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闺思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篇1《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
“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
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
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
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
“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
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
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
“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
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
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
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
“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
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点绛唇·闺思宋代: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原文、赏析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闺思》
原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
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
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
作《点绛唇·寂寞深闺》《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原文及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点绛唇·闺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点绛唇·闺思宋代: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一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有作“愁”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
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
【诗词阅读及答案】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点绛唇闺思李清照阅读附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点绛唇?闺思李清照阅读附答案点绛唇?闺思写作附答案李清照孤独深闺,柔肠一寸恨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4.对这首词的认知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就是()()(5分后)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恨,后一句则刻划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例如雨点落的情形,说明春天月夜,惜春、惜花,也表明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筹钱刻画人物形象去充分反映意绪,将动作描绘与心理描绘融合,以景物描绘衬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须两人启程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15.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指出哪种定义更最合适?恳请融合全词表明理由。
(6分后)点绛唇?闺思阅读附答案李清照14.(5分后)be(答错一点2分后,二点5分后)【解析】b“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15.(6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
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分)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
(2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2分)答案二:“连天芳草”不好。
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契合,写下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分后)然而正顺着良人启程时所必经的道路扩散连绵不绝,一直延展至荒凉的天边。
(2分后)然而盼至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踪影良人踪影,凸现出来浓烈的闺怨。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收藏!点绛唇宋·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
②沽:买。
③新酿:新酿造的酒。
④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⑤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⑥扁(piān)舟:小船。
⑦粘(zhān):连接。
⑧遮回:这回,这一次。
⑨疏放:放纵;不受拘束。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
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
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
做一个闲散之人。
【赏析】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
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
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
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
作为一名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闲事”视之。
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
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
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 1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点绛唇【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原文(蹴罢秋千)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闺思
宋代: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倚遍阑(lán)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有作“愁”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
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
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可是,“屋漏偏于”,这里,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雨。
可见,词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着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接着下片写伤别,抒写词人对丈夫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词人写道:“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无情绪”就是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
“独处深闺”的词人,心头总觉是“寂寞”,更是“柔肠一寸愁千缕”。
词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
可是“倚遍栏杆”,极目远望,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
南》)的感受。
词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词人“倚遍栏干”不但不见丈夫,甚至还不知道“人何处”。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