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鸟画鉴赏

合集下载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评析导言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被誉为是花鸟画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宋代花鸟画既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又在技法、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技法、题材、内容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宋代花鸟画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析。

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平法与摩渲法的应用宋代花鸟画在技法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平法和摩渲法的应用。

平法是指用平纸就笔、不使用水与颜料的绘画方法,它使画面呈现出平整、均匀的色彩效果,加强了画面的整体和谐感。

摩渲法则是用刷子在颜色尚湿的状态下进行涂抹和推擦,以此来创造出丰富细腻的色彩层次感。

这两种技法的应用使得宋代花鸟画达到了色彩的丰富和表现层次的深度,使画面更加生动而立体。

宋代花鸟画的线条表现在线条的表现上,宋代花鸟画注重捕捉事物的生动性和形态特征。

画家通过精确的线条勾画,将花鸟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他们不仅追求线条的细腻和洗练,还注重线条的变化和流畅性,使画面更具有节奏感和动态感。

这种线条表现方式的运用,使得花鸟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题材与内容的多样化花鸟并茂的作品宋代花鸟画注重将花与鸟结合在同一幅画中,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画家们通过对花鸟的精确观察和描绘,使这些作品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花鸟的形态特征,赋予作品以自然的美感。

虫鱼草木的丰富表现除了花鸟之外,宋代花鸟画还注重对虫鱼草木等小动物和植物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确的描绘,使这些虫鱼草木在画面中栩栩如生,充满生机。

他们不仅重视虫鱼草木的外貌特征,还注重描绘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赋予作品以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的评析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宋代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题材,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些画作体现了画家对花鸟以及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展现了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

宋代花鸟画艺术特点南宋-晚荷郭索图页----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9cm,纵24.7cm世俗化、平民化特征贯穿了整个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是花鸟画的参与者世俗化。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只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人们广泛参与日益繁荣的文化市场活动,又由于个人兴趣或其他原因各行各业的人钟情于绘画并参与到市场交易活动中。

如在都城汴梁,大相国寺内和殿后资圣门前都开辟了书画市场:在临安,有卖门神、财神、扇画的店铺,扇面上绘有木瓜、葵花等民问生活题材的图案.也有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节的图案。

由此可见绘画创作者已不再仅是宫廷画家.平民和其他群体也加入绘画创作,绘画参与者的身份世俗化。

二是绘画对象的世俗化.由于绘画者思想观念和经历的不同.对绘画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喜好不同.花鸟画作品主要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等,体现为清新淡雅之风。

如:易元吉《聚猿图》中那些憨态可掬的猿猴:崔白《双喜图》中那受惊而振翅鸣叫的喜鹊和紧张的野兔,李迪、刘松年、陈居中画家作品中的鸡、鹅、羊等形象。

绘画对象已由那些宫廷内皇家们所喜爱的锦鸡、八哥、白鹰、仙鹤这些珍禽异兽从而转变为市井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生活化形象.使花鸟画作品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色。

宋代世俗化花鸟画的艺术特点1.描绘对象选取自然景物,重写生,尚理法。

如宋代画家崔白的《双喜图》,画中所描绘的是秋冬时节.荒野中野兔与两只山鹊之问颇为有趣的场景:两只山鹊正在树上栖息鸣啼时被经过树下的一只野兔所惊动.出于本能的保护反应,山鹊向树下的野兔发出鸣叫之警。

对于场景的处理,画家注重写生.崇尚理趣。

树下的野兔正驻足在原地抬头并“耸耳翕吻鼓目”瞪着树上的山鹊。

两只山鹊中一只立足于主枝振翅俯视对树下野兔发出鸣叫.另一只正飞于枝头,似乎有来助阵之势,就连周围的竹枝、草叶也在风中飘然摆动。

艺术上,画家将荒野的萧索和动物的机警、活泼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两只山鹊躁动不安的情绪,传达出一派不安气氛。

举例说明宋朝绘画的花鸟特点

举例说明宋朝绘画的花鸟特点

举例说明宋朝绘画的花鸟特点《宋朝绘画的花鸟大赏》嘿,各位朋友!今天咱来聊聊那宋朝绘画里的花鸟,那可真是别有一番天地啊!你看哈,宋朝的花鸟画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放大镜!比如说那幅有名的《芙蓉锦鸡图》,哎呀呀,那锦鸡画得,就跟活的要从画上蹦出来似的。

那羽毛的质感,根根分明,好像你伸手就能摸到那柔软光滑的感觉。

就好像这锦鸡在说:“嘿,我可是这画里的大明星!”还有那《双喜图》,画里的两只喜鹊,那表情,那姿态,简直太有趣了!一只好像在喊:“嘿,这儿有情况!”另一只则好像在回应:“咋滴啦,一惊一乍的!”再加上那风中摇曳的树枝,真让你感觉自己就站在那树林里亲眼看着这一切呢。

宋朝花鸟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节控!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就跟强迫症患者画的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你瞧那花瓣上的纹理,清晰得很,仿佛在告诉你:“看,我这可是精心打扮过的。

”仿佛这些花花草草都在争奇斗艳地说:“我最美!我最美!”而且吧,宋朝的画家们对颜色的运用也是一绝。

他们并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俗气配色,而是淡雅、清新的风格。

就好像是大自然自己调配出来的颜色一样。

让你看着就觉得舒服,不会有那种刺眼的感觉。

再说说那画里的氛围,真的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

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只有那些可爱的花鸟相伴。

就像你走进了一个只有花和鸟的世外桃源,能让你那颗烦躁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总之,宋朝的花鸟画那真的是让我们这些后人叹为观止啊!它们不仅仅是一幅幅画,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份份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们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充满诗意和美好的宋朝。

所以啊,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好好欣赏一下这些珍贵的画作,感受一下宋朝绘画花鸟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吧!。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宋代宫廷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据着显著地位。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写实和创新并重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力求以形象真实、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花鸟的神韵。

画家们不仅擅长将花鸟形态、毛色、气息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注重把握自然界中花鸟的气氛、环境和时刻,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写实性为后世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

尽管宋代宫廷花鸟画注重写实,但画家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界的纯粹还原,而是通过主观加工和创新,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这种创新体现在画家们将自己对花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二、精细绘画和意境共存宋代宫廷花鸟画以精细绘画为主要技法,画家们注重用细腻的笔触、精确的线条和高度细致的描摹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细节。

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和真实,通过十分细致的处理,使得花鸟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观者可以感受到花鸟的美丽和生动。

与此宋代宫廷花鸟画也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

画家们通过构图、配色、线条的安排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和意蕴的氛围。

无论是将花鸟置于自然景色之中,还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现来传递情感,画家们都力求在绘画中创造出深深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三、取法于古人并有所发展宋代宫廷花鸟画继承并发展了以前历代花鸟画的学术传统,使其更加完善和丰富。

画家们在绘画实践中取法于古人的精神和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他们不仅熟悉并研究了前代名家的作品,还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绘画流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代宫廷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来的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宋代宫廷花鸟画在写实性和创新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既注重描绘花鸟的形态和细节,又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

宋代绘画艺术鉴赏——《芙蓉锦鸡图》

宋代绘画艺术鉴赏——《芙蓉锦鸡图》

宋代绘画艺术鉴赏——《芙蓉锦鸡图》宋代花鸟画注重“形似”与“格法”,通过盈尺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典范。

其作为这一时期皇家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艺术成就的最集中体现。

宋代花鸟画以诗意的境界、精致小巧的构图、写实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代画院画家重“内美”的审美追求。

通过一花一叶寄托画家的人格精神和品节修养。

画家不是以作品的尺幅取胜而达到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而是通过简约空灵的构图、深入细致的刻画,使画面产生出内敛含蓄之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体现了受士大夫画家影响的画院画家的审美追求。

画面常以团扇形式出现,取花卉折枝进行局部深入的刻画,画面常留有大片空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在空白处与花叶呼应的地方偶尔点缀一两只小鸟、昆虫,使画面意境深远、趣味横生。

接下来,具体以北宋画家赵佶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详析。

赵佶(1802-1135年),宋神宗之子,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

赵估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却是不可抹煞的。

其在艺术修养上是个极有才气的人。

书法、诗词、歌赋、音乐、书画无不精通,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

赵估的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不仅充分地体现了写实写真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画同源”、“诗画合一”的审美旨趣。

《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画了一只美丽富贵的锦鸡停落在芙蓉花枝上,枝叶茂盛,芙蓉盛开,锦鸡注视着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锦鸡与蝴蝶的动态和景物交相呼应,生动有趣。

在画面的左下方斜插出几枝菊花,右上角有作者的提诗,右下角为落款,使得画面的构图更为合理。

在画法上,作者十分崇尚写实,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尤其是对锦鸡的刻画极为生动逼真,用笔工细,设色艳丽,有点近似黄鉴画派的风格,这幅画集中代表了北宋宣和年间院体花鸟画的发展水平。

另外,赵桔推崇“诗画同源”、“诗画合一”的审美旨趣,这种审美旨趣在这幅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枯荷鹡鸰图》-鹡鸰站在枯萎的荷叶上的宋代工笔花鸟画赏析

宋代《枯荷鹡鸰图》-鹡鸰站在枯萎的荷叶上的宋代工笔花鸟画赏析

宋代《枯荷鹡鸰图》-鹡鸰站在枯萎的荷叶上的宋代工笔花
鸟画赏析
《枯荷鹡鸰图》,宋代,佚名,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6.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图为林春红《枯荷鹡鸰图》摹本】《枯荷鹡鸰图》原载《宋人集绘册》,无作者落款。

可能是一个屏风上的饰图,画法很精致工整,生动传神,应该是南宋中晚期高手所作。

图中荷塘里枯枝断茎,荷叶翻卷残破,一片残败的荷叶向上斜出,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只鹡鸰的停驻下摇摇欲坠。

鹡鸰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鸟羽刻画细腻,先用色渲染,然后以极细之笔勾出,笔法生动秀逸。

构图疏密有致,动静结合。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特别是花鸟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花鸟画以其细腻入微的笔墨表现和对自然的真实描绘而著称,对后世的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花鸟画的特点和影响入手,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宋代花鸟画的特点。

宋代花鸟画追求表现自然的真实和细致,画家们常常以观察自然界的花鸟为题材,通过对花叶的纹理、鸟羽的轮廓等细节的描绘来表现自然的美感。

以米芾、郭熙、文同等为代表的北宋花鸟画家,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善用皴法、点染和泼墨等技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花鸟画风格。

而南宋花鸟画家王蒙、马远等则更加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和充分的造型力来表现花鸟的真实形态。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花鸟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一下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当代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分支,从宋代花鸟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

宋代花鸟画家常以观察自然界的花鸟为题材,这种以自然界为题材的表现手法被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所继承和发展。

他们继承了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界花鸟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描绘,同时又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还体现在表现手法上。

宋代花鸟画家们注重墨色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们通过对传统墨色的运用、笔法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得他们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带有现代绘画的时尚感。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表现手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佶《芙蓉锦鸡图》

赵佶《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赏析作为独立的画科,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

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

本幅右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

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

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

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

诗意画旨,尽在其中。

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

画面抓住锦鸡飞临的瞬间,力量动感都凝固在其中。

鸟儿欲飞,先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带得倾斜,弯曲中见挺拔,挺拔中见婀娜。

宽大的叶片也随之翻仰旋转,向背反侧,各尽姿态。

在叶片的翻转中呈现出空间感、立体感,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

芙蓉整体设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鲜艳的锦鸡,而枝头绽开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鲜活而亮丽。

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

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

锦鸡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 熙 雪 竹 图
写生赵昌
• 赵昌者,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人,善画花。每晨朝露 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平 生至意精思,一发于画,故其画为工,而能名于世。又有 王有者,汉州卒也。 州将每令赵昌画则遣有服事供应之。 久,其画遂亚于昌。其为人亦精洁有巧思,非卒之流辈也。 东斋记事 宋 范镇
牧谿水墨
体物精审 写生传神 ——宋人花鸟画欣赏



林椿果熟来禽图页之棕头鸦雀
宋徽宗《桃鸠》图之红翅绿鸠
疏荷沙鸟图之鹡鸰
柳枝黄鸟图之黄鹂
枇杷绣眼图页 之绣眼
谢赫六法
•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 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 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 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 录》
正午牡丹
• 《梦溪笔谈》 卷十七 书画 ...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 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 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 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诗题取士 益兴画学
• 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曰:“朕万几余暇, 别无他好,惟好画耳。”故秘府之藏,百倍先朝。 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 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 活动,众史莫能也。 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 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所试之题, 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 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 魁(当时画家)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 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 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则画荒山满 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 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
雅士游艺
胸有成竹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 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 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 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 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兎起 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 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 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贵徐熙野逸。此不惟各言 其志,亦耳目所得,得之手而应之心也。 黄筌与其子居寀,始事蜀为待诏,筌累迁 如京副使。既归朝,筌为宫赞,居寀服旧 职,皆给事禁中,多写禁御所有珍禽瑞鸟、 奇花怪石。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 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 鱼。二者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 挥毫可范。 宋 郭若虚
曾云巢草虫
宋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愈迈愈 精。或问其何传,无疑笑曰:此岂有法 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 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间 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时, 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此 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 之法哉!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晴春戏蝶图之蝴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