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伴胞伴胞是附生在筛管分子旁边的一个两端尖削的薄壁细胞。
伴胞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细胞彼此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沟通,伴胞的细胞核调控筛管分子的生命活动。
2、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器的两个细胞即保卫细胞,保卫细胞是含有叶绿体的生活细胞。
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就是气孔,气孔是植物体内外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的通道。
3、变态器官某些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较其一般状况发生了显着改变的,称之为变态器官。
4、不完全消化道只有口而没有肛门的消化道,叫不完全消化道。
口具有进食和排便的双重功能。
5、大肠大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肠的末端,上接小肠后通肛门。
哺乳动物的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组成,具有分泌粘液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功能。
盲肠在不同类群的动物变异较大,单胃草食动物的盲肠发达,其内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有分解纤维素的功能。
6、导管由一系列纵向连接的长柱形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叫导管分子。
成熟的导管分子原生质解体消失,四周的细胞壁木质化不均匀加厚,是死细胞。
分子间的横壁在细胞成熟过程中溶解,因而成为一条连续贯通的管道。
7、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生来就有天然的防御能力,对多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所以,称作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溶菌酶等杀菌物质。
8、辐射对称动物体的低等对称形式,过中轴对动物体进行纵切,有无数个切面都可以将动物体分成互为镜像的两部分,这种对称形式即为辐射对称。
例如水螅、水母的身体即为辐射对称。
9、复眼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单眼组成,有色觉功能可形成彩色的镶嵌图象,对昆虫识别植物花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10、刚毛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动物可通过肌肉运动,使刚毛附着和固定在基底物质上,支持身体运动。
11、根尖植物根最前端4~6mm的部位为根尖,它是根生命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根是如何吸收无机盐的【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根是如何吸收无机盐的【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2、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必备知识,是理解植物矿质代谢的重要基础,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必备基础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中借助两个演示实验对这些内容加以说明,但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进入根毛内部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的基础知识,不能立即理解。
只能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无机盐,而且所需的无机盐是从土壤溶液里吸收的;加之,根吸收无机盐的实验在一堂课是不易看到结果的。
教师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资料或图片,或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汇报等方式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于合理施肥原理和无土栽培技术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认识,创造条件,开设实验,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帮助消化理解。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建议本章中出现了有关”无机盐”的概念,但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在讲解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之前,必须先讲明无机盐是什么。
为了保证证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的演示实验成功,要注意玻璃板一定要洁净,避免由于玻璃板本身的污迹引起误解。
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成效,因此要提早准备这个实验,以便到讲课的时候能够看到实验的结果。
在准备和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加,使他们看到实验的全过程,相信实验的结果是真实的。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ppt

实验准备
配制完全液、缺氮培养液、缺磷培养液和缺钾培 养液。
完全培养液配方:蒸馏水、硝酸钙1克、硝酸二氢 钾0.25克、硫酸镁0.25克、氯化钾或硝酸钾0.25克、氯 化铁0.0125克。
配制时,先把每种盐类在小烧杯内分别溶解,实 验时,再把各种溶液配制在一起,各烧杯上贴上标签, 避免差错。
方法步骤
无土栽培是指不要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 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无土栽培法,有许多优点。人口增多使可植土地 面积不断减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 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蔬菜还会 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 宜,更利于保护环境。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 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
1.把完全培养液、缺氮培养液、缺磷培养液、缺钾培养液、蒸馏水, 分别倒入编号为甲、乙、丙、丁、戊的5只细口玻璃瓶内,液面与瓶口 相距1~2厘米。瓶外套上内黑、外白的纸套。
2.取5株大小相似的菜豆或玉米幼苗,用棉花分别固定于甲、乙、丙、 丁、戊5个瓶内。植物根系全部浸没在培养液里,棉花要保持干燥。把 瓶移放到向阳的地方。想一想,实验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液面 要与瓶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什么瓶外要套内黑外白的纸套?为什么 用棉花而不用橡皮塞来固定植株?为什么棉花要保持干燥。
3.每天取出幼苗,让根全面接触空气几分钟,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增加水里的氧气。每隔2~3天,补充培养液1次,但仍保持瓶口与液 面1~2厘米的距离。每周用石蕊试纸检测酸度1次。酸度正常时试纸 呈浅红色。如试纸变黄,就加几滴稀硝酸,到试纸恢复浅红色为止。 如试纸变成红色就滴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使溶液恢复正常的 酸度。每2周换一次新的培养液,以避免营养成份不足。
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及意义

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及意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地球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一、植物的根。
根的作用有两个:1.固定植物体;2.是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分,主要是根毛。
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着细胞壁,形成一薄层。
细胞的中央,是一个很大的液泡,里面充满着细胞液,这样的构造是适于吸收水分的。
根毛在土壤里的生长情况也适于吸收水分。
根毛在土壤里跟土黏粘在一起,土粒之间还有水分,水里溶解着无机盐,形成了土壤溶液。
细胞液和土壤溶液有不同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总比土壤溶液要浓。
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能够透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进入到根毛的液泡里。
土壤里的水分就这样被根毛吸收进去。
水分被根毛吸收后,并不停留在根毛和表皮里,而是经过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逐步向里面深入,最后进入导管,再由导管输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
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它主要的功能是吸收作用,通过根,植物可以吸收到土壤里的水分,无机盐类及某些小分子化合物。
根还能固定着和支撑着植物,以免倒伏。
根是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并且按照根系的形态,可将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二、植物的茎。
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多年生木本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占的体积最大。
即为木材,木材为建筑、采矿、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此外,木材可以造纸,提炼各种化工产品,如松节油松、香精、活性炭和醋酸等。
茎的外围部分(即韧皮部)可为纤维的来源。
用于造纸、纺织等。
有的由树皮中的分泌结构可产生经济价值很高的物质,如橡胶、油漆、杜仲胶等为工业原料和医药材料,一些变态茎,如马铃薯,葱、姜、蒜等为人们所食用或制成调味品三、植物的叶。
一般植物的叶是绿色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在植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植物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初中生物组张庆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能说明根的吸水和失水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分组实验的安排,培养学生的互动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植物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展开,继而解释根吸水、失水的道理。
另外,在本节内容里,为了更好的阐明知识点,还安排了演示实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学生的观察活动:“植物根毛的观察”。
在前面已学习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水和无机盐,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内容是水到渠成的。
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和矿物质代谢奠定了基础。
因此,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解释根吸水和失水现象的关键;而了解了根失水和吸水的原理是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作物和灌溉问题的前提。
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和根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细胞的知识,有关细胞内液和外液就难以把握;而且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要涉及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出现了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这些知识还不能非常准确的理解,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设计:1.设计思想: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物种的延续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根的生长原因与生物体的生长是一样的。
【解答】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
2.【答题】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尖伸长区内的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B.根吸收含磷的无机盐可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C.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增强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能力D.植物根不断伸长的主要原因是伸长区细胞强大的分裂和伸长能力【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根的生长。
【解答】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如图:根尖成熟区内的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而不是伸长区,A错误;根吸收含钾的无机盐可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而不是含磷的无机盐,B错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增强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能力,C正确;植物根不断伸长的主要原因是分生区细胞强大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能力,而不是伸长区细胞强大的分裂能力,D错误。
3.【答题】根尖的结构中,与根的长度增加有关的是()。
A.根冠和分生区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根冠【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幼根的生长。
【解答】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伸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微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A.枯草杆菌B.蘑菇C.乳酸菌D.蓝藻【答案】D【解析】枯草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蘑菇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错误;乳酸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C错误;蓝藻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
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
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________(3种),消费者是 ____(2种)。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能量沿食物链和传递。
(3)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5)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作用。
【答案】(1)水草、浮萍、水棉;鱼、虾;分解者(细菌、真菌);(2)太阳光;食物网;(3)减少;黑鱼;(4)相对稳定;自动调节;(5)光合;【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初二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A.水B.无机盐C.水和无机盐D.水和维生素【答案】C【解析】(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故选:C.【考点】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2.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2)在1、2、3、4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用字母代号)(4)若5表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在人不饥饿条件下,当血液流经5后,血液中的养料将会,氧气将会。
(5)被子植物的茎等器官中也存在功能上类似血管的结构,请写出这些结构的名称:。
【答案】(1)房室瓣(2)3、4(3)右心房(4)增多;减少(5)导管;筛管【解析】(1)在图中,心脏分为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四个腔,在B和D,A和C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只允许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允许倒流.2)血管1、2、3、4分别是肺动脉、上下腔静脉、主动脉、肺静脉,图中[1]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经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以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流入[4]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3]主动脉、各级动脉,经过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2]上下腔静脉流回[A]右心房、[C]右心室.因此,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3]主动脉、[4]肺静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肺动脉、[2]上、下腔静脉.(3)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教学目标
1.通过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了解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等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必备知识,是理解植物矿质代谢的重要基础,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必备基础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2.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于合理施肥原理和无土栽培技术了解很少,因此,这两部分成为教学难点。
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认识,创造条件,开设实验,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帮助消化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四部分内容:证明根吸收无机盐;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合理施肥的道理;无土栽培的技术。
1.证明根吸收无机盐的实验:
可以从探究实验人手,揭示根能够吸收无机盐的事实。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于上课前几天和学生一起,按照书上要求,完成对照实验。
选择幼苗一定要生长状况相同的,以后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课上学生分组观察,两株植物生长状况有何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不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将甲、乙两种培养液分别滴几滴在载玻片上,放在石棉网上,用火烘干,可看见甲液载玻片上剩下白色物质,这是无机盐,而乙液没有。
与学生共同分析后,得出两个结论:1.植物在土壤浸出液中能够正常生长,在蒸馏水中不能
正常生长,说明植物的根吸收了土壤浸出液中植物必需的营养。
2.土壤浸出液中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由此推论,植物的根必须从土壤溶液里吸收无机盐,才能维持植物的正常生活。
2.无机盐的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一个月,组织指导学生配制完全培养液、缺氮培养液、缺磷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并完成探究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作用的实验准备。
课上,让学生介绍观察结果,并根据植物对氮磷钾中某一种元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分析该种元素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书P41表。
思考:培养绿箩、龟背竹等观叶植物主要施什么肥?培养月季、菊花等观花植物主要施什么肥?
3.合理施肥的原理:
教师讲解,土壤中的无机盐,特别是氮磷钾等,不断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须补充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施肥的目的就在于此。
人和家畜的粪尿等叫做农家肥料。
硝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等叫化学肥料。
农家肥料来源广泛、肥效持久、成本低,施肥时应该以农家肥料为主,配合施用见效快的化学肥料。
教师提供资料,供学生讨论。
结合资料,总结出:不同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
另外,由于人们对各种作物的实用部分要求不一,而不同元素的生理功能又不一样,所以,不同作物对不同元素的相对需要量多少就不同,例如,栽培以果实籽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禾谷类作物时,要多施一些磷肥,以利籽粒饱满;栽培根茎类作物(如甘蔗、马铃薯)时,则可多施钾肥,促进地下部分累积碳水化合物;栽培叶菜类作物时,可偏施氮肥,使叶片肥大。
施肥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
4.无土栽培:
有条件的学校在课前可组织学生无土栽培1~3种植物,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课上,请参与此工作的学生汇报栽培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无土栽培?有何优点?应用前景如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有些植物以前只能在土壤中才能生长(即陆地植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姆·吉利克博士发现了一种可以用来培养西红柿的矿物质营养液配方。
由此,他创造了所谓的“无土栽培法”。
无土栽培是指不要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无土栽培法,有许多优点。
人口增多使可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
因此,非
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蔬菜还会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保护环境。
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