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鸟画.
五代宋时期的花鸟画课件

北宋 时期出现的花鸟作品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赵名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
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 (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英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 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 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 《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 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 《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 形象生动。
徐 熙 《玉堂富贵图轴 》
徐派” “黄派”与“徐派”对画坛的影响 黄派”
北宋初就有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平蜀,随孟旭 来开封的西蜀画家黄居采、黄惟亮、高文进、高怀节、赵长元、历昭庆、赵光 辅等人,均被分别授予翰林待诏、抵侯、学生等职务。到了太祖开宝八年(975 年),随李煜而来开封的南唐画家蔡润、董羽、徐崇嗣等人,也都供职翰林图 画院,井培养了许多新手,因此,北宋画院比任何时代都强大。北宋画院前期, 对花鸟画、道释人物画仍很重视,山水画则被摒弃于画院之外。道释画,层出 不穷,如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修建玉清宫,每天用工匠三四万人 之多。为了装饰这所道观,召募了3000多名画师。花鸟画可以装饰宫廷、寺 观;又是欣赏品种,都十分精美,如黄筌在六鹤殿所画的六鹤,就异常精妙。 其画“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唳天者、翘足者,精彩态度,更愈于生,往 往致生鹤立于画侧”。又如他在八卦殿壁画上所画花鸟,据说曾被鹰误认为是 真雉。《图画见闻志》载:“黄筌父子多写禁御(帝王禁苑),所有珍禽瑞鸟、 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是也。”而野逸 派的山水传统画,比这迟了六七十年,才又被重视起来。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导言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被誉为是花鸟画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宋代花鸟画既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又在技法、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技法、题材、内容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宋代花鸟画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析。
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平法与摩渲法的应用宋代花鸟画在技法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平法和摩渲法的应用。
平法是指用平纸就笔、不使用水与颜料的绘画方法,它使画面呈现出平整、均匀的色彩效果,加强了画面的整体和谐感。
摩渲法则是用刷子在颜色尚湿的状态下进行涂抹和推擦,以此来创造出丰富细腻的色彩层次感。
这两种技法的应用使得宋代花鸟画达到了色彩的丰富和表现层次的深度,使画面更加生动而立体。
宋代花鸟画的线条表现在线条的表现上,宋代花鸟画注重捕捉事物的生动性和形态特征。
画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勾画,将花鸟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他们不仅追求线条的细腻和洗练,还注重线条的变化和流畅性,使画面更具有节奏感和动态感。
这种线条表现方式的运用,使得花鸟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题材与内容的多样化花鸟并茂的作品宋代花鸟画注重将花与鸟结合在同一幅画中,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画家们通过对花鸟的精确观察和描绘,使这些作品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花鸟的形态特征,赋予作品以自然的美感。
虫鱼草木的丰富表现除了花鸟之外,宋代花鸟画还注重对虫鱼草木等小动物和植物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确的描绘,使这些虫鱼草木在画面中栩栩如生,充满生机。
他们不仅重视虫鱼草木的外貌特征,还注重描绘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赋予作品以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的评析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宋代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题材,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些画作体现了画家对花鸟以及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据着显著地位。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和创新并重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力求以形象真实、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花鸟的神韵。
画家们不仅擅长将花鸟形态、毛色、气息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注重把握自然界中花鸟的气氛、环境和时刻,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写实性为后世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
尽管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但画家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界的纯粹还原,而是通过主观加工和创新,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这种创新体现在画家们将自己对花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二、精细绘画和意境共存宋代宫廷花鸟画以精细绘画为主要技法,画家们注重用细腻的笔触、精确的线条和高度细致的描摹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细节。
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和真实,通过十分细致的处理,使得花鸟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观者可以感受到花鸟的美丽和生动。
与此宋代宫廷花鸟画也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构图、配色、线条的安排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和意蕴的氛围。
无论是将花鸟置于自然景色之中,还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现来传递情感,画家们都力求在绘画中创造出深深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三、取法于古人并有所发展宋代宫廷花鸟画继承并发展了以前历代花鸟画的学术传统,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画家们在绘画实践中取法于古人的精神和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他们不仅熟悉并研究了前代名家的作品,还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绘画流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来的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宋代宫廷花鸟画在写实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既注重描绘花鸟的形态和细节,又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特别是花鸟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花鸟画以其细腻入微的笔墨表现和对自然的真实描绘而著称,对后世的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花鸟画的特点和影响入手,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宋代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花鸟画追求表现自然的真实和细致,画家们常常以观察自然界的花鸟为题材,通过对花叶的纹理、鸟羽的轮廓等细节的描绘来表现自然的美感。
以米芾、郭熙、文同等为代表的北宋花鸟画家,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善用皴法、点染和泼墨等技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花鸟画风格。
而南宋花鸟画家王蒙、马远等则更加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和充分的造型力来表现花鸟的真实形态。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花鸟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一下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当代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分支,从宋代花鸟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
宋代花鸟画家常以观察自然界的花鸟为题材,这种以自然界为题材的表现手法被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所继承和发展。
他们继承了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界花鸟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描绘,同时又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还体现在表现手法上。
宋代花鸟画家们注重墨色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们通过对传统墨色的运用、笔法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得他们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带有现代绘画的时尚感。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表现手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花鸟画

马远白蔷薇图页
• 《白蔷薇图》页,南宋,马 远绘,绢本,设色,纵 26.2cm,横25.8cm。 •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 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 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 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 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 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 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 貌。
《李迪鸡雏待饲图》页,宋,李迪绘,绢本,设色,纵 23.7cm,横24.6cm。 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 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 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 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 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 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 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 绢本,设色,纵24.5cm,横 24.8cm。 •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 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 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 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 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 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 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 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 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 审美意味。
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 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 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 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 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 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 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 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 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 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 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 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 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 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 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 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 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 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 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 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 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 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 力。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
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
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
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
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
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
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
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
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
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
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
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
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
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
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
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
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
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
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解读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解读引言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被公认为是花鸟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与丰富的意蕴而成为后世画家们的借鉴对象。
本文将探讨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与意蕴,从而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和内涵。
审美观:以写生为基础,取法于古人1. 重视真实写生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观念以真实写生为基础。
画家们注重观察自然界中的鸟类、动物以及花草植物等对象,在作品中力求真实地再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动态姿态。
这一追求真实的写生观念,使得宋代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具有可信度和现实感。
2. 取法古人,发扬传统宋代画家们对古代名家的作品充满敬仰,并从中吸取灵感,发扬传统。
他们在绘画技法和构图手法上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同时又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和独特之处。
这种取法古人的审美观念,使得宋代花鸟画作品既融会了古人的精华,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意蕴解读:寓意深远,展现文化内涵1. 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宋代花鸟画作品往往寓意深远,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在画面中,常常可以看到描绘了一对对翩翩起舞的鸟儿,或者繁花似锦的花朵,这些形象常常被赋予了吉祥、幸福、和谐的意义。
画家们通过线条、色彩等各种手法,将这些美好的意象展现在作品中,给观者带来欢愉和喜悦。
2. 含蓄、典雅的文化内涵宋代花鸟画作品透露出一种含蓄、典雅的文化内涵。
画家们通过描绘细腻柔和的线条和色彩,给人以温婉、静谧的感觉。
在画作中,常常融入了一些文人雅士的意境,如一带青山绿水,或者松柏挺拔,寓意着壮志凌云,不畏艰险。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宋代花鸟画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有着深远的哲理和思想。
结论宋代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与丰富的意蕴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画家们注重真实写生,追求自然与现实的再现,同时又从古人中汲取灵感,发扬传统。
宋代花鸟画作品富含深远的寓意,展现出吉祥美好的意象,同时又含蓄典雅地展现出文化内涵。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花鸟画成为后世绘画家们学习借鉴的对象,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实用性
的特点。
画作多以自然花鸟为主题, 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俗、 审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当时社会 的装饰性工艺品,广泛应用于 宫殿、府邸、园林等场所的装
饰和陈设。
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入 微的描绘、生动逼真的形象 和浓郁的诗意表现出独特的
风格特点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细的笔法、写实的风格和寓意深刻的主题为主要特点。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 观察和描绘,力求将自然的美景真实地再现在画布上。同时,他们也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使 得画面更加精致、细腻、生动。
02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细腻入微的线条表现
线条质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表现上非常精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 ,如花鸟的轮廓、纹理、甚至毛发。线条流畅、细腻,富有 弹性,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立体感。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保护 •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01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一种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采用精细的笔法表现的绘画形式。 它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 问题:一是保护意识不强,许多人对绘画作 品的保护重视不够;二是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三是资金投入 不足,许多绘画作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得到
有效的保护。
加强宋代工笔花鸟画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 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 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 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 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 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 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 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 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 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 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 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 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 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 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 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 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 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 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 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 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 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 力。
赵佶枇杷山鸟图页《枇杷山鸟图》页。宋,赵佶绘,纨扇页,绢本,墨笔,纵
22.6cm,横24.5cm。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 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 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
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北宋徽 宗。他是中国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帝王, 但在诗词书画方面却具有非同寻常的 才艺。他年轻时就爱好书画艺术,他 在即位后曾自叹道:“朕万几余暇, 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在他即位前 为端王时,就向当时在其王府任职的 吴元瑜学画,其画法还受到王诜、赵 令穰的影响。赵佶花鸟、山水、人物 无所不能,尤以花鸟成就最高,还有 独创的瘦金体。
书画家,擅画花鸟、山水、人物、 以精致工细著称,书画别具一格, 称为“瘦金体”,在书画艺术上 有牙良高的造诣。
宋代还有哪些著名花鸟画家?
马远,李迪,崔白,梁楷疏,林椿等。
马远梅石溪凫图页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 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 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 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 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精密不苟的工笔花 鸟攀上新的高峰,水墨写意也开始发展,两宋文人画家也都有不同的贡 献。宋人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 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是我 国古代花鸟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最为繁荣的时期。
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马远 梅石溪凫图页 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
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 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 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 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马远白蔷薇图页
• 《白蔷薇图》页,南宋,马 远绘,绢本,设色,纵 26.雉鸡图》又称《鹰雉图》 或《鹰窥雉图》,是传世宋画中罕见的 巨幅,由南宋宫廷画家李迪创作。据左 上方署款“庆元丙辰岁李迪画”,知作 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枫鹰雉鸡图 李迪
崔白(约),中国北宋画家。字 子西。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州 (今安徽凤阳)人。这位画家一生 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个民间画工,生 活颠沛流离,后来有很多人都为他 的不得赏识打抱不平。像米芾在他 的《画史》中说,在嘉年间 (1056—1063年),公卿贵族们的 收藏竞相一味求古,多是阎立本、 韩滉一类画家的赝品,而对于像崔 白这么优秀的当代画家的画作,他 们却熟视无睹。
芙蓉锦鸡图
• 北宋徽宗赵佶绘,纵81.5cm,横 53.6cm。绢本设色立轴,双勾重彩工 笔花鸟画。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 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 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 蝶欢舞,相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 逸胜凫鷖”。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 “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 室重宝。
作者意旨: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 五种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 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 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 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 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 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 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 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 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 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 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 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 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 貌。
《李迪鸡雏待饲图》页,宋,李迪绘,绢本,设色,纵 23.7cm,横24.6cm。 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 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 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 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 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 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 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
面的绘画才能。
• 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 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
氍鸽图轴
• 纸本,墨笔,纵88.2 横52厘米。 图绘古松一株,自右向画面伸出, 一栖息枝杆喳喳和鸣,似闻于耳, 下两鹤鸽停半空展翅搏斗神态生 动逼真,笔力道幼。画幅上方作 者签押于朱文“御书”方印上 “天下一人”。画幅中上方铃有 “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 子”、“三希堂精鉴垒”“宜子 孙”等印 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 宋徽宗 、北宋第八个皇帝,杰出
•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 绢本,设色,纵24.5cm,横 24.8cm。
•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 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 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 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 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 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 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 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 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 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