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复习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 将2.5g硼酸在20℃时溶于5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2.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 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3.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B的最大B.欲使t2时分置于两个容器中的A,B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至t3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溶质的质量A 大于BC.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欲使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采取加A的方法4.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有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B.杯中一定有固体甲而不一定有固体乙C.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D.甲和乙的两种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5.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蔗糖水B. 牛奶C. 米粥D. 豆浆6.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7. 对“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6g硝酸钾B.100g硝酸钾溶液溶解有16g硝酸钾C.将16g硝酸钾溶解于84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4:2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8.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9. 某同学在煮鸡蛋汤多加了食盐,汤太“咸”了,要使汤变“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汤倒去一半B.继续加热C.向汤里再加鸡蛋D.向汤里加盐10.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章节测试习题(7)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答题】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盘。
【答案】右【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答案为右。
【答题】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_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B.天平没有调零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D.游码未归零【答案】C【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天平在使用前应先把托盘下的垫圈取下,不然会出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
故选C。
【答题】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______水(填序号)。
A.12.5mLB.50 mLC.100 mLD.112.5mL【答案】B【分析】根据表格中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去计算【解答】从表格数据中得到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约是170g,所以溶解大约87.5g的硝酸钾用水量≈≈51mL。
故选B。
【答题】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______。
【答案】转移固体【分析】根据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各种用途去分析。
【解答】当过滤结束后,含需要把滤纸上的晶体取下来放到其它容器中,此时就要用到玻璃棒,故答案为:转移固体。
【答题】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因晶体易溶于水,洗涤用水越少,晶体质量损失越小【分析】洗涤可溶性物质时应该用少量水去洗涤。
【解答】过滤结束后还需要把晶体表面的离子洗去,但洗涤时不能用水太多,因为此晶体是可溶性的,若用水太多,会损失的晶体较多,故答案为;因为晶体易溶于水,洗涤晶体时用水越少,晶体损失越少。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上海版九年级下第6章 常用的金属和盐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A. 喷漆B. 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 制成不锈钢D. 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答案】D【解析】 A.喷漆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故 A不符合题意;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故 B不符合题意;C.制成不锈钢能够改变铁制品的结构,能够防止生锈,故 C不符合题意;D.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够和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 D符合题意;故选 D。
2.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让世人惊艳,史前文明或许存在。
青铜属于()A. 合金B. 盐C. 单质D. 有机合成材料【答案】A【解析】 A.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铜的合金, A选项正确;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选项错误;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C选项错误;D.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D选项错误;故选 A。
3.现有 X、 Y、 Z三种金属,将 X、 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结果 Y表面产生气泡, X表面无明显现象;另取 X放入 Z的盐溶液中,结果 X表面有 Z析出。
则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 Ygt Xgt ZB. \ Xgt Ygt ZC. \ Xgt Zgt YD. \ Ygt Zgt X【答案】A【解析】将 X、 Y、 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 Y能与稀硫酸反应,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即 Y\gt X、 Z; X放入 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 Z析出,说明 X的金属活动性比 Z强,即 X\gt Z;则 X、 Y、 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gt X\gt Z;故选 A。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D. 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3. ( 2分)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 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 ( 2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6. ( 2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 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 ( 2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8. ( 2分) 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把20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0. ( 3分)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 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C.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 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 ( 3分)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温度升高可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后变成饱和溶液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2. ( 3分)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第6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白酒C.酸奶D.苏打水2.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溶解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C.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6.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7.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8.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中溶液的溶质质量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12.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测试题 .docx

第六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2.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主要是因为()A.盐能使雪融化B.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C.盐溶于水后,使水的凝固点降低D.盐和冰能互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但是密度不同B.冰水共存物可形成溶液C. 溶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分层D.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续继溶解任何溶质B.所有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温来达到饱和状态C.对将要成为饱和状态的溶液,只要蒸发溶剂一定能成为饱和溶液D.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5.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 ℃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
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4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哪项无关()A.溶质、溶剂的量B.温度的高低C.溶剂的种类D.溶质的种类7. 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A.硝酸铵B.食盐C.氧化钙D.氢氧化钠8.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魔水”会自动喷出来,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9.配制50 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漏斗10.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B.100 g食盐溶液中含有10 g食盐C.将10 g食盐溶于90 g水中所得溶液D.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1.用氯化钠配制lOO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
2022年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章节训练试卷(精选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某科技小组以石灰石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含少量SiO2;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X为CO2B.不溶性固体乙为 SiO2,C.图中向固体甲中加水放出热量D.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漏斗、玻璃棒、烧杯2、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3、属于溶液的是A.八宝粥B.汽水C.珍珠奶茶D.蒸馏水4、MgCl2溶液可融雪。
20℃时按下表进行实验,依据本实验获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100g水)A.Mg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①中MgCl2溶液的浓度为30%C.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以是固体性质D.④中再加10g水可使MgCl2全部溶解5、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6、下表提供了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溶物B.40℃时,将2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A的饱和溶液C.6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6D.给出的曲线中①与B物质溶解度变化趋势相符7、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明显下降。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
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铁架台、蒸发皿B.酒精灯、漏斗C.细口瓶、试管D.量筒、烧杯3.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4.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5.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6.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7.现有一定量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中发生的都是中和反应B.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9.6gC.所加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4g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8.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9.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10.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复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B.泥沙C.白糖D.汽油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3.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
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
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托盘天平D.蒸发皿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 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8.把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B.溶剂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D.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10.配置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11.在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的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12.(2013年湖北孝感)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5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 ℃时把50 g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13.(12分)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化学式溶液的颜色
氢氧化钾溶液
氯化铜溶液
稀盐酸
14.(2013年四川泸州,9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进行。
A B C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d.添加砝码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15.(8分)现有60℃的饱和NaCl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③NaCl的质量分数;④60℃时NaCl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一定变化的量有。
16.(2013年福建福州,16分)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下图回答
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9分)
17.(2013年江苏苏州)某食用盐是取自深埋地下千余米的岩盐为原料,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1)在实验室若将5.0 g该岩盐经溶解、过滤和等步骤,初步提纯后,得到4.0 g精盐,其产率为%。
(2)每百克该食用盐中还需添加亚铁氰化钾l mg,其作用是:。
(3)现有一批采用此岩盐精制所得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是氯化钠60.0%、氯化钾40.0%。
请列式计算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C 6.C 7.D 8.B 9.A 10.C 11.A 12.A
二、填空简答题
13.KOH 无色CuCl2 蓝色HCl 无色
14.(1)B C D A (2)b (3)加速溶解
15.(1)②④(2)②③⑤
16.(1)t1(2)乙(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三、计算题
17.(1)蒸发(或“蒸发结晶”)80(2)预防缺铁性贫血
(3)15.7%
初中化学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