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流量计算

合集下载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流量计算⽅法和步骤暴⾬流量计算⽅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年四⽉于成都详细计算⽅法和步骤如下(泥⽯流河沟汇流特点:全⾯汇流;1、F 全⾯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 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岭⾄出⼝计算断⾯处的主沟长度) 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 J = {(Z 0+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2Z 0·L }/L 2 当Z 0 =0时,上式变为: J = {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L 2fa 3-1、J 1/3 ;计算3-2、J 1/4 ;计算4、H 24 年均最⼤24⼩时⾬量(mm );查等值线图或采⽤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地形、地貌、植被及汇⽔⾯积等因素有关。

⼀般地区:Cs= Cv 梅⾬期:Cs=3~4 Cv 台风期: Cs=2~3. CvCv>的地区: Cs ≒ Cv Cv<的地区: Cs ≒Cv 24 最⼤24⼩时暴⾬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当地资料; 6、Kp 查⽪尔逊Ⅲ型典线的模⽐系数表; 7、H 24p 设计频率p 的最⼤24⼩时⾬量(mm );H24p =Kp ·H 248、n 值暴⾬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时,n 取值通常按下列⼆位⼩数取值:、、、、、、、、、、、、、当t<1⼩时:取n =n 1 ;查图或采⽤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时这⼀状况:取n =n 2 ;求法:(1):查图(!)(2):采⽤当地资料;1)、四川省⽔⽂⼿册计算⽅法:⼿册给出了:10分钟、1⼩时、6⼩时、24⼩时、1⽇、3⽇、7⽇、和可能最⼤24⼩时等最⼤时段的暴⾬和Cv 等值线图、⽪尔逊Ⅲ型典线的模⽐系数Kp 表供naan 查⽤。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一、设计频率确定:
设计频率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所在地的降雨资料和工程
的要求来确定,常见的设计频率有2年、5年、10年、20年等。

二、计算降雨量:
根据设计频率和所在地的降雨统计资料,可以推测出相应的设计雨量。

常见的推测方法有平均降雨强度法、杰森定律法和个例法等。

三、确定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是指暴雨流量计算的范围,一般是指水流汇集的区域。

可以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测算方法来确定。

四、计算时程单位线:
时程单位线是描述雨水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曲线,可以通过统计
降雨资料和水文资料,使用时程单位线法计算出来。

时程单位线反映的是
单位面积上的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五、单位线法计算:
单位线法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流域面积等分成若干小面积。

2.根据小面积的时程单位线和面积比例,计算每个小面积的单位线。

3.将各个小面积的单位线叠加,得到总的单位线。

4.根据总的单位线和设计雨量,计算出瞬时流量。

5.将瞬时流量积分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六、流量计算:
根据瞬时流量和计算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可以使用Simpson法、矩形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汇总。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降雨的时空分布、流域的特性等因素。

同时,暴雨流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相关的水文学和水利工程知识。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OO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1、 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 (Z +Z )・U +(Z +Z ) «L + ............................... (Z +Zn) «L 一2Z ・L}/0 1 1 12 2 n-1 n 0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Z «L +(Z +Z ) «L +……(Z +Zn) -L }/L2fa 1 . _ 1 1 2 2 n-1 n3-1、J1/3 .计算3-2、J1/4 ;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 v、Cs : Cv ------ 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 的地区:Cs芸3.0 Cv Cv<0.45 的地区:CsW4.0CvCv〃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 p 24查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以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 =Kp - ^8、n2崔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箍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1小时这一状况:取n=n ;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查用。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n b t P C A i )()lg 1(1++= 或n b t P C A q )
()lg 1(1671++= 其中i 或q --- 暴雨强度(i :mm/min ;q :L/s/hm 2)
P --- 重现期(a );
t --- 降雨历时(min );
A 1 ---雨力参数,即重现期为1a 时的1min 设计降雨量(mm );
C --- 雨力变动参数(无量纲);
b --- 降雨历时修正参数,即对暴雨强度公式两边求对数后能使曲线化成直线所加的一个时间常数(min );
n --- 暴雨衰减指数,与重现期有关;
结合xx1974~2014年41年的降水数据,经综合计算对暴雨强度总公式进行优化,其总公式结果如下:
)hm /s /(单位:)
481.31t ()0.841lgP 1(7839.62q 或)min /mm 单位:()481.31()lg 841.01(038.472963.0963.0L t P i ++=++= 结合xx 区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情况,取暴雨重现期P=2a ,降雨历时t=20min ,查附表1暴雨强度查算表,得出暴雨强度如下:
i=1.230mm/min ;
q=204.99L/s/hm 2。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公式: Qy=ψ.qF。

2、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般以--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 /(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局规定,按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3、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

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

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

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暴雨分为好几个等级,暴雨是有强度之分的,对其暴雨强度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那么暴雨强度公式怎么计算?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暴雨强度公式t=t1+n*t2,其中t1是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分钟;t2是雨水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

n是折减系数,新版规范已取消,n取1。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大小为291KB的免费版软件。

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全国各地城市的降雨量,非常方便实用。

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炎汇编二OO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 o+ Z i) •b 1+(Z i + Z2)•b 2+ ……(Z n-1 + Zn) •b n —2Z o • L } / L2当Z o =0时,上式变为:J = {Z i •b 1+(Z1 + Z2)•b 2+ ……(Z n-1 + Zn) •b n} /3-1、J1/3;计算3-2、J1/4;计算5、Cv、Cs :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 的地区:Cs= 3.0 Cv Cv<0.45 的地区:Cs= 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Kp 查皮尔逊川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H24p = Kp • 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 n1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 n2 ;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川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