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走进动物园-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案:参观动物园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案:参观动物园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案:参观动物园
教案主题:幼儿园社会实践教案:参观动物园
教案目标:
1. 提高幼儿对于动物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增强幼儿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安全意识。

教材准备:
1. 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安全绳和安全带;
3. 手提救援包和急救箱;
4. 教师指定引导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欢迎幼儿来到动物园,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什么;
2. 抛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3. 准备图片或视频,介绍动物园的一些常见动物。

二、学习:
1. 教师引导幼儿对于动物的特点进行探讨,如哺乳动物、羽毛动物等等;
2. 带领幼儿进入动物园,先观察不同动物栖息的环境和习性;
3. 依次参观不同的动物群,介绍其特点和名字;
4. 引导幼儿和动物互动,比如投食等。

三、总结:
1. 回到教室,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收获,总结今天的观察经验;
2. 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3. 让幼儿拟定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小计划;
4. 评价活动中的团队表现和安全意识,及时给予肯定和提醒。

教学反思:
1. 教材准备充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园;
2. 随时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3. 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4. 学会观察、分享、总结和评价的能力,提高与自然界相处的感悟能力。

动物园实践教学设计(3篇)

动物园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动物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动物、了解动物知识的机会,而且成为了进行动物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热爱动物,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本实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动物园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参观、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动物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在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动物分类、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5.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动物园概述介绍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在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 动物分类及基本知识讲解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3. 动物生理结构介绍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生理结构,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生理功能。

4. 动物生活习性观察动物在动物园内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

5. 动物保护与繁殖讲解动物保护的基本知识,介绍动物园在动物保护、繁殖方面的措施。

6. 动物园科普教育了解动物园在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参观动物园内的科普设施,体验科普活动。

四、实践教学设计1. 实践教学环节(1)动物园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动物园的布局、功能分区等。

(2)动物观察:在动物园内观察各类动物,记录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动物饲养、清洁、科普讲解等。

(4)讨论与总结:各小组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进行讨论与总结。

2. 实践教学步骤(1)准备阶段:提前与动物园联系,确定参观时间、人数,安排实践活动内容。

(2)参观阶段:组织学生有序参观动物园,讲解动物园的基本情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参观动物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参观动物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参观动物园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参观动物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动物特征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目光去认知和感受周围的事物。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与同伴一起探索和发现动物的特点。

教学内容1.参观动物园并观看不同种类的动物。

2.跟随老师、家长或工作人员,听取解说员介绍各类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习性等。

3.与同伴一起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行为。

4.回到班级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作一张关于所观察到的动物特点的海报。

教学过程第一步:前期准备1.班级分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家长或工作人员负责带领参观。

2.准备相关教具,如海报、图片、解说卡等。

第二步:参观动物园1.带领幼儿前往动物园。

2.在进入动物园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小组。

3.跟随老师、家长或工作人员,逐个参观不同的动物。

4.听取解说员介绍各类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食物来源等。

第三步:观察和分享1.在参观过程中,鼓励幼儿观察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2.每个小组在观察过程中记录所见所闻,并与同伴分享。

3.在观察过程中,老师或工作人员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问题。

第四步:制作海报1.回到班级后,老师或工作人员引导幼儿用图片、文字、颜色等表现所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2.小组共同讨论,根据所观察到的不同动物特点,制作一份小组海报。

3.在完成海报后,小组进行口头展示,与其他小组分享之前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活动,幼儿们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多样性,探索了动物的生命形态和行为习惯,对于保护环境和珍爱动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海报和口头展示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安排,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和有效进行,让幼儿受益最大化。

幼儿园社会实践乐园:参观动物园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乐园:参观动物园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乐园:参观动物园教学活动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观动物园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加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活动方案展开探讨和分析。

二、活动策划1. 目的:幼儿园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亲身感受动物的生活状态,引导幼儿发现、观察和思考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内容: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动物园里各类动物的生活环境、食性、习性的观察和探索,动物的叫声和行为的模仿,以及与动物亲密接触的体验等环节。

3. 方案: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通过讲故事、制作游戏、组织观察和探索等方式,让幼儿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快乐和情感的陶冶。

三、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在活动前,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课堂上对动物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让幼儿对即将进行的活动有一定的预期和认识。

2. 参观过程: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貌、动作和生活环境,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观察中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感想交流,听取他们的观后感和感受,加深对动物的理解和感情,也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对活动进行表达和总结。

四、活动效果通过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引起对动物的关注和爱护,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五、结语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参观动物园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情感丰富、知识渗透的学习乐园。

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和动物,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走进动物园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走进动物园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走进动物园一、引言动物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境之一,通过动物园的参观,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和动物的多样性,拓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

本文将从幼儿园中班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走进动物园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感受生活,认识社会,并在其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动物园参观前的准备1. 提前通知家长并征求同意在确定动物园参观计划后,幼儿园应提前通知家长,并征求家长的同意。

也应征求家长的意见,了解孩子们对动物园的期待和兴趣爱好,以更好地组织此次参观活动。

2. 参观前的教育活动参观前,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讲故事、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动物园的基本情况,让他们对动物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预习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种类。

三、参观中的教学活动1. 动物观赏在动物园中,老师应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们描述自己眼中看到的动物,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动物知识学习在观赏动物的老师可以介绍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动物知识,如动物的起居习性、饮食习惯、生长环境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增加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

3. 情感沟通在观赏动物的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孩子们观察动物的表情、行为,并让他们表达对动物的情感,比如喜爱、好奇、害怕等,教会孩子们尊重动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4. 环保意识培养在动物园参观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围绕动物园环保意识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告诉他们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四、参观后的总结1. 教学活动总结参观动物园后,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共同回顾这次活动,让每位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己在动物园中学到了什么,并通过总结提炼出一些教育的观点,帮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启发。

2. 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可以邀请孩子们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动物园的感受和认识,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分享自己的成果,也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

幼儿园走进动物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

幼儿园走进动物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

幼儿园走进动物园活动方案随着现代都市生活的加速节奏,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

为了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幼儿园常常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其中走进动物园活动是一项备受欢迎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走进动物园活动方案展开讨论,探索如何设计一场丰富有趣的动物园之旅。

一、活动的目的与意义1.1 增加幼儿的见闻和知识动物园是一个生动的“动物世界”,幼儿通过走进动物园,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珍稀动物,增加对不同动物的了解和认知。

1.2 培养幼儿的保护意识通过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动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引导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1.3 促进幼儿的感官和认知发展动物园中充满了各种动物的声音、形态和气味,可以激发幼儿的感官体验,促进他们的自然认知和感知发展。

1.4 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动物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可以帮助幼儿适应人群环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的内容安排2.1 活动前期准备提前联系动物园,确定游览时间和路线,了解动物园的规章制度,并相关门票。

2.2 到达动物园在到达动物园后,先由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集合,并进行入园前的物品清点和安全教育。

2.3 导览学习在动物园中,可设立不同的学习站点,由老师带领幼儿们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信息和生存习性等。

2.4 互动体验动物园里通常有一些天然动物表演和互动项目,可以带领幼儿参与一些互动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和动物的互动中感受到乐趣。

2.5 观察总结在活动结束前,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动物园之行的总结,让他们表达对所见所闻的感受和体会。

三、活动的安全与保障3.1 人员安排确保每位幼儿都有老师或者家长的陪同,并保证老师与幼儿的比例适当,以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3.2 安全教育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动物园安全知识的普及,如不随意触摸动物、不乱扔垃圾等。

3.3 应急预案制定幼儿园走进动物园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应的演练,以应对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参观动物园》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参观动物园》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参观动物园》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及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3.通过参观动物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长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提前与动物园联系,确保参观安全。

2.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3.准备相关幼儿故事书籍和图片,以便引发幼儿兴趣。

4.安排好师生出行交通工具。

三、教学内容1.前期准备:–向孩子们介绍动物园,引导他们对动物园的期待。

–通过故事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参观动物园:–到达动物园后,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园内主要的动物和分布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认知各种动物,带领他们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方式。

–让幼儿亲身参与,观看动物表演或参加互动环节。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

3.参观总结:–鼓励幼儿围绕参观动物园的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

–利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让幼儿回顾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画出自己的感受。

4.课后延伸:–结合参观动物园的经历,让幼儿自由绘制动物园的场景或动物。

–制作简单的动物园手工,加强对动物的记忆。

四、教学评估1.对幼儿在动物园中表现的观察力、听话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2.收集幼儿绘画作品、口头表达,评价幼儿对动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反馈教师对活动的评价,总结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1.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在参观动物园过程中的表现和兴趣点,为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指导。

2.反思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指导方式,明确今后在类似活动中的改进方向。

3.总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续教学活动调整提供参考。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游览动物园》3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游览动物园》3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游览动物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游览动物园》精选3篇(一)教案:游览动物园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园的基本情况和功能。

2.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图片或图表展示常见的动物,如狮子、大象、长颈鹿、猴子、企鹅等。

2.建议提前与动物园联系并安排好相关事宜,如参观时间、路线等。

教学活动:1.导入:教师拿出一些关于动物园的图片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哪里?- 这些是什么地方?- 你们知道动物园有什么作用吗?2.呈现: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引入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的特点、生活环境等。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3.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在动物园中最喜欢看哪些动物?为什么?- 动物园对于保护动物和环境有什么作用?- 你们有没有养过宠物?说说你们和宠物之间的经历吧。

4.参观动物园:根据动物园提供的路线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察感受。

5.总结:回到教室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参观动物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动物和环境,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或案例。

6.拓展活动:在教室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份动物园参观的小手册,通过绘画、剪纸等形式来展示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参观动物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增加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关注。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园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此外,拓展活动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游览动物园》精选3篇(二)课题: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爱开玩笑的纳纳》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合作;2. 培养孩子们的幽默感和创造力;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走进动物园-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走进动物园》
——社会大课堂教学案例
何丽君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
在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中,我校依据孩子成长特点组织学生分层次参与活动。

因我们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二年级参与了北京动物园的实践活动。

在参观活动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这些可爱憨厚的动物,还了解到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到保护动物的必然趋势,从而也激发起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情绪。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情况分析
北京动物园是国家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市文明先进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建国以来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园建立了友好联系,许多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赠送给政府和人民的礼品动物都在这里饲养展出。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与北京展览馆相邻,占地面积约
86公顷,水面8.6公顷。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1908年建成的万牲园,迄今已有90多年历史。

原来名为农事实验场、天然博物院、万牲园、西郊公园,是中国开放最早、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现在共饲养各类野生动物490余种,近5000头只,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各种动物都有专门的馆舍,如犀牛馆、河马馆、狮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等。

在此安家落户的有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种马、丹顶鹤,还有来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动物如非洲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无毛狗、欧洲野牛、狮虎兽(即父为狮、母为虎的杂交后代)等。

两栖爬虫馆分上下两层楼,内有大小展箱90个,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动物100 多种,其中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湾鳄。

馆中部建立的跨两层楼的大蟒厅内展出了巨大的网蟒。

北京动物园还成功地进行过动物的产卵育雏、传种接代工作。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动物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物种。

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动物们的外形,还了解了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通过这次活动,感觉更激发学生喜欢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名称。

能力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显性知识,培养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主体意识。

2、学生将活动中的收获、感想,以日记的形式来展示。

3、评选出最佳小队(课前的准备资料、活动中的讲解、活动后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相机、记录本、笔。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活动前准备,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初步了解各科动物的品种。

1、课前分好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上网、上图书馆、向家长或亲友询问,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重点让学生搜集此次活动中观看的几类动物,同时还可以搜集自己喜欢的其他动物)。

2、全班交流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对各种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有准备的去参加活动,更能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二)走进动物园,了解动物、感受动物。

同学们一走进动物园,立即兴奋起来,因为孩子们知道离自己喜欢的动物们越来越近了。

1、参观户外活动的动物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离园门最近的大象、河马、老虎、狮子等,因为这些动物已经进入户外活动。

孩子们围着栅栏观看这些动物,边看边向小组内的同学汇报自己了解的相关情况。

生1:我知道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什么事情都要听雌象的指挥。

生1:我还知道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可以结
成上百只大群。

生1:我还知道大象是哺乳动物,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

生1:我还知道大象分为非洲象和亚洲象。

生1:狮子是非洲最大的一种猫科动物,主要在晨昏及夜间活动。

生1: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群个体约3-30只,成员为雄狮、一群有血缘关系的雌狮和它们的儿女。

生1:老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

……
当孩子们走到大水池,看到河马时更是兴奋不已
生1:河马是陆上第二大动物,个头仅次于大象,有4米长。

生1:河马用整天泡在水里的办法来度过非常炎热的日子。

……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做的非常充分,很多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其特点,每个小组的同学在户外动物的学习中都能考取满分。

那对于馆内的动物,我们又了解多少呢,看哪个小队的表现最佳喽~
2、观看馆内的动物
观看馆内的动物分两部分:犀牛馆和海洋馆。

在犀牛馆中,同学们看到了犀牛与白犀,虽然没有看到这些动物的全貌,但是却不减孩子们的欣喜程度,争先恐后地汇报有关犀牛的内容。

生1:我知道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和体形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当今第二大陆地动物。

生1:我还知道有白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

生1:我知道白犀牛性情温顺平和,基本不主动攻击人类。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相当热烈。

当我们走进海洋馆时,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玻璃缸中各类鱼种,被大自然的神奇深深震撼着,鱼的世界真的是太美妙了。

生1:你们看这是我们课文中讲到的“中华鲟”。

生1:大家看这是“中华鲟”的生物标本,这个小的真的可爱。

……
当孩子们看到海豚时,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

生1:海豚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动物之一。

生1:海豚大约包括了20几个属中的60多个种,其中海豚科是鲸目中最大的一科。

生1:我还知道海豚用自己的声波为人治病呢。

……
师小结:同学们对于海洋的物种了解的也比较多,但是感觉还是不如陆地动物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希望回去之后你们多看看有关鱼类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说感受,写收获
1、我们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

生1: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平均体重仅次于虎的动物,也是唯一的群居动物。

生1:狮群中的母狮基本是稳定的,它们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个狮群。

生1:我还知道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

……
师小结:看来你们的课前准备功夫都没有白费,有一定的收获,回去之后我们就写一篇有关今天课外实践活动的日记,谈谈自己的收获。

2、回校后完成日记内容。

(四)延伸学习内容
继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为构建动物知识框架做好准备工作。

预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2、了解到动物的生活习性。

3、激发起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积极情绪。

预期效果: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