃等。切忌少吃生冷瓜果、甜食或非常油腻的食物,以免生痰助湿,注意荤素搭配,少吃高脂肪、含盐量过高的饮食。 温馨提示 服用蜂蜜,可以有效的防治各类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状。另外选择蜂蜜时也应该注意,应挑选未经过加工的纯蜂蜜,服用那些经过加工的蜂蜜没有任何效果。目前很多报道都有说市面上很多超市和专卖店的品牌蜜,都有掺假的成分。专家建议患者可以到认识的人或蜂场直接购买,购买的纯正蜂蜜效果会更佳。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癫痫(epilepsy)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突然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异常的疾病。癫痫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癫痫性电活动的起始部位及其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范围。发作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植物神经、认知、情感或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但以抽搐等运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发作最常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癫痫发作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症状性癫痫是脑部疾病或多种全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原发性癫痫是指目前原因不明确的一类癫痫。 遗传因素对原发性癫痫的发生可能起较大作用。儿童的失神发作、青少年的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多为原发性癫痫。颅脑外伤为青、成年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30~50岁间首次发作的癫痫要考虑颅内肿瘤。50岁以后,脑血管病为癫痫发作的最重要病因。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因代谢紊乱而出现癫痫发作。尿毒症、肝功能衰竭、低血钙、高血钙、低血钠、高血钠、低血糖、高血糖等均可伴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或肌阵挛发作。 癫痫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其本质是神经元的生化改变,继而产生异常放电。 二、临床表现 (一)发作前精神障碍

主要指癫痫发作的先兆和前驱症状。局限性癫痫发作的先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先兆往往代表癫痫放电的起始部位,结合脑电图对判定致痫灶具重要作用。有时先兆不完全发展为癫痫发作,其重要性易被忽视。先兆的表现可为简单的感觉运动异常,也可为复杂的思维和情感异常,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先兆应与癫痫的前驱症状区别,前驱症状多为缓慢出现,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儿童比成人多见,颞叶癫痫又较其他癫痫多见。典型的前驱症状包括易激惹、忧虑、淡漠、反应迟钝等,偶尔有精力充沛和植物神经系统改变,但前驱症状除预示癫痫发作外无定位意义。起源于优势半球语言中枢的发作可有失语。顶叶发作可有麻木、刺痛或冷热感等先兆,后枕叶的发作可有体象障碍,肢体沉重感或变大变小、分离感,偶有肢体收缩或幻肢等先兆。枕叶发作的先兆可有视觉障碍,包括对侧视野缺损和简单的视幻觉。颞叶发作可有多种复杂的先兆。这些先兆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有时可能误以为是功能性精神障碍。颞叶发作的先兆以上腹部不适最常见,典型的表现是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可有植物神经功能改变症状如流涎、脸色潮红或苍白、心动过速等。感知障碍症状可有感知歪曲和幻觉,声音可能突然变得遥远或异常刺耳,物体变大变小或变近变远。病人可出现现实解体和人格解体的表现,可有简单的或复杂的视听幻觉。边缘颞叶结构的发作的典型先兆是幻嗅、幻味,可伴咂嘴、咀嚼、吞咽动作及似曾相识和视旧如新等。颞叶癫痫的先兆还包括情感和认知症状,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是恐惧、焦虑、愤怒,偶尔有欣快。认知方面的表现有突然回忆困难,或强制性回忆、强制性思维和思维中断。事实上似曾相识和视旧如新症也是记忆障碍的表现。有些病人表现有对时间感知的歪曲,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或停滞不前。颞叶癫痫的先兆可单独或组合出

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ICD-10: G40.3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 47:661-666)。 经典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癫痫发作超过30min或两次/两次 以上间断发作,发作间期无意识恢复。但GCSE按实际操作 定义执行: 发作超过5min以上或两次/两次以上发作。 发作之间无意识恢复。 表现为持续的肢体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并伴有意识障 碍(包括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成人)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中华神经科杂

志,2014;47:661-666)制定治疗方案。 1.一般措施 (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温度控制、维持内环境稳定、生理盐水输注;/路 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终止GCSE; 3.病因治疗:寻找GCSE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4.药物治疗期间,建议脑电及呼吸、心电监测,保障呼吸功能,必要时在机械通气前提下开始用药,可请麻醉科医师协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40.309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疾病编码。 2.同时合并或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GCSE临床路径实施患者。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糖、肝肾功能、血清肌酶、电解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