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

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一、引言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相关指标,以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的一种重要实验室检查方法。
免疫学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感染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等。
二、常见的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1.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体,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不同类型。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异常。
2.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因子检测和免疫细胞功能评价等。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通过检测CD4+和CD8+T 细胞的比例,评估免疫系统对感染和疾病的应答能力。
细胞因子检测可以检测IL-2、IL-6、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用于评估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细胞功能评价可以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的增殖、杀伤力和吞噬功能等指标,评估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
3.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或器官的抗体。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s)等。
4. 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对特定过敏原的免疫反应,帮助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划痕试验、血清特异IgE抗体检测和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组织释放试验等。
5.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检测体液或血清中特定蛋白质的水平变化,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预后评估。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等。
三、临床意义和应用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病等,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五项(immunoglobulin panel)是一种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浓度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对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进行评估。
以下是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各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通过测量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评估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G(IgG)是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对细菌和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M(IgM)则是在初始感染或再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浓度升高通常与急性免疫反应相关。
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通过保护机体表面抵御感染。
免疫球蛋白E(IgE)则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的状态。
3.指导免疫治疗: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五项的检测可以指导免疫治疗的过程。
例如,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果发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下,可以通过输注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反应患者,若发现IgE浓度过高,则可以采取相应的免疫治疗措施,如抗IgE治疗。
4.评估感染状态: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辅助评估感染状态。
在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早期,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会升高。
而一些病毒感染后,IgG抗体产生的平台期较长,通过测量IgG抗体浓度可以判断感染的慢性程度和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IgA抗体浓度来评估黏膜感染的状况。
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摘要: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进步,人们看病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的频率也日渐增加。
但面对检验结果时,看懂检验正常值与临床意义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中,各类数值更令人费解。
如何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呢?引言临床免疫测试不仅对常规测试有更大的影响,而且在二级测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疾病,并作为指导治疗疾病的临床依据。
随着当今医学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检测方法正在得到改进,比常规检测方法更加准确和有效,但这通常导致体内物质、细胞免疫学等越来越多,测试步骤变得越来越繁重,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此外,有关人员对仪器使用情况的认识不足、样品收集不完整、操作不正常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免疫测试项目联系越紧密,测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仪器的能力要求越高,免疫测试结果越准确。
1临床免疫学检验内容结合免疫技术在目前临床免疫学试验中的应用和发展,免疫试验包括抗体反应检测在内的内容较多。
还有许多常用的检测技术,如放射免疫检测、酶免疫检测和光化学免疫检测。
不同免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受体等的检测方法。
普通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菌丝体、获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均可通过免疫检测诊断。
2自动化免疫检查的应用情况临床研究建议:临床试验的工作量在增加,但随着试验工作量的增加,人工取样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
在此基础上,医疗管理对临床试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70年代,全自动分析设备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1990年代,在临床经验和大学研究的支持下,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获得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并进入了自动化免疫分析的成熟阶段。
在此期间,开发了更多的免疫分析方法。
例如荧光分析测量方法、化学发光测量方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测量方法。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免疫检测指标临床意义免疫检测指标是通过测定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功能和病理状态来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
免疫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可用于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免疫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免疫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免疫系统的异常变化往往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检测。
例如,在艾滋病的早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指标,从而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因子来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干预,减轻疾病进展。
其次,免疫检测指标在疾病预防与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疾病如乙肝、结核病等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免疫指标(如抗体、抗原等)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筛查,提高疾病的早筛率,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另外,疫苗接种后可以通过免疫检测指标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确定人群的免疫水平,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免疫接种。
例如,乙肝疫苗接种后可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水平来评估免疫效果。
免疫检测指标还可用于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往往可以通过检测免疫指标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白血病治疗中,可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骨髓异常细胞等免疫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
另外,在免疫调节治疗中,检测特定的免疫因子如细胞因子、抗体等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检测指标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实现。
免疫检测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免疫指标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些免疫检测指标可以预测患者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另外,免疫检测指标也可以作为临床试验的评估指标,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IgG 7.2〜16.85g/L (散射比浊法)IgA 0.69〜3.85g/L (散射比浊法)IgM 0.63〜2.77g/L (散射比浊法)IgE 0.1〜0.9g/L (散射比浊法)[临床意义](1)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细菌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淋巴瘤等。
⑵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是单一的IgG、IgA、IgD或IgE增高)、巨球蛋白血症(IgM增高)和过敏性疾病与寄生虫病(IgE增高)。
(3)免疫球蛋白减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
[注意事项](1)不抗凝静脉血标本检测。
(2)标本不应有脂血、溶血、黄疸。
2.免疫球蛋白轻链K和轻链九的测定[参考值]轻链K: 5.98〜13.29g/L (散射比浊法)轻链入:2.8〜6.5g/L (散射比浊法)[临床意义]临床用于监测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尿毒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⑴对单克隆性Y球蛋白增多症的敏感性为88%〜98%:(2)对非分泌性骨髓瘤的敏感性为65%〜70%:⑶有助于单克隆轻链病、AL-淀粉样变的早期诊断;(4)可用于化疗或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复发的监测。
[注意事项](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
3.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IgG 5〜61mg/L (散射比浊法)IgA 0〜15mg/L (散射比浊法)IgM 0〜19mg/L (散射比浊法)[临床意义](1)IgG升高见于急性脑血管病、脑血栓、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神经性梅毒、精神分裂症等;减少见于癫痫、x线照射、服用类固醇药物等。
(2)IgA升高见于脑血管病、各型脑膜炎、神经炎等;减少见于支原体脑脊髓膜炎、癫痫、小脑共济失调等。
(3)IgM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感染存在的指标,见于SLE脑病、神经性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等;轻度增高是病毒性脑膜炎的特征。
免疫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一、体液免疫【SIgA(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分泌液中的IgA称为分泌性IgA(SIgA)。
SIgA中的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是一种糖蛋白,可抵御外分泌液中蛋白水解酶的作用。
SIgA是多种细胞和病菌的中和抗体,主要在粘膜部分起作用。
当呼吸道受到感染或接受气雾疫苗免疫时,呼吸道中的分泌性IgA将显著升高。
[检测方法]:RIA法[参考值]:血清SIgA 13.14±7.60mg/L[临床意义]:血清SIgA增高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阻塞,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实质病变和酒精性肝硬化。
【IgA(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A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重链和两调轻链组成,它可以有不同的聚合形式,从单体到五聚体不等。
[检测方法]:RIA法[参考值]:正常人血清IgA含量2.500±0.752 g/L[临床意义]:1、血清IgA增高IgA骨髓瘤,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疾患及肿瘤。
2、血清IgA降低选择性IgA缺乏症。
【IgE(免疫球蛋白E)】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
[检测方法]:RIA法[参考值]:男性31~535μg/L(631±128U/L)女性31~2000μg/L(337±60U/L)[临床意义]:血清IgE升高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
常见于特发性喘息,鼻炎,变应性皮炎,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SLE,IgE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等。
血清IgE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gE明显增高,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gE维持低水平。
【IgM(免疫球蛋白M)】IgM是一种最有效的凝聚抗体,有很强的激活补体的能力。
IgM分子在血清中含量不高,只占Ig总量的6%左右。
在个体发育中IgM是最早合成的抗体,胚胎后期就能合成。
IgM不能通过胎盘,脐血中出现针对某种微生物的IgM,表示胚胎期有相应病原微生物如梅毒螺旋体,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称之为胚胎感染或垂直感染。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淋巴细胞根据生物学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分为3个群:T 淋巴细胞(CD3+)、B 淋巴细胞(CD19+)和NK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D3-CD16+和/或CD56+】。
T 细胞又分为辅助T 细胞(陷患者体内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而CD8+细胞明显增加,
CD4+/CD8+比值显着降低,说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转移。
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障碍也与T 细胞亚群异常有关。
如在再生障碍性
精心整理
贫血与粒细胞减少症中,患者的外周血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
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
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
精心整理。
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可导致氧化 应激反应,对免疫细胞造成损伤。
透析膜材料
不同透析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 响也有所不同。
02
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 检测方法
检测指标的选择
淋巴细胞计数
反映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免疫功 能密切相关。
免疫球蛋白
包括IgG、IgA、IgM等,参与机体免体抗感染和抗肿瘤的重要机制,血液透析患者细
胞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感染和肿瘤的风险增加。
炎症反应状态
03
血液透析患者处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这与其免疫功能受损有
关,也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免疫 功能受损。
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功能是指机体对病原体 和体内异常细胞的识别、防
御和清除能力。
免疫功能与血液透析之间存在 相互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免 疫功能普遍较低下,容易感染
和并发其他疾病。
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特点
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01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功能低
下。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CD4+/CD8+比值
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CD4+ 细胞代表辅助性T细胞,CD8+细胞代 表抑制性T细胞。
C反应蛋白
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与免疫功 能紊乱有关。
检测方法的比较
流式细胞术
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操作复杂,价格昂 贵。
酶联免疫法
操作简便,适合批量检测,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
化学发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克/升,新生儿~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岁~克/升,6~12岁~克/升,12~16岁~克/升,成人~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
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单位:毫克/升(mg/L)。
EIA法:成人为~毫克/升。
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
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6、游离轻链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毫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
7、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
【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
【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位: /升(kU/L)。
75~160千单位/升。
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10、补体成分Cq(Cq)单位:毫克/升(mg/L)。
(197±40)毫克/升。
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
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11、补体成分C3(C3)单位:克/升(g/L)。
:~克/升。
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
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
单位:克/升(g/L)。
: ~克/升。
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
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
13、补体成分C5(C5)单位:克/升(g/L)。
: ~克/升。
增高: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
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等。
14、补体成分C6(C6)单位:克/升(g/L)。
:~克/升。
增高: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降低: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
15、补体成分C7(C7)【单位】克/升(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克/升。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克/升。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
17、B因子【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血清B因子为100~400毫克/升。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
(2)降低: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18、备解素(P)【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为(28±4)毫克/升。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
细胞检测19、T淋巴细胞 (%)【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20、淋巴细胞亚群 (%)。
【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 CD3 ~(64 %~77%),CD4 ~(41%~51%),CD8 ~(23%~33%),CD4/CD8=:。
【临床意义】(1)CD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CD4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
(3)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
(4)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
(5)CD4/CD8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CD4减低和CD8增高的疾病。
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65%~75%。
【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
(2)降低:低于50%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
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13%~20%。
【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
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单位】国际单位/毫升(IU/m1)。
【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国际单位/毫升(或微克PPD/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
【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
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
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单位】秒(s)。
【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大于3秒。
【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3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26.自然杀伤细胞(NK)【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K562细胞51Cr释放法为%±%。
【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45分钟(min),吞噬率为%士%;杀菌率为%±%。
【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
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新生儿为~,成人为~。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C2、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烧伤等。
其他29、抗肿瘤及慢病能力评估8种试剂盒(疫苗)30、免疫组库分析免疫组库(immune repertoire)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