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真题再现(含解析)(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第11讲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课标篇目)1.“论语”的“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8)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1 名著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1 名著阅读(原卷版)

专题11名著阅读(原卷版)【2019年题组】1.【2019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名著阅读。

这时是上午十点。

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

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康塞尔也为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停下了脚步。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选段下边方框内是小海同学阅读时做的两处批注,请结合选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①中感叹的具体内容,再根据你对康塞尔的了解对②作出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名著阅读(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________文学奖。

(2)关于这部小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真题再现含解析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真题再现含解析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xx·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体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豖,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⑥宥(yò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3处)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淄博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含答案)

(淄博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含答案)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

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

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③衡.于虑衡: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含答案)1312

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含答案)1312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2)习题 1一、 ( 2018·泰安中考 )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本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而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响马,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恳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 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讶,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首,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说明】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期间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展转推问,得出真相。

③参伍其贾:频频比较其价格。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量极少的贪污行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预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或: __________.(2)广汉将吏到家将: 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素: __________.(4)即开户出户: 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2017·泰安中考 )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问题。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2期)(解析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来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8·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体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豖,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⑥宥(yò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3处)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未尝言人臧否..臧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亡.去从牧儿遨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日,苦.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哀求邻媪往白.母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2017·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 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

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

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路寝:台名。

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

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

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

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

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忿然而作色,不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6·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

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

B《礼》云:‘玉不琢不⑥德。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饬:整理。

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苏秦刺股.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C.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5·淄博中考)阅读张九成的《竹轩记》,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张子①谪.居大庾,借僧居数椽②,阅③七年,即东窗种竹数竿,为读书之所。

因牓④之曰:“竹轩。

”客有见而问焉,曰:“耻之于人,大矣!今子不审出处⑤,罔择交游,致清议之靡容⑥,纷弹射⑦而痛诋,朋友摈绝,亲戚..包羞,远窜荒陬瘴疠之所侵⑧,蛇虺⑨之与邻。

”子张子哑然笑曰:“物各有趣,人各有适⑩。

子方以窜逐为耻,我独以游心为贵。

今吾将叙吾之适,以浣子之适,其可乎?”客曰:“唯唯。

”子张子曰:“今夫竹之为物也,其节劲,其气清,其韵高。

冒霜雪而坚贞,延风月而清淑。

吾诵书而有味,考古而有得,仰首而见,俯首而听,如笙箫之在云表⑪,如圣哲之居一堂。

爽气在前,清荫满几。

陶陶然不知孰为我,孰为竹,孰为耻,孰为不耻。

盎盎如春,醺醺如醉,子亦知此乐乎?”客闻吾言,神丧志沮,面无人色,吾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选自《宋文选》,有删节) 【注释】①子张子:作者自称,因得罪秦桧而谪居大庾。

②数椽:数间。

③阅:过了。

④牓(bǎnɡ):匾额。

用作动词,题匾。

⑤出处:处事。

⑥致清议之靡容:以致为舆论所不容。

⑦弹射:弹劾。

⑧远窜荒陬(zōu)瘴疠之所侵:被远远发配到瘴疠流行的荒远之地。

⑨蛇虺(huī):毒蛇。

⑩适:满足。

⑪云表:云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子张子谪.居大庾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戚..包羞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吾因以是言而刻诸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D.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方以窜逐为耻,我独以游心为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说“物各有趣,人各有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说“物各有趣,人各有适”,与竹为伴,他体验到了怎样的满足和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4·淄博中考)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