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散文的特点

合集下载

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韩愈的散文成就一、韩愈的领袖作用散体文的创作高峰是在中唐时期,这个高峰是建立在此前散体文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清人赵冀所谓“是愈之先,早有以古文名家者。

今独孤及文集尚行于世,已变骈体为散文,其胜处有先秦两汉之遗风”(《廿二史札记》卷二O)。

诗歌、散文都具有开拓性贡献的文学家。

钱穆:中国全史上下古今三四千年来少数之第一流大人物。

散文,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或称他为“文宗”。

苏轼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文公庙碑》)二、韩愈散文的特点:留下了320多篇散文,包括了古代的论、记、解、对、书、启、表、序、碑志、祭文、哀辞、行状等各种文体,涵盖了当今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各种写作样式。

韩愈的确是一位写作大家,各种文体都有优秀的文章传世。

韩愈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显示散文大家艺术技巧的成熟。

韩愈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说理类文章(论、表、解、对等),说理透辟,理足气盛,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原道》最后慷慨激昂地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不堵住佛老的“私言”,儒家之“公言”就不能行。

《论佛骨表》:即使面对至高无上的皇上,他也敢直陈己见。

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大内奉养,当满朝上下如醉如狂,韩愈敢于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

在分析了迎佛骨之非以后,韩愈直言:“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决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对宪宗亲临观之的行为表示“耻之”,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

有为而发,不平则鸣.《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2、感情充沛。

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文章情感浪潮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力。

韩文如潮,澎湃流转。

不仅抒情文,议论文、叙事文、应用文也都如此。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摘要:一、引言二、韩愈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2.主题内容三、柳宗元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2.主题内容四、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1.文学风格的异同2.主题内容的异同五、结论正文: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当时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们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他们散文的异同。

一、韩愈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韩愈的散文以直接、简练、质朴见长,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文章更具有生活气息。

同时,韩愈的散文结构严谨,行文逻辑清晰,议论深刻有力。

2.主题内容韩愈的散文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历史等多个方面。

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历史传统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柳宗元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柳宗元的散文同样以简练、质朴著称,但他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的散文往往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2.主题内容柳宗元的散文主题内容以哲学、道德、人生为主,他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力,对人性、道德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三、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1.文学风格的异同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文学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简练、质朴等。

但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韩愈更注重直接、质朴,而柳宗元则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2.主题内容的异同在主题内容上,韩愈和柳宗元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在具体关注点上有所不同。

韩愈更关注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而柳宗元则更关注哲学、道德、人生等问题。

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文学风格和主题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摘要:
1.韩愈与柳宗元的共同点
2.韩愈与柳宗元的不同点
3.韩愈与柳宗元散文的特点
4.总结
正文:
韩愈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散文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韩愈与柳宗元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散文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韩愈与柳宗元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混乱时代,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都有经世济民的抱负。

他们关心国家政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革政治,振兴儒学。

在这一点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然而,韩愈与柳宗元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韩愈虽然尊重佛教,但不认同佛教的教义。

他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主张排斥外来文化,捍卫本国文化。

相比之下,柳宗元则以儒为本,但同时也接受佛教的淡泊思想。

在这一点上,两人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在散文创作上,韩愈与柳宗元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韩愈主张“文以贯道”,强调恢复魏晋以后中断的儒家道统。

他的散文重在提倡古道,结构严谨,讲究修辞。

柳宗元则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治世之道。

他的文章雄深雅健,寓言深刻,山水游记尤为出色。

尤其是他的《永州八记》,更是成为中国散文史上
的佳作。

总之,韩愈与柳宗元虽然在思想观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韩愈(768年-824年)和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人。

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篇文章将就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从写作主题来看,韩愈的散文着重于道德、政治和社会批判,注重“劝善惩恶”的宏观大义。

韩愈的著名散文《韩退之文集序》中,他以辩才之风,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惩治贪官污吏,呼吁官员要以忠诚为核心,倡导廉政清正。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和心灵抒发。

柳宗元的《大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忆江南》以自己的身世和往事为主题,通过对家乡和亲友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其次,韩愈和柳宗元在文笔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语言雄浑有力,字句间透露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魄。

在《师说》一文中,他借助故事和对话的方式,以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自己对师道的理解,又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无奈。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意蕴的表达。

他在《别东鲁诸公》一文中以感伤唯美的叙述手法,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别离之情,又抒发了对人生虚幻和转瞬即逝的感慨。

另外,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体裁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韩愈的散文多采用“论”的形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采用抒情、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他细腻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散文多以游记、家书、手札等形式呈现,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随笔性质。

从整体上来看,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但都体现了他们对社会风尚、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他们在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情感和人生命运等方面,都给予了后世的文人以启迪和触动。

韩愈的文笔雄浑有力,尖锐批判社会弊端的立场使他的作品富有冲击力;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摹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熟虑的感觉。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位重要散文家。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体现论述者的精神境界。

韩愈经典的论述类散文,多记叙景物、议政事件,但其文笔总令人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或译着的其精神境界。

不管是叙述式的,说理式的抑或直谏式的,其文中透露出诚实、孤立、推重学问而不做作、领悟大道而不招摇、清朗明晰而不拙俗、藐视小说而又背向贴附派别的自成一派的做人态度,这种态度就是韩愈论述类散文的精神境界。

二、注重自然调性。

韩愈的作品往往结构严谨,但文字却总是恰到好处而不僵硬,自然得有一种调性在里面搪塞,求令文章气韵舒缓,表达得恰到好处。

三、极简而又视角新奇。

韩愈论述类散文注重文字的极简,无论是准确性还是扩展性都十分强调,文字不但简明扼要、到位,而且能够从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用一种新颖的眼光发现事物的内在奥妙。

从《师说》看韩愈散文的特色

从《师说》看韩愈散文的特色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从《师说》看韩愈散文的特色 (肖旭)韩愈(70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审孟县)人,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步入仕途。

先后作过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

在监察御史任上,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被认为指斥朝玫,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十二年,从裴度平准西吴元济有功,升为刑部侍郎。

后二年,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后,奉召回京,任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

韩愈,是我国古代继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大家。

韩愈的散文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

韩愈最擅长于论说文。

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

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文中所谓“传道”之道,是指儒家的正统思想。

文章虽然肯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但对他们却是轻视的。

这篇体现韩愈进步教育思想的散文,既是他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又是向青年传授求师之道的重要论文。

关于《师说》的写作缘由,韩愈在文章的结尾处虽有说明,而实际上,此文是韩愈针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

他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答李秀才书》)他又反复强调,文章兼有“明道”的作用,认为“道”是主体,是第一位的;“文”是手段和方法,是为“道”服务的。

这是对六朝骈体文瘠义肥辞、无病呻吟痼疾的有力批判,是强调文学社会功能的一大进步。

关于《师说》的写作背景及产生的社会效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师说》引起世人“群怪聚骂”,正是因为它触到了世俗的痛处,体现了韩愈散文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倡导中唐古文运动,他留下300多篇的散文,包括各种文体,涵盖了多种写作样式。

韩愈是一名伟大的散文大家,留下优秀的文体。

韩愈细致的观察社会各界,产生独特的见解,大胆抨击社会弊端,阐述自己的想法,他留下的散文作品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韩愈散文具有他独特的艺术特色,是散文创作的典范。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概况如下:
1、说理性文章理足气盛
韩愈散文抓住了事情的核心,通过理性的思考,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他阐述的都中。

2、记叙类散文叙事得当
韩愈记叙类散文具有明确的中心线索,在独特的写作视角利用典型化方法,巧妙的安排了叙事的详略。

3、书序类开门见山
在韩愈散文当中有很多书信和赠序,这些散文直接抓住要害,开门见山。

4、韩愈散文的结构特点鲜明
韩愈散文的谋篇布局叉骨新了固定的框架,注重表达中心思想,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利用多样方式处理散文的详和略、疏和密等干系,在结构上虽然严密但是不死板,显得灵活机变,同时又具备严谨灵动的魅力。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我们一般说韩文雄直,不做 掩抑收敛之态,但不意味着他构 思粗率,不用曲笔,其实他的文 章风格也有深婉含蓄的一面,这 一 点 , 在 他 的 名 作 《进 学 解》、 《送穷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中都可看得很清楚。以 《送董邵 南序》 为例,本文之所极尽吞吐 之势,原是决定于它颇为特殊的 内容,邵南是韩的好友,在 《嗟 哉董生行》 一诗中,韩愈说他: “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 爵禄不及;门外惟有吏,日来征 租 更 索 钱 。” 后 来 举 进 士 , “ 连 不 得 志 于 有 司 ”。 对 这 样 一 位 怀 才不遇的友,韩愈极为同情,于 其欲另谋出路时,为文赠送勉其 行。然而董要去的地方却是河 北,而河北镇乃是分裂势力最为 猖獗之地,去而为他们所用,实 无异于助长分裂势力,危害国家 统一,而这又是韩愈一贯反对 的。如果明加劝阻,那么这篇赠 序就不必写了。正是这种矛盾, 才形成诗文于同情中寓劝戒,于
014

淘 研 金 究 者
文学教育2010.07
上述道理的正确性。 其次,记叙文方面: 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
性 较 高 的 名 篇 。 《张 中 丞 传 后 叙》 记述许远、张巡、南霁云等 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迹,绘声 绘色,可歌可泣。文章前半夹叙 夹议,证明许远“城陷而虏,与 巡 死 先 后 异 耳 ”, 实 不 畏 死 , 层 层驳诘,笔端带有感情。后半根 据自己所得民间的传闻,写张 巡、南霁云事,而特别写了南霁 云乞师贺兰的片段情景,突出了 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文章只写 张巡等三人死守睢阳的遗闻轶 事,叙事和运用语言极曲折变化 之能事,足令三人的性格特征, 跃然纸上。这是司马迁传记文的 一个发展。他的碑志文向来很有 名,虽不免有许多“谀墓”之 作,但他往往根据对象的不同特 点,在定型的体例之中,作具体 的描写,因而区别于六朝以来的 那些“铺排郡望,藻饰官阶”的 十足公式化的碑志文。著名的 《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 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不 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 无情,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 政治遭遇,而且也突出了“议论 证今古,出入经史百家”的一个 古文家的形象。 《试大理评事王 君 墓 志 铭》, 既 叙 述 了 “ 天 下 奇 男子王适”的生平事迹,末了还 叙述另一“奇士”侯高当日嫁女 王适的滑稽故事。这个故事,带 有传奇性,写在墓志上,好象有 伤碑志文的严肃,但它使“天下 奇男子王适”的形象更为突出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韩愈散文的特点
导读: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

《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